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小小疯纸
朋友家的小朋友慧慧在同龄人里不太受欢迎,原因是因为有一次慧慧和小区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当所有小朋友都过去安慰他时,慧慧并没有向前走去,而是很冷漠的观望,与此同时她说了一句:“又没受伤,哭个什么劲,真矫情。”小朋友听到后开始嚎啕大哭,从那个时候开始小朋友们开始慢慢的疏离慧慧,大家都觉得她没有同情心,不会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其实这就是缺乏共情能力的体现,慧慧缺乏共情能力,所以她对小朋友的受伤视而不见,不仅不安慰他,还去责备他,引得小朋友嚎啕大哭。而在社交中没有共情能力的人也是非常不受欢迎的,不利于以后学习和工作的开展。从这件小小的事情可以看得出来,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值得父母引起重视。共情能力会让孩子更自信,家长做好这3点,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什么是共情能力?所谓的共情能力就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通俗的说,是指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的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说一个经典的共情的故事,相信大家就可以理解什么是共情了。一天一个6岁小男孩很晚才回到家里,妈妈问他去干什么了,他说他今天去安慰了隔壁家刚刚丧偶的老爷爷。妈妈很惊讶,问他,你是怎么安慰爷爷的?因为即便妈妈作为一个成人,都觉得老爷爷的丧妻太沉重,不知该如何安慰。小男孩说:“我骑车路过老爷爷家,看见他自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哭,之后我把车子放在一边,爬上老爷爷膝盖,跟他一起哭”。这个小男孩就是真正做到了共情。而菁妈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当时有做义工,到省人民医院接待来这里治疗的重症灾民,当时做的就是听她们讲,感受他们内心的伤痛。共情能力会让孩子更自信,家长做好这3点,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培养共情能力有什么样的好处呢?1、更加理解别人的感受俗话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要太过于自我。有共情能力的孩子不会太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是很会替他人着想的人,所以说培养共情能力会让宝宝更有同情心,能够更加设身处地的替他人着想,能够让孩子更加理解别人的感受,同时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能够让宝宝更加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人和人之间可以更好的相处就是因为有了情绪,如果可以理解别人的情绪,那么就可以更好的贴近别人的内心,也让别人更认可自己。经常听到商界的朋友说一句话:赚钱怎么样都可以赚,只要看和谁一起赚,和一些人做生意,钱赚少点都无所谓。而这些被别人喜欢的人都是有共情能力的人。共情能力会让孩子更自信,家长做好这3点,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2、更加关心他人,婚姻更幸福安宰贤和具惠善的离婚大战愈演愈烈,具惠善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是住在家里的幽灵,你曾经那么爱过的那个女人变成了僵尸。这话激起了很多女人的共鸣,当婚姻开始步入平淡时,男人慢慢看不到女人的付出,女人回家说:今天发错一个邮件被上司骂了。这些不少男人就会说:一个邮件都发错,不被骂才怪。本来是想求安慰了,男人却火上加油。所以没有共情能力的男人,对于女人来说是一场灾难,也很多学会关心别人。缺乏共情能力是你就无法对她的遭遇感同身受。缺乏共情能力的孩子,他们往往会比较自私、爱发脾气、冷漠、木讷、听不懂别人的玩笑、不会接话题、不懂得社交,更加不会关心他人。当你好好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时,你会发现这个孩子不仅仅性格活泼开朗他还很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会关心他人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幸福。共情能力会让孩子更自信,家长做好这3点,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3、让孩子更加自信拥有共情能力的孩子往往是会拥有很多小伙伴的人,他处处提别人着想的心理,让周围的小伙伴很喜欢他。正是因为有一群可爱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一情况希望下,他们活泼好动,性格外向。也会让他们在未来的每一天中充满自信。当让不是说每个人的共情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如何科学的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呢?1、帮助孩子发现他们和别人的共同点实验显示,孩子对于和自己熟悉的或是相似的人更可能产生共情性感受。当孩子的同伴有一件很喜欢的玩具不小心弄丢了,而他自己也弄丢了一件自己很喜欢的玩具。这个时候的他就更容易感同身受,更容易明白他的朋友的心情,也会尝试着安慰他的小伙伴,而不是无视他。安安的爸爸最近发现安安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善于安慰别人,对待身边的事物缺乏同情心。这天,安安爸爸把安安和妹妹最心爱的玩具藏了起来,安安很难过。这个时候妹妹也发现自己心爱的玩具不见了,开始哭泣,这个时候安安走过去安慰妹妹说:“妹妹,别难过,我们去玩其他更好玩的玩具。”要知道以往这个时候安安绝对不会理会妹妹的,正是因为安安的玩具也不见了他更加能够理解妹妹的心情,所以跑去安慰妹妹。这也就是共情能力变强大了。共情能力会让孩子更自信,家长做好这3点,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2、帮助孩子探索其他角色和和观点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爸爸妈妈培养宝宝的共情能力时,可以和宝宝多探索其他角色和观点,陪宝宝看电影时,可以问问宝宝: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你对他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他你会选择怎样做?也可以给孩子多准备一些优秀绘本,和宝宝一起阅读一起探讨。当宝宝能回答你的问题时,说明他已经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了,也开始慢慢的为他人着想了。依依的爸爸很喜欢看电影,他也经常带着依依一起看,每次看完电影依依都会和爸爸进行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发表各自的见解,讨论其中的人事物。再者就是把自己放在人物的位置上,看看自己会怎样做。正是因为依依爸爸这样有趣的教育方式,让依依变得很会替他人着想,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共情能力会让孩子更自信,家长做好这3点,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3、教会孩子认知情爸爸妈妈再跟宝宝学习玩耍时,可以教孩子如何辨别他人的情绪,教会他们辨别喜怒哀乐是个什么样的状态。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代表什么样的意义,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把所有的事情埋在自己的心理,不要过于冷漠,也不要让孩子的性格过于孤僻和内向。爸爸妈妈多和孩子沟通,多带孩子去玩散心这些对于宝宝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菁妈寄语共情不等于同情,不要把这两者混淆。共情是你伤心时,我也跟着你一起伤心,同情就是你伤心时我会去安慰你,开导你,但是我并没有和你感同身受。共情能让别人开心,同情却会伤害别人的自尊,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可以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快乐和幸福的人。
远离的兔子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专业考研分享
一、个人情况介绍
我的本专业是一所双非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一战考研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硕,初试总成绩410+。
二、选校心得
我是大三上学期打算考研的,因为我是大二的时候,从另一个专业转专业至应用心理学,所以考研的时候也想继续考本专业 。
首先是在学硕和专硕的选择上, 因为我本人在本科期间,跟本科老师做过一些项目,实话讲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不大,而且我本来转专业的目的就是因为对咨询心理学感兴趣,在考虑到我打算一战尽量上岸,不再二战,所以更青睐专硕的招收人数,因此打算考咨询方面的专硕。
再者是择校,第一是将招收咨询心理方向的学校进行了筛选,排除了只招收非全日制的学校,第二是考虑地区,我是北方人,也不想离家太远,所以想尽量留在北方。最后是学费问题,因为应用心理学的专硕的学费都比较高,在对于地区、学费、招收人数、师资力量的综合考量下,我选择作为北京林业大学作为目标院校。
关于择校方面我的经验是:
首先要,全面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考研是我们人生的一个跳板是合我们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要清楚得知道自己的水平,认清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自己的能力要清晰评估,不要太过分名校情节,综合考虑自身取舍。
再者是,关注各个学校以往的招生人数报录比初复试比等。我在择校时一是看重招生人数,二是初复试比。毕竟招的学生多,进入复试的机会就更大,而且初试总会比复试准备时间长也更充分,初复试比越高,进入复试后录取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一些。
最后是,要目标坚定,我在21年的元旦已经完全确定考取北林的应心专硕,之后的漫长备考岁月里并没有目标动摇过。
当然我在选方向和择校的过程中,也是咨询了已上岸的各个学校的学长学姐,在综合各方意见后才确定下来的。
北林应心专业情况介绍
心理学,报考 148人,录取8人,其中推免3人,分数线为政治英语均为60专业课 382
应用心理学报考 108人,录取35人,其中推免3人,分数线为政治英语均为60专业课 387
2022年考研缩招一半, 2023年考研更换了书单,发展心理学换成了轻工业出版社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增加了管理心理学的考察,2023年的学制不变,但是2024年并不确定。
三、专业课复习
(一)总情况介绍
北京林业大学的官方给出的参考书只有三本
《心理学导论》
《心理咨询与治疗》
《发展心理学》
还需要补充学习
《普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与教育测量》
《心理教育研究方法》
实际上涉及的面还是很广的。
因为我在元旦就已经确定了考研目标院校,所以我大概有十个月时间去准备初试,我的复习安排是,到四月底,用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把每本书仔仔细细学一遍。这是一轮学习。一轮学习我主要是用课本搭配视频课来学习。以课本为主,自做讲义,对照讲义,补充讲义(因为打算到后期只用讲义)。每学完一章,合上课本做每章习题来检查学习成果。因为大三下学业繁忙,我的一轮学习用的时间比计划要长,大概五月中旬才写完。
一轮结束后,我的讲义已经整理得非常详细了,因此之后的二轮三轮...除了各别需要回归课本,我都是用讲义,课本上的内容繁多重点不清,使用讲义确实帮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
我在暑假就开始背书了,但是效率相当低,直到九月份才只背完了普心和发心的一半,之后到学校背书效率才高起来。最后普心大概背了六遍,发心五遍,咨询五遍,实统测我主要是做题,没有太用心背。(这里我的复习计划踩了大坑,觉得北林考察的重点不是实统测,后期专心在普心发心咨询背书了,有点忽略实统测,结果在今年初试专业课上吃了大亏,学弟学妹们千万要重视实统测啊!近些年考察比例越来越高了,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建议学弟学妹们越早开始背书越好,虽然背的会忘,但是一遍会有一遍的成效,一遍会有一遍的底气,我因为在暑期背书效率太慢,到十月十一月特别焦虑,尤其是十二月我们学习重心要往政治偏移了,专业课更要提前打好底子才是。
(二)分科说明
《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导论》
这两本书我一直是一起复习的,以普心为主,将导论上普心没有的整理到普心讲义上。
普心的内容分章说明,很好理解,建议在一轮学习就整理好自己的框架。普心因为内容较多,其实不太好背,建议边学习边做题,一定要合上课本做题,检验自己的成果。普心的学习要注重回顾学习,因为普心的章节很多,加上导论是14章,一定要学完几章后再回头复习一下巩固成果。
再强调一遍一定要早点开始背,普心的内容不像发展心理学那样有逻辑,背起来还是挺耗时的。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非常有逻辑,建议在学习过程中按两个方向进行整理框架。一是本来的章节顺序:胎儿-婴儿-幼儿-小学-儿童-青少年-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按照年龄顺序,揪出每个年龄段的重要知识点,比如说婴儿重要的依恋 自我等等。二是按照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性别发展 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道德发展等进行梳理。
总体来说发心较为容易一些,前期搭建好框架,后期会省很多力气。
《心理咨询与治疗》
咨询这本书对我们来说其实都是比较陌生的,不太好理解,一些原则也不好背,这门我主要是用课本搭配老师的视频课,老师的讲解会有一些咨询实例,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对后期背书也有非常大的作用。
这本书的记忆量不大,课本本身就很符合应试。所以更要精细,而且这本书的考察重点是应用,平常可以多看一些案例,分析其产生原因,给出治疗方案。我在后期咨询了我的本科老师,有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备考书,只看案例题。今年考的也是一个案例题,对我来说还是有点难的。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这门课我本身的底子就很好,因为是转专业的,所以统计未考研前就已经学过两遍了。
这门课可以直接看王老师的课,王老师讲的非常清晰易懂。这门重在理解,也要记住一些公式,我是重点背的文字类的比如说 定义,但是今年爆冷考了方差分析及其计算,差点没想起来公式,我觉得我若不是本专业,这样复习统计,那道题就废了,一定要重视啊!
《心理与教育测量》
这本书对于文字的记忆比较重要,一些量表自己整理下来。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我完全是按大纲学习背诵的,考察的知识比较浅显,但也还是要注意理解各个实验设计,在一轮看课的时候打好基础。在实验方面,慧慧老师的实验设计课帮了我很多。今年也刚好考到了一个实验设计的题目,也要重视这个方面呀。
《心理教育研究方法》
董奇版本的研究方法,很厚一大本,我一直没看。直接整理的讲义,总的来说讲义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知识点,研究方法只用讲义完全可以。
(三)总结
我专业课复习更多重视框架搭建,前期自己手写框架(比较费时间,可以选择用iPad画思维导图,但是我用纸质更舒服)后期用思维导图,是略微精简的,用于背书的时候只看条目回忆,很有用处。
重视背诵,我前期把讲义整理好一轮二轮整理讲义背诵,后期光用讲义和思维导图背诵,比自己翻课本效率太高了。
最后是重视模考,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一定要做,还有其他院校的347题库,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在十二月留出时间模拟卷进行了两次模考,大体适应了考试节奏,从而在考场上有自己的做题节奏,遇到卡壳的问题也没有很慌乱。充分利用真题,提取北林的考察重点,在背诵时重点记忆。关于是否要报班,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建议如果是基础不好、自制力较差且跨考的同学,可以考虑报个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会根据大家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制定授课计划,全程跟进学习进度,学起来会比较省时省力,效率会很明显的提高。
四、公共课复习
初试我的公共课给我提分很多,政治75,英语87。
政治我是从暑假开始慢悠悠看课,十二月前做选择题,把市面上的政治选择题都做了一遍,还用了小程序碎片时间刷选择题,十二月之后才弄主观题,因为我到十二月专业课还没底,因此主观题背得也不多,只背了一家,考试时灵活运用也足够了。
总的来说重视选择题,前期不用太重视政治,多利用碎片时间记忆,后期背主观题,但不可死记硬背。
对于英语我本身底子还行,四六级都是一次性过但是也没有很高。我的建议是:一是一直不要放弃背单词,前期背单词书,后期背真题词,我到十一十二月每天还至少拿出一小时背单词。二是重视阅读,得阅读得天下,阅读打好底子,完型七选五都会很简单,这里要重视长难句的练习,仔细利用真题,做一篇有一篇的进步。三是作文,大小作文我都没有看课自己整理的模板,背熟自己的模板,再适当背一下例文(但我一篇没背,上考场前两天还是非常忐忑的)
六、 复试
复试应用心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一志愿一共进复试 90多个,全日制和非全均录取30左右,但是一志愿进复试的,只有五个是非全日制,其他全为全日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进行划线复试工作,不分开划分。我自我感觉复试难度不低,而且因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统一划线进复试,所以会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会被刷掉,复试还是要认真准备,而且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初试和复试占比六比四,很多出去得分高的,因为复试表现不好被刷下去。
复试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英语,二是综合面试。
先进行英语面试,这部分是通读一篇短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这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之后面试老师会问一到两个问题,学生进行回答。
英语面试完再进行综合面试,综合面试会涉及到专业课,也会涉及到一些很广泛的问题,专业课电脑抽题回答,其他问题由老师问,有问到我的家庭情况、怎么理解咨询师等等。大概共有6、7道题。我抽到的专业课的问题比较难,老师提问的其他问题比较简单,复试的专业课问题更侧重于实统测,尤其是实验和测量。
复试出题非常宽泛,一定要提前模拟面试至少一次,初试之后也不要玩疯了,适当复习专业课,专业课复试还是会用到的,对我来说复试东西很杂,经常觉得大海捞针,懒得准备,不找个朋友一起,很容易摆烂。我是和我朋友天天用腾讯会议视频互相考察知识点还有面部表情等等,到后期也经常互相出题模拟复试。
最后的寄语
回顾考研历程,觉得自己并没有突出的地方,只是一步步每日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计划。也许你现在也在纠结、犹豫、甚至迷惘,但不要担心,准备考研的过程就是会在反反复复的心情起伏中度过,稳住心态,你的考研第一步就是成功的!
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或许你总是觉得人生似乎少了那么点幸运成分,或许你比刻感受很精糕,然而我想说,都实好起来的。没有白费的努力,你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