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木马
1 常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演变成大的争吵,甚至闹到家庭解体的地步。我观察到冲突导致的争吵,情绪化是罪魁祸首。因为情绪化,造成永无止境的争辩,并且争辩的内容永远无法达成和解,失去了家人之间最核心的本质。 2 如何化解这些冲突? 在《囧妈》这部剧中,当徐伊万和张璐争吵不断,在生意上徐伊万破张璐的合作,张璐质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伊万说:“你什么都没有做错,你就是太讲理了,你可不可以不要那么讲道理啊,在感情里讲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讲道理”。 那婚姻里到底应该讲理还是不讲理呢? 从众多心理咨询的个案和我自己的人生体验中,既然相爱,内心里就会装着对方,说话做事就会关注对方的感受。也就是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对方的需要。好的婚姻既要讲爱,也要讲理。 3 爱,是婚姻的情感纽带,是婚姻的生命力,是婚姻幸福快乐的源泉。在家庭的琐碎上,在理性正确的范围内,尽量做感性愉快的事情。在家里,在不触犯法律,不涉及道德的情况下,少一些理性,给家人留些感性的空间。 打个比方:如果家人出门忘记拿钥匙、想多睡会儿懒觉、想要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不及时洗碗拖地等等。 TA们只是做了自己愉快而没有伤害其他人的事,那就忘掉正确。不要计较,让大家感觉愉快作为第一位。 理,是婚姻的基本规则,是家庭的安全界限,是婚姻牢固的保障。在婚姻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是非观念,人品道德等问题,是需要讲理的。 比如一个男人背叛了婚姻,对老婆说,现在的男人都这样,这算多大点事——这就是他认为的“理”。那么,作为老婆,该不该这时候跟他讲道理呢?当然应该,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他一辈子就认定背叛不算什么,这个家庭不可能幸福。 在家里,甚至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我们都尽量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照顾到大家的心情,那么你幸福的同时别人也幸福了。 4 有些人的观点是:家应该讲爱,不应该讲理,有的人用这句话,为自己的不讲理,甚至蛮不讲理找到了依据,在婚姻中比较自私,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你必须听我的,如果你的想法跟我不同,你就得服从于我,我就是“道理”。我发现在一些影视作品,包括:电视,广告。男人的聊天中,都把女人当作不讲理的生物,男人则是大度包容的,贬低女人的智商和情商,夸大男人的智商和情商,认为女人的智商不足以和男人讨论道理。 比如男人女人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男人通常说:算了算了,不跟你一般见识。很显然把自己置于比女人优势的位置。在婚姻里,如果男人愿意和你讲道理,说明他把你放在一个平等对待的关系中。 凡有讲道理的可能性,都可以去讲道理,理性平等地沟通,是一切解决问题的根本。 5 通常,不讲道理的人,在家庭中,恰恰是决定家庭命运的那个人。因为讲道理的人一般都习惯性地让着对方,而不讲道理的人通常唯我独尊。 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蛮不讲理,强势偏执的人,左右了这段婚姻,左右着这个家庭。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很多来访者的心理创伤也是基于童年早期父母中的一方不讲理,而另一方回避退缩,没有给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在我做伴侣咨询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伴侣问题都是面对冲突时,一方或双方失去理性,说出很多伤害伴侣的话,做出很多伤害伴侣的事情。很多伴侣之间会因为一些极小的事情,升级为是否维持关系的大事。现在的离婚率如此之高,也与伴侣面对冲突时的情绪化,非理性沟通相关。有一位男士来咨询,原因是妻子要离婚,他希望我能够劝妻子不要离婚。先生是一位三高人员:高智商、高学历、高职务,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妻子特别支持先生的工作,除了自己的工作外,包揽了家里的家务和孩子的教育。 但在夫妻关系中,先生经常会因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指责妻子,经常有冲动性的行为,妻子理解先生工作的不易,对于先生的情绪问题总是包容,妻子的包容并没有换来先生的感激与转变。他反倒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只要有不爽,就对妻子发脾气,妻子希望沟通,先生一副没什么好说的态度。先生还喜欢在亲朋好友聚会时细数妻子的不是,妻子都是先忍下来,事后妻子质问他为什么要在亲朋面前诋毁自己。 先生说:我是实话实说,为的就是让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这么说,还不是让你进步,怎么算是诋毁你呢?通常妻子说一句,先生会指责妻子十句。先生理直气壮,不愿意沟通的态度最终点燃了妻子的愤怒,妻子下定决心离婚。 先生这下慌了,来寻求心理咨询,他说:其实在我心里,我妻子是天使!!我对她没有不满,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想挑她的刺儿。先生的问题是:潜意识中有愤怒,移情性地释放在妻子身上,缺乏对妻子的尊重,贬低妻子的价值,忽视妻子的感受。 心理咨询过程中,先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对妻子的伤害,反省自己,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探讨为什么总是想指责妻子? 他通过正念保持自我觉察、学会换位思考、尝试从妻子的角度看问题、重建平等式沟通、肯定妻子的价值。 在内心建立情绪暂停键 :当想挑妻子毛病时,能够暂停一下,区分这种想抱怨的冲动,是因为现实中妻子做了不恰当的事情而不满意,或者是自己无事生非,内心有某些难以名状的情绪,总要找个出口,投射到妻子身上,对他来说释放出来了。 如果是现实问题,则多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如果是内心情绪问题,则需要内心消化。最终他的婚姻得以继续,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经营婚姻。 6 在家庭关系中,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层面都希望对家人好,采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处理家庭问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都觉得别人是错的,于是有了争吵,开始讲道理。 道理也要基于有成熟的人格。有些爱和理是成熟的,有些爱和理则是扭曲的。在家庭中,我们有能力保持内心的开放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修行的地方,在家庭中保持自我觉察,发展将心比心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心智化水平,就像前面个案中的先生一样。再举个女性来访者的例子:当她遇到问题时就预约心理咨询。这次的预约,她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是否需要离婚?原因是老公开始对她发脾气了。她恋爱三年,结婚二年,不管她怎样小姐脾气,怎样不讲理,老公总是包容她,哄着她,她说:最近老公却对我发脾气了!在她的幻想中,一切都要按照她的愿望来。违背了她的愿望,她就暴怒,完全没有沟通的空间。 她的不讲理,不断消耗着老公对她的爱,她则认为理所当然,她没有将心比心的能力,再多的爱也没用。讲爱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否则就变作了一方对另一方的纵容,变成了施虐和受虐的关系。好的婚姻,不是没有冲突和矛盾,而是会用成熟的方式处理冲突。讲道理的夫妻,愿意坐下来好好交流,有理说理,有苦诉苦,有冤申冤,通过沟通解决问题。不成熟的夫妻,有冲突时不讲道理,互相谩骂指责,不知不觉中把发泄情绪和对对方的人身攻击当做是交流,当做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结: 婚姻中如果要讲道理,就一定要把道理包装好,用一种夫妻之间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述,最好是用爱的语言进行表述,往往效果最好。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处理“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这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观念,但是很多人在潜意识中则抱持着“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的不合理信念。 婚姻中,我们要学会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让自己的行为理性起来。这样,我们的冲突才能越来越少。 婚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核心是相爱,原则上要讲理。找到两个人舒服的相处模式,然后继续下去。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尤红
雅轩0310
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含金量挺高的,心理咨询师证是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涉及到了所有的行业,所以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但专业人员远远不够。心理咨询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对个人的要求和天生的资质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但是并不是学不好,因为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帮助别人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对自身很多时候的困惑做出合理的解释,是一个值得长期从事的职业。
关于心理咨询师的更多了解可以到超职教育咨询一下,超职教育致力于打造的综合性在线教育平台,近年来以提供快乐、高效、超值的课程体验为服务宗旨,结合线上互联网在线与职业教育的优势,集团总裁孙建先生在充分探索了先进的互联网在线学习理念和成功的经营模式。北京超职博越科技作为为第一家开展“线下沙龙”的互联网教育机构,秉承有温度、有内容、有创新 的课程设计理念,为广大学子送去真实接触课程实践的机会,为一批又一批的学员 进行心理治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家庭教育及婚姻方面指导、以及全方面锻炼学员口才能力。
多吃多漂亮哟
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的工作就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但是这种解除不是直接给予他人物质上的东西或是对他人作出承诺解决某项具体问题,而是帮助他人知道痛苦的根源,分析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求助者说“我丈夫和我关系不和,他总是打孩子”,就是要分析他们夫妻的因为关系不和打孩子还是因为打孩子了才关系不和等等。
maggie13050
心理咨询师证书还是具有不错的含金量的,如果说现在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没有任何的含金量首先就不会有这么多人考,其次是用人单位就不会在条件一栏中写上年龄以及心理学证书的要求,没有用的证书谁会去考呢?既然用人单位有这方面的要求那么就说明它的存在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现在只是发证单位变更了而已。
现在市场中心理咨询师证书含金量主要还是要看发证单位的,因为心理学是非常神奇的学术,不管你是小白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考生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可以,但是对于发证单位的培训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人事人才网的培训课程更是非常的简单,每一个视频就短短的几分钟,而且讲解的内容主要是后期的试题而已,这纯粹就是为了考试而准备不是为了让考生学习更多的知识点,考取这里的证书国家认可度也不是很高。
反之中科院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明显就更加的靠谱一些,为什么呢?国家心理研究所就在中科院,所以在这里有权威的专家亲自整理课程资料,让所有的考生都能通过这里的课程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点,其中主要是经典案例分析、理论知识、实操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方面的学习你才能更好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