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3

sizonghang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百变珠珠侠may

已采纳

一、这个世界,他人,还有我们自己,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理解他人的困难自不消说,即使我们本身的事情,有许多也是我们自己都不容易知道的。人们往往都喜欢相信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感觉和行动,但精神分析却坚持说,我们所想、所感觉、所做的事,有许多时候是我们所不知道、不理解的,它们受着潜意识的指挥和控制。比如(这也是曾老师在讲课中讲到的事例),做父母的拼命督促孩子刻苦学习,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学不好将来没有工作云云,以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更加不好,还产生了诸如强迫等神经症的症状。表面上看,做父母的是希望孩子好,但他们的真实思想是害怕孩子将来学不好,考不上好大学,自己没有面子,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是做父母的不愿意承受失败的焦虑,就借督促孩子学习,将这种焦虑推卸给了孩子。这是“虽曰爱之,实则害之”的典型事例。 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文明和社会的要求下,我们必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当内心的想法与这些规则冲突时,我们习惯上的做法是将其压抑下去,以致后来连自己也不认识或不承认了。 一个人见了异性脸红,不自在,他(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内心里对异性产生了爱慕之情。 一位女性,总是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心,虽经过观察、考验并无实据,但却摆脱不了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她自己对某位丈夫以外的男性有强烈的爱慕,内心接受和抵抗两种情感的冲突,投射到了丈夫身上。 一位强迫症患者,是摆脱不了对于童年时代性游戏的内疚。 一对婚姻不和的年轻夫妇,潜意识里,女性总有着男方家庭等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而产生对丈夫的轻视,而做丈夫的也总有很强的自卑感,他的潜意识里试图通过对妻子全部的征服来摆脱自卑。于是他们总是争吵不断。 一个年轻女孩,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挥之不去。她害怕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她不知道,这是她生活中压力过大而在潜意识里想逃避的象征性的表达。 每一位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都有许许多多案例,充分说明着这一点。即使心理咨询师自己,有时也不免跌入潜意识的泥淖。我们也必须时时儆醒自己,当对来访者产生了过于强烈的爱恨等情感时,是不是我们将过去对于生活中某人的印象,投射到来访者身上? 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类的自负心理遭受过科学的三次重大打击。一次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让我们知道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创立“进化论”,证明我们人类仅是动物界的物种之一,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第三就是精神分析,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自己,有时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二、我们内在精神生活的质量,决定着我们一生的成就和幸福。 先从动机方面说。人生的目的在于物质、精神两方面的追求。但何者为先,何者为重,个个人却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人对于物质(除精神分外的东西,包括权势、地位等)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沿着这条道路想找到人生的幸福是不可能的。唯有将精神的追求置于物质之上,沿着追求精神和道德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这条道路,才能领会到人生的真谛。不论你的命运如何、成就大小,就会“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就会活得充实和幸福。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虽与致力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不以说教为自己的工作目的和方法。但却不是不关心人的人生观。它是要将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于潜移默化中,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言语和行动,影响来访者。从这个方面来讲,心理咨询师正是以自己对他人的广大的爱心,发挥着治疗的终极作用。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说过,心理治疗是“一种爱的教育”,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个人更喜欢用“人文主义”来定义心理咨询师的道德操守和对来访者所持的态度。无论你持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但只要尊重生命(自己的和他人的),尊重生命的价值,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永远保持着兴趣和谦虚的态度,生活就会幸福。 人的一生,时时处处摆脱不了个人的欲望与社会的要求、与道德标准要求的冲突。用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来说,就是本我、自我、超我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本我代表了人的本能要求,自我代表现实性,超我代表我们内心中良心和道德。在这三者之中,自我是最辛苦的,它要适当地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接受超我严厉的监督,还要衡量现实世界的形势,然后决定采取何种行动。 心理咨询的对象,往往是自我产生了问题,它不够坚定,不够宽广,以至在本我或超我,或二者的联合作用下,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不能再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是援助自我,使它通过调整,坚强起来,在各种要求和困难面前,勇于发挥主动性和适应性,在生活的诸多种选择中,拣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来走。 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而“哀莫大于心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会更加认识到精神充实、心理健康在人的幸福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我们对他人的态度是自己对自己态度的投射。 中国古代的孔子讲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人们往往并不自知何以会常常将自己的想法“投射”于他人。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在人的潜意识中自动发挥着作用的保护自己心理不受过大伤害的措施。 “投射”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分为“外投射”和“内投射”两种。“外投射”指的是当自己无法接受自己内心的某种欲望、冲动或意念时,就把它投射到别人的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欲望、冲动或想法。比如一个人自己很迷恋别人的妻子,但是无法接受这样不该有的情欲,心里就(改变)现实认为是某同事有这样想入非非的情形,对同事责骂谴责,实际上是通过这样的行动来抵御自己内心里无法接受的欲望。 自己的超我过于强大,则对他人也往往不能宽容。明明自己总是怀着对他人很强的攻击欲,那么,他(她)也总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攻击。反过来说,当一个人善意地对待同事、朋友时,他(她)也总是得到相同的回报。 “外投射”严重起来就是一种妄想,属于精神病的范畴,当比较轻微时,自己不觉察,就容易形成对他人的偏见。明白了这个道理,则当我们对某人有一种情绪很重的判断时,总应该想一想这是否自己内心想法的一种投射,而不要为假象所迷惑。 四、只有保持了恰当的人际距离,才能够拥有和享受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孤岛,也没有人愿意成为被人群淹没的一员。 这一条是讲与人交往的。包括与亲人、朋友、同事等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把别人作为一个参照,才会发现和调整自我的。这样说,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说一个人不能离群索居,如果不是他精神有问题的话。二是说与人应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失掉自己的独立性。若即若离,不远不近,也可以说这就叫中庸之道。 心理咨询中,常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为不善于与人交往而苦恼,他们缺少朋友,缺少爱情,感到十分寂寞和孤独,可又不知道如何摆脱这种局面。 不善于与人交往,有素质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过去的生活中,没有向周围的人学到这种技能。比如很可能他们的父母就不喜欢结交朋友,他们的性格过于内向和孤僻,容易看到人与人之间具有的竞争的一面,没有或极少看到人们之间的合作,在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不会学得热情好客,广泛交游。他们见了人不知道如何说话,不适应别人与自己在性格、处事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内心里有强烈的对别人的拒绝心理,不愿意接纳别人的想法和行为。这样朋友只能越来越少。这也用得着上一条忠告,对他人的态度是对自己态度的投射。他们自己就是封闭的,不向别人开放,也不向自己开放。他们也不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尽力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缺点掩盖起来,在幻想中麻醉自己、欺骗自己,而不愿到现实的生活中锻炼成长。 对这样的朋友的劝告是自己要有决心与过去的自我决裂,重新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忍受学习过程的失败和痛苦,一步一步地成长成熟起来。想让别人理解自己、帮助自己、接纳自己,应该先去理解帮助接纳别人,这样才能尽快融入集体中。 另外一方面,人也要有恰当的自信和自知。在原则问题上,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能够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从众”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现象,越是具有较强独立性的人在从众这个问题上,越能有独立自主的判断。应该从众的地方从众,不应该从众的地方就不从众。政治家最需要这种素质。他们的这种坚定性来源于对时局的前瞻性判断,他们能够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各个关键时刻,常常能超出一般人的判断,做出重要的决策。从当时看,可能赞成的人不一定很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决策的正确性就显现出来。这虽然与人际交往是不同的范围的事,但用于说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判断和自我的坚定性,还是适合的。 伟大人物的内心常常是孤独的。所以一定程度上的忍受孤独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成熟和内心坚定的表现。孤独会令人伤感,但它同时为人的独立思考提供了合适的情境。他使人能够远离尘嚣,更加注重自己和他人的精神世界。唯这样才能够将这个世界看的更清楚、更深刻。 五、培养细腻的情感。任何简单的情感都可能会是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暴力。 情感是发于中而形于外的一种心理过程。它无比复杂。从心理学上看,没有一种感情是纯而又纯的。多种感情往往互相交叉、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对个人及他人的情感,做一个复杂的估计,才不至于落入简单化的看法中。用曾老师的话来说,情感应该是一个谱系。不能只有两端,更多的是中间的部分。 比如爱这种情感。当我们说着爱、产生爱的时候。首先是内心里调动起了一种激动或力量,它急于得到释放和保证。它必须指向一个对象。我们向对方投射这种能量,我们期望将全部自我都消失在与对方的认同和统一中。这时我们可能失掉了自我。留下的可能就是空虚与无助。这个时候我们的自我很难说是坚强了还是软弱了。而且当我们向别人投射着爱的时候,可能还同时具有一种力图控制对方、掌握对方的欲望。“我爱你”背后的潜台词是“我要控制你,你必须属于我”。在听到别人说“我爱你”的时候,我们无疑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压力。这也就是爱为什么常常或说很容易转变成恨的原因吧。 当我们能对一种感情做细腻的把握和理解时,就不再简单地对待它了。看一看人类创造的关于爱的一组词就可以知道它的丰富和复杂了。喜欢、好感、羡慕、爱恋、留恋、爱情、性爱、友谊、友情、吸引、思念、相思、伤感、痛苦、遗憾等。在这些情感面前我们需要思索、辨认、体味、理解、接受或改变。 一个没有细腻情感的人,好象一具只雕出了轮廓的石像,没有精神,没有光泽,没有生气。相反,一个能产生、感受、理解并对他人的情感会做出合适反应的人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一个对人有吸引力的人。 从这个角度说,多愁善感也没有什么不好。当然,感情是一回事,而采取何种行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六、活在当下。在时间的坐标上,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好好地活在当下,既可以修复过去,也可以制作美好的将来。 有人说,精神分析是一个哀悼的过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精神分析这种方法注重的是“现在是过去的重现”。它认为一个人现在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乃至心理疾病,都可以从过去的创伤中找到根源。 但精神分析的目的并不是让一个人永远沉浸于过去的辉煌或痛苦之中。它是带领人完成过去不曾完成的彻底的哀悼,向过去的情感告别,为生活掀开新的一页。 许多人自认为过去的创伤早已忘记,过去的生活也早已成为过去。可是他们往往不知道事件已过去,但也许情感并没有消失,还在时时地附着于新近的事物或人物上,让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重演着现在变成过去的戏剧。 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咨询就是指导人如何分辨在心理的内容中,哪些是过去的东西,哪些地现在的东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弗洛伊德说过:精神分析是对人的一种再教育。 只要努力就会改变。精神分析的术语叫“见诸行动”。憧憬、伤感、内疚、谴责、后悔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行动,通过行动去改变自己和他人,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心理咨询与治疗鼓励每一位向它寻求帮助的人,希望总在面前,一切都可以改变,也来得及改变。                                         本文转自网络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

130 评论(15)

a田艳恒

天空,是云朵的寄居地 海洋,是鱼儿的寄居地 人生,是梦想的寄居地 身体,是灵魂的寄居地 没有云朵的天空显得空乏 没有鱼儿的海洋显得死气 没有梦想的人生显得单调 没有灵魂的身体 只不过是  一具尸体 曾几何时  身体弄丢了灵魂 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睡觉 起床 洗漱 早餐 工作 中餐 工作 晚餐 休息 睡觉 起床 洗漱 早餐 工作 中餐 工作 晚餐 休息 睡觉 起床 洗漱 早餐 工作 中餐 工作 晚餐 休息 睡觉 起床 洗漱 早餐 工作 中餐 工作 晚餐 休息 睡觉 、 、 、 、 、 、 日复一日 月复一月 年复一年 看似规律的生活 其间却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不知人在何方 不知身处何地 忙碌掩饰着空洞 习惯掩藏着恐惧 别人笑,我也笑 别人哭,我亦哭 嘴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手上做着心不遂愿的事 只因灵魂远离了ta的寄居地 但有那么一些微妙的时刻 灵魂会在你的心中轻轻的呼唤 我在这里  我在这里 请让我回到我的寄居地 请让我去感受着我的感受 请让我去说出我内心的真实想法 请让我去做出我爱做的事情 请让我成为我自己 只要身体愿意 起心动念: 灵魂回来吧!!! 心身于是逐渐合一 就仿若凌波丽坐进了零号机 天空有了云朵 海洋有了鱼儿 人生有了梦想 身体有了灵魂 自由从此彰显 人生因此变得有意义 有人会问,我们又如何意识到自己的灵魂到底落在了何处呢?有时候,仔细聆听也无法听到ta的声音;有时候,四处遍寻也寻不着ta的踪迹;我们渴望着自由,却往往身不由己。 在这里,团体,将会帮助你一起寻找你的灵魂,寻找你的自由所在之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在这里等着你,陪着你一起去探索你的灵魂之地~~~ 团体时间 2016年12月18日 19:00——21:00 沙龙地点 贵阳市解放路19号虹云大厦三单元202室 (蓑草路口往嘉润路口方向,大掌柜辣子鸡楼上,耀华玻璃旁) 沙龙人数与费用 人数:12人体验,人满即止 4人观察,人满即止 费用:20元/人 恕不接受空降 (另:转发微信到朋友圈所有人可见,截屏并发给以下微信号,参加沙龙免费哟~) 团体带领者 宋杨 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取向,动力性团体带领者。 受训背景: 中法高级精神分析/ 薛伟邹政动力性团体(体验及观察)/李新雨拉康中高级研讨班  /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课程 /丛中初中高级精神分析 /“欧文亚隆”团体  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人本存在、精神分析课程 / 曾奇峰阻抗防御机制中级课程 /曾奇峰释梦中级课程  /沙盘中级心理咨询师  /首届当代自体心理学实战工作坊初中高三阶(徐钧)/ 舞动治疗工作坊 /儿童精神分析工作坊 /卢梭青少年精神分析工作坊 /卢林网络督导组 /薛伟网络督导组 /薛伟老师比昂工作坊 /施琪嘉女性精神分析/  施琪嘉释梦课程/李孟潮荣格工作坊 接受两年的个人分析(持续中) 亦攸 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 受训背景:中美班精神分析三年连续培训 / 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培训(帅莉组,费小懿组) / 曾奇峰精神分析技术工作坊——防御机制与阻抗的识别和处理  /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网络课程 / 丛中博士《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中高级课程 /  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资料连续培训第12期中高级课程 /  欧文亚隆团体网络初中高级课程培训 / 张沛超博士“现代精神分析系统培训工作坊 ”/  盛晓春教授系统式家庭治疗初中高级、督导 / 薛伟、邹政老师,精神动力取向临床病理心理学解析与案例督导学习; / 沙盘游戏咨询师(中级)专业认证培训/儿童游戏治疗 / 大学糖《大咖天团》微课 / 李孟潮受伤疗愈者工作坊 / 施琪嘉创伤课程 / 费小懿欧文亚隆团体100小时个人成长体验 / 卢林网络督导组24小时 / 薛伟网络督导组90小时 / 卢林精神分析初级网络24小时 / 薛伟老师比昂工作坊。 / 苏晓波老师比昂工作坊。/薛伟、邹政网络动力性团体体验学习和观察学习。/ 张天布团体督导学习。 个人体验200+小时,持续中。

15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