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WeiPrincess
我觉得购买欲强,跟从小的生活条件有关系吧!
我购买欲就一般,缺什么才会买,因为从小父母都挺宠我,从来没有为钱烦恼,只要想得到什么父母就尽量的满足你。
结了婚之后,生活有了天壤之别,老公家里的条件特别差。他外面也有外债,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只能够还账的,我有点私房钱,也就从来没有跟老公要。生活还是跟以前一样,该买就买,该花就花。
从来没有控制自己的消费。有时候也会抱怨,别人结了婚,都是花老公的钱,生活变好了,而我呢?越过越不如以前,甚至后悔自己的选择,自己的穷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想想心里就觉得委屈,但是那也没办法,自己选的人,就该自己受。
知道老公的压力大,我也没有控制自己的消费,每次商场打折,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会买了。控制不住啊!因为花钱大手大脚的日子,我已经习惯了。老公的消费观,跟自己一点都不一样,因为他是穷孩子出身。对钱看的比较重,这样也理解,没钱花什么?
我有时候觉得,人这辈子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看到喜欢的东西,想买就买。但是,生活不允许啊!
因为缺钱,触不可及的东西就越多,所以想要得到欲望就更强烈,所以购买欲就越强吧!越得不到,就越想要。如果不缺钱,想要得到的东西很轻易,买不买就觉得无所谓了。因为他们很容易得到,也看不上这些东西,也不需要。

shangbabayue
认为双十一的东西会便宜很多,所以一定要趁着便宜的时候多买点。没错我就是这样的人,尽管我发现了可能双十一,并没有便宜多少钱,但是心理上的感觉让自己还是忍不住剁手。
深海R蔚蓝
双十一期间,菜鸟物流为了”减碳“,在指定快递点制定奖励措施。如果你送回1个纸箱,就可以领1个鸡蛋,如果凑够4个箱子,菜鸟就帮你把鸡蛋包邮到家。同时,菜鸟推出了“个人减碳菜单”,你可以在淘宝上搜索自己的减碳账单。如果你使用绿色物流包裹,就会有相应的减碳积分。 菜鸟通过给你提供充分信息,让你逐渐加入到对减碳的队伍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行为经济学里面的概念来表达,叫“助推”。“得到头条”里面对“助推”有一个清晰的解释:在不改变人们行为动机的情况下,改变他的行为模式。所以,前面的第一个例子不是助推,因为它改变了你的动机。人们是因为奖励,才产生将纸箱送回的动机和行为。而第二个例子是“助推”,它以温和的方式在引导你使用环保纸箱。“助推”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呢?它最早出现在《助推》这本书上,作者理查德•泰勒是诺贝尔经济学家和行为经济学专家,他曾经提出过“心理账户”和“禀赋效应”等重要理论。“助推”在保障人们选择自由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环境来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助推不是强推,不需要给人们动机,只需要轻轻地推一下,就能帮人们就能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的选择。“助推”甚至成为美国政府的全新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能源、戒烟、养老保险计划的改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助推使人们在自由状况下做出最有益于自身和社会的选择。为什么需要“助推”呢?书中写到,人们大脑中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出于本能和经验的“直觉思维系统”,另一套是出于理性思维的“理性思维系统”。在做选择时,人们往往更依赖直觉思维系统,因为它反应更快更直接,而往往会无意识忽略理性思维系统,结果导致人们常常出现认知偏差,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往往过于乐观自信,结果容易做出很多错误的选择。例如,不知道“赌徒谬误”的人,在玩摇骰子游戏的时候,如果前面五次的点数都是偶数,他们会普遍相信摇下一次是奇数的概率会更高。而实际上,每次摇筛子都是独立事件,出现奇数和偶数的概率一样都是百分至五十,每次摇骰子与上一次的结果完全没有关系。由于人类认知上的非理性的特征,人们需要设计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纠正这些错误,引导他们做出更好的选择。“助推”够有助于事情向着对整体更好的方向发展。书中举出了几个有趣的例子。学校食堂食品的摆放方式会影响孩子们的选择,将健康的食品放在前排并与学生视线齐平的高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健康食品的消费量,减少对非健康食品额消费量。如果在男厕小便池里放一个苍蝇那么大的物体,很多人入厕是会瞄准这个目标,小便溅出来的概率能下降了百分之八十多。美国政府为引导公民购买保险,将主动选择的形式改变成默认。以前美国公民需要从各种保险方案选择合适的,然后购买,这样很麻烦,导致公民懒得买。现在买保险成为默认选项,你不做选择,即默认购买了保险,这样大大提升了社会保障的推广。助推的价值不容小觑,那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运用助推?如果你自己或者帮家人培养阅读的习惯,那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摆上书,无论是蹲马桶,睡觉,还是坐在沙发上,大家都能马上看到并随手能拿到一本书,然后很自然的翻看阅读,而不是无聊地玩手机。在我看来,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模式跟“助推”一样,因为她们没有给客户创造动机,而是通过不断提问帮客户发现他们的真实问题和真正的动机。《助推》这本行为经济学经典著作,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助推”有助于我们设计更合理的选择环境,让我们尽可能地远离那些愚蠢的选择,而做出对我们的健康、财富和幸福更有利的选择。
纳木错dolphin
我也和你一样啊,每天上班没事就浏览拍拍啊,淘宝啊,看见了喜欢的就忍不住要买啊,但是我现在有一个办法可以不那么冲动了就是看见了漂亮的衣服就收藏起来,先不买。然后每天都进去看一看,等你多看了几次之后就会发现那衣服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也不是特别好看嘛然后就没那么喜欢了,然后再删掉收藏。嘿嘿,个人的小方法了,希望对你也有用
女儿我爱你
如今,双11成了一个狂热的节日。商家“跳楼”,打折信息铺天盖地,买家“血拼”,一夜不眠不休盯着时钟23:59到00:00,随即像一名剑客拔出利剑斩断情丝一样,按下鼠标一键下单,然后长舒了一口气,感受到一种了无牵挂的潇洒。
对双11的购物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衣食无忧,只是从内心更渴求比现实生活更高一些的生活品质,但是做到这一点,略显囊中羞涩。比如大学生或一些普通上班族,日常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总觉得去年的靴子已经过时,今年想换个新款式的,可是新款的贵呀,所以放购物车天天看,还有一些可有可没有的东西,不着急用(也许本就没用),但是自己就想要,也一并放入购物车,就等着双11降价购买。
这种 “相对购买力不足”的人,我们且称之为“假穷人”,是双11的购物主体,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购买力与占有欲
我国从贫穷到温饱,到现在的逐步走向富裕,才走过了短短几十年的历程。刚刚“脱贫致富”的我们,对成功者有一个社会性的定义,那就是“越有钱越成功,越能购买更多的东西”。“炫富”不就是拿着各种昂贵的东西给别人看吗?
“相对购买力不足”的人群是一群有着极强上进心的人,他们不甘心目前的生存状态,当看到有人炫富,他们不屑,但是从内心却希望自己成为那个炫富的人。在这些人心里,拥有那些豪华的东西,就是成功的标志。
所以,有限的购买力与无限的占有欲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噬咬着这些人的心。
购买力有限,才精打细算,等着双11的降价;占有欲无限,才无休止的看上一款又一款商品,欲罢不能。
越穷越想买,越想买越觉得自己穷,这让人很痛苦。人作为行为主体,本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缩短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让自己心里达到一种平衡。双11,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时机。
虚拟与现实的体验差距
有一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非常贴切的形容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尤其是对于上述的“假穷人”,现实更显的残酷。
也许你原本希望自己是个淑女,穿着西服套裙高跟鞋,却因为整天挤地铁而成为了一名穿运动装上下班的女汉子;
也许你原本希望自己的闲暇时光与闺蜜相约,尽享逛商场的乐趣(买不买倒在其次),却因为周末要加班连懒觉都睡不成。
……
总之,现实生活中 “不如意十之八九”。
而在网络上,你的境遇就大不相同了,尤其是在购物的活动中,且不说那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物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啥都能买到,尤其是与商家打交道的时候,你就会摇身一变而成为“上帝”!
只要你进店,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店家都会“亲,我可以帮您什么?”“亲,您有什么问题?”“亲,您满意吗?”随叫随到,并且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地回答你所有问题。
这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的体验。所以,爱上网购,并非偶然。
两个月无假期的尴尬
人生需要仪式感,所以会设立很多个特殊的日子,有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有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还有我们自己以及家人好友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这些节日给我们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精彩。
当然,能从节日中获取假期的,就是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而十一长假过后,再值得期待的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就是元旦了,11和12月份是空白,这俩月是沉闷的、冗长的、无趣的。
可是,就在这尴尬两月的中间,11月11日出现了,虽然不放假,但是双十一给人生带来的精彩,不比度假逊色:节前选择比较商品,节中购买,节后收货。然后与好友分享体会,这个节花了多少钱,省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然后再一一晒出来,这个过程可以延续一到两周。
“假穷人”大多是学生或者上班族,每天重复着相同的日子,双11带来的刺激和兴奋,也是促进消费的动力之一。
其实,购物与穷富有关,与人的心态更有关。双十一给我们带来了愉快的体验,力求省钱的同时,我们更要理性消费。生活真正需要的,货比三家后果断下单;可买可不买的,先不买,也许几天以后你会发现,其实已经不喜欢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专家:杨玉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
编辑:姚迪
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 投稿请联系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