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仿古砖
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嫌疑人表,它将包含每个嫌疑人知道的关于他们自己的所有信息,以及他们知道或认为他们知道的关于其他人的信息。它还可能包括他们所知道的,或者认为他们知道的,关于受害者的信息。它还应该包含他们可能从犯罪现场本身收集到的信息(真或假),以及关于角色如何评估游戏过程中发现的证据和线索的可能建议。在大多数情况下,嫌疑人名单仅供您参考。 你将使用这些数据来写故事和时间线,它还会让你知道在游戏中应该向玩家透露什么信息。当你邀请玩家参加你的聚会时,你可能会给他们一些“安全”的信息。一些信息将提前提供给他们,因为他们需要知道关于他们将扮演的角色、如何着装、带什么道具以及他们在聚会上如何表演的一般信息。 我将在本指南的后面讨论在你整个谋杀之谜派对的每个阶段应该透露什么信息,以便一切尽可能顺利地进行。我们还将创建这些工作表的“安全”玩家版本,这将被称为“角色档案”。在我们开始之前,我们应该查阅场景说明和更新的受害者说明,因为它们到目前为止... 案件:布伦顿庄园谋杀案 主题:咆哮的20年代(1922) 地点:科罗拉多州马尼图斯普林斯的布伦顿庄园 活动:科尔比·布伦顿的庆祝会,他在当地一个受欢迎的地方得到了一场大型演出。 受害者: 科尔比·布伦顿 ,男,34岁 职业:业余爵士音乐家,在一些地方演奏萨克斯。 婚姻状况:与牙医 丽莎·布伦顿 结婚 家庭:弟弟是 尼尔森·布伦顿 ——烟草公司 姻亲:妻妹是 克莱尔·鲁佩尔 ——美容师,牙医丽莎·布伦顿的妹妹 雇员: 贝妮塔·林特纳 ——女佣 朋友:无 财务:舒适的货币收入,但欠银行家兰斯·吉布思的债 秘密:几件事 习惯:嗜酒如命,抽雪茄。 政治派别:共和党 宗教:有神论者 熟人:(以下) 德里尔·格拉姆里奇—— 警察 埃里克·马查 ——理发师 兰斯·吉布思 ——银行家 埃德温娜夫人 ——心理咨询师兼算命师 死因:窒息——被枕头闷死 死亡时间:1922年8月11日上午12:45 尸体的位置:在台球室发现的 犯罪现场:他的卧室 凶手:埃德温娜夫人 说谎者:克莱尔·鲁佩尔 谁发现了尸体:管家(游戏主持人) 嫌疑人名单:(以下) 请注意,我需要确定是谁发现了尸体。在某些情况下,发现尸体的人立即成为嫌疑人,并会被这样询问。它可能是你的嫌疑人之一,也可能是第三方,他们不可能参与其中。作为游戏的真正主人和主持人,你可以选择扮演一个真正无辜的客人,他将在游戏中担任旁白和裁判。你将根据需要引导或指挥嫌疑人和侦探,这样故事就可以以逻辑的方式在场景中进行。 在大多数谋杀之谜游戏中,主持人有时会扮演侦探,以保持游戏的正常运行,但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我想我们都记得管家在那部喜剧推理电影中有多有趣,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的著名桌面游戏改编的。 或许,你也可以决定在庆祝晚宴上扮演科尔比·布伦顿。你可以在故事的这一部分表演他的角色、动作和对话。这取决于你,你希望如何发挥这一切。我决定当我主持这场比赛时,我将在晚餐中扮演科尔比·布伦顿这个角色。在游戏的‘早晨’阶段,我将不仅是主持人和裁判,我还将扮演真正无辜的管家,他发现了尸体,并在必要时指导故事的其余部分。 这一次管家的角色没有这样设计。让我们开始为嫌疑人制作“人物表”吧。 在下面的页面上是我用来建立所有信息的格式,我需要这些信息作为我自己的参考,以及以后创作玩家角色档案。 下面是使用前面描述格式的步骤。 步骤1 :确定角色的性别。 步骤2 :按照第6a章中的描述命名角色。 步骤3 :按照第6b章中的描述,确定角色的年龄。 步骤4 :确定人物的婚姻状况。(单身、恋爱中、已婚、离婚) 步骤5 :记下你选择的角色的职业。 步骤6 :记下角色的专业领域,因为它与他们的职业相关。 步骤7 :如果需要,指定一个政治派别。见图表#10。 步骤8 :如果需要,指定一个宗教。参见图表#11。 步骤9 :确定这个角色与受害者的关系。你可能希望在故事清楚并且所有的角色表都完成后再写这些信息。如果需要,您可以使用图表#14。 步骤10 :决定这个角色可能对什么爱好感兴趣。(示例见图表#16) 步骤11 :决定这个角色可能有什么习惯。(示例见图表#16) 步骤12 :记录角色的罪行状态。(凶手或骗子或无辜者) 步骤13 :记录这个角色是否拥有,或者能够接触到凶器或者谋杀方法。你可能想让一半的嫌疑人接触到凶器或杀人方法。 步骤14 :根据第14章和图表#9中的描述,确定人物的动机。所有嫌疑人都应该有或者看起来有谋杀的动机。 步骤15 :记录这个角色是否以及如何有机会犯罪。你可能希望另一半没有武器的嫌疑人有机会。 步骤16 :描述这个角色拥有或声称拥有的不在场证明。所有嫌疑人都会试图有不在场证明,但也许有一两个人会承认他们没有。 步骤17 :确定这个角色必须揭示哪些信息线索。您可能希望在故事清楚并且所有人物表都完成后再写这些信息。 步骤18 :确定这个角色想要隐藏哪些信息线索。你可能希望在故事清楚并且所有的角色表都完成后再写这些信息。 步骤19 :你是怎么做到的:这只是为凶手描述的,会用来写口供。你不需要在无辜的嫌疑人名单上注明。 步骤20 :确定这个角色知道或者认为他们知道的关于其他人的四条信息。你可能希望在故事清楚并且所有的角色表都完成后再写这些信息。我将在第16章描述如何确定谁知道谁。 步骤21 :描述人物在尸体调查过程中会如何行动,以及他们可能会发现什么线索。你可能希望在故事清楚并且所有的角色表都完成后再写这些信息。用你的线索笔记和故事笔记作为参考。 步骤22 :描述人物在提问时的行为和反应。你可能希望在故事清楚并且所有的角色表都完成之后再写这些信息。 下一章:创作嫌疑人——凶手
密果儿小YO
最近利用两天时间,阅读完了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译者是陈赢。这本书为我打开心理咨询这个领域的一扇窗。 书的封2上写着这样两句对话: 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哈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这本书共分16个章节,其中第5章《成长的寓言》、第13章《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第14章《赢了游戏,输了自己》这三章对于蛤蟆的成长具有转折性作用,也是解开我心中答案的部分。 蛤蟆先生与心理咨询师苍鹭的谈话一共有11次。 前两章讲了蛤蟆得了抑郁症,他的挚友河鼠和鼹鼠推荐他去看心理医生,路上遇到獾,大家一起帮助蛤蟆。可是来到蛤蟆庄园后,蛤蟆抱歉地说:“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说完便放声大哭起来。蛤蟆的状态、悲伤都令人心疼。 第3章,蛤蟆初见咨询师。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也就是说来咨询者必须要为自己的咨询担起责任来,要做主动的参与者,才能够靠自己摸索出摆脱痛苦的办法来。 咨询师苍鹭在这里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遇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第4章,蛤蟆二访咨询师,揭秘抑郁的原因——儿童自我状态。 首先咨询师特别注重关注来访者的感受,来访者也必须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属于“自我分析”,即描述内心的状态。可以用“情绪温度计”表示,此时蛤蟆的感受在1和2之间。 蛤蟆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所以把生活搞得一团糟,他一直不快乐。他总想得到河鼠的喜欢,不希望獾总是羞辱他。可蛤蟆在受到羞辱的时候总会掩饰自己的尴尬,这是因为蛤蟆在这种情境下,它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就是说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一样,但不同于“幼稚”,因为獾的表现像他的父亲。而一个人显然我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状态。这番理论令蛤蟆非常生气。 第5章,蛤蟆三访心理咨询师,揭秘成长的寓言。 “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作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儿童的基本情感包括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而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自我状态又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性儿童。 而蛤蟆属于从小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家庭教育环境,属于适应型儿童。 第6章,四访心理咨询师,探索蛤蟆的童年。 蛤蟆说:“我只是想知道该哭还是不该哭而已。"这句话令人很心痛,。这缘于蛤蟆的家庭环境:外祖父非常的有能力,长得气宇轩昂。父亲对他本人的能力一度不满意,对儿子蛤蟆更是严厉。母亲又以父亲的态度为作为与蛤蟆相处的基础,虽爱蛤蟆但这种爱很不稳定。 蛤蟆学会了顺从和依赖,习惯用道歉的方式适应环境,却没有学会独立自主。 第7章,蛤蟆五访咨询师,揭秘愤怒的表现。 成人表现出来的愤怒属于幼年的生存模式,表现为撒泼和怄气。撒泼属于攻击性的,容易引起别人的嘲笑,同时也显示自己是个失败者;怄气是输家对强大赢家作出的反应。但无论是哪一种愤怒都不能代表自己是一个成人,我们应该学会做个成人。总之,愤怒的结局带来的都是负面的影响。 第8章,蛤蟆家里来了一位意外访客——獾。 獾要代替蛤蟆当校董事,这里令蛤蟆非常的生气,但可喜的是蛤蟆不再像以前那样委屈接受,默默独自悲伤,而是选择了尊重自己的内心,告诉獾:“我想我需要再多一点时间,我明天晚上打电话给你。”虽然说完这一切,他累得瘫软在沙发上。 第9章,蛤蟆六访心理咨询师,认识秘密协议——父母的自我状态。 秘密协议指的就是我们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这是在玩心理游戏,而且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 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所以蛤蟆必须要打开一条通向艰苦的路,也是成长之路。 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蛤蟆的父母属于挑剔型父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蛤蟆就属于自己审判自己,自己给自己定罪,自己批判自己,所以这是最严厉的惩罚。 读完这部分我知道了,我们要学会爱自己,而不是要惩罚自己。 第10章,午餐聚会。 蛤蟆这是好久以后收到好朋友的邀请,他又一次感知到万物的存在,他卸下了久违的盔甲,他变得会倾听,心态平和,但朋友们发现他还是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第11章,蛤蟆7访心理咨询师——哈蟆先生的选择。 本章提到了除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之外的另一种状态——成人状态,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长大,我们不依赖父母,不顺从父母,我们要做独立的自己,要靠自我选择,对自己负责,原谅他人,改变自己。而这只有通过回忆自己的人生故事,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 第12章,蛤蟆先生8访心理咨询师,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人生经历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从人生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也就是反思和领悟,我们应该从过去中挣脱出来,获得自由。 第13章,蛤蟆先生9访心理咨询师,认识人生坐标和心理游戏。 长期恶性的重复,一种行为就是一种新游戏,因为这种游戏动机带有欺骗性,结果必然是负面情绪。例如你今天选择了喝酒,那么结果必然是宿醉。而人生坐标分为4个象限: 我好,你不好; 你好,我不好; 我好,你也好; 我不好,你不好。 本章苍鹭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都在无意识中一手策划了各种情境,好让自己的剧本时不时上演。 蛤蟆开始思考的问题是:我的这些剧本都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办法让我了解我的人生剧本是怎么写出来的?因为我不太喜欢我在剧本里的角色,到目前为止这出剧我也演得不开心,要是知道剧本是怎么来的,也许我就能改写它,我还是更喜欢结局圆满的戏剧。蛤蟆是想要探索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源自哪里? 每个人生命的最早期的阶段,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重大,还影响了你后期的成长,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这种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就这样你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独有的看法,你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用同一个视角看待以看待一切事物。 每个人的早年经历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有时候人们看到的世界如此不同,连信念和预设都不尽相同,最严重的时候,这些人在之后的人生里只能经过流血冲突才能达成和解。 本章的新概念是自证寓言和必然后果。 第14章,蛤蟆10访心理咨询师,揭秘——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本章选取了人生坐标中的两个坐标一是我好,你不好;二是我不好,你好。 坐标一:我不好,你好。 主要讲的是悲伤的儿童状态 坐标二:我好,你不好。 主要讲的是挑剔型父母状态。 这两种人生坐标的结果不是伤心就是愤怒。 因此我们平时都是在无意识地在玩心理游戏,但赢了游戏,却输了自己。 第15章,最后一次面见心理咨询——成人状态。 正确的人生应该是选择坐标三:我好,你也好。我们要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拥有独立性还要有共生性。这才是成人状态。 作为一个成人,情商世界很重要,我们要理解内心的情感世界,还能够掌控它。一个高情商的人,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的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连接,协同合作。 蛤蟆先生送了一只木碗给苍鹭。 第16章,道别与新生。 蛤蟆在跟好朋友的一次聚会上彻底的做回了自己,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蛤蟆的几个好伙伴 都开始成长,真得很幸福。 他就是蛤蟆先生!蛤蟆找回了自我。祝福每一位受苦的“蛤蟆”,都能走出深渊,遇见美好。
了无痕Sky
中文名称:心理学与生活 英文名称:Psychology and life 版本:第16版 PDF格式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作者:[美]格里格,津巴多 著,王垒,王苏等 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7115111308 出版日期:2003-10-1 字数:1266000 内容提要: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也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优秀教材。不仅如此,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者简介: 理查德·格里格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曾获Lex Hixon社会科学领域杰出教师奖。在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有专长,是美国心理学会实验心理学分会的会员。从《心理学与生活》这部经典教科书第14版修订时开始,格里格成为该书的合著书。 本书的翻译工作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 目录: 第1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3章 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4章 感觉 第5章 知觉 第6章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第7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 第8章 记忆 第9章 认知过程 第10章 智力与智力测验 第11章 人的毕生发展 第12章 动机 第13章 情绪、压力和健康 第14章 理解人类人格 第15章 心理障碍 第16章 心理治疗 第17章 社会过程与关系 第18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 专业术语表 参考文献 人名和主题索引参考资料: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