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60

懒云堂主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高考心理咨询师怎么调节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家有陈先森

已采纳

多去户外走走,别总盯着课本,进考场前太紧张可闭上眼多做几次深呼吸,祝你好运。

高考心理咨询师怎么调节

96 评论(8)

茵茵一夏

练练字听听舒缓的音乐 在心里告诉自己 不要紧张 不要紧张 你已经准备了这么长的时间 不害怕那几张卷子 你做过无数的卷子 害怕那么几张???深吸一口气 静下心 看看书。。

338 评论(15)

失忆看星星

如今距离高考仅剩不到100天的时间,各位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备战高考?我整理了其方法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前

学生应放平心态

随着高考时间的推进,许多学生在考前心理开始产生例如“考试题会不会太难”“我还没有复习好”“万一到时候会的题做错了怎么办”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了考生的考前心理准备工作,甚至影响到考试的发挥。

“高考拼的不仅是成绩,也是心理。”这样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考生考前如果能调整良好的心态,对于高考将加分不少。

如何调整考前心态?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昆十中教师保丽云建议,考试前学生首先应该放平心态,面对紧张的气氛时,在认知上告诉自己,不仅仅是自己,其实所有的考生都紧张,让自己缓解压力。其次,应该客观分析自己的成绩水平,给自己设立适度的目标。另外,保丽云认为,“习得性无助”往往是导致焦虑的一个主要原因,学生自己应该静下心来,对所学科目进行归类,将主干知识进行认真仔细的整理复习。

家长遵循“多听少说多笑”的'法则

高考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多说几句怕孩子有压力,什么都不说又怕他不认真对待。”“天天给她准备各种好吃的,就想给她多补充点营养,可她却说我们给她压力太大,有什么错吗?”每年考前均会遇到很多举足无措的家长,尽管他们心里的压力并不比孩子们少,但却小心翼翼,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到孩子。

昆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我认为,家庭应该为考生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所谓好的氛围不应该是小心翼翼的特殊化关照,而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家庭成员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和负担强加给孩子。因此,家长在临考的这几天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潜意识的把“一考定终身”的观念传递给孩子。如果实在记不住就用文字写下来,贴在墙上。

另外,家长如果故作镇定,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孩子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认为家长是不是怕自己压力太大,故意不说之类的。总之,把高考当成一次期末考,正确看待高考,保持日常模式就好。

除了家长之外,来自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观念负担也会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候,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可以采用坐下来约谈的方式和孩子聊一下,了解孩子的压力来源,让孩子意识到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家长也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传递孩子一些信息,丰富孩子对社会的关注度。

在平常的生活中,保丽云建议家长要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尽量与孩子和高考时间靠拢。同时,引导孩子做适当的运动放松心情。例如,女生可以做仰卧起坐,男生可以做俯卧撑。对于家长们关心的考生营养问题,保丽云建议尽量遵守“常态化”,主要保证孩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总之,考前家长应遵循“多听少说多笑”的法则,多听听孩子现在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情况,与孩子交谈时,尽量保持微笑,并且少给孩子压力。

考中

集中于当下的状态

很快,考生们即将进入考场,即便有了充分的准备,仍然有很多考生会担心,万一进入考场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万一明明会做的题偏偏想不起答案怎么办?

保丽云建议,在考试当天进考场前,可以与任课老师们进行拥抱,到了考场开考前,可与监考老师微笑问好。如果在考试途中感到紧张时先要分析紧张的原因,给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必要时可以适度的喝水进行缓解。如在考试途中发现自己平时会做的题突然全忘了,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做一些放松自己心理的训练,例如腹部呼吸等。最为重要的是考试时为了合理分配时间,应该采用从易到中,从中到难的“三轮答题法”。

我建议考生考前可以下载一些缓解压力的音频,这种音频是放松训练的指导语,按照上面的提示做一些放松训练,当考中产生紧张情绪时,用这些方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再者,考生可以提醒自己关注眼前,不要想已经出现的结果,如果能进入心流状态是最好的,高度集中于当下的状态,不考虑过去和未来。

考后

转换心情树立新目标

高考结束后,保丽云建议学生自己不要对答案,无论是单科还是全部。同时建议家长不要向学生询问考试情况,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我则说,考生考后一般会面临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考完了,成绩没出来的各种忐忑,心理不安;另一种是动力不足综合症,寒窗苦读十二载为之努力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心理惆怅极易产生抑郁情绪。遇到这两种情况,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考后生活作息计划,比如每天可以去做做运动、散散步,或者家庭一起去实现思虑已久的旅行计划,在旅途中长长见识,转换一下心情。再者可以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树立一个近期新的学习目标,这些都有助于考生适应考前和考后不同生活方式的转换。

最后,我提醒各位家长,可以把高考当回事,但不要把高考太当一回事,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好。

335 评论(14)

玉米卧熊

高考心理调节:弹性学习 重庆寸草心心理医生强调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并以实际行动按时按节完成之。只要你真正做到了“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所以在高三这一段时间内你只管集中注意力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然后以坦然的心境去迎接各种考试。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都可以心安理得——因为你已经尽到了自己最大的有效的努力。既然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师长以及帮助过自己的人。既然尽到了最大努力,就可以听其自然,无可悔憾。其实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尽到努力,便可以听其自然而无悔憾了。所以,只要我们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么就不必介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只要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过分地要求,对成功太过的在意,那么成功也就会逐渐走向你而与你相拥。当你这样去想、去做的时候,你的压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减轻了。 其次,要合理地安排用脑时间。 学习是生活的一个部分,劳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形成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规律。重庆寸草心心理医生提示“一张一弛”是古人总结的经验,必要的休息和娱乐是需要的。如果你每天只有学习一项内容,生活的其他内容全部都没有,恐怕大脑就会罢工了。 第三,要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身体的疲劳会导致记忆力的迟钝,充沛的精力才能有效地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很容易让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不然为什么花了那么多时间,一点进步都没有?因此高三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要把学习和锻炼对立起来。参加锻炼特别是集体活动,对于疏散紧张的精神,缓解疲劳都有帮助。不知你听说过没有,学生当中流传这样一个公式,叫做8–1﹥8.意思是:每天花一小时(分散锻炼时间的总和)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要比整天埋头念书学习效率高。现代科学证明,这个公式确有其道理。因为进行适当的活动,可以使神经中枢兴奋起来,更有利于记忆和学习。但是,在肌体生病,疲劳的时候,不要坚持完成平时的任务,要知道人并不是机器。 第四,正确的自我宣泄。 宣泄发是一种将内心压力排泄出去,以促使身心免受打击和破坏的方法。通过宣泄内心的郁闷、愤怒与痛苦,可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溃,恢复心理平衡。 第五,学会弹性学习。 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学习,为此,在安排计划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不管学习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只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迎接高三繁重学习。高三,学习不是全部,留一点点时间给自己,放松一下也好,做一下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好,不要让整个高三除了学习,什么乐趣都没有。 第六,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寸草心理咨询师总结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每天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②每天要保证七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③两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肢体活动10分钟; ④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课程(最好是文理科)间插复习或者两种方式(阅读和解题)间插学习。如果按照注意力集中的规律适时交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样就可以使大脑疲劳区域得以休息,休息区域进行工作,这样既不妨碍大脑疲劳区域的休息,也保证了大脑“食欲”的大增,当然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的高速运作。 交叉安排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不同学科复习时间的交叉安排,比如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按照文理交叉的形式安排,不要长时间进行一门课程的复习; ②不同学习形式之间交叉安排,比如记忆、解题、阅读和知识整理等活动交替安排。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可能有所不同,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切忌打疲劳战。

17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