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太保
职场失语症”和“文字讨好症”受到社会热议。所谓的职场“失语”,是指一些人在办公室一天工作下来,都没有人说话,同事之间靠微信交流,有媒体将这种现象总结为“职场失语症”。而“文字讨好症”描述的则是人们在线上沟通时,为了使对方感觉舒服、亲切和友好,对语言表达进行的一些调整,经常在结尾加上“哈、啦、哟、滴、~”或可爱的表情包,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感觉。身处职场的年轻人,对“职场失语症”和“文字讨好症”现象,既有真切的感受,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同事之间话少一些,让“社恐”人士感觉很舒适。在媒体的采访中,有人则希望在工作中不只有机械的工作交接,而要和同事有些交流。针对“文字讨好症”,有网友觉着这是正常人际交往中的礼貌性表达,是彼此尊重的表现;有人则持反思态度,认为这会影响真实的自我表达,可能使沟通成本增加。表面上看,“职场失语症”讨论的是要不要和同事交流,“文字讨好症”则是指用何种话语与人进行沟通,似乎二者关系不是很大。尽管在不同的沟通对象和交流语境下,人的自我呈现方式或许会有差异,但语言表达有习惯性,职场社交中所采取的策略,也可能不经意间掺入到其他社交情境中。将“职场失语症”和“文字讨好症”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幅职场社交的图景,反映出年轻人的职场心态、社交特征。一方面,个人有选择社交方式的自由,社交模式是灵活的,另一方面,人际沟通又是有语境的,不同的身份地位、交流目的,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语言表达的技巧、姿态。或许有人并不指望职场社交能带给自己多少温暖、慰藉,但如果职场社交中,我们可以游刃有余,就可以增强同事间的了解与互动。“讨好体”并不是新现象,古已有之的敬语、谦辞等,已经说明人们希望用更加准确和妥帖的方式表情达意。如今网络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使我们在线上交流时,可以使用特定的修饰词、符号和表情包,互动过程也赋予这些符号更多的情感意义。不过,线上交流虽然便捷,但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也给人们的交流制造了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对语言的选择更加慎重
一个讨好性格的人,在网络上也是可以使用的,比如说说话的方式,对方跟你交流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跟你聊天会觉得很懂礼貌,说话也会体谅对方,讨好提示不会很强势的人,所以跟别人聊天也会让对方觉得好相处,讨好体性格的特征具备温顺型性格的人,往往是大家口中所说的,性格上十分安静,喜欢一个人独处的人,虽然这样的人在性格上表现的十分独立,但是以其他相对独立的人格来说,这样的人并不是不能融入大众的人,相反因为情感上非常的细腻,因此这样的人相处起来特别容易,而且能给人一种易于交往,性格温和的感觉。当然具备这种性格的人,因为为人处事方面表现的非常温顺,所以在遇到很多事情时,会不知道如何进行抉择,如果自己吃了亏,但是这样的亏又不是十分明显,或者是又没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便会选择独自承受,客观来看,做人可以性格温顺,但一定要立场鲜明,有非常高的决策意识。二、讨好体性格的优劣1、优点具备温顺型性格的优点之一,是性格温和,待人融洽。无论是在职场之中还是普通的生活交际,往往会看到一些不易于相处的人,而对于性格温顺的人来说,因为其表现的十分有礼貌,而且不喜欢打断别人,所以这样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具备温性型性格的优点之二,是考虑周到,会尽可能的考虑每一个人的感受。具备温顺型性格的人,总是喜欢察言观色,通过一些小的细节,去关注别人的情绪上的变化,以求尽可能的照顾每一个人的情绪,力求将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这样的人没有非常大的心机,而且心思上非常细腻,特别适合做一些秘书之类的岗位。2、缺点具备温顺型性格的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因为性格上十分温和,很少提出反对意见,所以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也告诫我们,一个人在性格方面显得十分和善固然重要,但是也应该要有自己坚定的立场,懂得自己该坚守的原则。三、讨好体人格的职业发展1、教育类岗位具备温顺型性格的人,具备情感非常细腻,善于观察的特点,因此这样的人在投身教育行业之时,能很好的处理同学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更能更好的关注每一个人的学习情况,教会孩子们更多的知识和道理。2、文秘类岗位具备温顺型性格的人基本上是不会唱反调的人,也正是因为性格上的温和,这样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特别追求完美,希望尽可能的完成上级的要求,如果这样的人投身文秘类岗位,则可以将很多辅助类事件做好。而且跟身边的人也会相处的融洽,连交流上,也能够让对方接受。
“讨好体”正在成为一种通用语言, Anne的一个朋友在工作时,文字中最经常出现的就是“! ”和各种展示激动情绪的表情包。但现实中的她却十分严肃,不爱笑。这便是当代人的两幅面孔。下班后,Anne 看到微信信息就烦,不想再说一句话。还有人即便在凌晨2点睡,也会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在心理上,和这个世界断联。
笑之典典
你好,文字讨好体其实是一种自我掩饰,在发送微信消息的时候会下意识的使用一些讨好和欢乐的语言,让人感觉你的情绪是比较饱满的。比如说在表明我到了某个地方,会将到了这两个字打成到啦,让人感觉你是一个很外向且可爱的人。阅读者在看到到啦这两个字的时候心情也可能比较的好,这就表明你讨好到位了。
不同的人对于这种发送微信消息的习惯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社交礼仪,不把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而有一种人就认为这是一种精神内耗。不过小编认为每一个人的交往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一些人就比较的可爱,喜欢一些可可爱爱的文字,而有一些人就很理性,会在发消息的时候比较的简洁。 网友在看到新闻之后就表明自己确实有这样的毛病,不仅会用一些可爱的文字,还会加上一些表情,比如说太阳或者捂脸笑。还有一些人会在网络上存上很多的动画表情,在发消息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使用上。这可能就是你把自己的地位放的比较低,也可能是你认为对面的人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才会这样做。不过也有另一种解释,就是你感觉这样发消息可能会让你显得比较的随和,让彼此的沟通交流更加的顺畅。
无论是社交礼仪还是一种精神内耗,其实还是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本身就有这种习惯,当然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因为这不会让你觉得很累。但如果你之前没有这样的习惯,只是下意识的去讨好他人,那就可以遵循自己的本心,不要让聊天成为一种负担。不过在和陌生人交往的时候,人们就会下意识戴上面具,特别是在和异性接触的时候。你可以根据对方的一些条件来改变自己的聊天方式,也不会让对方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阿岚懒懒
讨好体指的是一种人畜无害的语气词,我一般在网络上很少使用。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网上的自己变得软萌了,像Anne一样,文字交流时,会不自觉地使用“~”,“哒”“呀”“滴”“啦”“呢”等语气词,以及可爱的表情包,给人营造一种人畜无害的感觉,一些人称这叫作“文字讨好症”。
“讨好体”正在成为一种通用语言, Anne的一个朋友在工作时,文字中最经常出现的就是“! ”和各种展示激动情绪的表情包。但现实中的她却十分严肃,不爱笑。这便是当代人的两幅面孔。下班后,Anne 看到微信信息就烦,不想再说一句话。还有人即便在凌晨2点睡,也会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在心理上,和这个世界断联。
崔庆龙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传播心理学知识的博主,他对时代情绪有着细微而准确的体察,能把心理学知识写得深邃又易懂、浪漫而准确,他对“麻了”“累”等当前流行的社会情绪的解读,曾获得了许多人的共鸣,被称为“人类问答师”。他理解沟通的要义是“准确”,在文字沟通时,他从不使用“讨好体”,但他理解“讨好体文字”是某种社会语境的体现。
确实发现蛮多人在网上交流,给人感觉很萌、很柔软、很亲近,但我在想现实中,大家都是这么脾气好,这么好打交道吗?我觉得首先要看这两个人交流是在什么样的角色状态下,假设像甲方和乙方这种合作关系,有一方需要求对方办事的一个状态,这个时候它潜在、短暂地存在着一种权力的差异,一方需要更主动地维护关系,可能需要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友好的姿态。但如果是日常生活中,很随意的交流也是这样的话,可能是因为文字本身能承载的情感信息是非常有限的,看不见表情,咱们就只能靠这些语气,增加情绪的比重,这是为什么异地恋特别容易失败的原因,因为你在分隔两地时,更多的交流媒介其实就是文字。这时,如果说两个人情绪状态都好的话,你随便发一句文字,对方不会过度解读,但如果说你们这个时候稍微有一点情绪,有一点不安全感,一句话发过来,可能会被感受成更加不友好、更加冷漠的一个色彩。人们使用讨好性文字,其实是担心自己给对方传递一种冷漠的态度,再往深里说,也许社会上人们普遍觉得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是冷漠的,有距离的,所以,需要刻意的给它添加一点浓度。
这个动作特别像是其实平时情感没什么交集的两个人,在大街上见面了,又需要表现得很客套,就会很夸张地说:“见到你好开心”。某种意义上,大家对关系的感受已经被这样的语言方式给反向塑造了,一个正常的对话在这种对比下反而显得比较冰冷、突兀,与其说我们想要传递善意,不如说我们是想要努力消除冷漠和敌意。
kokomi0827
分享心理咨询师崔庆龙的一条微博:人一生的大部分事情都是需要试错的,否则大概率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来讲,试错就会有成本,人基于天然的风险厌恶心理会本能的规避损失,希望用最少的尝试获得最正确的结果。但在我的经验里它是鲜有的,最少的试错成本常常换来最大的沉没成本。 试错在我看来,除了验证自己不需要什么和真正需要什么,它还能让一个人获得面对任何未知选项时,都允许自己进行多次博弈的耐性和勇气,获得不被任何糟糕选项套牢的选择上的自由。 我觉得这条放在投资上特别合适:投资是需要试错的。如果不想犯错,那只好把钱放在银行,收取2%左右的收益,跑不赢通货膨胀。承认投资需要在错误中成长,在刚开始时切身入局、少量投入、小步慢跑、分散配置、保持安全边际,是可以稳健提升收益的。 在扩大能力圈的过程中,一定是需要试错的。问题是,不能犯会导致出局的错误,可以让自己“stay in the game”,无限次重复博弈,获取长期收益。 明知山有虎,但不能不去“明知山',但要确保自己不会被老虎咬死。 所以不能梭哈一只股票、一个行业、不赌,保持“resilience”,从整体看问题,想好一笔投资入手,最差的结果也可以接受,确保自己有从任何一个投资错误中复原的能力。 最好的投资体系是反脆弱的,在脆弱中能成长最好。 恋爱也是需要试错的。如果你只跟一个人恋爱过,你怎么知道不是被绿茶或者渣男套牢了?这可是人生中最大的投资之一。很多家长,反对孩子恋爱,但一大学毕业,又希望孩子马上有一个能结婚的男、女朋友,这不是搞笑么。同理,恋爱交友上的试错,跟投资一样,同样不能犯无法复原的错误。 延伸阅读: 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反脆弱》—找到受益于不确定性的方法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