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9

ruby纸鸢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母老虎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汤包sama

已采纳

观点1. 不关注结果,只欣赏过程有网友说: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我历来是不关注的。我很佩服儿子,他是一个出色的孩子,我看他写的作业,考的试卷都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他写的数学卷子特别干净、整洁,我经常把这样的试卷当作书签。儿子喜欢阅读,写的文章既生动有趣,又充满了真情。所以,我不关注结果,只欣赏过程。我感受着儿子的成长给我带来的无限快乐。一个在非常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充满了创造性的孩子所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是无以言表的。他无需家长的督促,他会自我教育,自我关注学习成绩。在谈到该如何面对期中成绩时,儿子说:“几乎每个学生在考砸了以后都会很伤心,可是老师还要批评,有些家长回家再骂一顿,那就太倒霉了。”是啊,当孩子真的没有考好而受到老师的奚落、受到同学的嘲笑时,我们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落井下石,而应该敞开宽广的怀抱,给孩子一些安慰。观点2. 儿子在妈妈眼里总是最优秀的还有网友说:我的儿子在一所小学六年级上学,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特别是儿子的数学成绩更是让我不敢恭维。说出来惭愧,在儿子班里那个经常被数学老师请家长的人肯定是我的儿子,而那个被请的家长肯定是我。曾经有一位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问我,你给儿子的将来定的目标是什么?我回答说,只要他能够养活自己就足矣。出乎意外地是得到了她的称赞,说我是众多家长中唯一一个回答得让她感觉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在专家眼里的“正确”确让很多人看上去很不理解。儿子喜欢看书,我就不顾别人说儿子会“不务正业”之嫌,给他买了大量的课外书阅读;儿子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于是,我有时也会底气不足地对儿子说,其实妈妈小的时候数学也不是太好……也许就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儿子自己也好像对成绩好坏不是太重视吧。但是如果让我说心里话,我还真是对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看重,我认为成绩只能衡量孩子水平的一方面,而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还有很多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需要他去学习。又到了孩子们期中考试的时候了,又到了要检验孩子们这半年是不是认真学习的时候了。在这里,我要借这个机会告诉我的儿子,只要你努力了,不管成绩怎样,你在妈妈眼里都是最优秀的。观点3. 考试分数是孩子的隐私我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四年以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此,接送孩子的时候,常常有家长向我讨教教育孩子的方法。我总是把孩子的学习当成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的考试分数也当成孩子隐私的一部分。所以,在孩子的学习上,我除了告诉孩子“如果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可以随时提出来,妈妈会很高兴帮你”以外,我并不多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包括从来不问孩子作业做完了没有,考试考得怎么样等等。遇上孩子的试卷需要家长签意见,我总是问女儿:“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还是不满意?”在得到女儿确切的回答后,我便完全按照孩子的意见签下“满意”或“不满意”,所谓的家长意见其实就是孩子自己的意见。正因为一开始就给孩子树立了“学习是自己的事”的思想,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当然,孩子自己是很在意分数的,每次考试成绩发下来后,她总是一进门就告诉我,她班里最高分是多少,她考了多少分,排第几名,哪个地方减分了,减分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但我总是告诉她:“孩子,不管你考多少分,在妈妈的眼里你永远是最优秀的!”我因此常常听到孩子大发感慨:“妈妈,我有好多同学没有我这么幸运,她们一旦考砸了,妈妈就会变成母老虎!”我想,如果一个做母亲的经常在孩子面前扮演母老虎,她早晚会把孩子吓成惊弓之鸟的。别去在意孩子的考试分数,孩子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上面三位家长在孩子的眼中不但是合格的,而且是优秀的。其实,家庭应成为孩子幸福安宁的港湾,而不是一个惩罚站。特别是孩子考砸了的时候,懊悔悲伤之情流转心中,是最最需要家长抚慰的时候。但有的家长在恨铁不成钢之时,失去了应有理智,也失去了那份父母应有的慈爱。大发雷霆者有之,谩骂打人者也有之。身处苦痛之中的孩子,是在最爱的父母那里尝受到了投石下井的悲哀。对此,建议在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需做到:A看到孩子的进步。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进步更不同忽视。如: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理想,但之前一直没有掌握的知识或是一直做错的题目这次竟然做的很完美。那家长就应该狠狠的表扬,这是给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也是激发他努力向上的有效途径。B 沟通、鼓励为主。正如上文所说,若家长不想让孩子成为惊弓之鸟,不想让本应温馨的家庭变成讨厌的惩罚站,那就请家长多鼓励孩子:“考试没考好是吧?来让妈妈(爸爸)看看试卷,恩,这道做错是不会还是?这道是因为粗心吧?没事,我虽然嘴上没说过,但心里一直觉得你很棒,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下次就会考好的。……”C总结经验教训。像之前一样,拿出纠错本,与孩子一道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总结每一道题的得失:是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欠佳,还是上课不够专心,不懂又不敢请教老师,没有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做事不够仔细,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及时复习功课,考试时紧张或不够细心等等,在探查原因的过程中,一方面,家长要坚持深入地分析,要态度和蔼,谨记不要发怒,不要责备孩子,使孩子能说出真正的原因,不作搪塞性回答。另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找到改进的方法和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母老虎心理咨询师

315 评论(13)

堕落的胖子

在一次父母成长工作坊上,大家的发言对我触动很大。 参加这次父母成长工作坊的都是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老师,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是一个封闭式的团体成长学习,要求一个孩子和一个家长同时参加。 老师把家长和孩子分别安排在两个房间,孩子一个房间,家长一个房间。 在孩子的这个房间,大家讨论的话题是,“你眼中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 父母不在的时候,孩子也不太拘束,开始畅所欲言。 “我的爸爸像一个怪兽,尤其是每天早晨,太可怕了。” “我的妈妈像一个母老虎,整天就知道大吼大叫。” “我的妈妈太凶了,吓得我都不敢说话。” “我不敢跟我的爸爸说话,他回家就只知道玩手机,根本就不想听我说话。” …… 这个工作坊结束的时候,我们都在一起交流。 孩子的反应完全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是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01 改变错误的做法 一位爸爸说:“每天早上要安排一天的事情,有时候遇到比较棘手的事情,脑子里很乱。跟孩子说话的时候,难免会心不在焉,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我会更多地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为未来担忧。我会把工作节奏调整一下,更多关注孩子的感受。” 一位妈妈说:“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就着急,就想着要迟到了,要受到老师批评了。我就对着孩子大声嚷嚷。” “以后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大声嚷嚷的时候,我也担心自己会迟到,多数情况下,是我自己起床晚了,安排的时间太紧张了。我以后会早起二十分钟,给自己和孩子多一些准备的时间。” ……02 生气是正常的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够平静和冷静,生气是正常的。 在你生气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们,“我现在很生气,等我平静下来我们再交流。” 在你生气的时候,你还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一张纸上,以写信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 推荐阅读书籍《傅雷家书》。03呼吸放松 呼吸放松,也是正念练习。 关注呼吸,是一个回到当下的方法。 你高兴的时候,你的呼吸是什么样子的?你发脾气的时候,你的呼吸又是什么样子的? 具体做法就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上。 比如:开车的时候,刷牙的时候,喝茶的时候,你都可以关注自己。 当你等红灯感觉没有耐心的时候,可以感受你的呼吸和你的身体;当你开车遇到前方拥堵时,可以感受你的呼吸和你的身体。 留意一下你的手,是不是紧紧握着方向盘,心跳加速? 看看你周围的树和建筑。你的心思是在过去、未来,还是当下?

260 评论(14)

肥肥肥肥啊

文/小雪

1

上周末,朋友微信跟我吐槽,自己家两个“神兽”,是如何如何让她身心俱疲。

吐槽前,因俩孩子打闹不写作业,她刚发‘狮吼功’结束。

她发来照片,俩孩子胆怯地像小绵羊温顺地在各自书桌写作业。

随后,哎一声说:小时候还好带,现在越大越不好养,每天三顿火,像吃饭一样准时准点,搞得我现在整个就一“母老虎”,满脸狰狞。

这让我想起,我老师在谈教育时说过的一个比喻:

各种烦恼、累也是你面对这件事情绪的不自知和自明,并非“庄稼”出现问题。

在心理学叫: “外在的现象是内心的投射。”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都是自己内在情绪投射,而非教育。

2

网上有孩子吐槽家长:如果你妈下班看见你正在玩手机,她肯定会觉得你玩了一天手机,没写作业;如果你正在写作业,她肯定认为你玩一天手机,现在才开始写作业。

不论你怎么做,都免不了她对你袭来狂风暴雨。

这虽然看起来很幽默 搞笑 ,但妥妥是大多家庭的写实。

其实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你无处安放的愤怒、气急败坏,反观自己内在也有一个这样的人在指责你。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

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只是身体成为大人,而心灵层面还未长大。

心理咨询师赵妍芳说: “大人”狭义理解,是人格成熟中正饱满,人格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具备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的人。

孩子就是你生命中来唤醒你,让你意识到以及学会管理情绪的贵人。

那如何很好地管理自己情绪,做一个有温度,又有智慧的家长。

就要不断的照见自己的内心,明白为什么会有情绪。

3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体验,决定了对世界的认知。

假如,小时候你看到一个满脸凶相长着络腮胡子的男人,他让你产生了恐惧,但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这种情绪。事件过去了,但身体会自动记录了这个情绪,就是所谓的身体记忆。

还有你从小体验到的愤怒、压抑、痛苦、恼怒、怨恨…一系列情绪。

如果没有被正确的处理,都会被我们的身体所记忆。

心理学也叫——影像。

那如果对情绪无意识和无法管理,也是因为在我们生命初期没有被正确教导如何去对待情绪。

一个被正确对待过的人,就能够正确的对待世界

你对孩子升起的那些担忧、评判、指责、看不惯,都是因为我们曾接收到的教育认知就是这样子。

4

明了情绪来路,那如何管理情绪:

当孩子或他人做了你认为不符合你观念的行为事件时,先不要着急上火评判。

深呼吸,觉知自己为什么会有当下情绪升起。

观察这些情绪,你对这样一个发生有了什么样的认知思维。

那些将要脱口而出的你不对、你不应该、你不好、你不行…的认知来自哪里。

觉知情绪,观察情绪,然后承认这个情绪。

感受和陪伴它,也可以拿纸笔写下自己的情绪感受,光是坦陈情绪,就足以起到疗愈情绪的作用。

情绪会随着你对她的看见,了解,承认会自己离开,留下本是清明平静的自己。

当平静后,你会发现有一万种教导孩子的方式任你选择。

我们常常用对错评判孩子,而忘记了,孩子的行为只是不断地去尝试和体验与世界相处时合适妥当方式。

这也是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的人需要去体验和经历的过程。

5

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

真正的教育是在平等、尊重、真诚地接受一个生命的同时,因材施教,让她内在人性里的光辉,优良品质,不断的激发出来的一个过程。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

良好的情绪才是与世界家庭孩子相处的良方。

面对孩子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如果,我们 不去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那我们所做的教育,不过是你对教育歪曲认知的代际传递而已。

6

最后,用武志红老师的“别忙,我先感觉一下我自己”,送给所有人。

关照自己的内在——当遇到什么人或事,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而是先来关照自己,先与自己的内在取得联系,然后带着这种连接去做选择。

337 评论(13)

妮裳风云

多了解交通,支持他,勇敢面对

16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