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肥膘的猪
总体平静偶尔愤怒 橙全心理 文 | meiya来源 | meiya(ID :OneStepUp) 一说到愤怒情绪,很多人都会觉得愤怒很可怕,会下意识地抗拒这一情绪。实际上愤怒只是一个情绪而已,跟喜怒哀乐一样都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 我们心理咨询师常常会说,向别人表达愤怒的人不容易抑郁。 因为抑郁的人总是把愤怒指向自身,自我攻击,就把自己搞抑郁了。一个对别人愤怒的人不会患抑郁症。 愤怒是一种力量,对于维护个人界限,保护我们不受他人的侵犯,捍卫自己利益有很有帮助。比如,同样遭遇校园霸凌,一个人不懂得表达愤怒,选择默默忍受,一个人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了,进行反抗,后者往往不再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从这些角度讲,愤怒保护了我们,愤怒是一件好事呢。 而我们之所以害怕愤怒,或者抗拒愤怒,是因为当一个人表达愤怒时,会带来其他的严重的破坏性的行为和后果。 所以,问题不是出在愤怒情绪本身,而是如何表达愤怒上。 我们常常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愤怒,比如打人、谩骂他人。结果这种愤怒的表达就成了一种可怕的暴力。 我从小学开始就能感受到自己体内有一股愤怒情绪。小时候我愤怒时用家里的砍刀砍树,恋爱了我愤怒时拿着菜刀追着男朋友跑。为了管理自己的愤怒,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尝试很多的方法。 现在,我偶尔还是会发怒,但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心态比过去平和了很多。以下是我十几年来管理愤怒,和自己愤怒相处的一些方法(小贴士),希望对你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有帮助。 1)不要害怕你的愤怒,你的愤怒杀不了别人,也杀不了你自己。 过去我曾很害怕自己的愤怒情绪,害怕自己哪一次爆发愤怒,然后会做出非常糟糕的事情来。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脑中会有一个白日梦的画面:我拿把刀砍掉了自己的另一只手,刀上、我的好手和断掉的手上都是鲜血淋淋的样子。 我的内心恐惧自己在愤怒之下,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可是当我越害怕自己的愤怒时,我就越容易紧张,越想要压抑愤怒,结果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愤怒。 后来,我发现自己这么多次愤怒从来就没有真正地特别严重的后果,没有真的把谁砍伤,只是摔碎了几个碗,我会在愤怒的时候对当时的男友说:“我要砍死你”,但是我并没有真的砍人。所以,我开始没有那么害怕自己的愤怒了,以一种更轻松一点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愤怒。 延伸阅读:《大脑会骗人,身体却记得 | 如何目睹一次自己的情绪流动?》 2)不要压抑你的愤怒,压抑你的愤怒会引发你爆发更大的愤怒。 我们的文化向来推崇压抑愤怒。出于道德,或者礼貌,亦或者所谓的面子以及利害关系等,愤怒情绪都被看成是不好的东西,需要压抑的。但是实际上愤怒情绪是压抑不掉的,就像一个大球浮在水面上,这头压下去,另一头就会冒出来。 压抑情绪就是累积情绪。 微小的愤怒就像细小的支流,随着日常生活的推进,无数小支流汇聚成一条大河,大河里的河水越积越高,到了一定时候,一旦增加一个支流的水量,就形成一股洪水,失去了控制,冲毁大坝,淹没两侧的农田和村庄。这是压抑情绪的后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越压抑情绪,情绪越反弹得厉害。当压抑压抑再压抑之后,情绪积累到一定顶点,无法控制最后爆发,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愤怒变为了一种暴力。所以,不要压抑你的愤怒情绪。愤怒本身不是问题,压抑愤怒才是问题。 正如《这是我见过写“负面情绪”最好的文章,没有之一》中强调:真正需要去解决的,并不是愤怒本身,而是不再压抑愤怒。要认识到:我们身体就像一个容器,当情绪压抑积攒到一定地步,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失控。 3)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的表达。 前面一点说不要压抑你的愤怒,但是并不是让你在感到愤怒时就随时发泄你的愤怒,而是学会当愤怒情绪升起之际,合理地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我常常和我的来访者提到一句话: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的表达 什么意思呢? 就是当我愤怒的时候,我可以用恰当地方式(相对平静、真诚有负责)表达出来: “我现在很生气,因为什么什么。” “我感到有一点愤怒,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我是怎么想的,我希望你如何如何做。” 而不是我带着愤怒的情绪去吼叫,去摔东西,去打人,去骂人,伤害别人,发泄个人愤怒的暴力行为。 学会合理表达自己愤怒的前提是:你需要先了解和觉察自己的情绪。我最初对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情绪是缺乏觉察的,只有到一个临界点,爆发出来,我才知道其实自己之前累积了很多情绪。 记录情绪日记能够非常有效地了解和觉察自己的情绪。 每天花十几分钟的时间,用写日记的方式梳理一下一天的情绪,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情绪,详细地记录自己的情绪,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对自己的情绪就会有一个很清楚的了解。 写情绪日记也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对自己的愤怒情绪有所觉察,并知道愤怒情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可以尝试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 延伸阅读:《情绪垃圾分类图鉴》 4)可以用一些方法发泄你的愤怒情绪。 把愤怒情绪直接发泄在他人身上,容易引发不好的后果,但你又想发泄情绪,怎么办? 《揭秘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情绪如何驱动人生》中提到:当你不得不发泄负面情绪时,不妨让自己停下来,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留出一段恰当的距离,创造一段独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是很好的缓冲与休整。 比如把枕头想象成某个令自己愤怒的对象,一边用力捶打枕头,一边咒骂。 再比如在一个安全的空间内,你可以一边愤怒地走动,一边对着空气指责和咒骂。 以上两个方法都是我亲测有效的方法,也许对你也有用。 延伸阅读:《曾奇峰 | 谁是世界上最难取悦的人?》 5)体育运动也可以帮助你发泄和缓解愤怒情绪。 我以前感到愤怒的时候就去跑步,跑了三五千米之后,会感到愤怒情绪得到了发泄。你还可以去爬山,爬到山顶对着大山“啊啊啊,喂喂喂”之后,愤怒情绪也能得到缓解。 6)如果你处于巨大的愤怒情绪中,感觉自己很情绪化,或者你已经发泄了你的愤怒之后,不要自我批判和自我谴责。 我注意到很多人会在自己愤怒的当下或者之后自我谴责,这样的自我谴责会给自己的情绪增添更大的负担。 我们的转变从来都不是靠自我谴责换来的。当然,我也不是说你要纵容自己发怒。而是当自己的情绪失控时,我们可以给予自己温和与鼓励的态度。 对自己说“这一次你没有做好,没关系,下一次我相信你会做的更好的。” 延伸阅读:《性格的力量 | 成就一生的顶级人生规划书(深度好文)》 7)深呼吸、数数等方法可以帮助你缓解自己的愤怒。 我在咨询中,会建议来访者,如果他/她感到愤怒要发作了,可以深呼吸,也可以从1数到10。 事实证明这些方法还是有效的。 8)分清你的愤怒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愤怒。 之前我有谈到自己愤怒的原因是对自己、对他人、对某件事设立了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而遭遇期待破灭时,就容易产生愤怒。 我的愤怒更多的是因为挫折和不完美而起,是无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他人以及不完美的生活的外在表现。 那我想消除愤怒,就要学会降低要求,变得更切现实一些,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生活,不完美的自己。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在朋友圈看到心理咨询师李孟潮的文章《20个小妙招 , 教你如何面对愤怒的情绪》,他写了这样一点: “你的愤怒有多少是来自于你的基本需要和欲望不能满足?你对全世界都不满吗?有某人或某种情境让你感到深深地受伤或感到无助吗?你是要责备这个人或这种情境吗?你是否感到没人关心你,没人爱你?你感到在世界中孤零零的、感到世界充满了陌生人吗?你是否需要生活中有更多的快乐和关爱? 在上述情况下,你需要找出获得爱和快乐的方法,愤怒才会消失。发泄愤怒只会让你更受伤。” 9)将每次发怒视为一次自我审视,自我成长的好机会。 把发怒当成是一种需要你去看见自己,关心自己的提醒。 是不是我之前太过压抑和委屈自己了? 是不是我对自己的情绪很难管理? 是不是我内心有一个创伤被勾起,所以引发了愤怒? 是不是我的自我价值感遭受了攻击和否定? 这样愤怒的情绪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更积极、正面的意义。 延伸阅读:《我不是教你横 | 一个善于冲突的人活的有多通透?》 10)学会透过情绪,了解你自己。 这一点和上一点的意思一样,但是又有一点不同,更强调情绪的对于我们个人生活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情绪。无论正面还是负面情绪,都包含着非常多重要的信息,打开这个信息,就能真正的了解你自己。 有人说,情绪是送信人,每一封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好。下一次你再发怒的时候,你可以尝试收下这个信息,理解并回复好这封信。只有这样,送信人才会走了,我们的生活才不会陷入到一种无觉知的重复模式里。 作者 | meiya,畅销书作者,心理咨询师,六年心理咨询经验,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改变,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等多部作品。来源 | 微信公众号meiya(ID :OneStepUp)
以心为马
01 下班回家,每次都要经过一个很高的上坡路。 路上,看到一个中年男子载着女儿回家。 突然,电动车走不动了。 中年男子只好下来推着车走。 穿着校服的女儿跟在身后蹦蹦跳跳,马尾一甩一甩。 说不出的轻松愉快。中年男子看起来并不轻松。 简单的平头,普通的深色针织衫,身量不高,略微瘦弱。 此刻,正奋力推着车爬坡。 也许,他是一个工厂的技术工,每天忙忙碌碌。 但是有女儿的陪伴,他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再走一段路就可以到家了,还可以跟女儿一起看看电视,聊聊趣事。02 父亲对孩子的爱,总是比较内敛、含蓄。 “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 (来自网络)父爱如山,为了孩子,可以分分钟变身超人。 既要扛得了砖,修得了家电,还要保护得了孩子。03 我的父亲跟其他的父亲一样,都有着典型的闽南大男人主义。 但是他跟其他父亲不一样的是,视女儿为掌上明珠。 在普遍重男轻女的闽南农村地区,他显得比较异类。 父亲疼爱自己的孩子。三个孩子,他都很疼爱,但是更偏爱女儿。 就算年纪大了,也会学习怎么发短信,怎么用微信,时不时就会联系自己的孩子。父亲很幽默,喜欢跟子女聊天聊得不分尊卑,任你插科打诨,百无禁忌。 他总说,父母双全的孩子是幸运的,父母一起带大的孩子更是幸福的。 网络上流传的育儿文章也说,由父母亲一起参与养育经历的孩子,长大后人格会比较健全,相对比较有安全感。 对于女孩子来说,成长过程中父亲更是不可缺席。不然,女孩子以后就会在交往的男孩身上找父亲的影子,寻求更多的父爱,也就比较容易遇到不靠谱的男孩。心理咨询师李孟潮也说过,父亲,除了具有生理意义,还有心理意义。并且含有5个功能: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简单来说就是作为父亲,要赚钱养家、保护家人、给孩子正能量、要体现出强大的力量。 但就以闽南地区来看,大部分男性秉着老一辈爱拼才会赢的信念,早早就走进社会,到各个城市创业、工作。他们一般都是只身一人在外打拼,老婆留在老家承担养儿顾家的责任。夫妻才刚刚进入婚姻生活,然后俩人一起出去打拼。妻子怀孕后回家待产、生子。之后,很长的时间力,丈夫是缺席的。正如网上所说的,先是守寡式婚姻,然后开始了丧偶式育儿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女孩,内心深处是渴望父爱的。就会演变成在年长的男性身上寻找心理寄托,这就是现在女孩喜欢大叔的心理原因之一。 04 说来说去又牵扯到原生家庭这个关键词。 看过很多文章,基本都是把自身不成功的原因归咎于原生家庭。 女孩说,她胆小自卑,没有自信,不敢争取高级别的职位。都是因为父亲从来只顾做生意,忽略了陪伴家人。 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女孩就不敢轻易恋爱,甚至最后随便相亲就步入婚姻。 网上也随处可见耿直男孩在吐槽单亲家庭的女友如何性格缺陷,使得他忍受不了决定分手。 这样看来,享受父爱长大的女孩,实在是很幸运。父亲在,她可以感觉到被保护。她是父亲的小棉袄,父亲是她生命中的保护伞。 不畏风雨,勇敢前行。——END——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