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夕silva
主打推理和原著IP的《心理罪》并不是一部合格的悬疑电影,但这与主演李易峰无关,我反倒认为,虽然演技依然稚嫩,但在廖凡、万茜等实力派演员的帮衬下,李易峰较好的完成了角色塑造的任务,甚至要好于预期。
改编大IP,尤其是功成名就的系列小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同为难兄难弟,邓超带着阮经天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明显要好于廖凡带着李易峰的《心理罪》,但也就是好一点,离及格还远。
为何《心理罪》“两兄弟”都折了,这是个有些玄学的话题。再看近两年的《嫌疑人X的献身》、《记忆大师》和《幕后玩家》,还真不如同为2017年上映的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单说评分最高的《记忆大师》,全靠匠人陈正道的严谨工整,以及黄渤和段奕宏的精彩演技撑着。
悬疑电影是个有门槛的“技术活”,光靠堆投入、堆明星是不行的,靠的还是细腻扎实的剧本、优秀的剧情把控和节奏完美的剪辑。
《心理罪》并非一无是处,某些地方十分前卫、大胆。引入平行宇宙、反派的超级“变身”药剂、心理描述的视觉具象化等方面,让观众眼前一亮,随后,问题就出来了:为何我看的是一部炫酷的科幻片,而不是写实的推理破案电影?
《心理罪》最大的问题,就是主创根本没有想清楚什么是推理破案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颠覆式改编。结果看起来还是那个原著《心理罪》的人物和关系,但故事内核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首先,在表现方式上,推理探案是写实风格的作品,到不了美剧《犯罪现场调查》、《犯罪心理》和好莱坞经典《七宗罪》的高度,《重案六组》总该能达得到。在《心理罪》中,为了突出人物和反转剧情的需要,主创刻意的玩弄表现手法、控制故事节奏,这其实是一种自杀式行为。
其次,在剧情推进上,要有立得住的动机和清晰明确的犯案过程。犯罪动机能够解释剧情为什么这么安排,犯罪过程是犯罪实施的关键要件,体现出疑犯的性格特点和准备工作,破案者只有从动机和手法两方面进行推理,才能让整个案件浮出水面,整个剧情才能说得通。
但在《心理罪》中,李易峰饰演的关键人物方木,基本上完全是以“心理画像”的方式断案,虽然看起来漂亮、顺畅,听起来入情入理,但仔细分析,却缺乏事实的支撑。
问题的关键就是,《心理罪》舍得花费大量篇幅来塑造角色,构建人物关系,甚至在不多的片长里,加入大量追逐、打斗的戏份,但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对破案过程中的前期铺垫、线索收集,最终造成了方木的推理结果,犹如一下子“蹦”出来似的,而且还超级准确。
请记住,“心理画像”是一种辅助侦查手段,抓人要凭真凭实据。没有大量的铺垫和细节支撑的结论,犹如没有立柱制成的空中楼阁,观众都觉得不可信、经不起推敲,整个故事自然就立不住。
此外,《心理罪》在人物塑造上犯了“个性有余、层次不足”的老毛病。
李易峰饰演的天才侦探方木本来是一个注意细节、重视推理、心理敏感的人,特别是经历过生死考验之后,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回头去看李易峰,虽然情绪表现出来了,却拿捏的不准,这固然有演技经验不足的原因,但全片瞎忙乎的导演也难辞其咎。
反观廖凡饰演的是身经百战的老刑警,在片中除了给方木捅娄子、关键时刻亮拳头之外,就几乎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除了对去世父亲的回忆那场戏,整个角色都陷入功能性的泥潭里。
不能单纯的说《心理罪》是一部烂片,但主创过于沉迷于以往的熟悉手法,缺乏对推理探案题材的研究,是本片失败的本因。
spicyqiezi
说起心理罪的电影或电视剧,其实我最先看的是小说的《心理罪》,我一直猜测作者可能是个刑警,不然写不出那么多诡异的杀人方式和心理变态。
心理罪有几个大的故事,现在电影版的主要是李易峰和邓超的心理罪,李易峰版是年轻的版的方木,感觉李易峰版的心理罪演技还需磨炼一下,邓超版的是中年版的方木,感觉长了胡子的方木不帅了,但是不影响观感。
更喜欢邓超版本的《心理罪》,跟原著差不多,更贴合原著一点儿,里面阮经天的演技炸裂,把一个心理疾病演的淋漓尽致。就是电影感觉被删减了很多,好多漏洞,但是也妨碍不了我喜欢心理罪这个系列。作为心理罪的终章来说,方木决心赴死,才制服了方亚。
心理罪是这些年来我看完小说,看电视剧,再看电影。没有错过任何与它有关的电影电视剧,我是真的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的小说,可能我们现在年轻人压力太大,心里疾病也应该注意。
bigbig米米
《心理罪》剧情在国内警匪电视剧可谓是独树一帜的,主角方木不是警察而是一名学生。方木通过自己在心理学的天赋帮助警察屡次破除谜案,电影版的《心理罪》曝出李易峰加盟。 《心理罪》是一部悬疑警匪剧,但是和以前传统的国内警匪剧不同,《心理罪》虽然也破案,但是破案的主角方木却不是警察而是一个大学生。故事的发生地点是绿藤市(应该是虚构一个地名,查了一下国内没有该地点,应该是剧中虚构的),故事的开头悬念十足。 一群警察对案件束手无策,这个时候男主方木主动现身,说自己可以根据罪犯犯罪特点进行“心理画像”(一开始我以为是根据线索对罪犯进行心理特点的剖析,后来发现并不是)。方木根据现场留下的线索和死者最后照片精确的描绘出了犯罪分子的样子(这一点我当时看的时候都被震惊了)。 在帮公安局破获强奸案后,剧情突然开始了转变,男主方木没有继续他的破案传奇(因为心里受到了创伤),整个人开始变得颓废。但是犯罪案件还是接二连三的找上了他,甚至连他自己都成了犯罪嫌疑人。最后方木破除了自己的心魔走出了阴影,成为了警察的心理画像师。 其实《心理罪》在拍摄手法上可以看到许多美剧的影子,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拍摄的画面都和以前的国产剧有很大不同,作为一部网络剧有太多可以发挥的空间(原因你们懂的)。 《心理罪》除了电视剧最近又传出要拍电影的消息,主演方木的不在是电视剧版的陈若轩而是变成了国民偶像李易峰。李易峰坦言自己和主人公方木其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李易峰说电影上映后大家会从角色身上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伊秀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pinkyoyo0403
影版的《心理罪》到目前有两部,一部是由李易峰和廖凡主演的,还有一部是邓超和阮经天主演的。两部电影噱头都非常吸引人,不管是在犯罪细节的刻画还是犯罪心理的描绘上,两部影片都可谓是属于中国探案悬疑类影片还算过得去的,都是可以达到及格线的作品。两部剧人物角色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因为角色年龄阶段的不同使得电影在人物情节故事的刻画上是有很大区别的。邓超饰演的年长版方木我们暂且放一放,这次我们将目光锁定在李易峰和廖凡的这版《心理罪》上。
这版《心理罪》依旧是以犯罪侧写师方木的思路贯穿主线故事。通过同名小说第一篇《心理罪画像》的故事血之魅改编得来。影片讲述了在犯罪心理这方面有着惊人天赋的方木在经历女友被杀前一直是对生命和责任不放心上的态度,后来与警察邰伟和法医乔兰的搭档中开始慢慢意识到警察的责任和生命的意义。最终两个男人在扑朔迷离的“人血饮料”案件中共同联手,解开谜团,告别心中阴霾,将心理扭曲的犯罪分之绳之以法的故事。
片子的好看与否除了剧本,还和演员的演技有很大的关系。邰伟的扮演者廖凡饰演的刑警队队长是一个“暴力”警察的存在,虽然干练正义,但是因为童年目睹杀人的他一直神经紧绷,存在人格障碍。曾凭借《白日焰火》警察一角拿下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的他这次对于邰伟这一角的演绎可谓是稳中求精。通过一个抬眼的细节就把开始对于方木协助作案的不屑演的非常真实到位。
作为本片中重中之重的存在方木,李易峰的演技还是相较之前面瘫式表演有了很大进步的。因为角色修改成孤儿设定,再加上方木作为两年前一场连环杀人案的唯一幸存者,这些都使得李易峰要把这个情节下方木的孤僻、冷漠、甚至病态的执着都通过肢体动作表情演绎出来。虽然因为身边对戏的是廖凡,演技显得还不是特别成熟,但是也有了很多令人惊喜的地方,比如在女友死后刻画犯人形象时的那场哭戏,和他自己比可以称得上是演技爆棚的瞬间,将那份对女友的愧疚,对犯人侧写失误的不甘心还有都快溢出体内的伤心都表现的近乎完美。
虽说影片达到了及格线但是也仅仅只是及格线,整部电影抛去演员们演技后期场景的方面,首先在人物性格设定上就有点问题,方木作为一个孤僻甚至极端冷漠的犯罪心理学生,在经历了连环杀人案后,作为一个更加敏感孤独的PTSD受害者竟然可以每天穿着花红柳绿的印花外套和邰伟逞每天变着花样打口仗,虽然有趣,但是不符合常理算是一大败笔。再有就是当方木等人看到第一具尸体后,没有任何工具或是你哪怕认真看一会也好,就靠一瞥巴拉巴拉的说出了一堆犯人的相关体貌侧写,我就想问问您是神仙吗,眼睛是什么做的,有异于常人的设定,就算想突出方木的天赋异禀也别做的这么假可以吗。
其次在人物角色的安排上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万茜饰演的女法医根本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好嘛,她大张旗鼓的出现是为了丰富影片没有干练女角色的画面吗,整个就是多余多余再多余的人物,既没有和主角有感情牵扯,也没有在故事情节中起推动或是伏笔的作用,编剧到底想干嘛我等凡人也是真不理解。
像这种悬疑的探案类节目怕就怕在坑挖的大可是填坑的人把观众的智商想当然。这部电影不能说不好,也不能给予太高的嘉奖,当好片细扣着看应该是会失望的,但是打发个时间还是可以参考的。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