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4

l波波刘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拯救女孩的心理咨询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秋日偶语

已采纳

讲句真心话,这应该是不小了。我女儿五岁半,我就已经跟她在讲述不能随意高空抛物。女儿问我,妈妈,我如果把纸丢下去,会砸到人吗,我说当然会,会让人很疼的,女儿接着问我,那我丢个硬币,那更痛,东西越重,砸到人危险系数越高。女儿都表现得似乎明白了。

所以12岁的小女孩高空扔苹果,我觉得根本不是小,而是内心没有禁忌。当你有所敬畏的时候,当你知道你的行为有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的时候,这根本就不是小的问题,而是内心敬畏的缺失。

最近其实一直也有在关注未成年孩子犯罪的事情,曾经日本有一个男孩,17岁借由自己是修水管跑到他人家里,看到其妻子长得漂亮,然后将其强奸并加以伤害,最后连无辜的小孩都没有放过。当时看到这一幕简直是觉得太罪不可赦了,孩子的犯罪一定与家里的管教有关。

很多时候,大人护犊心切,总是觉得孩子做错事情没有什么。其实非常严肃认真的告诉孩子,你的行为对人造成伤害,从小就教育起,会让孩子对自我的行为负责,所谓耳提面命就是这个效果。

大人的疏忽,孩子的不在意,最终有时会酿成人间惨剧,此时我们即使来悔改,也已错过最佳拯救时机,所以平时的管教有多么重要。

我是唐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唐若心学,愿和你一起成长。

拯救女孩的心理咨询师

241 评论(9)

小猪行天下1212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1-2]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3]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112 评论(14)

清晨一叶浮舟

百度搜索:“每天来你身边最好看的网站”第一个站就是里面有DVD版本本片主要讲述一个很理想主义的社工,在救助一个10岁女孩摆脱家庭暴力虐待时,发现事情的原委其实并不如自己当初所想的那样简单,小女孩也许并不像她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清白无辜…… 一股隐藏在暗处蠢蠢欲动的邪恶力量,寻找着突破口时刻准备迸发出来,比任何人所能够想象得到的还要强大……如此令人惊恐的可怕预兆,就出现在一位社工试图去拯救一个因为某个神秘的原因而不肯张口说话的小女孩的过程中。 全身心地投入到处理家庭关系的服务行业中的专业社工艾米丽·詹金斯(芮妮·齐薇格饰),因为工作环境的关系,所看到的都是一些由谎言、忽视和无端的虐待构成的家暴,任何与家庭有关的恐怖事件,她都已经亲眼目睹过了——至少在处理“第39号案件”之前,她是这么认为的,其实真相远不止她想象得那般简单。这一次,艾米丽帮助的对象是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莉尔丽斯·沙利文(祖蒂·弗兰饰),她所在的那个怪诞、可怕、奇异和满是秘密的家庭,令艾米丽感到无比**惊且心烦意乱……当莉尔丽斯的父母选择在一个午夜的宗教仪式上试图伤害他们惟一的小孩的时候,艾米丽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她开始干预进这个古怪的家庭的生活当中。 为莉尔丽斯的孤独无助、天真纯洁而感到无比地悲伤和心碎,艾米丽决定尝试一些她以前绝不允许自己去做的事情:在处理案子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个人情感。艾米丽希望能够帮助这位性格内向、孤僻的小女孩,于是她决定暂时为莉尔丽斯提供一个充满温暖、快乐幸福的家庭生活,直到她找到一个合适的收养家庭为止。 显然艾米丽并没有察觉到,其实真正的恐怖才刚刚开始:是什么迫使着莉尔丽斯的家人走到要杀害惟一的孩子这一步?为什么每一个与莉尔丽斯有过接触的人,都会突然间发了疯?当极具破坏性且非常神秘的恐惧之源突然在艾丽斯面前撕去了掩饰的面具时,她要如何在极度的惊恐之中存活下来?在知道了事实真相之后,她必须要做的是,保留住自己理性的信仰,以便对抗她有史以来最恐怖的噩梦——尤其是当她进入一个超现实的领域当中,在那里,人性将被邪恶无情地掠夺走。现在,艾米丽惟一需要惧怕的,就是恐惧本身所带来的力量了。

266 评论(13)

1点点葵

于是乎,情感咨询,成了别人眼中的风口。真命狙击,分手挽回,脱单指导,也是生财之道。

你是否想过,你一直以为情感的两情相悦,在一些人眼里,是可以被量化,甚至建立模型的。

近年来传入中国的 “ PUA ”( pick-up artist ,搭讪艺术 ),光大发扬了本应是鼓励人们和异性接近的交往艺术,变成了一些人实施情感欺骗和心里操控的理论依据。

在网络社交里,这种表演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情感导师们通过教授 “ 聊天 ” 技巧,建立聊天模型,经营朋友圈,达到 “ 推倒 ”( 发生性关系 )女性的最终目的。

情感咨询类 App “ 小鹿情感 ” 上一位导师发给学员的材料里,聊天被划分为三个层次:话题层次、情绪层次、关系浅层次。

每个阶段的谈话内容都有严格的归类,包括什么时候表达感受,什么时候延伸第三方性话题,什么时候调情,什么时候营造情绪,什么时候推拉情绪( 通过情绪的冷热节奏带动关系的接近 )。在导师看来,有自己的教授,无论什么样的女孩,都可以拿下。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花钱代聊,导师负责精心规划海市蜃楼。

心动了吗?要的就是要你心动。

在小鹿情感的 App 里,整一个 “ 大型屌丝直男拯救现场 ”:

在这些极具诱惑性和承诺性的文章和直播里,内容脱胎于 “ PUA ” 学, 用的是同一套流量导入逻辑:产生共鸣、引起共识、燃起希望。小鹿情感好似无处不在的 “ 网赚 ” 广告的聚合平台一样一样,设计逻辑目的只有一个:加微信。

平台利用免费公开课以及语音直播吸粉,把流量导入导师微信个人号并进行简单的指导,订单成交后按价格导入不同层级社群、享有不同的权益。

本文的主角,小鹿情感,隶属于北京魅动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主打线上情感、婚姻咨询业务。天眼查资料显示,该公司三年内获得五轮融资,2018 年入选 “ 2018年 i 黑马中国准独角兽 TOP50 夏榜 ”。

而其创始人巫家民,正是曾经国内 PUA 行业代表人物。

情感咨询和声名狼藉的 PUA,就这么戏剧性的结合在一起,并赢得了诸多资本的 “ 厚爱 ”。

问题是,真有那么神么?

在小鹿情感的宣传页面里显示,目前 “ 入驻平台的超过 200 家优质团队,超过 3000 位专业咨询师为超过 1200万 用户提供情感服务。” 每位咨询师都经过平台 “ 严格的资质评估。”

差评君扒了扒这些 “ 优质团队 ” 和导师的底,发现猫腻不止一点。

先说这资质,平台加盟宣传中,一般要求团队建立工作室或公司,同时上传团队成员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然而打开 App,多家团队的资质一栏是这样的:

即只有公司营业执照,没有团队导师资格证。有些甚至连营业执照都不给看。。。

( ????)

说到目前国内官方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而在 2017 年 9 月,最新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里已经没有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2017 年 11 月是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最后一次考试, 18 年 5 月是最后一次补考。

也就是说,2018 年 5 月后,国家暂时没有官方认证的心理咨询师。也正是由于国内心理咨询市场的不成熟,给了平台这样的机会。于是乎,在小鹿情感的认证导师里,各种证书满天飞,资格认证鱼龙混杂,比如以下这例:

星海情感教育团队导师证书由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深圳市景安精神关爱基金会联合颁发,编号 “ 深情 44 号 ”。

有意思的是,小鹿情感创始人,北京魅动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巫家民,正是证件颁发单位之一景安精神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

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差评君假借入驻团队的身份和小鹿情感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

在平台填写相关资料后,小鹿情感的工作人员联系了差评君。

“ 一般来说,入驻团队需要一个人有证,以工作室或者公司形式存在。”

“ 我们团队有五六个人,都要证吗?”

“ 一个有就行。”

小哥言简意赅。

这也就解释了差评君发现的另一个问题: 调查中,且不看资格证的权威性,每个导师团队一般只上传一张资格证,而这个团队到底有多少无证导师在为消费者提供着心理咨询服务,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按官方宣传的 “ 已入驻 200 团队,3000 名专业导师 ” 来看,“ 一证一团队 ” 的小鹿情感全平台拥有资格证的导师比例为%。这与小鹿情感宣传的 83% 相去甚远。

更有意思的是,百分之九十的情感咨询团队,封面宣传的专业导师,在资质一栏,用的都是别人的资格证。

( 宣传导师与资格证不匹配 )

不能一一对应的情况下,这就为入驻造成了极大的便利:只需要搞到 A 的资格证上传,任何人都可以组建团队入驻,所谓“ 专业性 ”也就成了笑话。

同时,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团队入驻后,前期还需要一些平台的考核,包括:每场直播需取得 3000 元以上的盈利,盈利额度考核可与平台协商。

话里话外,必须得赚钱。

创立于 2013 年的小鹿情感距今已有六年的发展历史,但实际上在 2017 年11月和 2018 年 2 月接连获得数亿元融资之前,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18 年迅速扩张,而针对于小鹿情感的投诉,也正是这个时间见诸于各大投诉平台。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百分之八十的投诉为 “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消费者在付款的时候,无一例外收到了导师的期限性肯定承诺,一旦出现问题,“ 退款 ” 成了比找到真爱更难的问题。

为了追到心仪的女孩子,小 A 在小鹿平台找到了青云团队的导师,听了小 A 大致的情况介绍,导师立即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并不断催促小 A “ 相信导师的专业性 ”,会 “ 马上安排好一切。”

刚刚经受被婉拒的挫折的小 A 深以为然,报名了价值 1888 的 “ 魅力男士 36 计 ” 课程。就在付款后的一小时之内,小 A 发现了网上大量关于小鹿情感的负面投诉,在没有使用课程的情况下,提出了退款。

在没有收到任何课程资料和指导的情况下,导师表示只能退 10%,也就是 188 元。

这是没开始提供服务请求退款的,更多的是在服务过程中,存在导师 “ 不专业、不理人 ” 的情况。

小 B 为了挽回前男友,报名了 “ 白魅情感 ” 的 9800 元挽回课程,对方表示案例简单,

“ 20 天就可以完成,成功率达 97%。”

小 B 当天就打了全款,结果没收到任何所谓 “ 定制的方案 ”,导师在服务期间基本不联系小 B,还让她 “ 不要鲁莽。”

回过神的小 B 要求退款,被导师以 “ 服务时间已过 ” 为由拒绝。

一般来说,小鹿情感的课程 “ 真爱狙击 ” 类价格在 1000元~5000 元,而挽回课达到五千甚至上万元,涉及产品金额较大,其定价缺乏规范性。

前来求助的消费者往往已经遇到重要的情感问题,在病急乱投医的失控状态下,强大宣传背书和看似正规的导师往往最容易取得求助者的信任。回过头来分析,之前导师说的那些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似乎对自己的实际帮助其实微乎其微。

差评君接触的案例中,消费者均通过微信支付课程费用,这些课程都不在平台以及团队页面有明码标价,且没有合同,求助者也未知晓退款流程。

而说到退款,小鹿情感的不要脸程度堪称一绝。

小 A 在付款前不仅没有收到任何关于退款的告知和条件,在提出退款后,他在 App 里竟然找不到任何相关的选项。

最终差评君在 ” 我 “ 的设置中,“ 关于小鹿 ” 里,在一堆广告宣传里疯狂下拉,“ 查看更多 ”,在 48 个常见问题解答中,找到了有效的退款明细。

而在小鹿情感的官网底部,我们总算看到了明确的 “ 退款说明 ”,然而神奇的是,无论怎么点击,退款说明和纠纷说明都没有任何反应。

简言之,这特么是个假链接。。。

正是由于消费者在纠纷中不知道平台 “ 15天内按比例退款 ” 的规定,导师在隐瞒和拖延中错过了退款时间,造成了投诉无门的尴尬境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开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 2~4 亿人口正在为抑郁症苦恼,心理咨询行业需求巨大。而生活压力的增加,国内关于情感咨询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市场广阔,也成了一些人入局的契机。

和需求相比,国内的心理咨询体系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服务形式、商业模式五花八门,心理咨询师从业和监管规则也并不完善。

“ 有证 ” 其实仅仅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底线,更需要评估的是咨询师是否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培训、有过持续的督导、个案时数、个人体验时数等一系列系统化的内容。

空有市场,在这个行业甚至谈不上发展的时候,以 “ PUA ” 商业逻辑起家的小鹿情感,反而在资质造假、欺骗消费者上登峰造极,捞取和正规心理咨询价格一样甚至更高的财富,败坏的可能不仅仅是行业,伤害的更是那些心理受到创伤,前来咨询的求助者。

最后的最后,差评君还想问那些抱着希望通过所谓 “ 技巧 ”、“ 话术 ” 找到心仪对象的求助者一句:

“ 情感真的可以速成吗?”

哪怕你装的再高级,戴在头上的面具再精致,摘下面具的时候,该是什么样,谁也骗不了谁。

PS:感谢锌财经和黑猫投诉的朋友们的帮助,没有锌财经之前的报道和黑猫平台在案例上的支持,这个选题不会这么顺利的呈现给大家。

“ 希望那个你的意中人,是位盖世英雄,

当他踩着七彩祥云来接你的时候,

你猜中这开头,也看到这结局。”

264 评论(12)

yanrongsun

毕淑敏 女 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脚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于米的西藏高原阿里当兵。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218 评论(11)

公山虚1

小孩子高空抛物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所不同的只是,有的孩子砸了花花草草、有的孩子砸中了邻居家的玻璃、有的孩子......不幸砸中了人家的孩子!无论高空抛苹果的孩子是12岁还是2岁,这种乱扔东西的习惯都不是一天养成的,是父母纵容不管教的结果。

自私是人本能。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发脾气可能会把一些不喜欢的玩具之类扔出窗外,大人会溺爱地说:“孩子还小,他懂什么?”即使说几句,重点会侧重在扔的物品上,而不是高空抛物的行为上。小孩子就会觉得这件事虽然干得不漂亮,但好像也没有什么关系。于是破坏欲起来的时候,就扔东西来发泄,完全不会考虑扔完的后果。如果大人在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就进行深入的沟通,阐明孩子行为的严重性、可能造成的恶劣后果,并予以一定惩罚措施。孩子就会意识到哪些行为是不对的,以后不能这样做。

小孩子们破坏欲望强烈,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试探来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加以阻止,就算等到他们成年,这些坏习惯依然会跟随他们一生。12岁的女孩并不小了,完全有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她今天犯下的错误虽然还没有到法定年龄来承担,但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5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