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1

好猫宝宝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徐磊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ee是个小吃货

已采纳

陈晓光心理咨询工作室,陈晓光老师非常专业的精神分析师,心理咨询师,他成立的由他自己的名字的工作室,网上一搜就找到了

徐磊心理咨询师

353 评论(10)

xieyouliab

买酱油买成了老抽,父母怪没有好好看清楚;生病了也被责怪,父母怪太爱美穿裙子,结果着凉了; 甚至周末想睡个懒觉,也被责怪太懒了,一点都不知道帮父母干活。 总之在父母眼里,你就像个罪人,永远都是在犯错。 这种总会被指责的感觉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并保留到现在。 这应该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吧。 于是,导致我们现在对“犯错”非常敏感。 在工作中,一旦有上属找,第一反应想的也是“我是不是犯什么错了” 当别人的语气稍微带着嫌弃时,也下意识地觉得,别人是在挑剔自己。 其实,这些都是早年在人际关系中,没有足够安全感的表现。 害怕被指责, 是因为害怕自己不再被爱。 挑错,是一种否定。 经常性地被家人挑错的孩子,容易接收到“我是不好的”的信息,这感觉很不好受。 当一个孩子看起来总是畏畏缩缩,那他的内心也一定不会舒服 曾经有一个刷屏的新闻:江苏一名9岁男孩,因撞碎学校的玻璃,在现场留下一封稚嫩笔迹的遗书后,从17楼跳下,结束了尚待花开的年轻生命。 有网友留言: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在家里肯定不敢犯错,否则怎会如此惶恐不安?甚至不惜以死谢罪。 我真的想问一下,这是孩子的悲哀,还是家庭教育的悲哀,亦或是社会整体教育环境的缺失? 还有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犯的错归到孩子身上,也就有了“都是因为你,我才会犯错”这句大多数人都会说的话。 妈妈从厨房端菜到客厅,如果洒了一点汤,她会说“都是你站在这里,挤得我过不去”,实际上明明你站在窗户边上,离她还有好远呢。妈妈就非说因为你汤才会洒。 导致我们自己长大后,比如工作没做好,我们会埋怨周边环境太吵,或者这两天不舒服等等这些借口来推脱自己犯的错。 因为害怕被指责,这个“坏人”不能是自己,所以只能把责任往外部推。 翟鸿燊老师说: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去苛责别人。 那到底该如何解决自己或者对孩子“过度挑剔”的办法呢? 1. 客观认识、接纳自己,先让自己有安全感。 接受真实的自己,拥抱自己的脆弱、不堪一击,全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阴暗面,为自己建立安全感,才有底气面对外界的泥泞、荆棘。 2. 允许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 尊重孩子的特质,营造开放的家庭氛围,让他们自由行动、自由表达,在安全的前提下,不刻意限制孩子的行为。 3.去爱自己的内心小孩。 如果你有不小心犯错而被责怪、感到孤立无援的经历,你可以回忆那一刻,抱抱那个小孩并且对ta说: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可能只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而已。但那些都过去了,你不需要再怪自己了。” 现在的你,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去应付各这种挑战。 你不需要和过去的所有细节都和解。 你只需要跟过去的自己说声“没关系”,并且继续爱自己。 这世界上,是没有人不会犯错的。 当你现在还对过去犯的错耿耿于怀,当你对自己孩子犯错恼羞大怒,事后又很后悔,当你不知如何正确处理犯错自己的情绪时,可随时联系她,资深心理咨询师,幸福彤道创始人徐磊老师,让她教你如何从心底放过自己,容纳自己,体验生命的美好。 最后,奉上一句家庭名言: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父母与孩子互相成全,互相成就。

222 评论(10)

为食猫88

家长:请警惕孩子世界里的上瘾性行为!5月12日,男孩因家长没收手机不让玩游戏跳楼坠亡。 5月15日山东一初中生考试时玩手机,被老师没收,回家后被发现坠亡。 6月6日,一中学生写下“遗书”爬上阳台欲跳楼,遗书内容写到: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你们去生一个更好的吧。 还有更狠的 “重生”游戏,让男孩拽着妹妹从四楼露台跳了下去,原因竟是游戏中能重生,就是想试一试。 这些还只是最近的,像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很多,百度搜索孩子打游戏跳楼,得到的相关结果竟然有2490000个。 十一、二岁的年纪,正是读书和成长的年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浑身充满着朝气和阳光。 可是有些孩子竟然会如此偏激和狂躁,动不动就要用生命做威胁,真的是让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我不禁想问,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中国儿童中心组织发布过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六成以上的孩子课外除了上辅导班,剩下的时间大部分都会拿来刷短视频、打游戏、网聊。 沉迷于手机游戏带来最严重的后果,并不是孩子的时间被耽误了,家长的钱白花了,而是手机带来的轻松和愉悦让孩子们的兴奋阈值不断提高。 以致于让孩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或许,有很多旁观人会说:手机害人,可真的全是手机的错吗?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家长现在的局面,也许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思考一下。 理性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首当其冲的责任 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 我们之前说过的男孩玩手机被父母训斥,因接受不了心中落差,选择跳楼轻生,如果时光能倒流,想必孩子的父母再也不会责骂于他。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悲剧发生了再也无法挽回。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善用批评。 批评是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以及做错事情的否定。批评时既不能讽刺,也不能奚落,更不能谩骂,最重要的是做好说服教育。 被溺爱的花朵,孩子的抗打击能力越来越低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一孩式家庭,也造就了4+1模式下的溺爱养育。爸爸妈妈,爷爷奶奶,4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 于是,就会出现以下画面:明明该吃饭了,可孩子在玩手机,叫也叫不动,于是所有人都等着孩子玩完在吃饭,要不就是吃完饭可以在多玩1小时手机,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溺爱是害不是爱, "教育家卢勤曾说过:"过分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父母过度地付出,只能养出一个不懂得感恩、自私自利的人。" 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她们需要的是一门科学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盲目的引导。 当代中国父母的现状: 1. 跟孩子交流少; 2. 在工作、生活、孩子教育等方面压力大; 3. 受传统育儿理念影响大; 4. 对孩子心理发育不太了解。 方法不当,不仅对孩子的行为起不到引导作用,还可能产生反作用。 弄清楚孩子各种问题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难关,为孩子顺利发展成人奠定基础,也能够更加巩固亲子关系。 关注她,幸福彤道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成长教育专家徐磊老师,让她教你如何处理孩子青春期问题,让孩子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25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