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4

Romy莎莎mei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李孟潮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湖边隐居

已采纳

01 下班回家,每次都要经过一个很高的上坡路。 路上,看到一个中年男子载着女儿回家。 突然,电动车走不动了。 中年男子只好下来推着车走。 穿着校服的女儿跟在身后蹦蹦跳跳,马尾一甩一甩。 说不出的轻松愉快。中年男子看起来并不轻松。 简单的平头,普通的深色针织衫,身量不高,略微瘦弱。 此刻,正奋力推着车爬坡。 也许,他是一个工厂的技术工,每天忙忙碌碌。 但是有女儿的陪伴,他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再走一段路就可以到家了,还可以跟女儿一起看看电视,聊聊趣事。02 父亲对孩子的爱,总是比较内敛、含蓄。 “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 (来自网络)父爱如山,为了孩子,可以分分钟变身超人。 既要扛得了砖,修得了家电,还要保护得了孩子。03 我的父亲跟其他的父亲一样,都有着典型的闽南大男人主义。 但是他跟其他父亲不一样的是,视女儿为掌上明珠。 在普遍重男轻女的闽南农村地区,他显得比较异类。 父亲疼爱自己的孩子。三个孩子,他都很疼爱,但是更偏爱女儿。 就算年纪大了,也会学习怎么发短信,怎么用微信,时不时就会联系自己的孩子。父亲很幽默,喜欢跟子女聊天聊得不分尊卑,任你插科打诨,百无禁忌。 他总说,父母双全的孩子是幸运的,父母一起带大的孩子更是幸福的。 网络上流传的育儿文章也说,由父母亲一起参与养育经历的孩子,长大后人格会比较健全,相对比较有安全感。 对于女孩子来说,成长过程中父亲更是不可缺席。不然,女孩子以后就会在交往的男孩身上找父亲的影子,寻求更多的父爱,也就比较容易遇到不靠谱的男孩。心理咨询师李孟潮也说过,父亲,除了具有生理意义,还有心理意义。并且含有5个功能: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简单来说就是作为父亲,要赚钱养家、保护家人、给孩子正能量、要体现出强大的力量。 但就以闽南地区来看,大部分男性秉着老一辈爱拼才会赢的信念,早早就走进社会,到各个城市创业、工作。他们一般都是只身一人在外打拼,老婆留在老家承担养儿顾家的责任。夫妻才刚刚进入婚姻生活,然后俩人一起出去打拼。妻子怀孕后回家待产、生子。之后,很长的时间力,丈夫是缺席的。正如网上所说的,先是守寡式婚姻,然后开始了丧偶式育儿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女孩,内心深处是渴望父爱的。就会演变成在年长的男性身上寻找心理寄托,这就是现在女孩喜欢大叔的心理原因之一。 04 说来说去又牵扯到原生家庭这个关键词。 看过很多文章,基本都是把自身不成功的原因归咎于原生家庭。 女孩说,她胆小自卑,没有自信,不敢争取高级别的职位。都是因为父亲从来只顾做生意,忽略了陪伴家人。 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女孩就不敢轻易恋爱,甚至最后随便相亲就步入婚姻。 网上也随处可见耿直男孩在吐槽单亲家庭的女友如何性格缺陷,使得他忍受不了决定分手。 这样看来,享受父爱长大的女孩,实在是很幸运。父亲在,她可以感觉到被保护。她是父亲的小棉袄,父亲是她生命中的保护伞。 不畏风雨,勇敢前行。——END——

李孟潮心理咨询师

84 评论(9)

鳗鳗小公主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或者母亲任何一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而相对母亲而言,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父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对于孩子来说,母亲给予的是温柔的爱护和细心的关怀;而父亲给予的,是坚强的性格和宽广的胸膛。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研究: 的受访者认为孩子很难培养勇敢坚定等品质,的受访者感觉孩子成年后容易遭遇情感问题,的受访者担心孩子从小认知发展受阻,的受访者觉得孩子的体格发育容易出现障碍,还有的受访者担心这种缺位更容易造成夫妻关系的紧张。而对孩子来说,家庭中父亲的缺失对他们今后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父爱缺失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混乱 父亲的角色是男孩一生中出现的第一个同性榜样。在和父亲的相处中,男孩感受到了男性所特有的刚毅、果断、宽大的性格品质。但现今社会中出现的许多男孩女性化的现象,跟父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对于女孩来说,父亲也是她人生中出现的第一个男性角色,在与父亲的相处过程中,学会了与男性的相处,并通过父亲来更加认同自己作为女性的角色。 二、父爱缺失造成孩子性格的怯懦 父爱缺失,男孩感受不到来自男性的力量,也传承不了父亲身上的男性特质,在将来的社会交往,甚至恋爱交往中,男性往往会形成比较怯懦自卑的人格。 女孩在与母亲的相处中学会了柔和,但是在性格中却缺乏了能够中和柔美的坚强力量。这也是由于女孩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作为女性的自我肯定与认可。 三、父爱缺失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 父亲的角色一般是在外打拼挣钱,相对于母亲,父亲的社会化程度也更高一些,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亲会把人社会性的一面传递给孩子。 母亲提供给孩子的大多是情感需求,而父亲提供给孩子的大多是看待世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实践方式,父爱缺失,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就会滞后,人际交往和立世处世能力等都会受到限制。 心理咨询师李孟潮说过: 父亲不止是生理意义上的,还有心理意义。生理上的父亲人人都有,但心理上的父亲很多人都缺失。 中国有太多的孩子,都是在丧父式家庭中长大的。 “我有一个好爸爸,可我总是见不到他……” “他以为自己是‘沉默的爱’,但其实是‘什么都不管’。” 知乎上看过一个案例,60后的爸爸,因为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他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自己赚了钱,给了孩子充足的物质条件,就等于爱孩子。 直到有一天,他在客厅,听到孩子在卧室因为一只小小的蟑螂大声尖叫、哭喊,他迅速跑过去打死了蟑螂,收获了儿子的崇拜和鼓掌。 那一刻,他发现,孩子需要爸爸的陪伴,这远比赚钱更重要。 爸爸们总是说忙,上班忙,下班还忙,他们真的是没时间吗?不,他们只是把时间都留给了自己。 爸爸们总以为自己努力挣钱,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殊不知, 孩子最需要的是爸爸的参与和陪伴,参与他们的日常,陪伴他们慢慢的长大 。 针对爸爸陪伴孩子的问题,《奇葩说》节目组采访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爸爸。 视频中的4位爸爸,只有一位能做到经常陪伴孩子,其他的,或者用给孩子报兴趣班、辅导班来证明自己,或者直接用压力大来搪塞。 玩具是孩子的最爱,可当让孩子在最喜欢的玩具和爸爸陪他玩一天之间选择时,所有的孩子都放弃了玩具,选择让爸爸陪。 孩子渴望陪伴的眼神,让爸爸们湿了眼眶。 爸爸和孩子明明很近,却总是很遥远的亲子关系。 也许有人要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爸爸多陪伴孩子。这种陪伴是建立在倾情,高效的基础之上的。 陪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或者是坐在一起各忙各的,那根本不叫陪伴!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 “ 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一家人,围着一桌美味佳肴,在轻松温暖的谈话氛围中,分享各自的悲欢与思考。 这种时刻,爱意流淌,彼此心灵打开,大家互相看见,互相听见,情感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就是最好的心灵教育的时刻。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自己在任职总统期间,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从来没有错过孩子的一次家长会,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陪孩子。 一个身居要职的总统,都能抽出时间陪孩子,哪个爸爸能比总统还忙呢? 小时候,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唯一观众,等父母老了,孩子就成了父母的唯一倚靠。 别再说我拼命挣钱是为了孩子,孩子更需要的是你的爱。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完整的爱中茁壮成长。

313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