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茵一夏
之前有部电影叫《分手大师》 说的是专门有人帮忙解决分手难题 如果现实中有这样的情感导师 你相信吗?有人信了 结果…… 具体案情2021年5月2日,市民牛先生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其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而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万余元。交钱后不得与前女友联系据牛先生称,去年7月其与女友的感情出现问题,分手后微信、电话均被对方拉黑,导致无法联系上女友。为了挽回这段感情,牛先生上网搜寻情感挽回技巧,希望能让女友回心转意。很快,他就被一条“一对一私人定制,百分百挽回爱情”的广告语所吸引,并添加了该情感挽回机构的微信进行咨询。对方详细了解了牛先生的基本情况后,承诺只需提供其前女友相关个人信息,便会安排专属“情感专家”对其前女友进行交流劝导,帮助其成功修复感情,但是牛先生不得主动与其前女友联系,也不能介入情感挽回工作。苦苦等候时前女友已结婚一心想挽回感情的牛先生立即交纳了3280元的咨询费并与对方签订了电子合同。该机构遂安排“情感专家”对牛先生开展情感辅导,并称与其前女友已经取得联系。随后,该机构“专家”先后以“发现其前女友已有新男友,需要进一步工作引导”“其前女友已动摇,需联系现男友结束感情”等理由,要求牛先生转账支付3万余元。直至今年4月,牛先生也未与其前女友成功复合,联系该机构时也都是敷衍之辞,没有明确答复,遂意识到被骗后报警。警方调查发现,与牛先生联系的所谓“心理咨询师”并未取得国家相关从业资质,而该机构也从未与牛先生前女友取得联系,当民警联系上其前女友时,发现在牛先生尝试情感挽回期间,其前女友已经结婚。被害人平均年龄岁经过循线追踪、缜密侦查,专案组于2021年6月2日,组织警力前往山东实施抓捕行动,一举捣毁5处犯罪窝点,抓获肖某等69名犯罪嫌疑人。 诈骗团伙被抓捕回沪 从警方初步查实的案件来看,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为岁,其中20至30岁男性受骗者居多,最小被害人年仅17岁,被骗金额最多为12万元,初步查实涉及全国各地的案件500余起,涉案金额700余万元。 犯罪团伙微信交流记录 警方调查发现,该犯罪团伙内部层级角色分工明确、诈骗话术欺骗性强、作案手法隐蔽。在获得被害人信任后,“情感分析师”即根据主观认定的被害人情感挽回难易程度,推荐不同金额的情感挽回服务项目,一般分为2880元、3880元、5800元、8800元、12800元五个等级,要求被害人支付费用。而实际上,该团伙从未与被害人的对象联系。 美好的爱情令人向往,可当大家奔走在追爱路上时,骗子们早就想好了骗你的套路。 事例一:女子为挽前男友被骗近5万元 “95”后女生小梁(化名)和男友感情出现问题后分手。分手后仍对前男友念念不忘的小梁为了挽回这段感情,尝试了很多办法,但终因对方心意已决挽留失败。 无计可施的小梁正好在网上看到一篇做“法事”的文章,还附有很多“作法”成功的案例。仿佛看到救星的她赶紧加了对方的微信,并向“大师”倾吐自己的烦恼,寻求帮助。 “大师”给小梁算了一卦,表示她和前男友的姻缘线很模糊,建议做“法事”修补一下。 (模拟对话) 此时,小梁一心只想着挽回前男友,在向“大师”支付了约14000元后,便把自己和前男友的生辰八字、住址等信息都发了过去,等待“大师”作法。 一周后,“大师”向梁小姐表示“作法”效果不是很好,并询问其是不是犯了什么禁忌。梁小姐这才回忆起,自己吃肉破了戒,于是又支付了1000多元“认错费”…… (事主部分转账记录)就这样“大师”以还情债、斩桃花、放生等名义分14次向梁小姐收取了约万元,前男友仍然没有复合的意愿,而“大师”却还在不断要求其付钱,小梁这才发现被骗立即报警求助。 事例二:女子为“挽回爱情”被骗上万元 小欣跟男友分手半年了,可还是走不出来,满脑子想的都是复合。 某一天,小欣在视频平台看到一些挽回指导视频。视频中的老师自称是情感咨询领域的高级导师,有丰富的挽回经验,可付费指导挽回。在老师勾画的复合蓝图中,小欣瞬间有了希望。虽然自己辛苦打工才攒下来1万多元,但感情是无价的,小欣决定试一试。 然而付完费,老师却扔给小欣一份电子资料,美其名曰亲密关系之类的爱情指南,让小欣仔细研读,并在一周内写阅读心得。 诈骗团伙话术本 可小欣一心想的是复合,哪有心思读书写作,只希望老师尽快给出方案。 面对小欣的疑惑和追问,导师回复消息越来越慢了,而且越来越敷衍。直到此时,小欣才明白过来自己可能被骗了,上网一查才发现类似的情感挽回服务基本都不靠谱。男友没挽回,1万多元也打了水漂,骗子对付你的不用说都是设计好的套路,那么市场上的“情感挽回”服务呢,事实上因市场的不规范,此类服务已造成大量消费者纠纷。 对此新闻晨报曾做过深度调查:“情感挽回”市场究竟有多混乱? 新闻晨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个收费高昂的新兴市场里,充斥着隐私侵犯、跟踪监视、欺骗诱哄等灰色行为。为了说服服务对象花钱,“情感大师”们更是不顾常理,兜售着畸形婚恋观……为了走近这一新兴行业,新闻晨报记者,以寻求“情感挽回”服务为名,连续暗访了搜索引擎排名靠前的“珍爱网情感咨询”(下简称“珍爱情感”)、“上海民桢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简称“民桢咨询”)以及柯李思名下公众号“交际社”、“上海维情网络科技有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维情”),发现该行业存在服务混乱、定价混乱、理念混乱、规则混乱等诸多问题。●服务混乱:“分离小三”竟要潜入“小三”生活“如果你不想离婚,我们会采取一个分离‘小三’的工作。“维情”的专家在得知记者希望能够对出轨的丈夫开展情感挽回后,当即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 “分离小三”竟要派出暗访小组 据这名专家描述,所谓的“分离小三”,就是该公司派出一个暗访小组,用假身份进入到另一方和“小三”的生活中。这名专家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无需为具体操作过程担心,他们目前已经成功操作了17万例。发现记者心存疑虑后,这名专家主动分享起以往成功“分离小三”的案例,其中不乏跟踪监视、欺骗诱哄等手段。“这个真的合法吗?”记者质疑,“这哪里不合法了?”这名所谓的专家反复强调,“我们一定会保证在一个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而我国《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的董劼律师也提醒,消费者在进行“情感挽回”等活动过程中,还应注意自身行为的正当性,不要踩到法律红线,部分“情感挽回”机构采用跟踪调查的方式,侵扰他人的生活安宁,已明显侵害了第三人的隐私权。●定价混乱:动辄要价数十万,成功与否都得付钱颇为夸张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情感挽回”服务,价格都很高,且无论成功与否,消费者都需支付大量费用,部分“情感挽回”服务存在价格混乱的问题。 “分离小三”的价格动辄要几十万元 “像你这个情况,一般要30万元以上,差不多40万元。”“维情”公司所谓专家说,其中20万元首付款需在“分离小三”开始前支付。“如果不成功,这20万元返还吗?”记者问。这名所谓的专家直言,“你不付钱,我们不做的,(这20万元)成功和失败都是必然的支出。”●理念混乱:观念背离正常的婚恋观在“情感挽回”服务中,多家机构或个人都提出,他们会安排“老师”,帮助当事人自我提升,以挽回伴侣。但是,与正常心理咨询需遵守严格的科学体系不同,这些机构给出的“自我提升”理念,常常背离正常的婚恋观。“女人必须在权力的臣服下,才能获得真实欲望的满足。”“女权是致命的‘思想病毒’。”“家庭一切的不幸,来自于女性的原罪。”“一段感情,并不需要男女相互理解。”……“柯李思”一直以“教练”自称,声称可以通过改变当事人思想,改变其与伴侣之间的关系,其所谓的课程就是灌输这些畸形的婚恋观和所谓的技巧。另一种极端婚恋观,体现在“维情专家”的言论中。为了推销“情感挽回”业务,他们试图让当事人相信,自己伴侣是无辜的,一切的错误都源自于“小三”。●规则混乱:不签协议或权利失衡严重规则混乱,也是“情感挽回”行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类似于“柯李思”这类个人从业者,在兜售服务时,他和消费者之间完全没有签订任何服务协议。“民桢咨询”、“维情”等机构,虽然会和消费者签订服务协议,但这些协议要么是一纸空文,要么基本都是在保护商家自身的利益。 “情感挽回”往往不签协议或权利失衡严重 专家:“情感挽回”乱象亟需规范 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方芳记者,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诸如“分离小三”、“情感挽回”等服务,和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家庭心理治疗完全不同,事实上,这些服务项目已脱离了心理咨询服务的范畴,“它更像是某种辅导班,但绝对不是心理学角度的婚姻家庭治疗”。 最贵的心灵鸡汤都写在无良情感咨询师的手册里收割痴男怨女的韭菜,“真香”感情是双方的事情需要通过沟通来解决,盲目找大师作法或找情感导师挽回,结果可能只是交了智商税。爱情来时请珍惜,爱情走了请冷静,若真的有办法挽回,那也一定在你而不是专家或大师,虽然爱情从不是一腔孤勇,但想靠套路换得真心也绝对没用。 来源| 新闻晨报综合021视频、新闻CT等
失忆看星星
曾国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与孔子、王阳明、诸葛亮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三个半圣人”。可又有谁能想到曾国藩小时候竟然被人称“笨小孩”呢?在曾国藩故乡流传着一个这样的小故事:曾国藩小的时候,有一天吃完晚饭后,他在家背诵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三百多字,曾国藩摇头晃脑、翻来覆去背了好几个时辰还不会背诵。可谁也没想到有一个小偷早已偷偷来到了房梁上面,就等着小曾国藩背完书去睡觉后他好偷东西。没想到小偷都在梁上睡了一大觉了,天都要快亮了,小曾国藩还没背会。 小偷实在忍不下去了,跳下房梁说:“你太笨啦,背了几个时辰还没背会,我早都会了!”小偷说完就一字不漏地背了一遍这篇文章,然后扬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在风中凌乱的小曾国藩……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偷还是小偷,而曾国藩却经过自己的努力由一个“笨小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人。曾国藩的事迹证明了《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 》这本书里所说的: 每个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塑性! 就拿曾国藩小时候的事迹来说吧,如果小曾国藩在被别人说成“笨小孩”,特别还是被一小偷讥讽的情况下,相信有的人就会从此“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了吧?可他却没有,他相信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后来他考秀才考了七次,但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非常顺利,从此慢慢走向人生的巅峰。其实每个人都是可塑性的,具体看怎么选择了。特别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每个人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人积极向上,而有的人还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上述故事中的小偷聪明是聪明,但他没把自己的聪明用在正途上,终其一生还是小偷。一个人要实现他真正的人生价值,是要逐渐发展并完善出相对稳定的人格,整合自己的内在冲突,一步步走向实现自我的发展。 自我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从平衡到失衡,再从失控到重新掌控的过程。那自我发展的过程具体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我们又如何通过心理学更好地创造出完整的、成熟的自我呢?在著名心理学家陈婕君的小说《可塑的我》这本书中将一一为你解答。陈婕君,北京壹源心理健康中心联合创始人,波士顿精神分析研究生院毕业,美国麻省执业精神分析师,曾任麻省综合医院精神科助理研究员、波士顿心理治疗中心咨询师、私人执业精神分析师。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心理学家之一。陈婕君在高校教授临床心理学课程,咨询时间超过1万小时,同时还创办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她根据多年授课、咨询经验,总结出一套心理测验、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著作成书《可塑的我》。《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于2021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从事业管理、人际关系、心理基因、情商发展、心理健身等几个方面如何进行自我发展的可塑人生管理。书中心理学是如何帮助人的自我发展呢? 第一,心理学让我们深度理解人性,灵活面对世界的规则与限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第二,心理学可以帮我们识别、发展自己的信任感、自主性、专注力、自发性等心理能力,精准地修复自己的短板。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发展并完善出相对稳定的人格,整合自己的内在冲突,一步步走向自我实现,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甚至在青年求学期,我们有父母和老师们的指导,走的弯路很少。但是我们一步入社会,正式走向工作岗位,结婚生子,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慢慢迷茫起来,产生“泛中年危机”现象。“泛中年危机”现象又是什么呢? 这是很多步入中年人都会产生的状态,这状态会让人产生自我价值感低、焦虑等各种不良心理感受,让人对生活产生深深的无力感,直感叹人生太艰难,熬得很辛苦。让陈婕君用心理学话语来说就是:“ 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在某些方面已经失控了。 ”那又该怎样恢复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呢? 大家可以按照这三个步骤尝试恢复对生活的掌控力。第一步,思考最显而易见又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让你的人生失控了?人生走向失控的过程是缓慢的、日积月累的,而它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发现。只有面对困境时我们才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陷入这样的境地?当然思考这个问题时上我们要从心理基因系统着手。心理基因又是什么?这是一个心理学新概念。心理基因是人从小建立的,是人们理解周围世界、周围人以及自己的底层逻辑。这些底层逻辑包括观念、想法,以及处理情绪和事情的方式。心理基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如何应对人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比如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虽然有限,会限制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但只要我们观念没有改变,一样的会影响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的一言一行。有人大发感慨,怎么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了?能发出这感慨就对了,证明你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进行反思了。当我们开始可以重新理解自己并且重新做出选择的时候,真正的转变就开始了。我们可以运用本书提供的方法,对自己的心理基因做一次全面扫描。扫描完,自己是如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各种情绪的,你对自己的处理方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就一目了然了。当我们开始了解自己,利用心理学工具分析自己时,就可以从适合自己情况的地方入手,开始真正的改变自己。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很多人根本无法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上,生活中经常有这样那样的障碍来阻挡我们改变的产生。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此时我们就可以开启第二步,思考在重新掌控人生的过程中,有什么观念或想法阻碍了你的进步。这些观念或想法很多时候来自对掌控的误解。这些误解,大多源于错误观念或限制性观念,使自己做的和想的南辕北辙,最后无法获得预期的结果。比如一个设计师想要创意,可他日夜工作绞尽脑汁、灵感枯竭了,却在怪自己还是不够自律,要向更自律的同事学习。这就陷入误解了,其实这时候他需要不是更自律,而是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也许放下工作,在外边走走,见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他的灵感又如泉涌了,创意自然不在话下。所以说呀,真正能掌控人生的人在目标实现受阻时能从容面对,快速认清事实并灵活调整计划,很开心地去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可又该如何开始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改变计划呢?这就是我们的第三步。在制订改变计划时本书提议可以先通过“心理健身房”这一工具进行锻炼“人生的掌控力”这一心理能力。我们在“心理健身房”锻炼时,既要掌握心理体质的健康情况,明白特定的心理肌肉不强壮的原因,找到锻炼的方法,也要有相应的训练计划,一点一点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练习。重新获得对人生的掌控力,是我们在内心充盈的情况下很灵活、从容、快乐地完成个人成长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会让人感到真正的踏实和自信。这个能力是可塑的,人人都可以获得。写在最后: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手边有工具,心中有信念,在日后的人生之中不会感到孤立无援。换个角度看世界吧,相信我们的人生会更美好!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