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葡萄蛋蛋123
美国的维吉尼亚·萨提亚女士(1916-1988)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萨提亚模式,是由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两人因爱连结,却为何难以经营这份爱? 因为你们分别是男人和女人,这就注定了你们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 因为你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这就注定了你们拥有不同的习惯和价值观; 因为你们带有各自的天生气质,这就注定了你们天生有着不同的需要。 萨提亚就是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看到他人。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对方行为模式的背后原因,学会更多的觉察和珍惜。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当我们看待一个人的行为时,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而要逐步深入,同时看到导演这一切后面的心理需求与成因。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了解冰山才能深入了解一个人,实现更好的理解和沟通。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你对对方的冰山视而不见,对自己的冰山懵然不知,人际关系就会渐行渐远。任何冲突都是两座“冰山”剧烈撞击的结果;所有良好的关系都是两座“冰山”和谐共舞的杰作。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也提出:人的心灵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占少部分,代表意识;藏在水面下的占大部分,代表潜意识。 弗洛伊德指出人类的意识与潜意识相比,不过是浮在水面的冰山,那些潜藏在水面下的、看不见的巨大冰山——潜意识,才是支配人类行动的真正推动力。 你的潜意识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荣格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知道的部分,是意识。做到的部分,则是你潜意识呈现最真实的部分。心灵成长就是探索你所不知道的潜意识。做到觉知,接纳,改变。所以,我们要去寻找自己的盲点象限,去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除非你意识到你的潜意识,否则你的潜意识将主导你的人生。萨提亚女士将我们在关系中的沟通姿态分为以下五种: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第一种:讨好型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讨好型人格漠视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将权利拱手让给了他人,对所有的事情点头称是。讨好者会对他们在交往中的人和情境予以充分的尊重,但却毫不在意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二种:指责型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每一个“讨好型”的人存在背后,一定有一个“指责型”的人存在。 “老好人”的成长过程总是伴随着高要求和不被认可。 指责型的人通常会找一个讨好型的人做伴侣,相反,讨好型的人也倾向于选择指责型的人。第三种:超理智型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第四种:打岔型 打岔型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第五种:表里一致型 表里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萨提亚模式强调由内而外的一致性,尤其强调自我、他人和情境之间的平衡。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我们要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社会情境的关系。维持沟通中的一致性,保持三方面的平衡是我们幸福感的来源和保障。所有的沟通都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自己,他人,情境:自我:指的是我是否接触到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并愿意为自己表达与行动。他人:指的是我是否关心与接纳对方的感受与需求,并愿意积极倾听与探询。 情境:指的是我是否注意到双方所处的环境与客观条件,并愿意以对等协商的态度处理彼此所面临的问题。 如果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是指责; 如果只有他人,没有自己, 是讨好; 如果只有情境,没有自己也没有他人,是超理智;如果既忽略自己、他人,也无情境,是打岔。 萨提亚认为,沟通之于关系,犹如呼吸之于生命。关系是如何消亡的,主要是由于不沟通,或不良的沟通。 经营工作生活中的关系,既要尊重对方的感受,也要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你越尊重对方,对方越尊重你。内外一致性的沟通,只有在不评判任何人的高自尊状态下才能进行。 一致性就是真实。当你变得更真实(genuine),你就会变得更和谐。真实,才是穿透人心的力量!只有当与自我有联接,高自我价值感时,就能与自己内外一致性的沟通。评判和自责会降低自我价值感,当低自我价值感的时候,内心就会矛盾和纠结,也做不到内外一致性的沟通。如果你无法了解自己,无法看清自己,那你根本无法看清别人。如果你与自己是失联的,那么你和他人不可能有真的关系。如果你只会讨好对方,而没有与自己联接,寻求伴侣只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洞。如果我们无法安在自己里面,就无法真的爱一个人,顶多叫对一个人好。 如果你不认可自己,别人是不会认可你的。无论你如何看待自己,你会发现别人也会按照你的看法来看你。你认为自己不自信,你就会吸引认为你不自信不够好的人来到你身边。不要用跪舔的方式来经营关系。跪舔是因为内心害怕失去对方。当你害怕失去,你真的会失去。不怕失去,才能真正拥有。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个人和经历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一个人的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但是,这些渴望却并非都能一一满足,便被我们压抑起来。日积月累,连我们自己都已忽略的渴望,却成为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萨提亚提出,很多成年以后出现的问题都不是成年所生存的环境造成的,而要追溯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 每个人在世界上只需要处理两种关系:第一种:你和父母的关系 第二种:你和其他人的关系 你和其他人的关系只是你和你父母关系的投射。解决关系问题的方式不是我接受我原谅。当你没有得到爱,就像你的情感帐户里没有钱,你是没有办法给予别人的。 获得爱的唯一方式不是给予爱和索取爱。当女人对老公说:“你不爱我,你要再爱我多一点!”他也会很疲惫,因为他本来也不多啊!还被你这样要来要去的,他还想你给他爱呢!所以,当一个人变成情感吸血鬼后,就会把别人的爱榨光。 创业者最终能否取得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你与父母的关系。我做心理咨询时发现,很多人都有过童年创伤情节。看见,即是疗愈。我们要知道:很多父母有认知局限,也没有学过心理学,他们的见识和视野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和未来。但无论怎样,在那个时候,他们已经用他们的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来爱你了,把你教到了今天,让你活到了今天。 获得爱的唯一方式是感谢!只有当你发自内心的感谢父母时,你才能和整个世界和解。你和整个世界和解了,内心富足才能外在富有。 两人因爱连结,却为何难以经营这份爱?低层次的爱,是因为你对我好,或者给我钱,我就爱你。高层次的爱,是让爱成为爱,是相互滋养,彼此成就。在爱情和婚姻里,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但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如何经营。爱得愈深,苛求得愈切,所以爱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意气的争执。婚姻是一场幸福的博弈,需要“斗智斗勇”,更需要用心经营。经营一段好的婚姻,着实不易,这其中蕴含着大智慧。婚姻不但是“避风港”,也是“磨练场”。尤其是现代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夫妻在相爱的同时如何能彼此滋养呢? 第一是要在婚姻中发展处理冲突的能力; 萨提亚说:我们因相同而连接,因不同而成长。 面对冲突,高手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看护好自己的心殿。高手能超越自己的本能。表面很和气,内心有把秤,看似温和,却内有乾坤,这才是修炼内功的高手!高手都是反复练习出来的。爱是需要练习的。很多时候,你伤害的人或者伤害你的人,都不是外人,而是自己身边最亲的人:父母、孩子、爱人。虽然内心最在乎,但是表现出来不在乎,都是自己人,无所谓,不用客气。 没有感情可以经受得住考验,因为人性经受不住考验。高手从不考验人性,而是预防人性,高手预防人性的最低处。高手能激发对方的善来滋养自己。所以,爱的最高境界是让爱成为爱。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对方想听的话,让对方听你的。现实中有的人恰恰相反,说我想说的话,把对方逼走了。很多时候,不是爱出了问题,而是表达爱的方式出了问题。因为缺乏智慧和能力,无法滋养对方,彼此润泽。沟通的方式比沟通的内容更重要。沟通的意愿比沟通的方式更重要。看到一个心理学者的一段话: “赢得人心 + 对异性有吸引力”是你在爱情里的“成功欲”而已;爱情的真正价值,是“人”的完全融合,打破最终极的孤独,包括深度认知和理解他人及自我——后者完全是“交换价值”之外的另一件事。之前总会看到这样的观点,说是你变得更漂亮更优秀,自然就会吸引更好的男人。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我隐隐觉得哪里不对。现在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这世上,美女很多,优秀的美女很多,但最终得到幸福的其实不多。能够吸引贺涵的,一定是唐晶或者高配版的罗子君,不会是只会花钱的罗子君,这没错。但真正让他们幸福的,不是爱情也不是势均力敌,而是“深度认知”,以及“理解他人和自我”。我们的优秀,是为了提升认知与理解力。否则,哪怕美成关之琳那个样子,仍然会被人鄙弃。哪怕是聪明和有手腕成邓文迪,也难逃被抛弃的厄运。 正如《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书中所言:“婚姻是一场幸福的博弈。在这场幸福的博弈中,我们心中所有的正能量,都来自于深刻的理解。当我们真正地理解了对方,我们就不会对号入座,这样情绪就不会裹挟你。” 最好的爱情,始于吸引,终于彼此的融合。 第二就是要有发展友情的能力。 老一辈人有个说法,谈恋爱叫做“找朋友”。现在想想,真是别有深意。最好的爱情,其中一定蕴含着最深厚的友情。因为爱情只是瞬间吸引,而友情是志同道合,是共同进步,是无话不谈。 尼采说过,婚姻的不幸不是因为缺乏爱情,而是因为缺乏友情。挽救一段感情的方式之一,就是与他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做彼此的战友,亲密合作,你来我往。有共同目标,有相互扶持,这是感情升温的最好方式。 爱的感觉,是一种内在的情感的感受。每一个当下,人的感受都像云一样在不断变化。 婚姻是什么呢?婚姻比较像生活的合伙人,经济生活的共同体。根据统计数据,什么样的婚姻比较稳定呢?夫妻之间有互相认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对生活的态度、爱好、品味、习惯,彼此欣赏、认同、尊重、惺惺相惜,这更像一种很有品质的友谊。两个人可以做好朋友,可以像朋友一样非常友好的生活和相处在一起。对于这样的夫妻之间,友谊是非常高品质和珍贵的爱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就可以非常轻松的友好的生活在一起,相处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有的伴侣之间有爱的荷尔蒙,可是却难以做朋友,却难以生活在一起,难以相处下去。很多人一辈子夫妻,却不能做朋友,却不能让伴侣真正靠近自己的心。 这个世界唯一的标准,就是你的整合能力。所有的整合都和接纳、理解、吸引和欣赏有关系。没有理解,没有接纳,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没有吸引和欣赏,这样的爱,就不会一直坚挺。 成长带来新鲜感。如果你是一个不断更新、成长、裂变的人,你会不断是一个新的人,你的伴侣会不断对这样一个新鲜的人充满了好奇、未知、探索,从而持续产生爱的感觉。你和伴侣之间就会不断有新鲜感,就会不断充满各种新鲜的感觉和爱。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是在不断的成长和更新的,她对世界的认识、智慧和看法都在不断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有了越来越多的韵味。所以说,40岁之前的脸是由父母决定的,40岁以后的脸是由自己决定的。 如果已婚,建议你和伴侣共同成长。也许你们曾经匹配,而现在一方跑得快,一方落后了。如果你们珍惜彼此曾经的恩情与义气,就不要轻易放弃,努力成长为更值得对方爱的优质爱人。因为你们之间有情义,当你在不断的成长和变化,当对方在你身上看到新的不同的你,爱的感觉就会再度发生。 如果未婚,建议你在选择伴侣时,除了看你们之间是否有爱的感觉之外,还要看他是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做朋友,拥有高品质的友谊,可以生活在一起的伴侣呢?这是非常重要的。 而不只是说我相信我的眼缘,我相信我的感觉。如果只有感觉,却难以好好相处成为真正平等、相互欣赏的朋友,这样的关系将来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和难题。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