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7

军大大大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王大侠讲心理咨询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晴0608

已采纳

所谓意义,应该是客观的,自然的。我要说的是人类,而并非某一个人,那么所谓的奉献论就是谈不通的,对于博大而永恒的宇宙来说,人类连个垃圾都算不上,人类只是为了自己而活,我们说保护环境也只是保护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科学的发达以及进化论的突破,使人类越来越清楚自己的位置—自然的产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你自己决定的,甚至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也不是。人类是渺小的,充其量不过是宇宙新陈代谢过程中微不足道的一环。芝麻大的意义和饭粒大的意义有区别 吗?这不是悲观,事实本来如此。但是反过来想,世界的其他组成部分也同样平凡,况且人还是万物之灵,说你“猪狗不如”你一定不爱听,这也是足以令人类自豪 的事情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至少在地球上,人类是呼风唤雨的霸主。单独的一个人,宏观来看更没什么意义。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看着他生非己有,看着他的眼泪一年一年变少,心肠一年一年变冷变硬——渐渐化为铁石。然后看着他面对亲人离去时的悲苍,最后看着他无声的离去。人也只是时间(或者历史)的一种形式。什么能证明我们存在过?只有——不死的精神!一旦考虑到时间及其无限性,个人的东西就不再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我们了。悲哀、苦 难,所有生命中有限的东西都以截然不同的面目出现了。我们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尽管没意义,但生存是我们的权利,至少还没人有权利剥夺我们的这个权力。如果说有意义,应该是指相对的意义,是创造意义而不是寻找意义。小的范围来说我们报答了父母,养育了子女,愉悦了他人;大的范围,我们可能帮助过一些人,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载入史册。这也是社会的主流意识。不过我想强调的是人本来并没有任何义务,你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如果你能够生存下去的话。我们之所以,希望做得出色一点,无非是为了活得更好,活得更精彩。而这就是我们的目的。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为了生存(达尔文语),更好的生存。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与恶,而是追求快乐,回避痛苦。这是自然选择,似乎没有生物会是例外。 回头再看这个问题,你就不会惊讶人们煞有介事的活着,却回答不出来“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问题。因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谁活着的时候不是在向幸福靠拢呢? 记得“神探亨特”(美国老片)的口头禅就是“上帝安排的”,我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美国幽默式的回答。当然人类的上帝就是自然。这里我再强调一个词就是“正义”,所谓正义就是对的,符合自然法则的;无私奉献和自私自利都不是自然的人生观。为什么?因为人的认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的感受和感觉是真真切切的,谁愿意奉献得一无所有而活得生不如死?反之作为有群体意识的人类是欣赏真善美的,损人利己的行为终要受到抵制。所以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的论点是现实和智慧的。按照幸福最大化原则,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幸福你也会更加幸福,但前提是你必须先有这个能力。众乐乐与独乐乐,孰乐?也许一个人越发成熟客观,他的判断就越发接近正义。人生大抵就是这样,而人们的人生观或许千差万别,这和人们自己的经历品性有关。剩下的事情,就是应该如何去做。我们的先人几乎把所有智慧都用在做人的研究 上面,这里我就不多费口舌了。有一些小小的建议:第一要现实,不要任性,不要在真空中思考虚设的问题,你们目前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就业和生存,学好本领才是硬道理,这需要踏踏实实的下功夫。第二,要自制。小孩子吃不到糖果会哭闹,你们是得不到爱情就苦恼。这有什么区别?伟大在哪里?如果你象挑剔你的情人一样挑剔自己的行为,那么你的情人要比现在的好很多。第三,对一部分自卑的人,应该勇敢一些!正如我前面所言,人们生而平等,你不要顾忌别人(有好人也有坏人)的脸色而委屈了自己,无论你是多么想把事情处理好。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并不是好事,这并不能解决问题,要冷静沉着,可以循序渐进但不能自暴自弃。第四,惰性是与生俱来的习惯,但绝不是好习惯。改变习惯要从行动开始。第五,不要遇难而退,要知道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这不仅应用于大目标,而更实际的意义是能助你走出解决眼前的困境,并走得更远。很多时候你都会发现河水不象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样深。第六,不要问别人幸福是什么,你的快乐和痛苦自己清楚。第七,从做好眼前的事情开始。不要以为思想压倒一切,多懂一些道理固然好,但是人的精力有限,行动其实更重要。不需要懂的道理就不用去懂,这也是一个道理。第八,要懂得知足者常乐,你我皆凡人,肯定又很多事情不会尽如人意,人生不如意者十八九,要常思一二,以平常心对待。要懂得不懈的追求,也要懂得珍惜的对待。

王大侠讲心理咨询师

297 评论(13)

小布丁儿0126

好好地和他沟通一下,毕竟是自己的家人。和他沟通一下看看他心里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呢?或者有抑郁症的,你要想办法多和交流一下,不要觉得他一寻死觅活你就觉得烦,没办法交流。如果他真的是抑郁或者什么的要趁早发现早治疗啊!不要等到以后真的有什么了才后悔。那样的话就真的晚了。

227 评论(14)

阿甘终结者

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我们都会经历的亲人离世,我们总要去面对这样的时刻。

这种经历,可能会让我们对生命,有新的领悟。

今天要和大家聊,我们该如何面对亲人的离去?亲人离去后,我们会经历哪些时刻?我们该怎么处理自己悲伤难过的情绪?

恢复心情和继续更好地生活的关键是:学会如何处理悲伤的情绪。

翻译作者 /王雪莹

编辑 / gorjuss

01.

什么是悲伤?

我这种情况是哀伤吗?

你也许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难过,然后你就会形成一种模式。

或者有人告诉你悲伤是有清晰的步骤的,甚至还会告诉你将要经历的每一个阶段的名称。

你或许会听到一些建议比如说:要坚强!振作起来!继续生活下去!

而不是鼓励你让悲伤的情绪正常地发泄出来。弄清楚这是你的悲伤而不是他们的,这对你很重要。

你会以一种属于“你自己的”而不是“他们的方式”表达悲伤。悲伤更多地是和你的感受有关——它会表现出你是怎么想的。可能你并不相信这个人已经死了,你会有一种他还在世的给感觉。

你也许会困惑、不解,为什么他们会死亡。你对每一件事都很难集中精力,你只能集中精力去思考谁去世了,他们如何去世的,以及他们死前,你们一起的生活画面会不断地出现在眼前。

02.

悲伤时候你的躯体会有什么反应呢?

285 评论(9)

leleba2013

高考要不要报考心理学专业呢?高考分数出来了,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嗯,这里有十个困难,你能解决的话,就可以报。

1. 十年前我学心理学,老师告诉我,心理学虽然现在不火,但在未来肯定爆火,这个专业是朝阳产业。光阴如梭,十年过去了,心理学依旧是朝阳产业。心理学现在就像凌晨一两点钟的太阳!只有未来是一片光明。

2. 会有一批同学找你倾诉心理事,问你该各种怎么办。当你高中暗恋的班花,问她该怎么和丈夫相处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一定要劝她离婚。

3. 大学四年,你真的学不会催眠。这个主要原因可能是你的老师他们也不会。科学心理学的眼中,催眠不能测量。所以,如果你只是想学习催眠迷倒少女或者富婆,建议你不要报考心理学专业。如果催眠能像电影中的那么有效,心理学家都会成为大土豪。

4. 知道很多爱情理论,可是依旧没有女朋友。学了心理学会对爱情看得太透彻,想想还是室友比较可爱。

(关键时刻的挡风挡雨,还得靠室友)

5. 要承受住!所有的人!听到你专业后的!恐惧、后退、异样、觉得你是变态、怕你看穿他心理、开始对你不信任的眼神!!!愚蠢的人类总会觉得学了心理学就能看穿他心理,呵呵,呵呵。反正学了心理学这个专业后,你就是朋友圈中的怪物。

(真的有人问:是不是学心理学的吃人肉?)

6. 你无法向亲戚朋友解释:你的专业是什么、学什么、做什么。面对这个,你学什么专业问题的最好回答是:师范类,当老师。你要当4年的长辈们人口中的老师,要承受住他们各种分析做教师的好与坏。所以,为了避免各种寻味和猜疑,建议不要报考心理学专业。

7. 心理学不仅仅只有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在大学里并不会像你认为的那么重要。如果你是老弗爷的忠粉,建议不要报考心理学专业(单指本科)。

8. 心理学专业并不是学心理咨询,简直和心理咨询没有太大关系,咨询只是心理学中一个小小的分支。那你说,梦想成为咨询师,我要告诉你哦,小伙子,心理咨询师这个工作,没有那么悠闲,开始阶段基本处于入不敷出的阶段,要做好长期投资的打算,一般要投资自己3年以上各种学习、培训、督导、实践等等。就算你在之前一直是朋友们的老大哥,老大姐,是倾诉对象,也并不能代表你就可以做心理咨询师了。而且更多的你会发现,至少一小部分的心理咨询师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仅仅考了个证而已。保留心中对心理学的净土,如果你善恶分明,不建议你报考心理学专业。

9. 心理学专业找不到工作的。毕业以后,你找不到对口工作的,别问我为什么,说起来都是泪。考研和考编是毕业的两条路,市场上几乎没有对口专业。心理学专业也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就业报告中的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为了养家糊口,不建议你报考心理学专业。

(毕业了还可以去算命呢)

10. 你内向自卑,心理有问题,心理学能帮你解决。但心理学专业不保证帮你解决。如果你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建议你做优质的咨询。不建议你报考心理学专业。

好了,综上这些,如果你还是对心理学有强烈的热情,那就欢迎入坑!

文:王大侠 | 转载自公众号心理心理

114 评论(11)

大头妹Angelia

面对一个动不动就寻死寻活的家人,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开导他吧。可能这样的人心理比较阴暗狭窄。遇到了一点难以解决的事情,,然后寻死觅活的。除了安慰以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我觉得这样的人可能心理上有问题。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还是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开导他,可能家人对他的开导对他来说只是一种纵容吧。看到家人特别的在意他,有的时候这种心态会使他更加的变本加厉。

10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