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6

juan娟娟123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高晓松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猫妖梦懿

已采纳

不久前高晓松首次在《奇葩大会》上公开提及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他直言因为和父亲不和谐的关系造成了自己很多性格问题。40岁之后,他才慢慢地学会直面这个问题,真正地走了出来。 奥吉天生脸部畸形,进入学校上学后他非同一般的外表让他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焦点,这他过得非常艰难。但通过父母的鼓励和朋友的帮助,他最终克服了挑战,获得了成长。 天才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在2009年前高尔夫世界排名首位。2009年,媒体曝光了泰格·伍兹的多次婚外情,泰格的形象一落千丈、自此跌下神坛。据了解,泰格的父亲是个无情易怒的人,对泰格要求极高,同时他一生都是个花花公子,有很多的性伴侣。 《心灵捕手》中的数学天才威尔因为小时候生活颠沛流离还受过养父虐待,所以性格叛逆不羁,到处寻衅滋事,甚至进过少管所。心理咨询师桑恩花了非常长的时间来倾听,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威尔才被治愈。 仔细观察,这些案例里的共性是什么呢? 是这些人的人生都受到了家庭的极大影响。 当父母关系亲密,家庭关系和谐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会更加温暖有力,孩子更可能从家庭当中汲取到营养,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当家庭成员的关系紧张,父母更可能会虐待孩子,孩子也更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即使能够获取巨大的成就,人格方面也会形成一些难以跨越的障碍。更可怕的是,家庭当中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影响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会像基因一样在在家族当中世代相传。 关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英国国民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一书中进行了深度探讨。奥利弗·詹姆斯在书中指出: 父母通过各种特殊的方式对待孩子,造成不同的言传、身教及身份认同作用,通过特定方式来虐待或关爱孩子。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行为模式已在家庭中相传数代。童年的遭遇如同致命的鸡尾酒,让灾难的发生几乎无可避免。 奥利弗·詹姆斯是作家、记者,也是一名儿童心理医生,被《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他的出版作品包括《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沙发上的不列颠》。 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一书中,奥利弗·詹姆斯详细的论述了我们跟自己的父母相似并非因为先天的基因,而是由于后天的培养。并通过大量的例子层层推进,从孩子、自己、父母和天才四个角度来论述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最后总结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幸福和不幸的培养模式会像基因一样在家族中世代相传,而想要改变这一切,为自己、家庭还有孩子带来幸福,就要从自身做起,改变这一切。 幸福和不幸的培养模式就是家庭教育中的天使和魔鬼,他们不断的重生,在家族中世代流传。受到细心的、回应式照料的孩子极有可能成为回应式的父母,而被虐待的孩子则更可能受到精神疾病和生活感情问题的困扰,最终变成像父母一样的人。 在《奇迹男孩》这部电影里,奥吉天生脸部畸形,一直在家中和妈妈自学。后来在妈妈的坚持下他开始进入学校上学。但他非同一般的外表让他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焦点,这让他很困扰。最终,通过周围人的帮助和奥吉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克服挑战、融入了集体,获得了成长。 为什么奥吉最终能够走出阴影,在阳光下获得成长呢?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他的家庭:他出生在美国一个富足的中产家庭,在富人街上有一栋大房子;他有一个贴心、知性、又富有决断力的妈妈;有一个体谅他、把他当成好朋友的幽默的大鼻子爸爸;还有一个愿意以他为重、关心和帮助他的姐姐。在这样一个父母恩爱、阳光积极又充满爱的家庭当中,孩子会获得巨大的能量,他们更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获得积极健康的生活。 艾德瑞克·泰格·伍兹,美国著名高尔夫球手,在2009年前高尔夫世界排名首位,被公认为是史上最成功的高尔夫球手之一。 2009年,媒体曝光了泰格·伍兹的多次婚外情,他同时几名女性保持性关系的事实也浮出水面,经诊断,泰格还患有严重的性瘾。泰格的形象一落千丈、自此跌下神坛。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在重大比赛中获胜过。 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他的家庭教养——泰格的父亲厄尔是个无情、易怒的人,他将巨大的压力施加给泰格,不断逼迫他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虐待会导致精神疾病,也会导致出色成就。更重要的是,厄尔一辈子都是个花花公子,父子双方甚至达成了默认的协议:出轨和滥交是可以接受的。 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一书中提出: 我们与父母相像的关键因素就是言传、身教、身份认同,以及关爱和虐待。 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孩子也会因为想跟父母产生身份认同而像父母靠拢,这些都很常见。但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关爱和虐待也会让孩子跟父母相似呢? 事实上,父母的关爱或虐待会决定我们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是不是带着悲观的情绪。一旦被虐待,就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所以孩子就需要去对抗这种情绪——在生活中不断的重演,不断地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这个人可能是兄弟姐妹,也可能是爱人同学,更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虽然这种情况会让孩子难过,但是这是他对熟悉的方式,让他舒服自在;又或者他会期待,这一次,这个新朋友也许会让事情变得不一样呢? 所以奥吉更可能会像他的父母一样成为温暖乐观的人,而泰格也更倾向于成为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追逐成功、对婚姻不衷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家族中天使和魔鬼会代代相传。 1.尽最大努力弄清楚过去经历对你的影响。这包括你自己被养大的方式,也包括家族中世代相传的养育模式。 姥姥九岁丧母,她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太姥爷是个封建传统又脾气暴躁的男人。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姥姥的童年的童年和少年除了要面对饥荒还要面对太姥爷的打骂,几乎没有感受过来自父母的温情,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一个泼辣专横,虽然善良却不会表达感情的母亲。 包含我妈在内的五个兄弟姐妹在小时候都受过来自我姥姥的虐待,童年过的战战兢兢。但他们姐弟五个大多没有像姥姥一样虐待孩子,多数反而对孩子非常的宠溺。这是因为他们大多都对姥姥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决心不让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虽然不能完全摆脱姥姥的影子,但是可以说是改善非常大了。 了解家庭的教养方式,弄明白这种方式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就能够清楚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来源是什么,学着正确解决这些问题。也能够主动地改变这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为自己的孩子带来快乐,改变子孙后代的命运。 2、相信那些难以置信的事实:你真的受到过虐待,而这并不是你的错。 最大的挑战则是相信那些难以置信的事实:母亲真的虐待过他,而这确实不是她的错,她也并没有固有缺陷,能为那些行为找到正当理由。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受到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影响:孩子会努力地模仿父母的性格特征,以此来向父母建立情感联系并试图获得他们的喜爱。所以,孩子总是倾向于认为“父母爱我”,很难接受自己曾经受到过父母虐待这个事实。但接受这个事实,才是心灵疗愈的开始。 《心灵捕手》中的数学天才威尔因为小时候生活颠沛流离还受过养父虐待,所以性格叛逆不羁,到处寻衅滋事,甚至进过少管所。心理咨询师桑恩花了非常长的时间来倾听,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威尔才被治愈。 最后一次治疗时,威尔询问桑恩有没有受过虐待,桑恩跟他讲了小时候自己父亲虐待的经历,并一次又一次告诉威尔:“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听到这句话,威尔很激动,他从一开始的愤怒、羞愧变成最后的委屈、泪流满面。解除心结的威尔最终得到了治愈,走出了困扰他多年的阴影,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光明前途。 3、改变同孩子的相处模式, 不管他们是孩子还是已经变成了大人,要对孩子设定正确期待。 每年高考前后,都会有一些高三或者复读的孩子跳楼自杀的新闻。面对高考,孩子本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是会用各种方式不断给孩子施压。有些孩子担心自己无法完成父母的期待,自己又无法排解来自于高考的巨大压力,于是不堪重负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们总是想办法让孩子更成功、挣更多的钱、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大的成就,但是基本的财富得到满足之后,我们会发现,比起财富和所谓的抱负,更重要的是将爱和情绪健康传递给子孙后代。只有拥有了这些,孩子才能真正学会经营生活的能力、获得幸福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 就算一个人的家庭模式决定了他极有可能虐待孩子,但是如果他有一个体贴的伴侣、和自己的伴侣拥有和谐的关系,那么即使孩子很难管教,父母的情绪控制能力也会增强、对孩子充满耐心和理解,孩子也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这也和现在很多人都说的“ 最好的家教就是爸爸爱妈妈 ”不谋而合。 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中系统的阐述了家庭教育模式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这本书可以说是既是父母的自我疗愈手册,也是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南。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在家庭当中遭遇过虐待,我们也不可能最是随地都保持对孩子的耐心呵护,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最大程度的摆脱家庭教育中的魔鬼,治愈自己、让自己、让伴侣、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心理咨询师高晓松

227 评论(15)

心如蝶舞

看完心灵捕手,我很想用我浅薄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一位数学天才威尔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咨询的全过程。 一、影片当中的咨询过程(共八次) 第一次:西恩和威尔的初次见面 威尔各种抗拒咨询和具有攻击性的表现,他回避并且无视西恩提出的大部分探询性问题,甚至想交换咨询与被咨询角色,把自己当作咨询师,去探寻西恩的心理状态。 初次见面,两人争吵起来,这时西恩的反应:暴怒、生气,这是一个正常的人该有的反应,所以反而让威尔觉得他没那么遥远,那么虚伪,他感受到真诚。 其实来访者和咨询师是一场博弈,谁都想带着对方走。无比聪明看书过目不忘的威尔,他想掌控整个局面。 威尔有很强的防御性,所以他之前见过的咨询师都被他反击主动退出了,直到遇见西恩。 第二次:西恩和威尔的湖边对话 西恩选择了湖边的公共咨询环境与威尔进行了谈话,这个过程中,西恩只是在讲述,而不一定得到威尔给予回答。西恩表达了对威尔这种对待事情、情绪、情感等等的浅显认识的看法,并诚恳地表述了初次咨询时他的感受。 西恩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第二次咨询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威尔选择,是否进行有意义的治疗,如果来访者不配合,治疗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次:西恩和威尔彼此没有任何交流 经历了第二次咨询,两人第三次见面陷入了沉默,彼此都没有主动交流,直到咨询结束。 威尔和西恩各自出于什么原因保持沉默? 都在等对方先开口,谁先开口谁就输。两个人都忍住了没有说话,但是沉默也是有意义的,他们都在思考。 第四次:威尔开始聊及自己的感情状态 开始时仍然是接着沉默了一段时间,而西恩却睡着了。 威尔先开口了,惊醒了西恩。一段轻松地对话之后,威尔聊起了他的情感状态。因为威尔自卑的消极情绪和过强的自我防御,让他害怕与女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导致了他把喜欢的人排斥在外的矛盾状态。 第五次:西恩向威尔讲述了与妻子的往事 西恩讲述了自己与妻子生前的事情,通过提供自己的生活信息,对威尔的情感生活做暗示性的劝告。 西恩这次自我暴露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威尔从故事中自己去感悟。心理咨询师只是辅助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改变的是来访者自己。 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西恩讲自己的妻子生活中一些小的窘事,在西恩的这次谈话后,威尔大胆约会了斯嘉丽。 第六次:让威尔进一步意识到自身的矛盾 威尔在跟女友大吵一架后分手,他还是没有勇气去接受这段关系。 西恩用面质的方式反馈威尔的生活状态,当威尔被问及“你想要什么的时候”,他却一直变相地拒绝回答,西恩对于威尔的不坦诚,直接要求他离开咨询室。 西恩采用面质的目的是什么? 直截了当,让威尔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你真的想当个牧羊人,那没问题,可明显你是在瞎扯,在掩盖你内心真正的想法,在回避。 第七次:威尔心底的秘密被揭开 这次咨询谈及了威尔儿时经历的暴力事件,他袒露了自己当年的恐惧、无助、绝望感。 在这种情况下,西恩选择不停地重复“这不是你的错”,每一次的重复都在逼迫威尔的情绪爆发,当说到“第十遍”的时候,威尔的情绪突然爆发,他停不住的哭,停不住的道歉,将压抑的情感第一次表现出来。 第八次:咨询结束 最后一次咨询前,威尔接受了一份适合他的工作,生活终于走上正规,在最后一次会谈时,威尔向西恩反馈了咨询的积极结果,同时这段咨询关系也应该解除掉。 助人自助,治疗是相互的。 如果你没有受过伤,你也当不了好的咨询师,这是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西恩在治疗威尔的过程中,威尔也反过来治愈了西恩。西恩因为妻子的离世,把自己也封闭起来,现在他也想休假出去旅行,这何尝不是西恩人生的新起点。 还有教授,他一生就看重自己的获奖,在数学界的成就,而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做不出来的题威尔能做出来。还有教授与西恩的关系,曾经是上下铺兄弟,现在却不怎么往来,这背后都是有问题存在的。 三、影片中呈现出的心理咨询技术 1、会谈法 2、自我暴露(适当的自我暴露能起到共情的作用,让来访者觉得你和他是一样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你是能理解他的) 3、沉默技术(沉默是有原因的,有意义的,不要害怕沉默) 4、产婆术(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等) 5、面质技术(面质必须注意时机,和来访者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才可以用) 6、精神分析(威尔痛哭,把他压抑的东西全发泄出来,童年的阴影,必须让来访者自己挖掘,释放) 四、童年经历对人成长的影响 威尔的童年,父亲暴力,让他有很强的防御性,也不能积极去面对,包括工作、恋爱,他那么有才华的一个人,却只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搞清洁,搬砖。 但他其实渴望被社会认同,被他人接纳和爱。 有一期《奇葩说》请来武志红,马东问了武志红一句话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有那么严重吗?”武志红说:“我认为很严重。” 然后他讲了两个案例。包括说他自己也有精神治疗师,这不足为奇,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你自己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咨询师每天接收到的都是负面的东西,一般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心理督导师。 武志红的话引起高晓松对原生家庭的自我反思,引起赵又廷对父亲的坦露。 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是否幸福,直接影响成年后的认知、行为以及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比如童年不被关注的小孩,他们常常由于自己被忽视,所以内心十分脆弱、敏感、自卑,严重的还会有反社会行为,抑郁等等诸多问题。因为他们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其实对孩子来说,这个全世界就是妈妈和爸爸。想想那些留守儿童,大多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而在精神分析层面来说,一层一层挖下去,会发现0-1岁的孩子最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回应,而我们多少人都以为三岁之前孩子不懂事,不用陪伴,不用太在意,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已经埋下了一些影响成年后的行为问题,潜藏在潜意识里。 在电影中,西恩遇见了威尔,威尔也遇见西恩,而我遇见了心理学,感恩遇见。 我是文文心儿,喜欢生活中一切新奇的事。喜欢记录生活、记录故事。喜欢分享走过的旅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其它专题链接: 游记专题 亲子专题 故事、随笔 读书、观影 感谢耐心看完此文的你,喜欢就帮我点亮左下方的小桃心❤️吧。您的关注和点赞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27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