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4

卢卡与凯丽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一面镜子的心理咨询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夏沫儿6652

已采纳

给孩子找心理医生?你给孩子看了心理医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心理压力的。用不着吧,个人建议多给孩子一点关心,照顾,倾听,陪伴,空间,鼓励。

一面镜子的心理咨询师

194 评论(9)

周小米jiang

最好的办法就是跟着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实践经验。

360 评论(12)

垚垚姐姐。

一、继续参加专业性的心理咨询师后续培训课程:当地培训机构往往会举办,没有,可以参加网络类的。二、自学:就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深入学习三、实习:培训机构往往会安排;四、“找庙”:找一些心理咨询执业地点,去实践,或自己开一个咨询室(因房租问题,可推后实施)五、找督导:找一些经验丰富的前辈,接受督导。

215 评论(8)

南噶希先生

前文说到了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和自我觉察的部分。本文来聊一下,自我透明度这个概念。这是培养咨询师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督导应该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 所谓自我透明度,是指咨询师对自我从事心理咨询行业所存在的种种个人问题的深入了解与洞悉。 在专业上,这突出表现为咨询师对个人的种种未完成情节与反移情倾向的深刻认识,如果缺乏了解,可能会对来访者带来不必要的误导和伤害。 所以培养咨询师的自我透明度,旨在帮助他人成长的同时,也帮助自我成长。毕竟对自我不充分了解的人,是不配也不可能帮助他人充分了解自我的。 所谓自我透明度,是把咨询师打磨成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别人,看到自己。 说一个最近遇到的一件事情,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见面。见到他,我就莫名感觉紧张。我在反思,是因为什么? 我仔细觉察了一下,这份紧张,看着他的脸,我感觉就像看见了一条蛇。这条蛇僵硬无情地盯着我,我感觉随着他的注视,气氛都变得紧张了。 我想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在见面的那一瞬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个男女初次见面的场合,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反思之后,发现有几种可能:一种是因为最近糟糕的事情,比较多,一切不顺利。让我感觉心情烦躁,以至于看什么都不顺眼,一个原本正常的事情,被我解读成了负面、糟糕、危险。 当我感觉自己处在不顺利的环境中,就会紧张,会烦躁,会看所有的人不顺眼。可能是压力让我失去了平常心。 另一种可能是,我太紧张了,因为紧张,我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对方身上。大概率对方是个普通人,哪有那么危险。 因为我是普通人,那么我的周围是普通人的概率,大概达到80%~90%以上。根据感觉概率学统计,我遇到普通人的比例是远远超过遇到变态什么的。 第3种我的直觉可能是准的,那就是和他的关系深入下去,我可能会遇到糟糕的事情。有时,潜意识知道答案。 很多危险,意识上可能没有觉察到,但潜意识已经作出提醒了。它在告诉我,这个人跟我不合适。 就凭我见到他紧张,没办法放松下来,这就不是一个发展爱人,需要具备的潜质。毕竟两个人在一起,是要对抗不确定性的世界的,而不是给彼此设陷阱、拖后腿的。 第4种,这是我的一种反移情。我看到有他这种脸型的人,经常在电视里演黑社会、演坏人,当我看到他这张脸,我就下意识的想到了那种坏人。 也就是,我把对电视剧演员那种坏人的想象投射到了他身上,他可能就是一个普通人。我只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不喜欢的那种类型的人。 我原本说,相亲,是个人就好,不作选择。但实际上,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都在做着选择,选择跟自己气味相投的人在一起。 就精神分析而言,反移情是咨询师由于其以往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作用,对来访者形成的心理反应倾向。 它是一种对待特定人物、事件、环境等的定势思维,或是一种因情感投射而产生的特殊偏好,偏见,终而形成某种情节表现。 所以反移情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一个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有意识、无意识的认知、情感意向。 以上的第四种解释,就是一种经典的反移情。我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是每当我学习到一个新概念,那它的案例就会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好像在我学之前,案例、故事在我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而我学了之后,它就被从无名、虚无中,召唤了出来,突然发现我的生活中早就出现了,只是我之前不知道,它是这样的逻辑,现在知道了。 我感觉这个世界好神奇,它是有灵性的。感觉这个世界,它原本是僵硬的,不知道回应我的,但发现这一点之后,发现它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 在很多时候,来访者经常对我说,他没有选择,他不得不这样。但当一个人这样描述时,就把自己放到了受害者的位置,不管加害他的人是环境或某个人。 这是一种对个人、对现在将来、对环境掌控权的放弃,相当于对环境说,我躺平,你随意。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选择随波逐流躺平。感觉这样的人很难。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你的欣赏。如果你有困惑,欢迎留言咨询。

350 评论(13)

suejasmine

根据2017年的心理咨询师培养成长6阶段,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经过:分别是:1.理论基础;2.个人体验;3.基本功训练;4.技术提升;5.实习阶段;6.督导成长,这六个阶段;所以说,即便拿到心理咨询师证书也不完全代表可以单独做咨询的资格,心理咨询师需要持续的学习来丰富咨询的咨询经验和咨询技能,心理咨询师证书远远不能支持一个咨询师的真正执业,看重的是心理咨询师是否真正具备独立做咨询的综合能力。这六个阶段分别是:阶段一:理论基础——了解基础理论和咨询技巧;来访者所出现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多方面的,而有效解决他们的问题,就需要咨询师站在对方整体、全局的高度去系统、多角度的看问题,然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咨询师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解决问题;也是作为一个咨询师专业性的保障。如果缺失:若理论知识不足,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时缺少最基本的判断,遇见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缺失了咨询师最基本的专业性。阶段二:个人体验——一项对美国的心理咨询师研究报告指出,至少有85%的咨询师在职业生涯中,进行了个人体验,并从中受益,提升了自身人格的强度,由于心理咨询是针对是人的心灵开展的一项复杂工作,因此在成为真正咨询师之前,必须要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度和自我意识。心理咨询师该像一面镜子,干净,透彻,能让来访者照清自己的内心。如果这面镜子本身便不够干净,不仅无法帮助到来访者,还会使自身陷入混沌,无法认清自己,也容易被来访者影响。甚至受到来访者的伤害。如果缺失:心理咨询师的个人体验不单是对自我的觉知,也包含咨询师人格的整合。心理咨询师的体验主要包括自我成长和专业成长两个方面,而自我成长是心理咨询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核心因素,与专业成长相辅相成,是决定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条件。咨询师个人容易陷入痛苦、自制力不够,容易被来访者唤醒悲伤或失落的情绪、感知来访者的情绪能力差,感受不到来访者的痛苦,难以同理。阶段三:基本功训练——对于刚取证的新手咨询师,扎实的基本功不仅可以帮助其更早的开始具备接案能力,提升职业成长速度,还有利于其日后对各流派的学习与整合运用;对于已经有实践经验的咨询师,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有助于其提升对技术的精细化掌握,同时在督导训练中,可以在与经验丰富的专家的互动中,获得理念和技术的全面提升。如果缺失:基本功没有掌握,对咨询师和来访者造成的伤害是双重的。对来访者来说,咨询没有效果,来访者容易脱落;来访者在咨询中感到不适,不愿继续维持咨访关系;来访者花了高额咨询费却没有收获,甚至对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对咨询师来说,无法顺畅的组织咨询语言,咨询思路不清晰;咨询时压力大、不自信,影响咨询师的职业发展;一些书上写到过的基本咨询技术和实际做到的完全不一样,不知道自己理解得是否正确;也没有人来监督和反馈;这样不仅无法使用好技术,使用中出了问题也无法解决。阶段四:技能提升——心理咨询师做咨询必备的技术支持。一个心理咨询师,使用的咨询技术投射了他的咨询风格和灵魂。拥有自己擅长的技术,形成自己的咨询风格,是一个优秀咨询师应该具备的修养。一个优秀咨询师的态度是,了解尽可能多的流派和技能,然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1-2种最适合自己的,形成自己独立的咨询风格。如果缺失:如果没有充足的技能掌握,咨询师就会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专精;没有找到自己擅长的技术,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咨询时很容易摇摆不定,在各个流派技术间徘徊,找不到方向。阶段五:实习阶段——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很多的操作性训练。别相信什么自学成长。你愿意让一个自学成才的外科医生给你做手术吗?这是一门需要言传身教的学问和技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心理咨询培养体系中,学生需要有至少1年的实习期,老师们会带领学生对临床当中的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督导,这一过程需要老师亲身相授;独自琢磨,是无法有卓越的成效的。如果缺失:未经历过实习的心理咨询师,没有真正和来访者交流,会缺少从来访者身上得到的经验和体会;产生不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知道哪里需要改进;真正踏入咨询室时,会对于实战中千变万化的情况无所适从。在实习中的锻炼有多少,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咨询师的道路可以走多远。实习得不够,锻炼得不够,也会影响到咨询师自己的心态及同来访者交流时的状态。阶段六:督导成长——督导是帮助咨询师走上职业咨询的最佳途径。通过督导,咨询师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咨询框架,并通过督导师这面“镜子”,察觉自己在咨询中的移情和反移情,从而帮助来访者。在美国,国家咨询师认定管理委员会(NBCC)规定,研究生毕业后的不少于两年内,完成3000小时的咨询,包括不少100小时的咨询督导,方可申请咨询资格。美国咨询与相关教育项目鉴定委员会(2001)要求学生在实习和见习期间,每周至少要接受1小时的个人督导及15小时的团体督导。心理咨询师在实习和从业之初,必须有督导师的专业督导。在心理咨询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督导制度是心理咨询帅培训过程中以及成为心理咨询师后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说“无督导,不咨询”。 如果缺失:无论使用的心理技术方法如何,督导所影响的是最基本的心理咨询的态度、伦理、跟随来访者的方法。如果没有经历过督导的修护,会影响到与来访者建立好的咨访关系;不知道如何与来访者确立咨询目标,及展开咨询的进一步工作;到咨询结束如何完成咨询报告等这些原则和基础上的问题。对照以上心理咨询师体系成长的六个阶段,看看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提高吧;阶段不同,咨询师需要的培养方式也不同。从取证的新手到能成功执业的咨询师,需要的是包含6个阶段的体系化培养。

11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