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33

淡粉浅蓝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阿里心理咨询师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土偶寄宿制

已采纳

每个公司都有一定的离职率,但是在阿里离职的人多数是因为价值观不同,阿里是非常注重价值观相符的企业,而是对员工的考核价值观也是有很重的分量的。再加上外面也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企业,也有待遇很好,又更符合工作需求的那自然会选择离职,人性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抗压性,生活习性,家庭因素,价值观念,对金钱的渴望等等因素决定着离职原因,光待遇好那就会留下个人观念需要待遇好的那部分人,因为互相的需求是相同的,除了待遇好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可以留人和导致离职,职场上的事情大道至简,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得到更多

阿里心理咨询师

203 评论(13)

尘封1205

阿里巴巴待遇那么好,为何还有员工不断离职?

90 评论(11)

无锡美艺馨

不报班的话我觉得挺难考的,我第一次考是自己看书后去考的,考试的内容都没有复习到,第二年就在南京一步教育报班了,老师讲得重点难点考试基本上都有,所以还是报班的好。我的答案帮助你了吗?如果是,请采纳

185 评论(15)

馋猫儿星星

三级心理咨询师比较容易一点。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考两门,60分及格,发证书。考试内容基本都是教材上的,所以只要下功夫学,多做练习,特别是做真题,就可以通过的。但是,三级不能正式做咨询。就是通过了二级也只是一个资格证。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心理咨询室。所以需要付出大量三角架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没有决心,没有为他人服务的热情,就不要当心理咨询师吧

279 评论(9)

惊艳你的眼

毕淑敏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高原阿里当兵。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祖籍山东文登。曾在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服役十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07年4月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等。新书:《鲜花手术》(07年9月出版)出版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其中《不会变形的金刚》获第四届百花文学奖,《女人之约》获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第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紫色人形》获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首奖,《昆仑殇》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生生不己》获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奖,《补天石》获北京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作品奖,《预约死亡》获北京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素面朝天》获全国第五届报纸副刊一等奖。《预约死亡》获第6届小说月报奖,《原始股》获第7届小说月报奖。《红处长》获全国人口奖、北京市首届文艺大奖。《翻浆》获台湾第17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附1:《毕淑敏作品精选》序----王蒙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而且她说她从小就是一个好学生,她的数学与语文是同样地好(总算找到了一个喜欢也学得好数学的同行了,王蒙大悦焉!),她的开始写作源于她父亲的建议,而她的戒骄戒躁是由于儿时的母亲的教导,为了写作她在完成了医学学业以后又去上广播电视大学的文学系并以“优”的成绩毕业,继而读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有几个作家老老实实地这样学过文学?),再说,她同时是或者更加是一个医术精良的内科医生,她对此充满自信与自豪……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我本来以为新涌现出来的作家都可能是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刺头反骨、不敬父母(而且还要审父)、不服师长、不屑学业、嘲笑文凭。突破颠覆、艰深费解、与世难谐、大话爆破、呻吟颤抖、充满了智慧的痛苦天才的孤独哲人的憔悴冲锋队员的血性暴烈或者安定医院住院病人的忧郁兼躁狂的伟人枣怪物。毕淑敏则不是这样。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所以就更显得毕淑敏的正常、善意、祥和、冷静乃至循规蹈矩的难能可贵。即使她写了像《昆仑殇》这样严峻的、撼人心魄的事件,她仍然保持着对于每一个当事人与责任者的善意与公平。善意与冷静,像孪生姐妹一样地时刻踉随着毕淑敏的笔端。惟其冷静才能公正,惟其公正才能好心,惟其好心世界才有希望,自己才有希望,而不至于使自己使读者使国家使社会陷于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里,也许她缺少了应有的批评与憎恨,但至少无愧于、其实是远远优于那些缺少应有的爱心与好意的志士。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如《紫色人形》《预约死亡》,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 她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她宁愿意忏悔“我”的多疑与戒备大过,歌颂普通人性(《翻浆》,而与泛恶论的诅咒与煽动迎迥异其趣。至于她的散文就更加明澈见底了。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份与心术,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新谐与健康的因子。而另外的多得多的天才作家的另一面,实在是文学界的病友。我尊敬与同情我的病友,我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有病,他们太痛苦了,他们因痛苦而益发伟大了。但同时我也赞美与感谢大夫,为了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我祝愿在大夫与病友的比例上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失调。有病人也有医生,这才是世界,这才有各种写不完的故事。不知道这是我的幸还是不幸,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被误解与被攻击的原因之一,我既觉得病人之可哀可叹,又觉得医生之可亲可信,特别是当我给一个比我年轻的作家作序写评的时候,我承认每一片树叶的价值。当然,我宁愿多称赞一点祥和与理性,我也许又发放了太多的苦口的良药,真对不起。附2:文学的白衣天使---柴福善“文学的白衣天使”,是王蒙专门说给毕淑敏的。毕淑敏一方面文学,一方面大夫,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这几个字便太贴切不过地概括了。1969年,北京的“文革”正轰轰烈烈,不满17岁的毕淑敏,却悄然穿上军装,告别北京,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国这块最高的土地戍边了。这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五千米以上。前不久,我陪她考察京东丫髻山森林公园,毕竟是春天,天格外地蓝,阳光格外地暖,空气格外地清新,她深吸一口,仿佛要把这蓝天这阳光这空气,全吸进去,而后慨叹一声:藏北哪有啊,空气稀薄,缺氧使人简直难以生存。她不明白,那么高的山上,阳光照着,觉不出暖和。当时与她同去的共有5名女兵。那个部队从来没有女兵,破天荒了。及至今天,军区首长告诉她:现在也没有,她们是唯一的,后无来者了。三年后,她去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原本要去军医大的,因受林彪事件影响,重灾区的军医大迟迟未招生,又不能再等,只有先走为上。在校成绩优异,院方要她留校,想把她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如果真的留校了,一心于救死扶伤的事业,或许真的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一名教授专家,那么是否还会有今天一位几乎家喻户晓的出色的女作家,一位国家一级作家?她真心地感谢母校对她的厚爱与挽留,她对我说:部队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她不回去,以后所在的部队就没有名额了。她毅然回到阿里那个地方,谁料女兵们都调了,报道时干部科长翻出过去的名单,查出有个毕淑敏,性别中写的却是男性,因为这几年里部队已无女兵了。一干就是5年,直到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做医务所长、主治医师,1991年成为专业作家,前后行医22年,对医生职业,她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尤其有几条生命就是在死亡边缘,她一把手拉回的。看到一个个生命的复活与重新焕发青春,那份情感非常人所能体味。她父亲也是一位军人,官至师级,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只是由于那一代人所处的环境,老人家一生戎马,始终未能从事文学。一天,父亲突然对她说:我看你是可以写一点东西的。她也确实想把藏北的军旅生活表现出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悄然动笔了,一周内就完成处女作《昆仑殇》。这是1986年,她34岁时。对于一个从未写过东西的人来说,起手就中篇,难免没有底数与把握。丈夫芦书坤骑着自行车送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可往往也有例外,这部中篇第二年在《昆仑》杂志发表,引起轰动,并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她从此步入中国文坛。这期间,她边做医生边写作,后来,发觉写作与医生是不可以同时做的。她十分敬重医生的职业,尽管她做基层医生,危在旦夕的病不多,但也要全心全意地做好,不能分心,这是一个务实的世界,不能随意夸张修改延误,更不能有丝毫失误,毕竟人命关天,责任感事业心要她必须这样想这样做。所以,她所在厂的一名下岗职工,恰到她朋友家做保姆,谈起她来,连连称赞好大夫,眉飞色舞地谈了半天,结果连该干的活都没干。她深知写作是一个想象的世界,虚拟的世界,可以夸张,不满意还可以修改,甚至推倒重来,即使写完了,发表了好,不发表也无所谓,毕竟是自己的事,与人无碍。她成天在这两个世界跳来跳去,总觉处一种两难境地。这时,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慧眼识才,调她去做专业作家,悬壶济世22年,要她从此脱下白大褂,离开医生岗位,内心很痛苦,实在难下决心,况且她已近不惑之年,对以后的创作没有把握。她手里足足攥了两个月的调令,一番痛苦的徘徊思考,最后还是脱下白大褂,放下手术刀,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很难样样兼顾,鱼与熊掌全得。她自此一心一意写作了,写作,又深感底气不足,便想方设法弥补,先是自学广播电大中文系课程,而后又拿下文学硕士,现在正攻读心理学博士。王蒙说她“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她就是以这样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到文坛的今天。迄今为止,她已发表近四百万字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其内容归拢来,一是反映藏北军旅生活,二是反映医生方面的生活,作品中始终关注关怀着人的生存状态,除去西藏生活与做医生的特殊经历,还有就是她做女人做母亲的天性使然。故此,几乎她每完成一部作品,总会造成文坛轰动,引起社会反响,虽没有大红大紫于一时,作品却可持久地一版再版,如散文集《素面朝天》,多次重印;厚厚地八卷本《毕淑敏文集》,2002年1月发行,2月即告脱销再版,在当今纯文学低迷的境况下,“毕淑敏现象”实在值得研究。她的小说,因是医生,笔下便从没忘记医生治病救人的宗旨,普渡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将对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作一种集道德、文学与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及行为方式。她正视死亡与血污,下笔常常令人战栗,但主旨仍然平实和悦,根本是希望人们更好地活下去,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可以说,她的小说携带着高原的严寒,青春的沉重,生命的厚实以及对死亡的冷静,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的灵魂,而冷静理智的叙述,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罕见的磅礴大气。确实,创作不仅需要作家对所写内容的熟悉,更需要作家真正刻骨铭心的体验,应当是她成功的基础。长篇《红处方》、《血玲珑》也好,中篇《昆仑殇》、《生生不已》、《预约死亡》也好,短篇《紫色人形》、《一 厘米》、《女人之约》也好,勿庸置疑,她的小说已风格独具,自成一家。至于她的散文,坦率地说,我更喜欢,倒不是因为我写散文就喜欢散文,她的散文实在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对那些矫情造做虚假一类的文章,我向来是不屑一顾的,我读过她的《婚姻鞋》、《素面朝天》、《大雁落脚的地方》等多本散文集,她认为,散文是蕴涵切肤之痛的标本。心的运行是透明的,它的脚印被语言固定下来,就成了散文。小说常常依心情而写,并无章法可言。散文看起来很随意,其实有着戒律,它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感情的追述。于是散文在某种意义上就有了史的品格。在小说里,她躲在人物背后窃窃私语。在散文里,她站在浮动的文学面前自言自语。正因为如此,读她的小说,读出的是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形象的演绎。读她的散文,才真正读出一个活脱脱的毕淑敏来,我知道了她17岁生日,是在藏北高原过的,战友们把水果罐头汁倾倒在茶褐色的刷牙缸里,彼此碰得山响,向她祝贺,对于每月只有一筒半罐头的她们来说,这是一场盛大的庆典。知道了她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徒步跋涉在无人区,攀越六千多米高山时,心脏仿佛随着急遽的呼吸而迸出胸膛,仰望头上顶峰云雾缭绕,俯视脚下渊薮深不可测,年轻的她第一次想到了死。知道了她给20岁的班长换血染的尸衣,知道了她28岁转业回京,结婚、生子,操持家条,一个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干能干的事情,她都很认真地做了,贤妻良母,好大夫,优秀作家,这是人们众口一致的评价。就创作而言,她是当今文坛最具实力和个性的女作家之一,获海内外文学奖30余次。而她依然很谦虚,无论何时何地,从不张扬自己。这种品格,应该说是来源于母亲。她出生新疆巴岩岱,半岁时母亲抱着她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地来到北京。当年王蒙下放落户新疆,也是巴岩岱,一次她母亲与王蒙相见,大谈巴岩岱,谈得她好感动,以至后来竟陪着母亲,专程赴巴岩岱寻根。这次来京东丫髻山,她母亲虽已72岁高龄,也来了,每遇坡坎,她总上前搀扶,有些地方,母亲去不了,她宁可不去也要陪伴母亲。有时我们光顾说什么了,她以为母亲落在了后边,忙喊着回身去找,不想母亲趁说话之机,先慢慢地到前边石头那儿等着了。看得出,她不但相夫教子,而且极孝顺母亲。贤惠善良,以这种品格与心境立身于世,并进而去创作,作品能不感人能不深受读者喜爱能不经受住时间的检验么?人品与文品毕竟是统一的。

133 评论(10)

greenxixi503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阿里巴巴公司虽然非常优秀,但也一定有不那么完美的一面。正如美国那么富裕,但还是有许多人逃离美国一个道理。

由于阿里巴巴就在我的城市,我身边也有一些阿里的朋友,作为HR,对这个话题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各位参考。

说起阿里巴巴,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互联网大厂、收入高、工作光鲜。

没错,阿里最大的吸引力恐怕就是赚钱多了。我一个朋友2017年跳槽去的阿里旗下公司,从P6升职到了P7,目前年薪包含股票已经超过100万。

但是高薪的背后,实际上是比996更”残酷“的工作强度。

我那个朋友,每天9点上班,总要到晚上10点或11点以后才到家,并且双休日基本是没有保障。

朋友说,自己只是财务岗位,还不是搞技术开发的,他那些程序员同事强度还得更大!

我问他阿里收入这么高,能一直赚钱下去真不错。

朋友笑着对我说,他今年也35岁了,最多再干个三五年就打算跳槽出去,身体实在吃不消。且家里小孩也马上读小学了,需要父母在教育方面多投入。

无论是从身体还是从家庭,阿里都不是他长久的选项,尽管这个公司非常好。

中国有句古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赚钱多的同时必然也要付出一些东西。阿里离职员工多,我想也是他们为了平衡自己的人生需求罢了。

我的另一个朋友,也是曾经的阿里人。

五年前他从阿里巴巴离职出来,然后去了一家拟上市的民企做了高官,对当时才36岁的他来说,是那家公司最年轻的职业经理人。

这位朋友会选择从阿里跳槽,并非收入的原因,我了解过他跳槽前后的收入对比,绝对数还是阿里更高一些。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决定离职出去。

这主要的考虑还是职位发展方面,朋友告诉我,阿里内部都是江湖各路高手,985、211的高材生非常多,他留着阿里发展也已经到了瓶颈期,一方面年龄的增长没有了培养的优势,另一方面阿里内部僧多粥少,多少人竞争一个管理岗位,他想要在阿里做高管甚至子公司做高管难度太大了。但跳槽去其他的公司,尤其是发展中的公司,他阿里的履历和经验能给他带来非常大的加成。

从这几年朋友的事业发展来看,我认为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如今他的公司已经上市,给了不少股份给高管,朋友真正实现了职位和收入双丰收。

还有些员工,加入阿里的动机并不是为了赚钱或者真心喜欢这家公司。

比如我曾听说有的人千万百计到阿里上班是镀个金,取得个履历,然后换了另一个城市甚至去国外发展就很有优势。

毕竟阿里这个公司也算是国内企业的金字招牌,有这样的工作经历作为背书,下一份新的事业开启会更顺利一些。

我以前在做职业规划时,有个985应届硕士就告诉我说自己想去腾讯上班,可面试没有成功就很难实现。

于是这位硕士生搞了一招”曲线救国“,他去应聘了阿里巴巴的offer,并且面试成功了!

他的目标也非常目标,在阿里工作个几年再去腾讯发展。

不得不说,这位应届生很聪明,有心仪的公司进不了,借助阿里的平台未来伺机跳槽,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者:丁路遥知事,百家号优质原创作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规划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码字不容易,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帮忙点个赞,谢谢!

178 评论(9)

劳伦斯仿古砖

国家心理三级相对比较容易。符合其中之一即可报考条件:大专学历相关专业的(如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经过正规培训达到相应课时;本科以上学历非相关专业的经过正规机构培训达到相应的课时;本科学历以上相关专业的;心理三级考试科目:理论知识:全部是选择题(25道职业道德题,60个单选,40个多选) 实操技能:案例选择题(100个)和案例问答题(4个)心理三级主要通过学习国家统一制定的教材,再加之做配套的习题集,考前一定要好好做会历年的考试真题,通过考试问题不大,而且这种国家考试是比较正式的,所以一定要进行理解的记忆和背诵。

88 评论(9)

我是小鹿呀

心理咨询师难不难是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决定的,绝非只言片语就能够说清楚的,我们都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所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挑几个重点说明:

(一)目前的个人所处环境:在校大学生or社会在职人员

在校大学生:优势在于每天除了完成自身的学业课程外,时间相对充裕,而且大多数没有烦文琐事,学习起来非常的系统化,并且最大的优势在于,自己本身就在学习的状态下。所以学习新知识是非常快的

社会在职人员:这一类人群大多数都已经工作或工作很多年。而且大多数都有了家庭,平时不仅要工作,而且要照顾家庭,还要学习,这就导致了自身学习极度的碎片化,不过对于这类人群最大的优势在于,已经出身社会多年,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学习起心理知识,理解起来要快

(二)自身的年龄段

人的记忆,理解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衰退,18岁的青年人不管从记忆力还是理解能力都比中年以上的人群高,但是年纪不能代表一切,马云还不是快30岁才创业,创立了阿里

国家取消了证书后,目前只能通过第三方颁证机构授权培训机构代报名的形式报名考证,所以选择靠谱的培训机构是重中之重

自身当时就考察了很久,其中就包括以下几点:

(一)上课是不是直播,以及之后有没有录播:直播可以在课堂中直接发问,有恒强的交互能力,录播便于后期的反复观看学习

(二)有1对1的班主任没:一旦学习过程中有了疑惑能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防止因疑惑得不到解答带来的问题堆砌影响后续学习

(三)有没有学管师:这一点对于个人来说,非常的重要,平时工作就非常的繁重,有的时候一忙起来就忘了时间,错过了上课时间,久而久之,错过的课程多了,自然就跟不上学习进度了

(四)有没有考前的模拟考试:因为这点不仅代表了该机构的正规性,同时,也算是自己培训结果的一次考核,也能让自己知道,自己还有哪方面的不足,也好及时的补充学习

当然。选择一个培训机构还有很多的技术技巧,我只是罗列出了其中的几个方面,还包括师资力量,机构的正规性等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着我,后期会有专门的问题解答

其实吧,只要你持之以恒,按时听课,并且多做题,在学习的时候,保证心在,眼在。耳在,手在和笔在就够了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心理咨询师考证难吗?

282 评论(9)

密果儿小YO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34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