•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7

小蘑菇少吃点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推荐大学生学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李出于蓝

已采纳

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其实是两个不一样的体系。

精神科医生是医学背景,也就是只有学医才能成为精神科医生,但是大多数医学专业都是要求理科的,不过可能每个学校有各自的招生情况,你可以根据自身想报考的情况,了解一下哪些学校、哪些医学专业是招收文科生的。这一条路可以说是比较直接的途径了——成为精神科医生,当然,精神科医生也可以同时是心理咨询师。

如果不想学医,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话,一个是报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据我所知,也是要求理科的居多,同样,需要你自己去了解一下。

如果医学和心理学专业都行不通的话,也可以选哲学专业,哲学是一切的源头,跟心理学也关系匪浅;此外,社工专业、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也可以。

以往还能通过考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来实现,目前也是不可行的了,只能等待国家出台新的相关政策(一定要等正式的政策哦,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机构忽悠说自己的培训怎么怎么好,怎么受认可,但终究拿到的证书只是证明你参加过培训的证书,而不是资质证书)。

最后,你可以开始阅读心理学相关、心理咨询相关的书籍,看看自己是否真的以此为志。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不能够放在一起讲,假如想成为精神科医生,这个是要读医学院的。到医学院里选择相关的专业。如果未来想做心理咨询师,当然是到普通大学里读心理学专业。

精神科医生,我不太清楚,本科是基础,做心理咨询师,研究生方向最好是应用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精神分析。

当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去做心理咨询也是特别棒的,尤其在教育和青少年这块有非常好的基础,大学还有选修课,补充下咨询方面的,也能很好的做心理咨询。

杨凤池教授曾回答很多有志做心理咨询师的问题: 进入学历教育系统学习。如同要做医生先上医科大学一样,其实,做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比做一个好医生要求还高 。

心理咨询是理论和实践都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一生的学习。我前几天一个感悟:

所以要学习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们不要因为需要持续学习而担心。

大家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除了参加靠谱的 社会 上培训外,还可以考咨询心理学方向研究生,各个省师大、医科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心理学都不错的。

如果是大学本科,选择心理学、医学、哲学、艺术、文学、 历史 等等,都可以,研究生再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不读研,那就直接选择心理学,本科心理学是基础,都要学的,毕业再继续学习相关的。一般说来都要读的,走学历教育,会专业系统些,而且花费少些。欢迎入伙,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推荐大学生学

334 评论(14)

隔世的童话

大学生必读心理学书籍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必读心理学书籍,希望您喜欢!

大学生必读心理学书籍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by 马斯洛

“自我实现,是当你真正升华为一个人时所体验到的那种状态。”

本书作者马斯洛是现当代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本书是其研究人性与社会关系的顶级著作。书中各个章节的内容都涉及个人成长、人性的理解、生活态度,以及生命的意义等贴近个人生活的话题。对每位读者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书中透露了马斯洛本人的一些生活经历、思想转变历程,能让社科 爱好 者清晰了解一代心理学大师的心理成长史。

《父性》

by 鲁格·肇嘉

“全世界有无数的孩子,是在没有‘父亲’的生活中长大的。”

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近两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关于父亲与孩子的综艺节目一度火爆荧屏,而在节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在千万个中国家庭里,父亲的消失——“我有一个好爸爸,可我总是见不到他”。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也伴随了一个焦虑的母亲,而父亲在家庭里的隐形状态,使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

父亲的缺失是古已有之的吗?还是伴随人类发展出现的新问题?

《心灵的激情》

by 欧文·斯通

“爱情如火,工作似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名心理学家。本书从弗洛伊德26岁热恋开始,写至其80岁时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仓皇 出国 。材料丰富翔实,生动地展现了弗洛伊德的生活、心灵及事业,可使读者对这位卓越的心理学家及其学说,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

弗洛伊德以毕生精力,研究了未曾被人们关注的“潜意识”,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在医学、文学、哲学等方面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他和爱因斯坦、马克思一起被称为“改变现代思想的三个犹太人”。

《弗洛伊德与荣格》

by 艾伦伯格

“解读神话般的人物,诠释精神动力学的演进。”

本书以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社会建构的医学史观,深入而广泛地探讨精神动力学的演进。作者从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 、医学背景、众多相关人物的性格及处境,去了解精神动力学体系的起源、思想源流及意义,进而带领读者探索人类心灵的基本结构及运作样貌,包括大师们的心灵。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人类的一切热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因为他想使生命有意义。要想使他产生变化,就必须让他能够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让他能够激发“促进生命的”热情,让他比以前更感觉到生命的活力与人格的完整,让他觉得比从前活得更有意义。这是唯一的道路。否则,你固然可以把他驯服,却永远不能把他治愈。”

《自我与自性》

by 荣格

“人不仅仅是男人或女人,人的心灵具有潜在的完整性。”

人是潜在完整的,人是无穷神性的一小片。荣格认为,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有一个原型至关重要,那就是自性。自性是与意识相对的概念,但是它容纳自性。自我包含着一个人有意识的人格和无意识的部分;自性必须透过自我来讨厌自身。自性是人类进化的原因,也是人类进化的动力。

《移情心理学》

by 荣格

“男人因女人而完整,女人因男人而完整。”

病人为什么会爱上心理咨询师?爱上心理咨询师怎么办?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作者的老师弗洛伊德,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心理学家们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发生了移情现象。在《移情心理学》中,荣格借助了十六世纪炼金术文献《哲人与玫瑰园》中的图片来阐述这一著名的心理现象。

《占有还是存在》

by 弗洛姆

“去体验,去创造,去给予,去接受新鲜的思想和变化。”

本书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

本书中,他对自己多年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崇拜的人类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 总结 。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则会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潜意识的操纵,以及为稳定社会经济制度而进行的蓄意消费刺激,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变革性的纲领见解。

《论人的成长》

by 罗杰斯

“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一些人认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的思想,很简单,也很死板。甚至有人认为,在咨询过程中,罗杰斯的技术不过是简单重复来访者话语的最后几个字。罗杰斯从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发展道路开始,一步一步阐述自己的治疗技术和哲学观点。

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言人,罗杰斯提出了“个人中心取向”“无条件积极关注”“会心团体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和技术,从而影响了心理学、 教育 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各个方面。这些理论至今魅力不减。

《人心:善恶天性》

by 弗洛姆

“人必须在善与恶、祝福与诅咒、生与死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说人性是纯粹恶的,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总可以发现一些善良的人、善良的事?如果说人性是纯粹善的,为什么人类历史上会出现两次世界大战、奥斯维辛惨案、南京大屠杀?

本书是弗洛姆从人的善恶问题引出对人性的深度思考,其笔下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处于自然和社会中、处于自然和社会矛盾中的人。为了选择善,我们的确必须有相应的意识,通过创造和爱,在生活中创造出新的和谐。

12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