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龙fighting
控辍保学,是政府的一项有关贯彻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惠民政策。也就是说,要尽最大努力,保证每个孩子达到初中毕业。
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这些辍学的或有辍学可能的孩子,大都是问题学生,有的是特殊家庭,有的是身体残疾,有的是学习障碍,有的甚至存在品质问题。更有甚者,心理不够正常,存在抑郁、焦虑、狂躁、幻想等各种心理问题。
那么,我们要保证他们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就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就是评价机制的不合理。
尽管上级有文件不许用学生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唯一标准,但是,学校还是要给每个老师排队,给每个班级排队,并作为评优选模的重要标准。而一个学困生,他一个人就能把全班的平均分拉下10多分。一个问题学生,老师尽管在他身上付出比其他学生多几倍的精力,但往往收效甚微。
可能有人会批评老师只顾自己荣誉,而报怨问题学生。但现实就是这样,谁也不愿意倒数,谁也不愿意被批评,甚至影响进步,影响饭碗。
其次,很多问题学生的家庭问题,并不是学校老师能解决的。
很多问题学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单亲家庭,正闹离婚的家庭,父母残疾的家庭,突遭灾难的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的家庭等等,怎能不影响孩子的心灵?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初二女生,从小学起就爱偷东西。这一次,竟然偷到办公室,把她班主任的钱包偷走了。开始,她死不承认。后来,调出监控录像,她才承认。但是,她说钱没了。学校是封闭式的,校内不能消费,钱哪去了?后来,再调监控,原来她把钱交往一个初一的学生保管。你看,多狡猾,一看就是一个惯偷。但她是一个未成年人,学校也无可奈何。就请她家长到校,协同教育。可是,她妈到校后,只说了孩子一句话:“怎么能这样呢?”后来,了解这个学生家庭的老师说,这个女孩祖母、父亲都是惯偷。
你看,这样的孩子,怎么教育呢?
再次,心理问题学生怎么处理?
先讲一个例子。有一个初一男生,父母离异,祖母特别溺爱。从上幼儿园起,每当他在学校因调皮受到批评,他祖母都要到学校骂老师。老师能怎么办?报警?派出所也无法。与她对骂?显然不行。所以,这孩子越来越混帐,发展到辱骂老师,威胁老师,骂她妈妈,打她祖母,校园暴力,敲诈同学。但是,学校能开除他吗?不能,他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有人说,为什么不送他去少管所?那谁送?学校没权力送,家长不肯送。一不顺心,她祖母就会骂到学校,赌着校门谩骂孩子班主任。怎么办?
有心理问题学生,谁主张鉴定?学校没权力,家长不肯去,学生不配合。
那么,怎么办呢?
无解!
对学校而言,应降低评价标准。只要这样的孩子,不在人品上出大问题,就不错了。而不是不负责任地批评老师:人家其他班怎么没出现这样的学生?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心贴心的教。
您好,感谢您的邀请。
我是心理讲师初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知识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义务教育的“控辍保学”工作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目前,全 社会 、全国教育系统和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针对您在这个项目中出现的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如下:
“佛性孩子”有四个特点:
(1)平行人格。
孩子身上同时具备两种甚至是相反的特点: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时而乐观,时而悲观。
(2)逆势成长。
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不做,不让他们做的事情却“秒懂”;他们也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通过叛逆获得存在感。
(3)自嗨心情。
与其别人尴尬,不如自己“宅舞”。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可能持有这样的信念,即其他人像自己那样关注他们。他们认为其他人特别是同伴,一直在关注他们、评价他们并且对于他们的想法和行为都很感兴趣。
这样的信念导致了对自我意识的强调,对他人想法的过度关注和对于现实和想象情境中他人反应的预期。假想观众使得青少年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以避免做出任何可能导致尴尬、嘲笑或拒绝的行为。“佛性”的孩子喜欢在自己的二次元世界呆着。
(4)佛系动力。
“佛性”的孩子没有很强、很明显的动力,令人琢磨不透。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
现在的孩子处于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不同于我们所处的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所以孩子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高。
面对“佛性孩子”,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尊重孩子的佛性状态,找到孩子的生命动力,给到孩子最大的支持,让孩子的生命得以绽放。
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也要不断学习,升级自己的大脑版本,从版本到版本。我们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五种角色,老师们可以借鉴。
(1)佛祖——看见。
“看见”是一种力量。 老师要具备佛祖的境界和高度,能够看见孩子身上发生的真相,培养通过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的“高位思维”,不要以自己的情绪发泄去教育,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去教育学生。
(2)唐僧——陪伴。
唐僧的特点是初心不改,不离不弃,正是由于他的执著精神,才让师徒四人一路打败各种妖怪,顺利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老师在教育孩子时,无论孩子到哪种状态,都不要轻言放弃;在教育的路上,很多时候,往往不是孩子先放弃了,而是老师和家长们先放弃了。
(3)悟空——灵活。
悟空具有头脑灵活的特点。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着的 社会 ,提高自己的 社会 适应能力。善于学习各种新事物、新语言,和学生拉近距离,增加自己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4)八戒——情调。
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很尊重权威,尊重老师;他们有时候还自认为是权威,不信奉权威,甚至分分钟“秒杀”权威。老师们也要具备八戒的“情调”,做一个有意思、有趣的老师。
(5)沙僧——真实。
真实是最有力量的。 《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老实人,非常靠谱又真实。老师们也要活得真实,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才能更信任老师。
上面的几种角色对于老师来说,确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育的道路上,从学生身上,我们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洗涤自己的灵魂,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到您!
没有不想学习的人,厌学必须有它的某一条根!基本上关乎家庭与学校的环境!说油盐不进的学生,那只是老师放弃而已!
现在老师的队伍里,还是有很多不称职的人!他们已经不把教学这件事当做高尚的职业,而只是为了谋生!!!才出现了很多油盐不进的人!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纯真,你待她好,他势必把你认!!
我觉得教育者应该要投入自己的心,只有将心比心,教育才能得以良好的传承!
教育职业绝对不是为了谋生、也绝对不能只是为了谋生!
不落下一个,尽管不够优秀
控制辍学是为了保证未成年人能受到义务教育。对不学习的孩子,老师说到就好了。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是需要“面子”或他人的尊重的。
所以,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低年级的小学生学生要给他们立规矩,让他们懂得在规则中成长。这时候老师严厉是没问题的。但这里的严厉绝对不是体罚。
二、中高年级段的小学生至初二年级的中学生,就要软硬兼施。也就是打个巴掌,给个“甜枣”。让他们懂得规则,又要有“情”在 里面。
三、而对待初三及高中生就一定要把他们当朋友来看待了。说话时就要讲技巧了。
比如上述例子,老师可以这么说,“XX先生/小姐,再玩就迷糊了,将来连你自己都不认识你自己了,到时候老师我该是多么遗憾啊,失去了你这么优秀的一个弟子。”等等。这样,孩子既能收起手机,又能对你感激不尽。
所以,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对待。
一个老师不仅仅是备课,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当然,孩子的表现能看出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的性格,所以老师还要多与家长沟通,从而确定自己对该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态度。对蛮不讲理的家长,就不要浪费精力和心血了。当然,这样的家长少之又少。只要你是真心对待孩子,家长和孩子是都能感觉到的。
宣扬自由,宣扬平等的情况下,老师只能干瞪眼。如果像美国学习,老师可以配枪上课,我觉得这种情况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善。控辍保学目的很好。实际运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主要的矛盾就是学生从心底里就不想上学校。如果强拉此类学生入校。就会引起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情况。败坏学风。同时引发跟风效应。从此学校一落千丈。老师彻底放弃。上课变成上网。老师变成主持。
这个非常无奈啊!老师,每天按时上下班,仅仅为了混饭吃。不必要求他承担过多责任。学生在学校浑身不自在。这个根本不是什么政策可以解决的。这个政策所要解决的是一些家庭问题影响读书的情况。当然,学生在学校多呆一天这个 社会 就会平稳一天。所以还是想尽办法让她留在学校吧!感动天感动地,我就不信感动不了你。
不要把任何事情都政策化,政策对成年人可以实行,可以约束,但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知道什么是政策,他管你什么政策不政策,你不让他玩才是政策的政策!
控辍保学不是一句口号,更不能像扫黑除恶一样政策一出,就严查严打。不要忘了学生还只是一个个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自制力能有多强?能比我们成年人强吗?我们成年人尚且有点时间就抱起手机不放手,更何况是处于青春时期的孩子们!你总不能像对待犯人一样把他们控制起来,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吧!如果那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们到 社会 上有用吗?
控辍保学是见漏堵漏的措施,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源头上找出问题的关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上学,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感觉上学没用!
大环境治理不好,想绑着学生的手脚强制他们上学是没用的。打开电脑,首先蹦出来的是一些带有黄色诱惑性质的图片和内容,引导你去看去读,有的甚至关都关不掉,你说还上网课呢,这样的网课能上好吗?打开手机,里面的内容更是丰富,什么这网红大爷、大妈,那网红小姐姐、大哥哥,每天在网上露露面就能挣个万儿八千的,又什么抖音、快手、QQ、微信上面内容五花八门,让你爱不释手,一但看了,比吸食鸦片还上瘾呢,成年人都爱的忘我,更何况他们这些小孩子呢?
国家提倡大力推广网络建设,可这网络给人们带来大大方便的同时,却害了他们这一代年轻人,让他们迷失了方向和志向。
所以说,整治网络,从大环境上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才是根本。同时,希望国家改革教育制度,让孩子们不用考试就一直上到大学毕业,能不能找到工作就看他们自己的能力了。不要让他们在十四五岁的时候考不上高中就辍学或者上技校,那样,就等于把他们夭折了。
不是学生油盐不进,而是油盐进的太多了…… ……
得换个环境,打掉他的不切实际的梦想。
dp72893325
如果你想自学心理学那你就要看一些专业的书籍,最基础的就是《普通心理学》这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本,有很多出版社的版本,你都可以参考一下,如果你不想那么专业,我推荐你看催丽娟的《心理学是什么》这本书写的很通俗易懂,但是又不失专业,是个启蒙的好书。 其余的有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识心理学,心理学史……作为心理系的学生这些基础课程都是要学习的,如果你想自学,也应该要学习。 有心理学这个专业,当然有心理学的考试,有成人的,自考的,研究生考试都有这个专业,职业资格可以考心理咨询师,只要你本科学历就可以报考!
~Miss.Q~
1、普通心理学是基础,一定要先学。 推荐 :彭耽龄的《普通心理学》 孟昭兰的《普通心理学》 2、《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被誉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第一名著。这些都是最经典的教材,打好基础,然后再看自己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再分开看。3、可以在课外暂且关注一些《心理卫生》《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若要掌握科学心理学,建议先学好中学文化课,积累基础知识(语数外等),然后再接受系统的心理学训练 先看一下总纲,例如《大学心理学》,然后看自己的兴趣,心理学很多分类-行为心理学,认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等。4、要广泛涉略,因为心理学总是跟社会息息相关,还应该多了解社会,观察社会,用心理学去研究这些问题。 平时我也爱看心理学的书籍,获益良多,但是觉得各方面的知识不够,所以要多看书。如果你想做心理辅导,以上方法是无法掌握这门技术的,还须实践吧。5、其实任何学习都是一个过程,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你花出了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去体会、去感受,那在不知不觉中你就已经进入状态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中肯的发展咨询,给出相应的帮助。在我国,劳动部于2001年4月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2002年7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分别是5月和11月。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鉴定工作的统一要求,已经或准备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人员,都应该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获得全国统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心理咨询活动。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从2002年9月开始进行试点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员参加到心理咨询师培训中。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