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等人了
距离高考已经不到1个月时间,昨天是全省高三最后一次统测。进入5月以来,考生纷纷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全面备战的紧张气氛让人望而生畏,接踵而至的各种考试让人疲惫不堪,不少同学出现了压抑、倦怠、焦虑等情绪。在湖北孝感一中,50多人的教室里,甚至有近半数的学生打着吊瓶上晚自习。昆一中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牟洁建议,其实,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高三,再掌握几招心理学的应对策略,就可以把对高考的担心变成期待,提高这一个月的学习效能,让高三成为放飞青春梦想的天空与乐园。同学这样做最后一月要有复习步骤牟洁建议,考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把高考当做一次人生经历,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次考试。其次要调整生物钟。高考考试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因此考生最好使自己的精力在这段时间内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有利于考试发挥。调整生物钟。考生最好使自己的精力和兴奋时间段调整到高考考试时间。避免开夜车,不要晚上兴奋,白天萎靡。最后一个月一定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安排,而且计划要适度,要能完成,否则白定一些,最后都没有执行。坚持锻炼身体。运动也是一种有效地释放压力的方式,而且还会让你提高学习的效率。特别是到野外走走,感受自然。当你面对森林、河流或星空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那点压力或烦恼实在渺小得如沧海一粟。考前要适当放松,譬如听音乐、看电视。晚上睡前不喝刺激性饮料;不看大喜大悲或过于紧张的故事片;不要对暂时的失眠过于担心。家长这样做不要特殊安排饮食品种孩子有压力,家长也要减压。牟洁建议,家长们不要说类似“好好考,不要紧张,考不好也没有关系”、“再坚持一下,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都解放了”等话,因为这些话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而妈妈的一个拥抱、爸爸拍拍肩膀等肢体语言就足够表达你对孩子的爱了。考生们需要父母肢体语言的鼓励和安慰。家长不要过度焦虑,因为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发挥。应把高考当做一次人生经历,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次考试。考试当天,不要强行送孩子去考场,即使征得孩子的同意也要做到,在送达考场以后,尽快离开考场,最好不要在考场外陪考,一是可以防止交通堵塞,二是可以不让坐在考场内的孩子压力很大。如果孩子出现考前紧张等情况怎么办?牟洁支招,家长一定不能更着急,相反应该用比平时更缓慢、平和的语速对他说话,多鼓励他,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心理暗示语言,如“一切都会顺利的”、“我很舒服,我很放松”等。不要特殊安排饮食品种,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多补充一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品,注意预防感冒、中暑、腹泻、外伤等。(
princefrank
每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即将来临,考试焦虑再次成为家有考生的家长之间的热门话题。心理学家调查也发现,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并且会由于考试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发挥,严重者甚至发挥失常,屡考屡败。虽然很多家长通过学习,了解到了考试焦虑对孩子成绩的严重影响,却苦于没有专业的手段帮助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挣扎在焦虑当中。 其实,焦虑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焦虑和学习效率的倒U曲线。它揭示:如果人完全缺乏紧张、毫无压力,会导致没有学习动力,这是不利于学习的;而过度的焦虑紧张又会导致学习的失败。对考试而言,也是如此。带着适度的紧张应考,会激发人身体的应激水平,激起人的挑战精神,这将有利于考生超水平地发挥。 那么,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让孩子轻松、快乐、高效的考试,正常或者超水平发挥,给家长和考生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一、考试焦虑的表现主要有: 1、情绪上:担忧、焦虑、烦躁不安; 2、认知上: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 3、行为上:坐立不安,手足无措,易激惹; 4、身体上: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等 二、中高考常见问题 1 心情焦躁、焦虑: 2心理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 3学习安排紊乱,不能有效学习; 4复习难以抓住重点,效率低下; 5无法掌握各科学习重点,偏科严重,不能均衡提高; 6记忆效果差,遗忘率高; 7考试心理与技巧差,丢分现象严重; 8学习成绩提高缓慢,不能有效突破。 三、考试焦虑咨询目标: 1、教会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期望值,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消除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开发学习潜能,培养高效的学习能力,在轻松快乐中达到学习最优; 4、从根本上解决考试焦虑问题,均衡全面提高各科成绩。 四、咨询需要注意的事项: 1、咨询需要交费预约时间。心理咨询是预约制,需要提前交费预约时间,一般的咨询机构都不接受突然到访的来访者。 2、咨询需要一段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很多家长急于求成,恨不得一天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3、咨询需要自愿。家长有咨询意愿时,要事先和孩子充分沟通。事实上,现在有很多孩子愿意接受咨询,阻碍往往来自家长。 4、咨询需要配合,家长,老师,咨询师,孩子,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尤其是家长的配合很重要。 祝愿:广大考生在高考、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夏初哥哥
如今距离高考仅剩不到100天的时间,各位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备战高考?我整理了其方法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前
学生应放平心态
随着高考时间的推进,许多学生在考前心理开始产生例如“考试题会不会太难”“我还没有复习好”“万一到时候会的题做错了怎么办”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了考生的考前心理准备工作,甚至影响到考试的发挥。
“高考拼的不仅是成绩,也是心理。”这样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考生考前如果能调整良好的心态,对于高考将加分不少。
如何调整考前心态?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昆十中教师保丽云建议,考试前学生首先应该放平心态,面对紧张的气氛时,在认知上告诉自己,不仅仅是自己,其实所有的考生都紧张,让自己缓解压力。其次,应该客观分析自己的成绩水平,给自己设立适度的目标。另外,保丽云认为,“习得性无助”往往是导致焦虑的一个主要原因,学生自己应该静下心来,对所学科目进行归类,将主干知识进行认真仔细的整理复习。
家长遵循“多听少说多笑”的'法则
高考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多说几句怕孩子有压力,什么都不说又怕他不认真对待。”“天天给她准备各种好吃的,就想给她多补充点营养,可她却说我们给她压力太大,有什么错吗?”每年考前均会遇到很多举足无措的家长,尽管他们心里的压力并不比孩子们少,但却小心翼翼,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到孩子。
昆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我认为,家庭应该为考生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所谓好的氛围不应该是小心翼翼的特殊化关照,而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家庭成员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和负担强加给孩子。因此,家长在临考的这几天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潜意识的把“一考定终身”的观念传递给孩子。如果实在记不住就用文字写下来,贴在墙上。
另外,家长如果故作镇定,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孩子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认为家长是不是怕自己压力太大,故意不说之类的。总之,把高考当成一次期末考,正确看待高考,保持日常模式就好。
除了家长之外,来自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观念负担也会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候,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可以采用坐下来约谈的方式和孩子聊一下,了解孩子的压力来源,让孩子意识到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家长也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传递孩子一些信息,丰富孩子对社会的关注度。
在平常的生活中,保丽云建议家长要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尽量与孩子和高考时间靠拢。同时,引导孩子做适当的运动放松心情。例如,女生可以做仰卧起坐,男生可以做俯卧撑。对于家长们关心的考生营养问题,保丽云建议尽量遵守“常态化”,主要保证孩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总之,考前家长应遵循“多听少说多笑”的法则,多听听孩子现在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情况,与孩子交谈时,尽量保持微笑,并且少给孩子压力。
考中
集中于当下的状态
很快,考生们即将进入考场,即便有了充分的准备,仍然有很多考生会担心,万一进入考场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万一明明会做的题偏偏想不起答案怎么办?
保丽云建议,在考试当天进考场前,可以与任课老师们进行拥抱,到了考场开考前,可与监考老师微笑问好。如果在考试途中感到紧张时先要分析紧张的原因,给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必要时可以适度的喝水进行缓解。如在考试途中发现自己平时会做的题突然全忘了,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做一些放松自己心理的训练,例如腹部呼吸等。最为重要的是考试时为了合理分配时间,应该采用从易到中,从中到难的“三轮答题法”。
我建议考生考前可以下载一些缓解压力的音频,这种音频是放松训练的指导语,按照上面的提示做一些放松训练,当考中产生紧张情绪时,用这些方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再者,考生可以提醒自己关注眼前,不要想已经出现的结果,如果能进入心流状态是最好的,高度集中于当下的状态,不考虑过去和未来。
考后
转换心情树立新目标
高考结束后,保丽云建议学生自己不要对答案,无论是单科还是全部。同时建议家长不要向学生询问考试情况,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我则说,考生考后一般会面临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考完了,成绩没出来的各种忐忑,心理不安;另一种是动力不足综合症,寒窗苦读十二载为之努力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心理惆怅极易产生抑郁情绪。遇到这两种情况,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考后生活作息计划,比如每天可以去做做运动、散散步,或者家庭一起去实现思虑已久的旅行计划,在旅途中长长见识,转换一下心情。再者可以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树立一个近期新的学习目标,这些都有助于考生适应考前和考后不同生活方式的转换。
最后,我提醒各位家长,可以把高考当回事,但不要把高考太当一回事,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好。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