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乱乱小乱乱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1]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2]同时也是著名的门萨学会会员,并且后来担任副会长。[3]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4]中文名艾萨克·阿西莫夫外文名Isaac Asimov别名乔治·戴尔,保罗·弗兰克西国籍美国民族犹太人精品荐读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真的能锁死机器人的文明吗?作者:未来电影局快速导航主要作品创作特点人物思想人物轶事获奖记录人物影响人物评价人物经历早年生活1920年1月2日,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在俄罗斯莫斯科西南约250英里的一个名叫彼得罗维奇的小村庄里,父母是俄国犹太人。快到2岁时,他才得第一场大病,差点死于肺炎。据阿西莫夫家族记载,艾萨克是当地肺炎流行时唯一幸存的孩子。阿西莫夫早年照片1922年6月,定居于美国的阿西莫夫母亲安娜的哥哥约瑟夫·伯曼来信表示愿意帮助阿西莫夫一家人移民美国。1923年1月11日,阿西莫夫一家离开了俄罗斯,于1923年2月抵达纽约,定居布鲁克林,一家人在当地开了糖果店。[5]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普通人的智商一般是80分,而他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列。在学生时代,老师们都知道他是个超级灵童,多次跳级,而考试中总能考取第一名。但同时,他也是个爱闹腾的、让老师头疼的学生。[6]1931年,阿西莫夫11岁时,他开始写作。1935年高中毕业时,阿西莫夫年仅15岁,之后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7]20世纪30年代中期,阿西莫夫成为一名科幻迷。从1935年开始,他给《惊奇故事》杂志写了许多信,它们一般都会刊登出来。1938年,他参加了一个科幻俱乐部。[7]开始创作1938年6月,阿西莫夫写了一个叫做《宇宙瓶塞钻》的故事,投稿给《惊人故事》,但遭到退稿。[7]在连续9次收到退稿以后,[6]阿西莫夫终于于1939年3月在《惊奇故事》上正式发表第一个科幻故事《逐出灶神星》。同年5月,《惊奇故事》发表了阿西莫夫的又一个故事《致命的武器》。1939年7月,坎贝尔的《惊人故事》首次刊登他的作品,名为《趋势》。从此,阿西莫夫有能力自己支付学费了。[7]1939年9月,他达到了学业标准,进入了研究生院。1940年底,他以优异的成绩正式成为哥伦比亚的研究生。[5]同年,阿西莫夫发表了《我,机器人》的第一个短篇故事《小机》,刊登于1940年9月号的《超级科幻小说》。[8]阿西莫夫到1941年春天,阿西莫夫已经发表了15个故事。1941年4月,阿西莫夫发表了《日暮》,描述了一个被六个太阳照耀、从未遇到过日落的行星,突然发生了日食之后的故事。[5]这部小说后来被认为是经典之作,许多人认为是阿西莫夫写得最好的小说。[7]同年8月1日,阿西莫夫去见《惊奇故事》的主编约翰·坎贝尔,他有了一个崭新的科幻点子:撰写一部发生于未来的历史小说,描述银河帝国衰落的始末。坎贝尔认为阿西莫夫应该将其写成系列故事,还和他共同发明出“心理史学”这门虚构的科学,这就是日后的“基地系列”。[9]1942年2月2日,阿西莫夫顺利取得了硕士学位,并马上开始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课程。[5]随后,他在1942年3月号的《惊奇》上发表了短篇《转圈圈》,首次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8]同年3月,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家罗伯特·亨纳恩的推荐下前往海军造船厂工作。[5]他于同年又将“基地系列”的第一个故事发表于《惊奇故事》1942年5月号,第二个故事则于次月刊出,受到读者的欢迎。[9]同年7月26日,阿西莫夫与女友杰特鲁德结婚,两人在纽约度过了为期一周的蜜月。[5]在坎贝尔的监督鼓励之下,阿西莫夫在1940年代总共为基地系列写了八个故事,后来都归入“基地三部曲”,完整地讲述了银河帝国的衰亡和基地崛起的历史。[9]从1944年到1950年之间,阿西莫夫又在《惊奇》上发表了四个机器人短篇,这些小说后来都收录于《我,机器人》中。[8]1945年11月,阿西莫夫被征入了军队,在弗吉尼亚州利兵营接受了4个月的体能训练。1946年3月,他作为化学专家被送到瓦胡岛参加一项原子弹爆炸试验。1946年6月5日,阿西莫夫退役回到纽约。1948年5月20日,阿西莫夫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5]黄金十年1950年代,阿西莫夫持续为科幻杂志写短篇小说,他称这个时期是自己的“黄金十年”。[10]Isaac Asimov1950年1月,双日公司出版了阿西莫夫的首部长篇科幻小说《苍穹一粟》,该书属于“银河帝国三部曲”,讲述了一个20世纪的裁缝穿越到数万年后的银河帝国的故事。年底,他又在格言出版社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我,机器人》,收录了九个机器人短篇小说。[8]1951年,阿西莫夫晋升为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助理教授,[10]同年他发表了“基地三部曲”的首部长篇《基地》[9]和“银河帝国三部曲”第二部长篇《繁星若尘》。[5]1952年,阿西莫夫出版了一部生物化学教科书《生物化学与人体代谢》,这是他写作科普书籍的开始。[10]同年,他在格言出版社出版了“基地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基地与帝国》,[9]并完成了首部机器人长篇小说《钢穴》,该书讲述了未来世界机器人与人类搭档办案的故事。[8]同年12月,他出版了“银河帝国三部曲”的第二部《星空暗流》。[5]1953年,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二基地》。[9]1953年12月初到1954年2月,阿西莫夫完成了他的时空旅行作品《永恒的终结》。[5]1954年,阿西莫夫出版了《钢穴》,这本书比之前的每一部书都要畅销。由于该书的成功,阿西莫夫于1955年开始撰写续集。[8]同年他被提升为副教授。[10]1955年,《永恒的终结》由双日公司出版,这部小说中故事情节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恋情展开,打破了阿西莫夫以往的模式,代表着他创作的最高点。[5]1957年,《钢穴》续集《裸阳》由双日公司出版。[8]同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深感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当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毅然收缩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潜心撰写科普方面的书籍和文章。[11]1958年夏季,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工作,但保留了助理教授的头衔,成了一名专业作家。[5]演说与创作60年代,阿西莫夫创作的小说极少,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他成了一名非常成功的非小说类作品创作者和公众演说家。阿西莫夫喜欢在集会上发表演说,扮演就餐后演说家的角色或讲授科普知识。到1963年为止,阿西莫夫每月平均做二至三个演讲,每次固定收费1000美元。Isaac Asimov除《神奇的旅程》和少数几个短篇小说外,整个60年代,阿西莫夫都致力于非小说类作品的创作。在这10年结束前,他写的书达到并超过了100本,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发表于1960—1970年之间。他写作的速度很快,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他的任何作品几乎都能自动卖出。1960年10月阿西莫夫出版了《聪明男人的科学指南》,在全国各地都受到了好评并获得了国家图书奖的提名。1964年,阿西莫夫又出版了《阿西莫夫的科学与技术传记百科全书》,该书花了他三年时间才写成,共有50多万字,由为古今各国最重要的1000多名科学家的小传组成。该书立即成为畅销书,直到80年代仍反复再版。至今,它仍被当作一本工具书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图书馆中得到广泛使用。随后,阿西莫夫开始创作历史题材书籍。60年代的的作品有《希腊人》、《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埃及人》、《近东》、《黑暗时代》、《英格兰的形成》等。1966年,阿西莫夫因《基地三部曲》荣获了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项“雨果奖”。1972年,阿西莫夫发表了一篇描写外星人的科幻小说《神们自己》,并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在70年代早期,他又写了其他几部历史作品,这些书从法国历史开始,一直写到了美国的历史和君士坦丁堡的历史。同一时期,阿西莫夫还出版了几部黄色打油诗集。1972年1月,在一次例行体检中,阿西莫夫被发现患有甲状腺癌,不得不动了一次手术。1973年11月16日,在经历了为期三年半的离婚大战后,阿西莫夫与妻子杰特鲁德正式离婚。同年11月30日,他与新伴侣珍尼特结婚。1974年8月,阿西莫夫出版了科幻短篇《双百人》,讲述一个想变成人类的机器人的故事,再度获得评论界的赞誉。70年代中期,阿西莫夫已是世界科学名人了,几乎每个月他都要上电视谈谈科学新动向。1974年,他甚至被载入《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底,《作品200》出版后,他亦作为文学历史上的前十位多产作家之一,被载人了记录丛书。在随后的两年里,阿西莫夫写了一套关于他生活的大部头作品,即《记忆常青》(1979年)和《欢乐永存》(1980年)。[5]重返科幻自60年代中期双日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基地》系列后,阿西莫夫便不断收到读者来信,希望他继续接着写这套书。1981年2月,在朋友们的不断催促下,阿西莫夫重抬旧业,又开始接着创作基地系列。1982年9月,他还开始创作“机器人系列”的下一部作品。Isaac Asimov1982年10月,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系列新作《基地边缘》,讲述了“基地三部曲”之后发生的故事。这部书获得了巨大成功,成功跻身于《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行列,并获得了1983年雨果奖的最佳小说奖。1983年3月,阿西莫夫又出版了“机器人系列”的新作《曙光中的机器人》。1985年,阿西莫夫出版了“机器人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机器人与帝国》,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凌驾于“机器人学三定律”之上的“第零定律”。1986年10月,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系列”的第五部作品《基地与地球》,书中提出了“盖娅星系”的构想。这是阿西莫夫最长的一部科幻小说,在《纽约时报》的畅销小说榜上停留达15周之久,曾一度蹿到第七位,但读者反响并不太好。于是阿西莫夫便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的前传系列。1988年,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前奏》,讲述了心理史学之父哈里·谢顿发明这一学说的历程,填补了《基地三部曲》留下的空白。1992年,阿西莫夫又开始创作《迈向基地》,这部小说重新启用了《基地三部曲》的中篇小说集模式,讲述了哈里·谢顿的一生。阿西莫夫原来打算写5个相互关联的中篇,结果由于健康每况愈下,阿西莫夫和助手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周将第五个故事改编成了整套作品的尾篇。这部小说在1993年阿西莫夫去世后出版。在生命的最后历程中,阿西莫夫还曾与友人罗伯特·西尔沃伯格合作,将自己早期的一些短篇故事扩写成长篇小说,包括《日暮》、《正子人》(由《双百人》扩充而成)等。[5]逝世整个80年代,阿西莫夫坚持每个月在《幻想与科幻》杂志上发表专栏文章,直到病得根本不能再动笔时才被迫停止。[5]1983年,阿西莫夫接受了心脏手术。1989年,阿西莫夫要再次接受心脏手术,术前检测出感染艾滋病毒,手术只好取消。[12]晚年阿西莫夫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阿西莫夫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由于药物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到1990年下半年时,他的双手开始抖得很厉害,越来越难于操作微机或打字机。他只能口述他的最新作品,让别人帮他打出来。整个1991年冬天和1992年春天,他不断地出入医院,突如其来的一点感冒或肚子疼都使得他必须接受观察。1992年4月,阿西莫夫因心绞痛住院,不久得了肾衰竭。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他已处于半昏迷状态,最终于1992年4月6日清晨逝世于纽约大学道奇医院,享年72岁。1992年4月22日,在道德文化中心举行了阿西莫夫的悼念仪式。[5]主要作品作品综述阿西莫夫一生著述众多。1979年2月,阿西莫夫出版了第200部作品。1985年突破300部。到了1987年8月,已上升到394部。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他曾自述出版过467部著作,但研究他的作品的专家称,他至少出版过480部著作。目前尚没有人做过计算过阿西莫夫的所有作品垒起来会有多高,但他肯定是“著作超身”了,而且极有可能打破吉尼斯纪录。[13]小说类作品阿西莫夫所著小说类作品共201种,含科学幻想小说38部、探案小说2部、短篇科幻和短篇故事集33种、短篇奇幻故事集1种、短篇探案故事集9种,此外还主编科幻故事集118种。[14]其中最有名的是“大基地系列”,即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帝国系列三大系列。大基地系列本来“银河帝国三部曲”系列是独立的故事,“机器人系列”也跟“基地系列”没什么关联,到了阿西莫夫晚年,他将三大系列的宇宙历史观溶进“基地系列”,于是便诞生整个“大基地系列”。年代 英文名 中文名 注释机器人系列1954年 The Caves of Steel 钢穴 以利亚·贝莱的第一部科幻推理小说1957年 The Naked Sun 裸阳 以利亚·贝莱的第二部科幻推理小说展开全部其他科幻小说下面所列的是阿西莫夫的其他较有名的科幻小说,包括小说和小说集,一般不属于“大基地系列”。年代 英文名 中文名 注释1950年 I, Robot 我,机器人 短篇小说集,收录阿西莫夫最早的机器人短篇小说,一般来说不列于“机器人系列”1955年 The End of Eternity 永恒的终结 长篇小说1956年 The Last Question 最后的问题 短篇小说展开全部其他作品阿西莫夫所著非小说类作品共269种,包括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随笔集40种、科幻随笔集2种、历史19种、有关《圣经》的7种、文学10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其他14种。[14]阿西莫夫部分科普作品书名 简介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100个问题 以通俗的语言解释了现代科学中的100个尖端课题数的趣谈 阿西莫夫为《幻想和科幻》杂志撰写的科学专栏文章中的数学类文章地球以外的文明世界 探讨了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地外文明世界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我们可能与之通讯往来的方式展开全部创作特点小说特点场景宏大阿西莫夫借鉴《罗马帝国衰亡史》所写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中的“未来的历史”,发生在非常非常遥远的将来。那时候,人类文明已遍及银河系的两千五百万个行星,总人口也人大膨胀,出现了一个横跨整个银河系的“银河帝国”。这一系列与《机器人》、《帝国》等系列相互贯串起来,其时间跨度超过两万年。在这三大系列中,阿西莫夫通过银河帝国的兴亡史讨论了人性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比起一般的科幻作品更加充满人文关怀。
qianting13
在丈夫郭斌的陪伴下,王楠的甲状腺癌症已经痊愈了,而且在痊愈后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在北京奥运会的女单决赛里他输给了张怡宁,之后就退役了,退役之后婚姻生活也非常的幸福,还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又生下一个女儿,一家四口过的十分幸福。
王楠呢,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中国女乒曾经的一姐,邓亚萍之后中国女乒又一代的大魔王,他和郭斌的爱情故事,其实也很俗套,就是一个普通的男追女的故事,但这故事其实又不普通。
郭斌对王楠是一见钟情的,第一次见过王楠之后,郭斌就对王楠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追求,但是王楠对郭斌并不感冒,甚至还有点讨厌,但郭斌的秘诀就是缠,只要王楠出现的地方,就有郭斌的出现,慢慢的王楠也习惯了郭斌的存在,但是也说不上喜欢。
两人的关系在王楠釜山亚运会的失利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王楠心情阴暗的那段日子,郭斌的陪伴和安慰让王楠从阴霾里走了出来,在那之后他们两人也确定了恋人的关系。
2005年,王楠在一次训练后晕倒,送到医院后,检查出她患了甲状腺癌,而这段治疗的日子,非常艰难,但也非常温暖,为了不给王楠压力,郭斌隐瞒了病情,独自承受压力,并且帮助王楠积极治疗。
他陪着王楠一边治疗一边训练,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他终于痊愈了,赶上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机会。
而郭斌为他的付出也让王楠十分的感动。
在北京奥运会女单的决赛上,这是王楠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在先赢一局的情况下,她1-4遗憾的输给了张怡宁,但比赛的结果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在颁奖典礼上,她和郭斌拥吻,并且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那之后,她和郭斌举行了盛大的婚礼,2008年9月27日,在烟台的豪华游轮上,邀请了韩乔生作为婚礼主持人,外交部长李肇星为两人证婚。
婚礼的伴娘是福原爱,而伴郎则是马琳,除了自己国家队的队友,李宁和徐寅生等重量级人物也出息了王楠的婚礼。
他们的婚礼可以说办的十分的隆重,而在婚后两人的生活也过的十分的幸福,2010年9月23日,王楠为郭斌生下一个儿子,后来又生下一个女儿,可谓是儿女双全。
他们很少在公众面临露面,但也会接受一些访谈,并且在自己的闺蜜福原爱参加综艺的时候,她还受邀前往参加,在节目里,王楠的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笑容,看来他的生活真的是过的很幸福的。
大庆张总
首先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再惰性的癌也是癌,它也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只是相比较其他的恶性肿瘤来说,甲状腺癌的预后会好很多而已。我自己就是没有甲状腺的人,所以我能深深体会这个病给人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影响。
都说甲状腺癌不影响寿命,我当然希望这是真的。但实际上因为甲状腺癌,每年都会有人失去生命。
生了这个病,心理和正常人是不一样的。我经常会莫名地乱发脾气,有时还会很焦虑。我以前对别人很好,因为生病时的绝望和无助,我现在变的越来越自私。
除了这些,我还要承受外界带给我的压力,还有身边其他人异样的目光。身边所有人,只要知道我生病的事,他们都会用那种既可怜又惋惜的眼神看我。当我心情愉快,觉得自己的病根本就不是事儿的时候,他们会时不时地用行动、语言、眼神去提醒我,我是一个身体不 健康 的人。甚至有时候,他们还会歧视我。
举个例子,我们学校的音体美办公室里几个老师都特别开朗,我病后一直想去他们办公室办公,只为了开心。他们几个口口声声说欢迎,但实际上在背后搞了很多小动作,就是为了阻止我到他们办公室去。他们这么做仅仅是怕我去了干不了活儿,给他们增加负担。
我还担心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影响孩子以后的婚姻。我只有一个儿子,今年20岁,正是找对象的年纪。如果女方知道我的身体不好,势必会有所影响。
除了心理上的影响,身体上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比如说我吧,甲状腺全部切除以后,除了每天要服用优甲乐以外,晚上必须吃两粒钙片儿补钙,不然身体就会这儿疼那儿疼的,比如说膝盖疼、手腕疼。我的状况还是好的呢,有些病友全切以后还会经常感觉到身体没力气,不能干重活……
早在1974年,病理学家通过尸检发现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甲状腺癌,但是它极少成为死因,可以说甲状腺癌对寿命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今年来全球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急速上升,但这不排除是因为过度检查,我国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所有肿瘤的第四位,而且还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未分化癌, 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比例最大,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 ,所以这也就是大多数甲状腺癌患者对寿命没有影响的原因。
所以,你应该好好陪你女朋友去检查,去配合治疗,这个疾病的预后在所有癌症中算是很好的了。我同事中也要患甲状腺癌的,他自己选择不治疗,只是动态观察,五年了,还是很 健康 ,一直在正常工作。所以说,你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更加珍惜和爱护你的女朋友,你也要让她了解甲状腺癌,帮助她调整心态,让她摆脱对疾病的恐惧,请对你的女朋友充满信心,也让她相信爱情好吗?两个人一起努力,未来可期!
不管啥癌!都不能在最需要的时候,抛弃!……甲状腺癌,早中期,没转移,应该可以彻底治好的,要多鼓励!祝福早日康复!
甲状腺癌就别提了,生存率超高,我身边好几个得这病!早该从癌症里剔除了[打脸][打脸]
甲状腺癌高发,但同时又很好治疗,后续费用也不高。手术费大概十万左右,后期药费几十块吃半年,没几个人负担不起。
如果女盆友还买了50万重疾险,目前还能赔付50万,剩下40万去嗨皮(10月份保险新规出来后就没那么高了,最多赔付30%)
所以甲状腺被称之为喜癌,尤其是对于已经买了保险的人来说。
不过既然你提了这个问题,所以你俩的关系就可圈可点。
如果我是你女朋友,还等什么你提分手,直接拜拜好了。
这个还需要考虑吗?如果你是真的爱她你就应该不抛弃,不放弃。何况只是甲状腺癌这种治愈率很高的癌症。
朋友你很难要坚强,挺住!团结!好运!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不够坚强。是什么阻止了你?是害怕吗?
想想这个女人有多爱你,有多心疼你,她对你有多好。只要一想起她的好,你还应该放弃她吗?如果你自己内心的答案是,她对你很好很好,那你就不应该放弃。
其实我以我亲身的经历告诉你,我喜欢的人,得了胃癌,从今年二月份开始到现在,我为她陆续投入了24万元治疗费,我不问值不值得,我只知道她对我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问身后是否袭来寒风冷雨,既然选择了相信,那留给世界的便只能是地平线上的背影……
我相信爱可以超越一切,我爱的人,就快要出院了,坐了第二次胃部手术,就算身边99%的人不支持,说我们之间没有好结果,我也依然坚定的站在她身后,不抛弃,不放弃!
共勉!朋友!既然选择了彼此,便一定要不离不弃,永远在一起。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你身边的朋友们都是善良的,你要积极的运用你的聪明才智,去寻找办法解决问题。你的朋友们都会支持你的,如果你的抗癌之路坚持下来了,那你收获的可不仅仅是女朋友好起来这么简单,你还会收获一大堆真诚的朋友!
[祈祷][祈祷]
继续陪伴
甲状腺癌,就不是癌,一般就是不要让她生气就好,完全没有影响的,几十年前都常常是几十年的生存期。
陪伴
我手术费才一万多,术后三天就出院了,五天就上班了。现在四年了,挺好
lavenderheyijun
9月10日,一位网友在某论坛爆出惊人消息,被称为“国脸”的《新闻联播》主播罗京,因患重症已住进北京西边定慧寺桥路边的北京肿瘤医院化疗病房,消息一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各方关注。据悉,其病症疑似为癌症。昨天(10日)罗京本人也予以确认:“最近确实病了,正在请假休养,但是病不是太严重,大家请放心。”网友博客惊爆罗京得癌症前天,一位网友在博客里发表了一篇题为“央视1号罗京得癌症”的文章,文中称有人看到罗京在北京肿瘤医院接受化疗。这位网友这样写道:“北京肿瘤医院8层出电梯右边的门是重症监护室,电梯对面是8个单间病房,住的都是癌症病人。2008年8月底,有人在北京肿瘤医院化疗病房见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47岁的罗京。罗京住在8楼的高级单间病房,每天600元房费,屋子里有冰箱彩电沙发。罗京穿着大背心,下穿没膝裤衩,出去检查化验时总低著头,不面对人,面对墙,像怕被别人看到,但他的那张‘国脸’还是很容易被人认出。他的太太经常陪着他,8楼小护士们有时还叽叽喳喳讨论罗京的病情。”而且央视总编办一名负责人昨天向记者承认了罗京的病情,不过表示自己不清楚是什么病。网友关注罗京病情消息传出以后,立刻有不少网友作出回应,称自己已经知道此事,“是真的,好像是淋巴癌”。还有人称和罗京同事联系过,确定了消息的真实性,并表示同事在说这个消息的时候“表情还挺难受的”。有一位网友则表示:“我妈妈是医生,所以比较敏感。前几天看新闻的时候,她就说,哎呀罗京怎么整个人都变形了,瘦了一大圈,都快认不出来了。”不过,也有人对这个消息表示怀疑:“8月31日的《新闻联播》中我还看到他出来,怎么才一个多星期就说他得癌症了?”另有网友指出,在8月6日北京奥运圣火北京的传递中,罗京作为火炬手参加了这个活动,当时他满脸笑容,状态看起来相当不错。不管信与不信,大家都对罗京表示了祝福,希望他早日康复。----转自搜狐~
bonbean棒冰
曾经是昔日的央视美女主持人,如今患癌面色憔悴,她就是朱迅。
朱迅,从小就很懂事,家境一般,在她17岁时就开始打工赚钱挣学费,曾在日本打扫厕所受尽冷眼,也曾因为劳累两次患血管癌;对于那段艰辛,她咬牙苦拼赢得了回报。在1991年偶然进入日本NHK电视台,她胡打莽撞地闯了过来,她喜欢这个职业!朱迅以优异成绩加入,幸运的加入央视。但央视电台与日本完全不同,朱迅从然面对,咬紧牙着、努力着,别人休息她在奋斗;一切的汗血付出也会有所回报,现在朱迅在央视的地位也是靠她一步一步努力走过来的,没有捷径可走。在央视春晚为全国观众念贺电口若悬河的朱迅,这位湖南媳妇与王志走到一起,朱迅的情感生活有非典型爱情之说,朱迅的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在求助无门之时,幸亏王志帮了大忙,当时像儿子一样守护在老人身边,朱迅看重他的担当,于是终身托付给王志,之后,两人爱情的结晶,儿子王法出生了。在2007年,朱迅又被确诊为甲状腺肿瘤,在手术开始前还坚持在舞台上绽放光芒的她,最终还是被迫因病离开了央视的荧幕。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