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1

古蒂guti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看到讨好型人格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嘎嘎哈哈笑笑

已采纳

讨好型人格总是做着委屈自己,成全他人的事情。

但藏在那个老好人的背后,是一个想被人接纳,讨人欢喜的心。

当一个讨好型人格是非常耗费心理能量的。你会感到自己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明明很讨厌,却还要强颜欢笑。明明感到不开心,却还要装出一副欢喜的样子。明明不乐意,却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

在人群中,你的自卑,让你被人否定和孩子,却又不想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别扭和不高兴,只好继续附和,强颜欢笑,其实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怎样改变这种性格呢?

一,学会爱和尊重自己。

因为总是习惯把别人的感受和意见放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之前,所以你总是忽略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而你对别人的好,别人会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就变成理所应当了,所以试着把这种观念从你心里拿出来重新排一下序。

以后遇到事情不要急着去附和别人,不要急着表态,先在心里想一想自己的感受,过滤一下自己的想法,帮助你心里的那个内在小孩,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他的心声。

二,学会表达情绪。

曾经总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的问题,让你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

要意识到,曾经多次表达受挫导致你不敢再去尝试。而并不是情绪本身的错误。然而现在你不再是那个任由父母牵着鼻子走的小孩,你可以重新去找回自由表达自己情绪的感觉,活出真实的自我。

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你要对自己充满耐心。不要着急。对自己宽容一些,改变总是在细微之处发生。所以你准备好探索真实的自我了吗?

心理咨询师看到讨好型人格

166 评论(10)

狮子跃峡谷

1、亲爱的,我们想改变讨好型人格,我们就首先要明白为何我们会去讨好他人

我们之所以喜欢去讨好他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心的恐惧还有内心不自信, 我们之所以喜欢别人的表扬和安慰,往往来说由于没有足够正面积极反馈,那么我们就会努力改变自己行为,努力去取悦他人。

就像小时候特别懂事的孩子,他们其实用自己的懂事换取父母的表扬,即使他们内心不是设想这样。一般有取悦症的孩子往往是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疼爱,所以他们希望用讨好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害怕冲突,竭力做一个老好人,维持周围表面和谐。

讨好型人格

2、取悦症并不是最佳人际关系

很多人以为取悦型人格会很受欢迎,但是心理学发现有取悦型人格,在人际关系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到尊重。人际关系最受欢迎的反而都是我行我素,坚持做自己的人。在生活中其实最受伤害也都是喜欢迎合别人性格的人,他们因为在讨好别人中,发现如果别人并没有想象中开心,他们会产生新的怨恨,从而导致彼此的关系进入僵局。

另一方面,喜欢讨好别人的人往往因为精力集中在他人身上,所以无法发挥自己全部潜力,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习惯让他人感到满意,自己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他们内心是受伤害的,事后需要更多的精力去修复。

自我力量

3、做最真实的自己才是最有力量的

之前我在一篇文章讲述过,喜欢取悦别人的人往往内心是最脆弱的,所以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做最真实的自己,心理学发现,那些敢于做自己的人才是内心最有力量。

一个作家曾经讲述自两姐弟的故事,姐姐从小被教育要谦让,即使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她也不敢争取,而弟弟从小就敢于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她则是那个懂事的孩子。

后来弟弟长大了,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成为一名知名的导演,而她发现自己内心自卑,后来姐姐的事业发展也受挫就是因为不敢争取内心的东西,导致人生困难发展重重,所以这意味着你一时的退缩,你以为换回是和谐,但其实却是步步倒退。

讨好人格

4、四个方式教你告别讨好型人格

正如前面所说讨好型人格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而如何告别讨好型人格,其实就是发现真正的自己:

a:对于任何讨好型人格来说,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费心取悦每个人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你不是人民币,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而你需要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即使其他人生气也并没有什么,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都有能力管控自己的情绪,他人生气是他自己的事情和你无关,不要把别人的情绪压力背负在自己身上。

认识你自己

b:认识你自己比讨好他人更重要

认识你自己内心,以及发现自己内心感受比盲目去讨好他人更重要。很多职场女性经常面临这样境况到底是做一个全职妈妈,还是依然继续做职场人,如果我们只是想讨好自己丈夫,

可能会立即选择做全职妈妈,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她首先尊重是自己感受,思考自己是事业型女性还是家庭型女性,从自己内心出发,你才会对自己的选择真正负责,而不是拱手把决定权交给自己的丈夫或者其他人,这样是对自己最大不尊重。

说不

c:学会说不

当别人提出一项请求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不要马上进行承接,而是先跟对方说自己再思考下,你需要考虑是做这件事对于你内心感受是什么,是否你发自内心的向做,并问及是否有时间、另一方面学会说不也是一门技巧可以参考心理学:情商高的人必懂的三大沟通技巧,提升自己的情商,即使拒绝别人,也不一定让对方难受。

说出你内心真实感受

d: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取悦型人格因为常常压抑自己内心感受,而要变成一个有力量的人一定要大声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当你说出自己感受时候,别人才会真正把你当作一回事,说得通俗点,只有你自己把自己当回事的时候,别人才会真正注意到你。 也请你记住一个最客观的事实,即使你力求讨好所有人,你依然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你的选择决定你的世界

和大家分享一个经典寓言:父子两个人驾着小毛驴在路上走着,忽然旁边有人说,这两父子真傻,有驴都不坐,后来父子受到旁边人刺激,于是让儿子坐在小毛驴身上,父亲赶着小毛驴,随后又人旁边人说,这儿子也太不孝顺了,竟然让老子赶驴,自己坐小毛驴上。儿子一听觉得似乎也有道理,然后他自己下来,让父亲坐上小毛驴,自己赶着,然后又有人说了,这个父亲竟然让儿子赶驴,自己坐在毛驴上,太欺负小子了。

相信你自己

这个故事估计许多人都很熟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而一个人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信仰与选择,只有你自己满意了,你才会更真诚对待其他世界,当你明白,你不必让所有人满意,你就会越独立,越自信,你也会有更多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你也会拥有更健康人际关系与更强大的内心。

作者简介:唐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力成长训练营开创者,国际DISC认证讲师与顾问。微信公众号:女性心学成长笔记,愿和你一起成长。

289 评论(11)

山里吃吃

讨好型人格如果不会给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也不会感到持续的痛苦,是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讨好型人格可以说是心理上的一种疾病,总是觉得要迁就别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凡事照顾到别人的情绪,觉得自己不重要,其实这和原生家庭或多或少还是有关系的,自信一点,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讨好型人格是个人长期形成的处事和沟通模式,形成讨好型人格因为家庭教养模式或者是成长的社会环境,让人经验的形成这样的沟通姿态或者是模式。讨好型的人有时这样处事方式是满足自己心理需要,安心就好。讨好型的人一般善良,忍让不惹事或者是一种豁达。

如果是长时间觉得委屈,难过,那其实是表面讨好,内心有埋怨,委屈的情绪在,或者是爱得不到满足的指责别人,长此以往可能身体不舒服。需要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绪,界定讨好是真的假的?别人看到的讨好,或许对当事人是一种舒适状态。

讨好型人格没有明确的定义。通常认为是总是关注别人的需求,忽略自己的需求,或者总是把他人的感受放在自己感受前面。看上去像总在讨好别人。他好像人格的本质是自我比较弱小。

自我评价偏低。常常出现在幼年有被抛弃感觉的人身上。比如,被父母忽略的孩子,重男轻女的家庭,在众多亲戚寄养的孩子等等。从小需要很乖巧地察言观色,在夹缝中生存。

14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