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有情殇
要看你个人的情况了 如果你平时的工作比较繁忙 并且平时的私人事情也是比较多的话 你就可以婉言拒绝 因为毕竟你只是一个志愿者 你没有任务 也没有义务去每天的供他咨询 每天得给他开导 但是如果你是你想帮助他 并且有这个时间的话 你也完全可以给他这个联系方式 因为我相信如果你给他这个联系方式的话 他会非常的感激你 并且你也是做了一件好事 又帮助一个人从黑暗里走了出来 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 我会给他 因为我觉得 帮助一个人 胜造七级浮屠
Hello糖咖啡
我是国家三级心理师。在我这个等级上,一般分为从业人员和服务人员两类,后者也就是常说的志愿者或者诊所的辅助人员。在一些地方从事文献的整理等工作来积累经验。比如诊所的秘书专业的整理人员就是。但是报考时必须由单位或资深心理师出具证明。 另外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在心里学院从事翻译工作也可以算作经验。但是总体来说,跨专业报名,基本就是被禁止的,只是理论上放宽政策,实际上层层设障以保证质量。
路小佳路过
刘猛,男,1974年生,心理援助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督导师。地震发生一周后,刘猛便到达地震灾区,自费从事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并在灾区一线坚持至今,被多家媒体称作“坚守灾区最久的志愿者”。因为先进的志愿服务理念和专业的心理援助技能,他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的亲切接见,被授予中国公益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同时被媒体推选为“中国青年领袖”、“中国时尚先生”、“天府榜样”、“十大致敬人物”。2010年荣获团中央颁发的“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地震发生后,他建成了灾区最早的“帐篷学校”,建成了灾区第一个综合性“社区心理援助服务中心”,建立了完备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耗费了个人的积蓄创办了“妈妈之家”,为丧子母亲抚慰心理创伤,寻求生计来源。先后慕名加入其团队的志愿者有400多名,他们共同援助了200多名丧子母亲,150余名贫困儿童,为8000多名居民提供了直接帮助,为20多所学校带来了团体心理辅导课。刘猛开创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起点,被誉为中国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志愿服务领域里,由“理论”到“实践”、由“自发性”向“专业性”、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践行者。在“心理援助”领域,刘猛认为心理援助是一件长期、系统、脚踏实地的工作,探索出了“系统协作心理援助模式”,民政部组织专家座谈论证,得出结论认为“值得肯定和有必要推广”。在“志愿服务”领域,刘猛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公益机制和志愿者制度。多次公开呼吁建立《志愿服务法》,改革NGO注册制度,两次参与“志愿服务法”的草案研讨。在“志愿精神”领域,刘猛认为“志愿者不是来做好人好事儿的,而是来把事情做好的”。 极力推动公益与道德的分离,践行“公益成为一种生存姿态”的志愿精神。刘猛拒绝成为“公益英雄”,更愿意推动公益的平民化,使公益成为公民的生活习惯。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