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9

绿萝丝藤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郑州王萍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百叶书店

已采纳

导语:学龄前儿童是指在上小学前,在3周岁后的年龄阶段。学龄前儿童通常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巨大的好奇心,也是学习和领悟道理的最佳时期,家长在此阶段了解孩子的发展特征,对孩子将来的培养非常有利。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以及相关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在这个年龄段,宝宝已经开始有自己对判断事件、人物对错的想法,大人这个时候要注意引导宝宝明辨是非,同时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人际交往、处理事件的正确榜样。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创设发展的空间;父母要教会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规范。

2岁以后,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幼儿会有反抗、“自私”的行为出现,也会抢着为父母或为自己干事。对于前者,父母千万不要以为是幼儿的退步而加以训斥,而应该采用“以退为进”的手法来化解幼儿的反抗行为,用耐心、形象的讲解来减少幼儿的“自私”表现,否则会使幼儿真的养成与人对立、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特征。

2—3岁的幼儿最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反复听同一个故事,根据这个特点父母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故事高潮处停下,告诉幼儿你忘了后面的内容需要看看书,然后假意去看书再接着讲故事,这样会使幼儿对认字有强烈的欲望。也可以在重复讲故事的过程当中,变换一些词语的搭配,让幼儿了解一些同义词与词语的多种搭配(幼儿会很容易发现你的这种变换)。还可以让幼儿把听来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其他人听,在获得好评后,可以增强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6岁正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大脑能否正常发育会对幼儿成年后的智力产生深远影响。爸爸妈妈可以尽量地让宝宝自由活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都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宝宝已经不需要大人抱了,要想孩子有创造力,父母首先就要自我解放,要做到“心情开放,容易沟通”。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创设发展的空间。6岁的幼儿语言发展迅速,能在掌握大量词汇和句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它们进行组合,会话性讲述能力明显进步。此时的幼儿爱学、好问,喜欢向家长和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应把握住孩子这一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学龄前儿童应该以玩为主,还是要侧重学前的智力开发?怎样让孩子成为会学习的孩子?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中有哪些误区?幼儿学前班该不该把小学一年级课程列入教学内容?这些关乎孩子们健康、学习、成长的话题又成了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幼儿教育“重”在哪里?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现在的家长往往从胎教开始,就小心翼翼、千方百计地要给孩子最好的启蒙。到底幼儿教育的重点在哪里?当日的论坛上,这是幼教专家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世纪先锋学校幼儿园校长秦志红举例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幼儿园的老师曾教育他‘东西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去’。有一句话,叫习惯成自然,有好习惯就有好的人生。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很重要。”

直映教育郑州中心校长李向东则用数字形象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6岁之前,正处于孩子生长发育过程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例如,孩子阅读认字的关键期在5~8岁,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学好。”

那么,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该怎样做好启蒙呢?郑州启元国际幼儿园园长吴丹丹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学龄前儿童应以玩为主吗?

启蒙教育很重要,那么,学龄前儿童应以玩为主还是以学为主呢?

郑州大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首席指导师王萍认为,游戏应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通过游戏来发展身体和心理,而学习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孩子不到年龄时,他的抽象思维就不到发展的时候,硬让孩子“学”,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

帝湖幼儿园杨丽敏园长说:“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哪里?是要让孩子笑到最后,赢到终点。教育孩子应该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教育过程。”

培杰潜能开发中心幼儿园园长郑伟利也说:“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关键是怎么学,学多少。这点上,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定。如果教育不当,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影响。”

河南春苗教育机构校长程冠三也强调说:“教育的目的有两种:第一是适应各种情景的能力;第二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想孩子优秀,就要在不同的年龄段,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学龄前儿童应该以玩为主,还是要侧重学前的智力开发?怎样让孩子成为会学习的孩子?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中有哪些误区?幼儿学前班该不该把小学一年级课程列入教学内容?这些关乎孩子们健康、学习、成长的话题又成了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幼儿教育“重”在哪里?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现在的家长往往从胎教开始,就小心翼翼、千方百计地要给孩子最好的启蒙。到底幼儿教育的重点在哪里?当日的论坛上,这是幼教专家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世纪先锋学校幼儿园校长秦志红举例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幼儿园的老师曾教育他‘东西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去’。有一句话,叫习惯成自然,有好习惯就有好的人生。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很重要。”

直映教育郑州中心校长李向东则用数字形象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6岁之前,正处于孩子生长发育过程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例如,孩子阅读认字的关键期在5~8岁,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学好。”

那么,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该怎样做好启蒙呢?郑州启元国际幼儿园园长吴丹丹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学龄前儿童应以玩为主吗?

启蒙教育很重要,那么,学龄前儿童应以玩为主还是以学为主呢?

郑州大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首席指导师王萍认为,游戏应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通过游戏来发展身体和心理,而学习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孩子不到年龄时,他的抽象思维就不到发展的时候,硬让孩子“学”,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

帝湖幼儿园杨丽敏园长说:“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哪里?是要让孩子笑到最后,赢到终点。教育孩子应该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教育过程。”

培杰潜能开发中心幼儿园园长郑伟利也说:“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关键是怎么学,学多少。这点上,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定。如果教育不当,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影响。”

河南春苗教育机构校长程冠三也强调说:“教育的目的有两种:第一是适应各种情景的能力;第二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想孩子优秀,就要在不同的年龄段,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郑州王萍心理咨询师

133 评论(8)

老王09870

家长都知道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很多困惑。比如几岁开始阅读比较好?读什么书?这篇文章将为家长解决疑惑。

在综艺节目《拜托了妈妈》中,明星妈妈谢楠透露,儿子吴所谓5岁,目前已经阅读超过500本书,总字数超过百万。

这与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有关。

“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

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阅读能力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上,仍然存在很多困惑。

1.阅读能提高学习成绩

高考语文改革,对阅读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有数据显示,若一张语文试卷字数超过一万,将会有15%的孩子做不完题目。

名校小学校长曾说: “不阅读的孩子,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差生’的潜质。”

“得语文者得天下”,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学习各学科知识都更轻松。

2.阅读能开拓眼界

脚步到不了的地方,阅读可以。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可以汲取其中蕴藏的无穷智慧。

喜欢阅读的孩子,思维会更清晰,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会更强。

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会让孩子保持好奇心,不断地去 探索 这个世界。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

美国儿科学会曾对儿科医生提出类似的建议:

这样的“早期阅读”到底有多早?

越早越好,可以说从孩子出生起甚至在妈妈肚子里,就可以培养孩子阅读了。

有家长可能会疑惑,孩子听不懂看不懂的时候,阅读有意义吗?有意义。

2015年8月,佩里·卡拉斯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称:

越早阅读越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及读写能力的发展。

0-3岁,把书当玩具。

书不只是用来读的,对婴幼儿来说,还可以当玩具。

孩子可以通过触摸、握着、抱着甚至含在嘴里的方式,与书本建立联系。

家长经常问,孩子经常撕书,一点也不爱惜怎么办?

可以给孩子换一本撕不坏的书,比如布书、硬壳书等;找家里没用或便宜的书,让孩子撕。

撕书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不必过于担心,等孩子长大了,这个习惯就会慢慢消失。

这个年龄的孩子主要通过声音和图画的方式来阅读,父母可以选一些好看的卡片或绘本,呈现画面或朗读给孩子听。

3~8岁,培养亲子阅读的好时期。

3岁之后,就可以在睡前给孩子讲一些有情节的故事书。再大一点,可以和孩子一起角色扮演,增强互动阅读。

亲子阅读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进来,不能只是家长读、孩子听的方式。

比如,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问他们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想到了什么。逐步锻炼孩子复述故事、分析人物、理解故事背景、理解主题和观点等深度阅读的能力。

先选孩子能轻松读懂的书,再逐步增加难度。

家长不要用命令或奖励的方式让孩子阅读,而是让孩子自然沉浸其中,享受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8岁以后,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把选书的权利交给孩子,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他们决定自己想看的书籍。

如果一味要求孩子读名著,会让孩子的读书视野变狭窄。

让孩子尝试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书,他们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用家长督促,也会形成自己的阅读清单。

有一位学者说过, 我们用人生的头几年来学习怎么阅读,而余下的时间用阅读来学习。

只要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以后的学习会很顺畅。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1.父母喜欢阅读

如何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最近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作者马伯庸,曾在知乎上回答过这个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希望孩子阅读,不妨自己也先捧起书本吧。

2.家中有一定量的藏书

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中没有藏书怎么行。随手拿一本都可以读,孩子不养成阅读的习惯都难。

孩子耳濡目染,书中的精彩内容,甚至比电子产品还有吸引力。

3.带孩子看看世界

相比于文字图片中的大海、瀑布、东方明珠……让孩子到现场感受一下,印象会更具体生动。

如果在 旅游 中看到了感兴趣的东西,也会迫切地想去书中寻找答案,孩子会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

所以除了阅读书本之外,多带孩子去博物馆、展览馆、 科技 馆、艺术馆、公园等这些地方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说: 没有天生不爱读书的孩子,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引导。

-参考文献-

[1]王萍.儿童早期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2):21-23.

[2]没有孩子天生不爱阅读,关键是你有没有做对

[3]Dr.魏关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清单

[4]《我的第一本深度阅读手册》

作者简介:

秘密梦红楼,心理咨询师, 育儿 就是育己,在写作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196 评论(10)

Romy莎莎mei

王萍 研究员,女,1973年5月12日出生于安徽省泾县。199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物理系,1997年获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三年在荷兰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大学混合信号微电子组作博士后。2004年回国后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工作,曾任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集成测试研发部部长,现任微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成员、第6研究室副主任, FuTURE论坛频谱研究组副组长,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王萍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末主要研究模拟/混合大规模集成电路,突破了视频采集、雷达应用中的高速高精度A/D 转换器集成芯片自主知识产权。21世纪初期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与测试技术的研究,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欧洲标准UMTS终端低功耗发射机、超三代移动通信集成测试平台、第四代移动通信无线信道探测、可重配置无线电等。863计划科研成果“Beyond 3G系统集成测试平台”入选《上海留学人员成果集》,《2007上海市科技年鉴》。王萍研究员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曾荣获上海市长宁区2006年“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上海市长宁区2006年“三八红旗手”、FuTURE论坛2007年度“优秀个人奖”、2008年度“领导风范奖”。

294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