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5

小麻烦ly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开封市心理咨询师藏老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明.设计

已采纳

第一,要明确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是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是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理象是本质的表现。第二,要明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第三,现象与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的认识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属于主观范畴,因此不能将现象等于感性认识,本质等于理性认识。但二者有一定的联系,即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第四,应该能够运用这些观点联系实际加以说明:能够联系自身的实际;联系所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当前的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

开封市心理咨询师藏老师

282 评论(13)

petite妮妮崽

当面对一个机会时,尝试了才知道自己能不能抓住它,就算没有成功,但可以对自己的程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面对新事物时,尝试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具体了解清楚。尝试其实是一个不断接触、体验的过程,很多事情并不是在最初就可以看到、预料到结果的,尝试可以改变甚至创造一个结果,而我们在不断尝试时,也是在不断学习,认识到更多要用亲身体会才可以明白、了解的东西。所以,尝试很重要,细想一下,其实我们就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尝试长大和认识这个世界的。

343 评论(8)

山中彩虹

先归纳推理,这是理论的积累阶段。再演绎推理,这是理论的应用阶段。对一个现象进行推理,就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顺便指出,本质是相对的。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显现个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 (二)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1、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也就是说,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他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任何一方离开了另一方都是不能存在的,实际的存在总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 2、两者是相互蕴涵的,在实际上也是相互包含的。本质寓于现象之中,这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现象是整体,本质是现象的一部分,固然是根本性的部分。反过来,本质也包含现象,因为现象尽管是多种多样的、纷繁复杂的,但毕竟是由本质决定的,早已潜在地包含于本质之中。 3、现象与本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本质变现象应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某一具体的人无疑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体,但其本质也在不断地表现出来,即不断转变为现象。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 (三)区别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家乡则是一种虚假的现象,它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表现。 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则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的范畴。 现象和本质这对范畴作为思维形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人们只有通过对大量现象的研究,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达到科学的认识。如果二者只有对立而无统一,那么一切科学研究、科学认识就是徒劳无益、白费力气的了。 (二)在实践中要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从现象进入本质是认识的深化,却不是认识的终止。由现象进入到本质,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事物的规律性以后,还必须在这种认识的知道下,继续地研究尚未研究过或尚未深入研究的现象,以此补充、丰富和加深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是一个有现象到本质又由本质到现象的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 (三)注意防止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教条主义)的出现 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自觉的思想体系,以割裂现象与本质为其立论的依据。经验主义否定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也就是否定现象到本质的转化;理性主义否定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转化,也就是否定本质到现象的转化。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并无自觉的思想体系,它们只是表现为实际认识过程中的片面性,但其认识基础同样是割裂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

279 评论(8)

请叫我大王哦

对于一些陌生的事物和道理,人们大部分已经定性的思维就是尽量去规避,因为陌生的就是有风险的,但是问题就来了不去尝试着去做,就不会知道里面的问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就解决不了,就始终突破不了创新不了。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都需要有敢于尝试的胆量,敢于创新,才会有成功。试试就有机会,不试试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人要想进步前进就必须得敢于去尝试新鲜的实物。理由很充分了,加分吧

326 评论(14)

刘二蛋蛋蛋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老校区占地面积50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1370亩。

1、学校历史。

2003年,学院经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2009年,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民生学院。

2020年2月2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以及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结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转设为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2021年,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正式转设为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2、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50%,各学科专业聘请了一批在全国及省内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特聘教授。

学校建立了会计师暨教师、医师暨教师、护师暨教师、英语翻译暨教师、律师暨教师、心理咨询师暨教师等近百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了35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知名编辑、记者作为特聘教授或讲师,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起产业学院。

321 评论(11)

zhangalan26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艰辛劳动,不断创造条件的过程。实现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只有具备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感性认识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就是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加工制作。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关键,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凡有重大发明创造的人,都是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典范。

33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