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ire小雨
一、沟通咨询时间
一般咨询时间是固定的,但是难免双方会遇到各种意外。那这种私下的联系,肯定就有必要。咨询师会回复,不会牵扯违背原则问题。这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二、交流咨询问题、及时情绪
从一个来访的出发点,我倒觉得没必要太苛刻自己,我在非咨询时间内有想说的不和咨询师说。只是在保证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整理成一段文字尽可能的一次性发送完毕。那咨询师会不会回复,回复多少自己都要保持在一个平和的心态。
在面对来访交流咨询问题、及时情绪这方面。个人觉得,如果咨询师有精力的话。回复类似于,我看到你消息了,下次咨询我们再讨论这个问题;或者是提出让你自己去思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下次再讨论。类似于这种回复,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这也是一个建立双方边界感的过程。
三、能成为咨询师一定是有共情能力的
当你和咨询师表达你的质疑以后,他的做法。是直面问题,还是和你兜圈子,又或者反问你。平常咨询中你自己的感受如何。是觉得自己有被看见,觉得舒适;还是觉得也就那样。
咨询师的专业背景。专业背景这件事不绝对,的确有很多看着专业背景非常厉害,但是实际能力并不怎么样的咨询师。所以,背景这件事要结合着你的感受去看。
四、有戒备心是好事
另外,我对你们的沟通媒介有点存疑。对于我来说,可能我觉得用电话和短信沟通包括微信,有些过于私人化了。我会觉得非常紧急的事情,用电话和短信沟通比较稳妥。其他时间用咨询app,或者邮件相对会有边界感一些。但是,具体也要看你自己怎么去定义“短信”。
对这些规则规定保持戒备心是件好事儿,心理咨询目前在国内的发展还是有很长路要走的。各方面的保障措施、规范有待完善中。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不要心里存疑,及时说出来最好。早点知道咨询师的态度早点作出判断。你第一句提到咨询了几个心理咨询师。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同时进行的。同时进行大可不必,如果是有先后顺序的,或许你对于结束一段关系有自己的经验。那么,你提出的问题就更好解决了。把心里的疑惑提出来,看对方反馈。是你自己所接受的就继续,不是就结束。
我心起飞扬
心理咨询师职业胜任力里最重要的,我觉得是职业能力或者道德操守。2014年曾经有学者针对高校的心理咨询做过调查,探究“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研究者根据文献,列出了十个品质,让咨询师与来访者分别排序,而有趣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排序并不一致。心理咨询师几乎都选择了专业能力作为最重要的品质,排第二的是亲和力,然后是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而来访者所选择排第一的是道德品质,第二是亲和力,第三是保密,第四才是专业能力,心理健康、热情耐心等排在其后。所以,不同的人对于心理咨询师职业胜任力的重要程度排名不同,也看你怎么选择了。满意请采纳。
吃吃吃货小两口
前段时间,甘肃省庆阳市一名高三女生因为班主任猥亵而跳楼的新闻曾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对涉事女生表达同情与遗憾、对班主任指责讨伐,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那个女孩子几乎在出事的第一时间就向学校的心理老师寻求了帮助。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庆阳六中的心理老师王老师并没有履行身为心理咨询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反而把女孩子往痛苦的深渊里又推了一把。通过涉事女孩的自述信,我们大概可以还原一下当时的经过:王老师在女生前来寻求帮助后,没有使用咨询技术对女生进行帮助,反而是告知年级主任,然后年级主任找到班主任要求其向女生道歉。王老师做法违背了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违背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那么,什么是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呢?保密原则是咨询师(治疗师)对来访者(求助者)个人隐私权的尊重。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应当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遵守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需要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当然,在咨询过程中,也有保密例外的时候,主要是在以下几种情况:①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②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③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④心理咨询中出现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⑤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⑥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保密原则是所有心理咨询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它尊重了求助者的自主性,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这个事件中,女生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时显然还没有触及保密例外的条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庆阳六中的心理老师的做法已经违背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也许有人会说,学校的心理老师有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两个身份,在这个事件当中,王老师的做法或许是以老师这个身份为出发点所以找了年级主任。但是,在咨询师和老师两个身份之间,还是应当以咨询师的职业标准为重。首先是咨询师,学生找心理老师是做咨询的。角色混乱会出问题,所以担任太多角色不适合给学生做咨询。在专业术语中,这叫做避免双重关系的原则,也就是说,咨访双方应仅限于咨访关系,而无其它任何关系。比如说心理咨询师不可以给自己的朋友或孩子进行心理咨询,学校的班主任不可以给班上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避免双重关系可以减少来访者的顾虑并且降低纠纷发生的几率,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共同保护。除了保密原则和避免双重关系原则,心理咨询师的原则还有:·时间限定的原则:一般一次咨询50min左右,一周一到两次·“来者不拒,去者不拒”原则:“来者不拒”意味着来访者只要来了就要接待,“去者不拒”意味着咨询师只给主动求助的人提供咨询·感情限定原则:即关系限定,来自非咨询关系的要求是不可以答应的。这里要切忌产生恋爱关系。·重大决定延期原则:待咨询结束后来访者再做重大决定,如离婚、退学·伦理道德原则:要让来访者了解他的权利和义务,未经来访者同意不得录音,资料保存,收费标准提前明确。在庆阳的这次事件当中,女生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是特别值得肯定的,但是让人失望的是心理老师却没有履行她的工作职责,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事情走向。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因此对心理咨询产生特别多的偏见,可靠、正规的心理咨询一定可以为你排解烦恼与解答困惑。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时,一定要注意看心理咨询师的是否有从业资格(如中国心理学学会注册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咨询师)。如果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咨询师有违背咨询原则的地方,请停止咨询关系,如果情况特别严重,可依据《精神卫生法》进行举报。参考资料:钱铭怡. (2016).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重排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郭念锋,等. (2017).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木糖不纯
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是有限度的,是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须如实报告来访者的个人问题,这为W咨询师的做法首先是违背了这个原则的,另外如果需要督导,也应隐去能识别个人信息的资料(该W咨询师并未说明,他所公布的个案中来访者的名字是化名或是其他),并且将来访者的隐私暴露降低至最低范围。另外,这个所谓的咨询师所说的督导,也是不正确的,的确,督导可以是向自己的上一级咨询师寻求帮助,但是还有循环督导,也就是说,作为其他的成熟咨询师来说,他是这个个案的局外人,有能力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帮助W咨询师去分析这个个案。第三,W咨询师在网上公布来访者的信息,事后并不说明,反而说是督导,这就不关乎咨询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了,人品问题啊!还有就是W说的“介于此个案对我个人咨询生涯的发展意义,我想展示出来,和大家分享”,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W所说对自己的咨询生涯有意义,很能理解,但是你也不能为了你自己,牺牲人家吧!网上有很多的个案解析,可以说都是生活中来访者的例子,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是谁,说明什么?咨询师注意保护来访者的个人隐私了!而且很多人得以从中得到借鉴、帮助。所以说分享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要知道你所分享的是什么。不是人家的隐私,是这个问题本身。最后,这个咨询师,丢人!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