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旭zx
《黑暗迷宫》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悬疑犯罪影片,值得深思的地方是如何在生活中获得自我救赎。
影片故事由一次旅途展开:七个互不相识的人,冥冥之中上了同一辆车。在车辆进入黑暗的隧道后,却永远开不到尽头。经过多种试验,他们依然无法逃离。莫名出现的尸体,死而复生的故人以及突如其来的凶杀接踵而至。和这没有尽头的隧道一样恐怖的,是每个人在黑暗中逐渐暴露的人性……
其实第一感觉这个电影还挺讲究,所谓讲究,是看到这部电影在将故事时很稳。对于故事的情节,我并不想过多着墨水,主要是将一下我作为一个爱看电影的人,爱看豆瓣影评的人的一些感受。其实上豆瓣看影评是大学开始的,那个时间使用的人也比较少,所以感觉可以看到很多自己喜欢的影评,很精彩!那个时间也更多看西片,但我感觉这两年会把目光转回国产,不可否认,其实有好多电影需要跳着看,的也越来越多很讲究的国产片,国产片在一天天优秀。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中国恐怖悬疑片了。第一,剧情完整,逻辑能够自圆其说,没有特别大的硬伤。第二,节奏紧凑。片头杀人案出人意料又干脆利落,迅速形成高潮。情节推进很快,基本没有懈怠冗余情节。
第三,层次丰富。全片在明暗相间的时空里交替推进。开头杀人案由明转暗,跳回讲故事时空,又由暗转明,接着车辆进入隧道,又进入黑暗模式。黑暗模式中有分成几条不同款式房子和几个主体演变,然后又闪出警察破案模式,再次由暗转明。全片层次错落有致,明暗交替,环环相扣,为国产悬疑片所罕见。

喊姐姐~给糖吃
电影《黑暗迷宫》可以说是导演温河较为经典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上映以后不少人将它形容成低配版的“盗梦空间”,该剧封闭式的逃亡形式极具看点,看似是狭小的空间之内,其实有着想不到的悬疑与烧脑。通过该剧可以看出导演和演员的野心,它不仅融合了现代流行的烧脑元素,也将惊悚玩味巧妙的融入其中。
这部电影的制作班底是主打华语悬疑的班底,其最早的一部作品就是《封门诡影》,这部电影可以说无论是剧情还是画面,都比之前更加的成熟有看点,由此可见这个制作班底也逐渐的由青涩走向了成熟。这部电影讲述了7个互相不认识的人上了同一辆车,当开入隧道以后却永远开不到头,于是每个人在这场无限循环的旅程之中都暴露了自己善恶之间的黑暗人性。这部电影的节奏有着美式风格的先入为主,它开头没有太大的铺垫,直接就是进入了主题,剧情上看他无限循环的模式有着“恐怖游轮”和”盗梦空间”的风格表现,作为一部中国式悬疑犯罪电影,如此的革新确实极具看点。
而整部最大的亮点就是演员聂远老师所饰演的角色,其一人饰演多种人格的演绎方式,让整部电影烧脑程度达到了顶峰。这种独特的故事设计确实十分的新颖的。该剧用层层剥茧的方式向观众阐述了故事的真相,值得深思的是,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一个男人背后的脆弱和无奈。
此部电影是通过心理层面的探究,进入到了每一个犯罪分子的内心,它深刻表现出当出现危难之时人性所显露出的丑陋,贪婪,懦弱,还有市侩。该剧有一个值得深思的地方就是,沉浸于破案的聂远老师与家人的关系十分的疏远,家人的不理解与压力逼迫,让聂远所饰演的角色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内心,从而分裂出了很多人格,沉浸在自己无人倾听的世界之中。
该剧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侧面烘托出了亲情的重要,同时也预示着一个当偏执的人意图了解深远中的诡异,必然自己也会成为深渊中的牺牲品。电影《黑暗迷宫》是一部可以让人们内心有所触动的电影,它将犯罪分子的内心形象的刻画了出来,同时也呼应了那句有名的话,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真正的放下心里的执念,需要的是自己真正的释然和豁达。
电影最后反转式的结局却是树立了中国式悬疑电影的革新,让观众于意犹未尽之时顿悟出生活的真谛,电影《黑暗迷宫》那条无止境的隧道其实就是预示着人们没有终点的欲望,烧脑的同时引发人们沉沉的深思。
彩虹人生0
经典的电影永不过时,即使是黑白色调,拍摄手法粗糙,但电影中传达的智慧,美和爱是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褪色。 推荐的这六部电影,部部经典,当时看的时候冲击力很大。看完之后,若干年后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推荐给心理学爱好者。 1.《爱德华大夫》 这是一部1945年上映的黑白影片,由西区柯克执导,英格丽褒曼和格丽高里派克主演。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女心理医生和假冒的爱德华大夫相爱的故事,故事里假冒的爱德华大夫涉嫌谋杀真正的爱德华大夫,而他又患有健忘症,自己也不记得是否杀了爱德华大夫。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们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帮助爱德华找回记忆,破解谜案。 这部影片精彩的地方在于它有爱情,有悬疑,同时还包含了专业的精神分析理论,它是对佛洛依德学说的完美演绎。对于精神分析学派爱好者,这是不可错过的一部经典电影,普通人也能通过这部电影感受到精神分析的魅力。 2.《火柴人》 这是一部2003年上映,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 火柴人是美语里的俚语,它代表用一盒火柴也能骗来大把金钱的骗子。尼古拉斯凯奇在影片中饰演的就是这样一个技术高明的骗子,他还患有强迫症和广场恐惧症。 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人的生活的周期性的强迫思维或者强迫动作。患有强迫症的人会有反复地念头和动作。广场恐惧症会让人在人群中突然出现无法控制的恐惧情绪。 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是尼古拉斯凯奇的演技,他把一个患有心理疾病同时又技艺高超的骗子演得十分逼真。让人看完之后忍不住又去搜寻他的其他电影来看。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也蛮曲折的,也算一个亮点。 3.《死亡实验》 环境会改变人性吗?这部电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部电影有两个版本,一个美版,一个是德版。我只看美版的。美版的是由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而成的电影,也就是说,这个电影是有真实原型的。 这部电影2009年上映,由保罗舒尔而灵执导,福里斯特惠特克和阿德里安布罗迪主演。 它讲述的是科学家找来了一群普通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狱警,一组扮演囚犯,进行为期两周的实验。影片一开始,大家都没有特别认真扮演狱警和囚犯,但逐渐地扮演的狱警越来越像狱警,而囚犯也开始了激烈的反抗。人性的弱点在电影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部电影给人带来的心理冲击很大,值得一看。 4.《美丽心灵》 这部电影上映于2001年,是朗霍华德执导,罗素克劳、艾德哈里斯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这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影片的男主角约翰纳什是一个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但他同时也患有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人在患病时会出现认知障碍,幻听幻视等。但纳什在得病后渐渐康复,并且一如以往地进行科学研究,很令人敬佩。要知道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精神疾病,而纳什通过意志的力量,坚持工作,最终取得了一般人所无法企及的成就。影片里包含的正能量鼓舞人心。 5.《雨人》 这部电影上映于1988年,是由巴瑞莱文森执导,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影片讲述的是兄弟情,在影片中弟弟发现父亲将遗产留给了患有自闭症的哥哥,便想骗取这笔遗产。但在这个过程中,弟弟逐渐喜欢上了哥哥,并且放弃了自己的私欲。 在影片中哥哥患有高功能自闭症,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心算速度堪比计算器,但他行为习惯刻板,经常会有很多离奇古怪的行为。影片里哥哥精湛的演技把自闭症患者演得非常逼真,哥哥和弟弟的手足情深也演绎得十分精彩。不愧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的电影。 6.致命id 这部电影是美国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执导的一部惊悚电影,主演是约翰库萨克,雷利奥塔和阿曼达皮特。这部电影剧情紧凑,情节惊心动魄,结局出人意料。但看得时候有一点吓人,胆小的慎入。 这部电影讲的是11个陌生人由于一场暴风雨不得不聚集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汽车旅馆。这11个人中的10个人陆续被杀害,最后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但其实以上这些情节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这11个人是男主角的11个人格。男主角的主治精神病医生发现了他的人格,并帮助他来进行治疗,但最后男主角的邪恶人格把主治医生也杀掉了。 影片故事情节惊悚曲折离奇,看得人心惊胆战。这部电影很好的演绎了多重人格。如果喜欢研究多重人格,还可以看一下《24重人格》这本书。
annielove123
《黑暗迷宫》电影前三分之二内容完全猜不到结局,而结局完全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心结,能不能走出这个心结就得看自己愿不愿意走出来了。值得深思的地方是如何在生活中获得自我救赎。
剧情完整,逻辑能够自圆其说,没有特别大的硬伤。节奏紧凑。片头杀人案出人意料又干脆利落,迅速形成高潮。情节推进很快,基本没有懈怠冗余情节。
层次丰富。全片在明暗相间的时空里交替推进。开头杀人案由明转暗,跳回讲故事时空,又由暗转明,接着车辆进入隧道,又进入黑暗模式。黑暗模式中有分成几条不同款式房子和几个主体演变,然后又闪出警察破案模式,再次由暗转明。全片层次错落有致,明暗交替,环环相扣,为国产悬疑片所罕见。
立意较高。影片最后从破案,打败坏人上升至自我救赎。而且这个过程比较自然,切换合理,令人信服。当然影片有很多不足。首先是道具简陋。
lucifer487
老IP故事+国人面孔,这个组合,拍摄悬疑电影,通常不受待见。
老IP: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对比,对比之下,就是无穷无尽的伤害。国人面孔:拍摄稍微高端点的悬疑,通常都是吃力不讨好,这个情况没有道理可言,但它就是存在,而且逢片皆灵。
《黑暗迷宫》就是上面这两种情况,想要拍的多好,基本不可能。
创意思维上的缺失:电影剧情依旧停留在典型的梦境+逃生框架,而摆在前面的佳作太多太多,想全面超越难上加难。
再加上又是国人所拍,第一印象先打折扣,综合下来,评分、人气惨不忍睹。
三个角度,全面评析《黑暗迷宫》,好或不好,总得有个说法。
电影在故事情节上,可以分成两个段落,段落的分割点是心理咨询师陈嘉第一次醒来。
而这次醒来,起到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总体而言,劣势大于优势。
优势在于:告诉观众,我这是梦境,所有你一切看到的不合理,其实它都是合理的,所以请不要吐槽。
劣势在于:悬疑电影本身就是悬疑+未知,刻意的告诉观众答案,反而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于是电影的好坏,也就是从这个分割点被砍成两段,前半段的优质,对应后半段的劣质。
而再次醒来,重进梦境,前面并未走完的六条隧道场景突然切换,人物主体也从杀人狂魔变成了心理咨询师陈嘉。
再次进入梦境,很难再接连上前一段的梦中故事,从科学逻辑上来说,没有问题。但对于一部电影,前情未明,并且再无交代,则是一个较大的弊端。
主体人物的改变,从杀人狂魔的人格分裂,转化为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分裂,这是一个惯用的套路,言之通顺,但并不新意。
本片最大的亮点,应当在于六条隧道的无限循环设计,有借鉴“密室逃生”的嫌疑,但总体架构上,依旧很给力。
在前一个小时的剧情中,六条隧道,对应六种风格,找不到的出口,突然死去的同伴,以及房间里收藏的各种残缺的生物标本,以上这些,给人的感官刺激,极度强烈、且持续。
每一个隧道,对应一个人格,杀人狂魔在隧道中共计分裂成七个人格,但隧道只有六个,依据规则,每一个隧道必须死去一人,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隧道(依据电影设定,小熙是虚拟人格,司机是杀人魔对母亲情夫的映射人格,而这两个人格,究竟是否属于杀人狂魔本身,需要打个问号)。
意味着六条隧道走完,最终将只剩一个人格,而那个人格也将成为杀人狂魔最后保留的人格。
依照陈嘉本身的计划,是要找到负责“杀人”属性的人格,继而获取妻子赵欣被藏匿的地点坐标。
但当第一次梦境醒来时,隧道还剩两条,但人格同样只剩两个,死去的人格里有负责杀人的人格,但坐标依旧毫无头绪,这打破了陈嘉预先想要的设定。
此时孕妇人格,用刀捅了陈嘉,时间走完,梦境醒来。
电影走到这里,时间过去一个小时零两分,这一段的剧情,是整部电影最大的精华。
《黑暗迷宫》除了悬疑风格之外,也糅杂了一定的“寓言”含义,电影中有很多细节,更像是颠古不破的道理,常说,却也常常被遗忘。
(1)不要以貌取人:电影的一切开篇是从陈嘉妻子赵欣因汽车抛锚,而误上“贼车”开始。赵欣放弃第一辆大货车,选择后面的小轿车,原因无他,以貌取人。
(2)饿了,你就啥都吃了:七个人格中,“浪荡”人格的唐馨予虽然表演的很尬,但是她代表的一类人,却很有特性。从开始的厌恶方便面,坚决不吃,到最后为了一包面,出卖肉体,放弃尊严,这里面的讽刺和教育意义很浓。
(3)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这是多数人挂在嘴边,却未必可以体会的一句话,陈嘉与赵欣都在相互失去以后,才知道对方的珍贵,赵欣在大水淹没脖颈,对陈嘉留下的最后那段“告白”,虽然有些俗套,但不失为再一次佐证:珍惜眼前人,莫等失去再后悔。
(4)你的内心藏了几个你:每个人内心,都有几个不同性格的自己,是有严谨的科学依据的,心理学层面的“超我”、“自我”、“本我”,早已让我们对人格有着清醒的认知,人皆有黑暗一面,也有阳光一面,正视,兼容,最后忽视就可,无需太过刻意回避。
《黑暗迷宫》,及格之上,优秀之下,聂远、杜奕衡等人的演技依旧十分给力。如果不是后半段过于赶场,加上刻意的交代剧情背景,它应当可以更好。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