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草根
对于4s店我们的理解大多数是汽车。汽车的4s店包括4个s,打头的英文单词销售Sale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 而对于生命来讲。医院就是我们的4s店。4个s分别的含义是Season季节,Service服务,Sport运动,Sunshine阳光。 人的一生犹如四季一般,我们身体状态,生时如春天一般朝气蓬勃,年轻时如夏天一般激情四射,中年时如秋季一般,端详安康。老年时,如冬季一般凄凉悲惨。而在我们的一生中最强壮的阶段非常美好,但也十分的短暂,生命的4s店最终要面对的是人类季节的挑战,也就是生老病死。我们终将老去,我们终将会遇到意外。如何去面对,医院又如何去为我们应对?这是对于season,人类生老病死的挑战。 第2个单词是service服务。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的严重性导致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逐渐产生了怀疑的态度。我们逐渐会发现医生更像是一名销售,是一个以卖药为生的职业。这个其实跟医院的薪酬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医院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药物的销售。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和医生的业绩挂上钩。这也导致了很多医生治标不治本,让你持续性的治疗,持续性的买药。很多贫困地区,因为交不起住院的费用,所以养成了小病,扛着中病吃点药,大病重新扛着,或者直接放弃。所以这对于国家医改从业者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医院的目标变成以销售药物为目的,不仅患者抱怨,医生也会困惑,因为医生也不希望自己多年学习的成果弃之一旁,转而靠卖药为生。那样显得太庸俗了。所以今天我们所发现很多医生其实一直在为医改被黑锅。他们都是靠救死扶伤的本领而在这个世界上扎根。而制度的不完善性,就导致了他们成为了医患关系中首当其冲的一批人。 解决的方法也无非于三点,第一,坚持改革。第二,从社会的角度对医生建立新的尊重。例如建立医生节。第三就是论事不要迎合情绪。媒体的报道,应该是以事实出发为主。第四法率的跟进,尤其是对于一些过激行为的医患矛盾。第五,提供良好的润滑机制,例如志愿者服务。 第三个S,sport,战国时期扁鹊曾说过下医治已病,上医治未病。而对于当今社会。呈现出的亚健康现象。正常作息,管住嘴,迈开腿。成为了最好的健康方式。而医生也更需要从医院中走出来,向社会做一些防范措施或者强身健体的传播等工作。 第4个s,sunshine,其实对于来到医院的病人病人来讲,最希望获得的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在医院中我们最不想听到的三句话是。你怎么才来呀?还真没有什么办法了。我们会尽力的。听到这三句话反复,就像我们已经被判了死刑一样。其实这对于患者来讲,往往会导致小病变成中病中病,变成大病大病直接导致当场死亡。美国一位名叫特鲁多的医生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三行字,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对于医院而言。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完善的心理治愈机制。这也是为什么当今社会心理咨询师的需求越来越高的原因。所以对于一家医院来讲,或对于每一个医生来讲,拥有治愈病人心理的能力是如此的重要。
S素年錦時
不知你问的雷老师是哪个,在哪里;我作为同行,在这里做个互动吧。从业后,都会有对本职业的一些更加广泛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也会促使自己对专业成长做出回顾的。你的这些问题,也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所以,这些问题很正常,接受自己的这个现状。首先,将远大理想放低一些,做这个是一份职业,比如你目前专职从事央企人力资源和职业规划培训,应该有个不错的收入,这是养家糊口立足的重要条件,爱人是慢慢可以理解的。其次,职业习惯与角色,要与生活分开来。你在上班时,是培训师、咨询师,是专家的角色;但你回家后,在父母前就是孩子,在妻子前就是柔情体贴的老公,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在朋友面前是有喜怒哀乐的情感的,不要把自己全部隐藏起来。要在职业和家庭生活间画个线,有个设置。再次,你付出的是什么,想得到的是什么,最在意的是什么,等,这是需要细细地列出来仔细分析的。最后,找督导或同行成长小组,也是很重要的。有些欲望,还有一些情绪,都是潜意识支配的。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难,所以,坚持自我分析和自我成长,才能给自己的前进增加不竭的心理能源。如果你喜欢这个职业,就坚持下去吧。一直走,才有更美的风景出现。
吾色真人
站在职业规划的角度上,现状很明确,企业咨询的空间目前要远远大于心理咨询。入门和探索阶段心理咨询都是远远比不上企业咨询这一块。心理咨询和律师比较类似,三级证可以无视,二级证仅仅只是入门,真正牛逼靠的的名声,是机构的依托。至于你所说的,基本就是简单地角色转换问题,根源仍然在于职业规划不清晰而来的自我怀疑。建议:暂时现从事管理咨询行业,无论职业经验和人脉积累都不是心理咨询能比的(目前的行业成熟度而言),等到有了一定的名望积累且仍有心理咨询的兴趣,可以考虑做网络咨询。实体咨询不是一般个人玩得来的,基本都是得依托高校等机构。
柚子chatmonkey
淋过雨之后,就要提前准备雨伞
如果下雨了却没伞可打,是因为没有做好应对阴雨天的准备。
“淋过雨方知雨伞的重要,才会考虑为避免淋雨,提前准备好雨具。”
我有个朋友,她的背包常年备着雨伞、药品、纸笔等各种看似并不常用的东西。
我们常常说她神经太过紧绷,但事实上她总能解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也验证她说的那句:把东西都准备好,遇到麻烦时才不会显得那么窘迫。
其实对于人生,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时晴时雨,有正路坦途,也有曲折坎坷。
我们只有准备一把“居安思危”的伞,在一帆风顺时不忘乎所以,等遇到人生之雨时,才能从容撑伞,淡定前行 。
“雨天需要伞,工作需要伞,人生需要伞。不管什么时候,伞都不可或缺。”
倾听比表达重要
倾听别人的声音,有时候比说话还重要。
只凭个人才智行事,很容易思想僵化、视野狭窄、陷入泥潭。
所以,如果可能,不论什么人,说什么话都认真听一听。两种、三种乃至更多声音,多多听取他人意见,丰富自己的心灵。
我问过一个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她回答:“倾听。”
她说,有时候在咨询室里,她一句话也没说,来访者在倒完一堆苦水之后居然自己解决了问题。
可见,说的话被别人认真地听着,是一件多么治愈的事。
试着身体前倾,聚精会神地侧耳细听……对方的言语就能为我们吸收, 渗入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心灵,开启我们的新知 。
和而不同,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但并不妨碍大家同桌共饮。不同的喜好,自有不同的妙处。
“两个世界的人没有什么关系,你应该庆幸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会为你带来另外一个世界,你可以穿梭在两个世界当中。”
各自有自己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两个空间相互交互从而产生奇妙的反应。不光恋人如此,朋友之间也是一样道理。
所以,我们应该“ 承认彼此的差异,尊重别人的选择,让不同的人,各得其所。相互理解和包容,学会取长补短,生活也才会丰富 。”
拥有感知“变化”的能力
在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世界瞬息万变,昨天的观念到今天已经过时;今天的方法明天可能就行不通了。
比起因为变化而产生的危机,意识不到变化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危机所在。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换季一样。
感受温度的变化,懂得给自己添衣减衣,适应气候的变化。其他方面亦然,感受到“变”,并做出改变。
懂得做自己的小风扇,也要成为自己的小棉袄。
所以,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满足现状;而应该更新迭代,不断成为更高版本的自己。
“时时刻刻更新观念,蕴含着人类本能的追求。”
发自内心的道歉,才能得到原谅
很多时候,当我们和别人发生争执,拼命找借口替自己辩护,其实心中是有悔意的,只是碍于一时的私念或者面子,而无法将道歉的话说出口。
或许,你可以这样:
如果不想道歉,就暂时不要道歉好了。与其表现得毫无诚意,不如在心里烦恼、悔恨和流泪,或许这样你的心意更能传达给对方。
等想通了,发自内心想要道歉的时候再去好了,或许这时对方也会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呢。
越平凡的小事,越要做好
“早上起床梳头洁面。接受别人的东西时要说谢谢。给别人添了麻烦要说对不起。弄乱了东西要收拾好……”
身而为人,这些最平凡的小事,理所当然都要做到。
重新认识小事,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 。
社会 的繁荣发展,其实正是被这些平凡的小事所推动,并不一定需要多么高深的原理。我们只须把理所当然的事情做好。
不要羡慕他人的坦途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之路,这是上天为你铺就的尊贵之路。
我们无法预知这条路是否好走,但必须自己去走、去体验,他人无法替代,也不能重来。
所以,不要羡慕他人的坦途,不要逃避自己的人生。
只要坚定信念、一刻不停地走下去,就一定会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心境,并从中收获深深的喜悦。
沟通要带着一颗真心
很多朋友说自己不懂得如何与别人沟通。市面上也有很多的话术、沟通术,教大家各种沟通的技巧。
然而,在沟通中,技巧是其次,掏出真心、坦诚交流,才最关键。
只有真诚以待,才能彼此信赖,从而体会到人际交往中的幸福 。
真诚地表达谢意
表达方式和语言能力需要学习,感谢之情的流露却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我们经常说谢谢,但这些谢谢有哪些只是言语上的表达,而又有哪些才是真情流露?
比如,在感谢外卖小哥送餐时你说的谢谢可能只是言语上的表达,也许对方并不能感受到你的真诚。
我们不妨看着别人的眼睛,双手接过餐盒,真诚地说一句:“谢谢,辛苦你了!”这样,外卖小哥或许会因为你真诚的感谢而心情愉悦一整天。
所以说,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谢意,是我们将喜悦和感动传递给他人的,最简单的方式 。
“谢谢您、托您的福”,这些简单的只言片语,却能给生活带来很多温暖和喜悦。
大家差不多,却又不一样
大家长着相似的脸,但是心理上存在差异,行为上也有不同,各有各的幸福,也各有各的不幸。
而想要获得幸福,就应该拥有生而为人的自信和自豪,做独家版本的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走自己的路。
我们要无私奉献,但也应该为自己有所保留,不要失去自我。
来源/十点读书(作者熊爷)
编辑/朝花拾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