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菲菲
如果已遭遇家暴,最重要的是保证自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避免家暴的再次发生,建议:
1.尽早搬离现在的居住环境,防止再次遭受家暴,如果暂时无法搬出,再次发生家暴时要第一时间报警、及时就医,并且通过拍照、录像等手段固定证据。
2.家暴属于夫妻感情破裂情形之一,只要证据充足,提出离婚对方又不同意离婚的,可以起诉到法院离婚;
3.因家暴离婚的可以请求赔偿,严重的甚至可以报案让对方承担刑事责任,也就是可能坐牢。
另外,就是要注意固定证据,如果自己具备一定的证据固定意识,那么取证就比较容易,具体说来可以从如下方面取证或者固定证据:
1.发生家暴时立马报警,在出警记录中写明出警原因和被家暴的过程,如果去派出所录笔录的也将家暴过程详细陈述记录;也可以向公安部门申请伤情鉴定,检验自己的伤情严重程度;
2.要及时就医检查,并且在就诊记录中写明受伤原因;
3.将家暴过程录音录像拍照,记录下过程;
4.对方如果在事后请求原谅的,要求写保证书,让对方自己承认家暴行为;
5.申请物管、保安、邻居、村委会、居委会出面协调,如果打官司也可以申请他们出庭作证;
6.因家暴受到精神伤害的,找心理咨询师或医院就诊,可以作为请求赔偿的的依据。
因此,如果遭遇家暴,除了保护好自己外,还要注意固定证据,为以后可能涉及的离婚诉讼、赔偿问题等提供充分证据,具体的取证方式和策略须咨询专业家事律师,以便搜集到合法有效的证据。
法律依据:《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王大锤哇
(1)求助。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他家人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妇联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2)报案。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他家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对没有报案能力的人,若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其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3)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时,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联、居委会、村委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家暴法律如何判刑如果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未达到轻伤标准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根据情节和后果,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致人轻伤及以上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家庭暴力的情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慌张,我们要注意相关的家庭暴力处罚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必要时候维护自身的权益。
哆啦爱梅
你好这位朋友: 家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往往是内心深处自卑的人、胆小的人,他们往往会对过于善良、软弱的人实施家暴。这样,可以掩盖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和恐惧。相信一个自信、有爱、善良、智慧的人不会采用家暴的方式,而是采取智慧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所以,解决办法就是让有家暴的人去做心理咨询。你也要去的。单纯的善良不能解决问题。单纯的暴力也不能解决问题。协商、对话、理解、原谅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们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打通实施家暴者的心理问题,让实施家暴的人变得自信、有爱、善良、智慧从而不再对你使用暴力。而你也会变得智慧、灵活、有原因也不失善良,让家暴无法施展。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