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5

易火贝木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儿童心理咨询师原法卓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超级无敌暴暴

已采纳

心理老师左叔非常乐意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位多年从事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和老年人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师,我给你推荐基本适合宝妈们阅读的书籍。一是你问题中求推荐的幼儿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二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推荐这些书籍,是为了帮助你及宝妈们更准确的把握婴幼儿、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养育婴幼儿和儿童的方法,学习如何与孩子互动沟通,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最大程度的减少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少伤害孩子,尽可能做一个“足够好”的母亲。

第一幼儿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首先 推荐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万千心理”丛书中的万千亲子系列图书,《0—2岁宝宝表达什么?》、《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本套书籍由英国著名心理治疗机构塔维斯托克中心编著,这套系列图书可以带领宝妈了解从孩子出生到5岁幼儿的内心世界,指导宝妈如何观察宝宝牙牙学语,了解宝宝的情绪变化,以及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其次 推荐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万千心理丛书中的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这是一本宝妈和宝爸必须阅读的 育儿 圣经,非常适合已经做父母的宝妈宝爸学习,宝妈们可以在本书中看到“乳房哺乳”“断奶”“宝宝哭泣”“幼儿与周围的人”“幼儿园与学习教育”等主题,对宝妈 育儿 过程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再次 推荐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和宝爸玩神奇的心理 游戏 》,书中有50个让你了解0—2岁孩子的趣味科学的实验,是给新手宝妈宝爸提供有关婴幼儿发展线索以及寓教于乐的建议一本好书。

第三婴幼儿儿童教养方面比较学术的两本书, 一是《婴儿观察》,一是《幼儿观察》都是英国塔维斯托克中心编写,也适合宝妈们阅读,只是有些高深而已,需要宝妈们在先阅读上述书籍后在接着看这两本书。

以上回答仅供你参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适合父母阅读的儿童心理学书籍应该是浅显易懂的,而非专业辞藻的堆砌,并且注重实操性的。

市面上大部分的儿童心理类书籍中的原则和理念是相通的,所以 我们阅读 育儿 类书籍时,重点不在量,而是在深度,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思,践行书中推荐的教育方法。

以下推荐的书籍可以协助家长深入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这类书籍能够帮父母初步并快速建立起对儿童心理概况的整体认知,适合初次接触儿童心理学的家长。

《婴幼儿心理学》 ,英国作家琳恩. 默里著,荣获英国心理学会图书奖。这本书用超过1000张实例场景照片图解0-2岁孩子心理,揭开了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解释了关于孩子安全感、情绪控制和认知发展的秘密。

《2-6岁,有趣的幼儿心理学》 ,唐凡茹著,本书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幼儿语录,由100多个真实案例组成,解读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语言、思维和心理特点。父母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家宝贝的情况,一定很有共鸣。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就是孩子心理水平发展的过程。在每个敏感期的关键时间里,孩子的语言、认知、情绪、 社会 性等方面会有很大改变,可能成为教育中的挑战。 父母要能识别出孩子敏感期,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时期的变化,调整教育的策略。

《捕捉儿童敏感期》 ,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的著作。这本书分别讲述了不同年龄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比如0-2岁的孩子处于口腔敏感期,喜欢把东西往嘴里放,2岁半到3岁是自我意识的建立等,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行为。

《你的N岁孩子系列》 ,美国作家路易斯. 埃斯姆著,是很多教育学家都推荐的养育书籍。这套书从《你的1岁孩子》到《你的14岁孩子》,让家长能够全面地了解孩子1岁到14岁的心理成长之路。

孩子的心理状态会通过 音乐、绘画 等形式表现出来,我们也可以从这些途径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孩子。

《看画识童心:儿童绘画心理解析》 ,徐静茹著,这本书是一本绘画解析的工具书,把孩子的心理呼唤以及天赋密码翻译给成人。书中配有300余幅儿童绘画作品,有很强的实操性,另外介绍了孩子各心理期在绘画上的表现,让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识别他们的天赋。

《不成熟的父母》 是心理治疗师琳赛·吉布森通过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写成的著作。本书讲述了 情感 不成熟的父母影响孩子生活的多种方式,适合那些和自己的父母相处有隔阂的家长,会让他们反思在教育自己孩子中的误区,避免重蹈覆辙。家长首先要和自己和解,才会有更强大的内在力量养育孩子。

在此壹姐提醒各位父母们,无论 育儿 书籍多么经典,但每个孩子都会有独特的性格特点,书只能提出概论,但是自家孩子心理发展的特殊问题还是需要家长多用心观察和干预。

有时,即使我们看遍了所有的 育儿 书籍,也会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遇到瓶颈。

在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一定的理解后,家长持之以恒的耐心、教育和爱,才会真正破解孩子心中所有的密码。

1、西尔斯 健康 育儿 百科

2、西尔斯亲密 育儿 全书

3、梅奥 育儿 全书

4、捕捉儿童敏感期

5、爱的自由

6、《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7、完整的成长

8、海蒂怀孕大百科

9、海蒂 育儿 大百科1-3岁

1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1、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百科

12、别以为你会爱孩子

13、大家家风

14、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5、家庭塑造孩子

16、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17、家为何会伤人

18、亲密关系

19、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

20、0-6岁敏感期

1,《汤普森心理童话故事》

作者是美国医学催眠学会主席、儿童心理学大师、畅销书作家琳达·汤普森。

书中共有67个故事,作者把孩子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设定在动物身上,孩子们通过故事学会解决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2,《失去山林的孩子》

3, 《正面管教》

作者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简·尼尔森。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 社会 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4,《爱与自由》

1、《自我的发展》

自我心理学家卢文格的代表作。该书从理学、 社会 学、心理学角度对自我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并提出了发展的类型学体系。该书资料极其丰富,思想深刻,被美国列为一百本名著之一。

本书既具理论价值又具实践价值,是社科工作者、大学哲学、 社会 科学专业学生以及心理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

图书目录

“20世纪心理学通览”序

中文版译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概 念

第一章 领域:自我和性格

第二章 自我发展的阶段

第三章 人格理论中的发展概念

第四章 基本特征

第五章 可供选择的概念

第六章 最适生长和心理卫生

第二部分 方法论

第七章 智力的、心理性欲的和自我的发展

第八章 划定阶段和类型的问题

第九章 测量的问题和策略

第十章 结构模式的选择

第三部分 理 论

第十一章 早期理论:前精神分析

第十二章 范式:稳定性问题

第十三章 精神分析:从催眠术到恋母情结

第十四章 精神分析:从内驱力理论到自我理论

第十五章 精神分析:自我范式

第十六章 良心的起源

第十七章 走向一个明确表达的概念和理论

附录 当前的研究和某些展望

参考书目

名词索引

2、《彩色图解心理学》

本书综合了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知名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简明而系统地介绍了心理学的 历史 、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社会 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等各个分支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和基础知识,更有大量生活实例、现实资料和精美图片的充分辅助,使读者在解决日常问题的同时,了解心理学原理,并引发深入的思考。

目录

第一篇 心理学的 历史

第一章 什么是心理学

第二章 古希腊思想

第三章 早期的心理学

第四章 先天与后天

第五章 科学心理学的开端

第六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篇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 注意与信息加工

第二章 储存信息

第三章 语言加工

第四章 问题的解决

第三篇 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知觉发展

第二章 记忆的发展

第三章 情感 发展

第四章 社会 发展

第四篇 社会 心理学

第一章 人际关系

第二章 社会 影响

第三章 人格

第四章 智力

第五篇 变态心理学

第一章 什么是变态

第二章 发育过程中的变态

第三章 心理疗法

第四章 物理疗法

附录:词汇表

3、《图解身体语言》

是一本关于身体语言的书^介绍了人类发出和接收的信号^传输和译解的信息以及有关自身的非言语表达。身体语言是我们人类最原始的沟通系统^它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包括对身份的要求^对同伴的喜爱及内心深处的渴望。身体语言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很大的影响^是一门不论背景和出身的大众语言^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认识身体语言:人类的第二种语言

第一节 感知身体语言

第二节 信息的传递员, 情感 的显示器

第三节 身体语言与有声语言

第四节 身体语言的基础

第五节 解读身体语言的基本规则

第六节 积极的身体语言

第七节 消极的身体语言

第二章 头部识人术:头为首领,统筹全局

第一节 从头型解读对方的心理密码

第二节 从发质观性格

第三节 开会时基本的头部姿势

第四节 点头与摇头的寓意

第三章 眼睛识人术:眼为心窗,读懂双眸之隐语

第一节 隐藏在瞳孔之下的情绪

第二节 从眼形识别对方的性格

第三节 透过眼神看心理

第四节 对话时的三种凝视

第五节 求人办事要会看眼神

第六节 解读互视时的眼神

第七节 注视中的潜规则

第四章 口部识人术:语言习惯破解术

第一节 嘴巴:一张一合透露出性格

第二节 嘴唇的动作,情绪的先锋

第三节 口头禅:体现真实的世界

第四节 从回答时间看对方真实的个性

第五节 幽默方式显现真性格

第六节 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

第五章 面部识人术:暴露对方内心深处的细微变化

第一节 脸型:性格的显示器

第二节 额头:胸怀的突显

第三节 眉毛:性格的点睛之笔

第四节 藏在鼻端的性格

第五节 下巴:被人忽视的秘密

第六节 耳朵:信息的传递员

第七节 脖子:心理的公告

第八节 最常见的面部表情

第九节 以笑识人

第十节 微笑:女陛的武器

第十一节 眉毛挑动有深意

第六章 手部识人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第一节 手:人的第二张脸

第二节 手指参差有秘密

第三节 双手的“言语”

第四节 灵动的手指说巧语

第五节 以手掌探知对方的诚意

第六节 手掌有力量

第七节 握手的礼节

第八节 不受欢迎的握手姿势

第七章 躯干识人术:身随心动,从姿态动作看透人心

第一节 从体型来识人

第二节 肩膀诉说的语言

第三节 躯干:真实信息的主要显露

第四节 腿部动作反馈的真实性隋

第五节 从坐姿看性格

第六节 从站姿看心理

第七节 从走姿看个性

第八节 睡姿一内心真实的反映

第八章 神采品德识人术:神色与品德表现出的气质

第一节 神不足与神有余

第二节 胸襟与气度

第三节 气色

第四节 面色与人的 健康

第五节 为人处世的几大原则

第六节 谦虚是一种美德

第七节 有志之人,能屈能伸

第八节 处世豁达之人

第九节 勿揭人短

第十节 中庸之道

第九章 习惯识人术:窥斑见豹,习惯最易暴露人心

第一节 烟的类型透露对方的真性情

第二节 以车识人

第三节 从开车的习惯识人

第四节 从吃相来观察对方

第五节 从习惯性动作来识人

第六节 从刷牙习惯上观察对方

第七节 从洗澡方式看对方人格

第八节 从打电话方式洞悉人的内心

第十章 着装识人术:表里如一,从服饰上窥视人心

第一节 着装风格透视对方心理

第二节 从T恤看性格

第三节 彰显不同个性的手提包

第四节 由佩戴的手表类型识对方

第五节 由所戴的戒指识别对方

第六节 从戴帽的款式来识人

第七节 从手机类型窥见其心

第八节 藏在镜片下的性情秘密

第九节 腰带:男士品位的象征

第十节 从领带色彩看男士

第十一节 从丝袜看女人

第十二节 从随身携带的笔识人

第十三节 从口红看女性

第十一章 兴趣识人术:从兴趣爱好窥探性情冷暖

第一节 由衣服颜色看透女人性格

第二节 由服装款式看性隋

第三节 酒有百味,心有千种

第四节 从书籍彰显真实的心理

第五节 音乐偏好透露潜藏的个性

第六节 旅游 偏好折射出的心理特征

第七节 运动方式与性格密不可分

第八节 藏品类型泄露个性特征

第九节 由所养宠物窥探主人性格

第十节 从喜爱的电视节目看个性

第十一节 从益智 游戏 看性格

第十二章 交际识人术:见微知著,细微之处见人心

第一节 安排座位有讲究

第二节 细微之处方可看破人心

第三节 从名片透视对方的性格类型

第四节 从拿麦克风的方式看性格

第五节 从书写笔迹看性格轨迹

第六节 从礼物解读男士内心世界

第七节 从受褒扬的态度看性格

第八节 从处理文件上读懂人心

第九节 从握杯方式看性格

第十节 面试与身体语言密不可分

第十三章 职场识人术:小处着眼,职场中巧妙洞悉人心

第一节 办公桌融入的同事性格

第二节 工作态度下的个性烙印

第三节 办公桌透露的特殊语言

第四节 从细节识透同事心

第五节 进入老板办公室——看其心情阴晴表

第六节 “此事只与你说”有深意

第七节 从主持会议识透上司性格

第八节 指示工作——判断上司的自信度

第九节 由姿态了解部属心态

第十节 如何防范小人

第十一节 企业管理重在“开”心

第十四章 销售识人术:注重细节,从销售中读透客户心

第一节 “察言观色”助开拓业务

第二节 用无声的语言赢得信任

第三节 如何打动客户

第四节 卖方与买方的“体语”战

第五节 及早发现封闭状态

第六节 运用身体语言利促销

第七节 销售中的座位安排

第十五章 恋爱识人术:情场中善观其变,知己知彼

第一节 从用钱态度看男人的内心世界

第二节 一眼识别“骗子”男人

第三节 七种绝不能嫁的男人

第四节 从喜好的颜色看男人心理

第五节 从身体部位读懂女人

第六节 从化妆观察女性的性格

第七节 从购物看女人个性

第八节 从饰物上识女人好恶

第九节 了解女性心理可从她爱吃的零食着手

第十节 男性择偶可从女陛坐姿看起

第十一节 从内衣喜好观察女人性格

第十二节 SHOE出女性的魅力性格

第十三节 正确辩认“爱”的信号

第十六章 血型识人术:识人有捷径,血型不同心有别

A型血概论

A型血与各血型之间的人际关系

B型血概论

B型血与各血型之间的人际关系

AB型血概论

AB型血与各血型之间的人际关系

O型血概论

O型血与各血型之间的人际关系

第十七章 位置识人术:空间有奥妙,位置有讲究

第一节 我的地盘我做主

第二节 约定俗成的定位规则

第三节 因地而异的“正中间法则”

第四节 捍卫自己的私人空间

第五节 公共空间里的“变色龙”

第六节 占据有利的空间

第七节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第八节 两性之间的距离

4、《读孩子如读书》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琳恩?怀斯经过25年对0-6岁儿童成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90%的父母在孩子41种常见行为后对孩子说的话、做的事都是错的!可能导致孩子一生重大人格缺失——没有信任感、缺乏自我、不自信、没有权力意识,缺少自制力!本书细致分析了孩子这些行为后所蕴藏的成长心理,明确指出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千万不能怎么做,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像读书一样读懂孩子,在孩子情商形成期说对话,做对事,培养孩子完美情商!

目录

作者的话

编者序:从现在开始,改变你的养育习惯

第一阶段(从出生至一岁半)——帮助孩子建立信赖感

本阶段孩子主要表现

1.孩子动不动就哭?这是建立信赖感的最好时机

2.孩子烦躁又大闹?他正对身体的变化不知所措!

3.孩子特别难带?其实只是你没有给他有效的帮助!

4.孩子惊恐不安?你应该站出来保护他了!

5.孩子整天都无精打采的?你可能忽略了环境的变化

6.孩子实在太乖了,你还需要做什么?

第二阶段(一岁半至三岁)——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意识

本阶段孩子主要表现

1.孩子非常黏人?你需要帮他克服离开妈妈的焦虑感

2.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你离开他的视线?

3.任何东西孩子都说是“我的”,怎么办?

.................

5、《儿童异常心理学》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解儿童异常心理学

第1章 导言

历史 回顾与新突破

什么是儿童和青少年异常行为

危机与顺应

儿童心理 健康 问题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

第2章 理论与原因

什么原因导致了杰克的问题

理论的作用

理论基础

生物学观点

心理学观点

家庭与 社会 影响

展望未来

第3章 研究方法

科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

研究行为的方法

研究策略

道德与实用问题

第4章 评估、诊断与治疗

临床问题

对障碍的评估

分类与诊断

治疗

第二部分 行为障碍

第5章 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

描述与 历史

核心特征

相关特征

伴发性障碍与症状

流行学与病程

理论与原因

治疗

第6章 品行障碍

描述

背景、代价与观点

DSM-Ⅳ-TR:界定的特征

相关特征

伴发性障碍与症状

流行学、性别与病程

原因

治疗

第三部分 情绪障碍

第7章 焦虑障碍

描述

分离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

特异性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

强迫性障碍

惊恐

创伤后与急性应激障碍

相关特征

性别、种族与文化

理论与原因

治疗

第8章 心境障碍

抑郁障碍

重度抑郁障碍(MDD)

心境恶劣障碍(DD)

抑郁障碍的相关特征

抑郁的理论

抑郁的原因

抑郁的治疗

双相障碍(BP)

第四部分 发展与学习障碍

第9章 精神发育迟滞

智力与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的特征

发展过程与成年期结果

原因

预防、教育和治疗

第10章 孤独症和儿童精神分裂症

孤独症

描述与 历史

DSM-Ⅳ-TR:界定的特征

孤独症的核心特征

孤独症的相关特征

孤独症的流行学与病程

孤独症原因

孤独症治疗

其他广泛性发展障碍(PDD)

童年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

DSM-Ⅳ-TR:界定的特征

相关症状与共病情况

流行学

原因

治疗

第11章 沟通和学习障碍

定义与 历史

语言发展

沟通障碍

语言表达障碍

口吃

学习障碍

阅读障碍

数学障碍

书写障碍

第五部分 与 健康 相关的障碍

第12章 健康 相关障碍

历史

睡眠障碍

排泄障碍

儿童慢性疾病

第13章 进食障碍和相关问题

进食模式如何发展

婴幼儿期的喂食与进食障碍

肥胖症

青春期进食障碍

第14章 儿童虐待与忽视

历史 和家庭背景

虐待的类型

流行学与背景

发展过程与心理病理学

原因

预防与治疗

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是由〔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

作品目录

分享几本

自己也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宝妈,我觉得想了解孩子可以阅读以下几本书:

《孩子,将你的手给我》

《倾听孩子》

《PET父母效能训练》PET这一本尤其推荐,这是一套国外的 育儿 成长体系,可以分阶段的实施。我主要是醉婴幼儿英语启蒙这一块的,如果对英语启蒙有兴趣,也可私信我!

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个人觉得很适合3-6岁的宝妈宝爸们,里面收录了很多生活中的案例,比如孩子为什么喜欢吃手,为什么会重复某一动作,两指抓和三指抓等幼儿随着年龄发展,表现出的各种年龄特征,家长可以根据这一特征,相对应的帮助孩子。

我家是男娃子,现在养成了一名小暖男,对我很有帮助,可以给你推荐一下,看一看,自己觉得有用的

儿童心理咨询师原法卓

86 评论(8)

夏侯将军YY

每个有孩子的家庭几乎都有这个镜头吧: 父母辛苦的做好饭,孩子挑食,就是不吃。不同的家长大致会有下面三种应对方式: “必须都吃掉!不吃就一边罚站去!没有时间再给你做你喜欢的饭了!”然后继续“人家贫困山区的孩子都没饭吃,我们小时候哪里见过这种饭!”吧啦吧啦一堆,再然后就是孩子哭、大人气,吃饭变成了“吃气”。 ——严厉型 “宝贝,你想吃什么,我再给你做去!牛排意面煎饼果子蛋炒饭番茄面煎鸡蛋肉包豆沙包蛋黄包……” ——骄纵型 “你真的选择这顿饭不吃么?那么我们一起定个规则吧:不管是谁,如果不按时吃饭,就只能等到下顿饭再吃,中间不能吃零食,我们也不会给你做加餐哦!同意的话我们就一起执行喽!” 让孩子自己参与规则的制定,自己承担自然发生的后果——正面管教型   尊重与爱“赢得”孩子比“赢了”孩子更重要 升级做家长之后,经常会被“神兽”的种种行为气到血压飙升,而又不知所措。比如被家长们疯狂吐槽的“写作业”,孩子的状态是:不写作业欢蹦乱跳,一写作业“懒驴上套”。面对那么简单的习题,常常孩是子在发懵,家长在咆哮…… 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负责任的家长们亘古不变的使命,从古至今皆如此。 《正面管教》这本书,从尊重孩子、爱孩子的角度出发,解读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受用一生的性格行为习惯。 本书的作者是简·尼尔森,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教育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职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曾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2013年“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100多种管教工具和方法  重新定义“管教”和“自尊” 书中介绍了100多种管教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学会怎样尊重孩子、怎样平等的对待孩子、怎样利用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转变、怎样利用好身边随处可见的“工具箱”等等,值得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思。 作者对几个概念的解读,跟我们平时的理解截然不同,尤其是“管教”和“自尊”两个词。 说到“管教”这个词,大家在日常的用词习惯中,会把这个词理解为一种很严厉的教育方式,其实,“管教”一词源自于拉丁语,意思是“教育”。也有词典对“管教”的定义是这样的: 管教是 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使之能形成一种明确的性格或行为,尤其是指在道德和精神上的提高。 我们要颠覆以往对“自尊”这个词的理解。我们已知概念的自尊,是指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和自我尊重,并且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这里重新赋予了“自尊”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 真正的自尊,是要孩子学会自我评价。 不要让孩子变成“讨好别人的人”,不要总是去寻求别人的认可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不要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对错,这些只能称作为“他尊”。所以尊重孩子,先要让孩子找到自尊,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这也是赢得孩子,让孩子发自内心的与我们合作的最根本的所在。 简单概括一下,作者提倡的“正面管教”的概念是这样的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构建 平等的沟通氛围, 用 和善而坚定 的态度 , 和孩子一起制定 长期并有效 的规则 , 来培养孩子的 社会责任感和人生技能 。 所以在上面的场景中,如果我们采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就可以让孩子和我们一起制定写作业的规则,比如写作业的时长、质量、完成后的亲子活动等等,孩子亲自参与了规则的制定,从中可以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计划的长期执行,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可以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八个核心概念迅速搞定“神兽” 简尼尔森把正面管教比喻成一幅拼图,这幅拼图就是由这八大核心概念拼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穿插,互相支撑。 第一个 : 理解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 孩子们的错误行为,无非包含以下四个目的: 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 在分析辨别出孩子错误行为目的之后,我们通过正面管教的工具箱,有针对性地寻找方法。 第二个 : 和善而坚定并行。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划定边界,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立场,这就是坚定;同时也需要和善的一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就是和善。和善与坚定,缺一不可。 第三个 : 互相尊重。 这里说的互相尊重,包含三个方面: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当前情形的需要。 第四个: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这是尤为重要的一点! 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犯错误并不是什么羞愧的事情,三个“R”完全可以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会成长。 承认——Recognize 和好——Reconcile 解决——Resolve 接纳孩子的错误,在错误中寻找学习的机会,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五个 : 社会责任感。 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源于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这个著名的理论强调“孩子是社会人”,比如让孩子分担任务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教会孩子人生的技能,以此让孩子真切的体会到他们是“被需要”的,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第六 个: 班会和家庭会议 —— 这是正面管教里面一个重要的工具,同时也是核心理念。 孩子们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用会议来解决,包括班会和家庭会议。 在这种会议上,孩子可以感受到老师和父母的爱、平等、被尊重、参与规则制定的责任感等等 第七 个: 让孩子参与 规则的制定——这是很多正面管教工具发展的基础。 在这一点里,充分体现了“赢得”孩子与“赢了”孩子,哪个最重要。 参与规则的制定,会让孩子充满权力感、责任感。 特权=责任 缺乏责任=丧失特权 第八个: 给予鼓励 。 多年以来,我们提倡赞扬孩子、表扬孩子,但是问题来了,经常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会变成 “讨好者” 或者 “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 ,这就有悖于我们的初衷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适时地需要“给孩子拥抱”。 这个拥抱适用于获得好成绩的孩子、适用于丧失自信的孩子,也适用于犯了错误的孩子。 拼图的边缘都是不整齐划一的,这就说明这八个概念需要互相穿插使用,而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其实,起跑线在这里 在整个“正面管教”的执行中,作者强调:管教孩子不可严厉、也不可骄纵,要和善的坚持,要温柔并且长期有效。 尊重孩子、爱孩子、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 正面管教的目标并不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把孩子改变成为另外一个人,而是帮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心理,拥有成长的幸福感,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必须清楚,正面管教工具不会立刻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或者信念,正面管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什么是起跑线?哪里是起跑线?是出生的国家还是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难道仅仅是昂贵的国际学校,亦或各种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其实,起跑线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庭氛围,是我们给孩子培养的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是带给孩子的教养和终生受用的责任感。 而这些,正是“正面管教”所要达成的目标。

254 评论(9)

小可爱mmd22

后台收到不少高考学子和家长的咨询——

“一想到快要考试了,我就大脑空白,看不下书,也睡不着觉。”

“如果我发挥不好,考不到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怎么办?”

“考不好,会让爸妈和老师失望……”

在高考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上,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幻想成功或失败的场景,心里产生巨大的焦虑。

学生们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干货满满哦!

1、调整不合理信念,以正念的方式看待问题。

让我们产生焦虑和失眠的,不是高考本身,而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

如果学生们要求自己必须考好,就会无形当中施加给自己重大的压力。

“事情并不一定会按照我的预期去发展。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然后接受所有可能的结果。”

当我们不再想要去控制现实,主观和客观是协调一致的时候,就能降低强求而不可得的焦虑和无力感。

2、活在当下,把握住此时此刻。

把过度思考、处理情绪的能量投注到当下的复习和考试中。

如果把精力都放在思考“如果发挥不好……”、“如果有意外情况……”等未来的问题上,就会更容易致使焦虑情绪的产生。

我们会陷入越想越焦虑的恶性循环,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进行当下的备考。

而如果我们能够沉浸到现在的复习中,也就减少了用来过度思考的精力,降低焦虑感。

3、劳逸结合,避免过度放松或者过度紧张。

人的注意力有周期性起伏的特点。

在一段时间的紧张复习后,我们的注意力水平不可避免地下降,这也是大脑在发出需要休息的信号。

所以比较科学的备考方式,也是复习一段时间,稍微起身活动一下再继续。

4、向家人寻求情感支持,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缓解焦虑和无助感。

在考试期间避免和焦虑的家人接触,让淡定的,对焦虑有较好容纳能力的家人照顾自己的起居出行。

如果和情绪稳定的家人在一起,我们把焦虑传递出去,然后得到他们镇定的,温暖的回应,这也让我们获得情感支持,缓解焦虑情绪,更好地发挥出水平。

而专业的心理咨询,能够很好的针对焦虑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分析,找出焦虑的问题点,让我们更好地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这一命运考试。

以上就是关于高考焦虑症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11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