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175

sunyang625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于东辉心理咨询师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七彩娃娃豆

已采纳

书目:为何家会伤人 时间: 内容:第三章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问题:奖励和惩罚为什么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或者说为什么要慎用奖励和惩罚?请联系这部分涉及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不要奖励和惩罚 有真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内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自己的内在。 有假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外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外部的他人。                       ---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 文中的西安某中学的高二女生和小丁都患上了"嗜考症",症状是迷恋考试,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取得好成绩。有了好成绩,就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奖励。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正常的心理,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 那我们从源头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考试上瘾的情况?一般源于家长对孩子不正常的奖罚办法,如果考好了,孩子会得到极大的奖励,在其他方面,无论他做得多么好,都得不到这种奖励,甚至就得不到奖励。相反,如果考砸了,孩子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 这种完全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单一奖罚办法,很容易催生孩子的考试瘾。 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会用奖罚方式,作为母亲,我们也会用到奖罚。都知道要把握一个度,可是这个度是多少呢,是多轻多重呢?又有几人能够清楚知道。往往都说在实践中才得到答案。 看到这个事例,让我反思。因为我这两天也在用奖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做家务活,比如叠被子,铺床,扫地,擦桌子,刷碗等,做了就奖励,不做没有奖励。头两天,八岁的儿子积极性很高,甚至还说:我要一个月挣到一百元。可是三天后,积极性大大降低,一周后,基本不做了。我就在想原因是什么呢? 我只有奖励,没有惩罚?只有他一人在做,姐姐没做,没有形成氛围?过完年,手里的压岁钱足足的?我还在思考改进中。 关于奖罚,心理咨询师于东辉建议: 1.不要只根据成绩好坏奖罚孩子。 2.孩子考砸时,要给予理解而不是责骂。 3.让孩子适度参与家务。 4.鼓励孩子有其他爱好。 最重要的不是奖励和惩罚本身,而是他们要从做事中体会到天然的快乐,各种各样的快乐。 让孩子形成评价系统,评价系统有内部评价系统,外部评价系统。当然我们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内部评价系统,即,他行动的动力来自自己的内在。引导他不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而丢失了自己。 比如放在学习上,有内部评价系统的学生,他之所以热爱学习,是因为他喜欢学习,学习本身带给他很大的快乐。有外部评价系统的学生,他努力学习是为了追求外部的奖励,也即家长和老师的奖励。 当然没有纯粹的内部评价系统,也没有纯粹的外部评价系统。关键是,你的动力系统中,哪个占主导。 所以,要不要奖励和惩罚,一定要有,不过真的要慎用。把握好使用的度。

于东辉心理咨询师

27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