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沐沐牧
一、三级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以下条件满足其一)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3)具有其他专业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4)在校大四学生与应届毕业生可凭学生证申报心理咨询师二、二
心理咨询师三级: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心理咨询师二级: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 以上条件满足其一即可报名。目前考生不可以个人报名,只能通过培训单位代报考
你在哪里?现在考试主要还是靠自己,你先报名,买书和真题就可以,实在理解困难可以看网课,然后就好好复习,真题里面有考试的题基本换汤不换药。
要求很高啊 心理咨询师三级申报条件 (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 2)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毕业的学生,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 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你可以去在网上找找 或者就是你可以去你们那边的大学附近看看 一般大学附近的培训班会比较多
国家在17年已经取消了资格认证的考试。目前国内心理咨询相关行业正在起步发展阶段,建议慎入!
还可以吧,但要说的是,心理咨询师这个专业很注重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你如果有2到3年从业经验的话,工作还是很好找的。总体来看,在一些大城市存在可观的需求量,如果你的专业技能过硬,上岗不是什么问题。不过要是在一些中小城市,目前就业还是有些不尽人意。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 心理咨询师考试报考3月份开始,由于专业没有限定,很多并非本专业的考生也来报考心理咨询师,那么对于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知识的考生来说,报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经常有人向我询问以前从没学过心理学,现在想报考心理咨询师考试,需要注意些什么事情,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心理学是理科。心理系招收高中理科的毕业生,因为它涉及到心理实验,涉及到统计学知识。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我认为更倾向于自然科学)。 第二:目前,一般心理咨询师单独靠给别人做心理咨询的收入不是很可观。由于国民对心理咨询认识不到位,小城市的发展有限,在大城市和更高级别的心理咨询师才能更好发展。 第三:心理咨询师解决的是正常人群的心理问题。中国还没有心理医生的职业资格认证。所以我们常说的心理医生大多是精神科医生转变过来的。他们解决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群,不在咨询师的能力范围之内。 第四: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即便是二级,也不等于你就可以开业,离一个合格的咨询师还很遥远。记住了,那只是一个证书而已,现在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很少,好多都是单位选送培训的,考取证书之后,大家依旧做以前的工作。 第五:如果你真想把自己的心理咨询作为自己终身职业,那你一定要报考心理学自考本科(好像北京大学自考设有心理学科目),或者要考取心理学相关的研究生(在我看来自考心理学本科比非心理学专业考取的心理学研究生学到的知识多)。
请具体说说 是什么情况 这样才能给你准确 详细的‘解答 如果解决您的疑惑 请采纳
所以你的未来想不想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你,我个人认为啊,如果你觉得是你的未来是打算做这个的话可以去考啊用处很大,如果你只是兴趣所致,我觉得也可以去考,但是你更多的要学习的是中鹏的心理学这方面的文化。
秋风扫落叶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明白心理的规律。河北衡水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修老师,以前患过10来年的心理障碍。后来在试用各种方法,阅读各种资料后,自已领悟到了心理的规律。也帮助了很多的人走出了心理的误区。这些心理规律即使对正常的人的心理也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所以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走进了误区,机械地看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物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所以如果医院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作为主要手段,就是错误的。心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弗洛伊徳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但还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在我们心理的实际应用上没多大作用,比如你如果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到好的,而如有一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的更好。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不好。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使他自己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不但对心理治疗感到完全的悲观,甚至对整个人类也感到了完全的悲观。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怎样让我们的心理变的更好呢?从古到今,有着对此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有益的启示。但是一提到宗教,很多人可能就想到那些迷信的东西,当然,想通过神,鬼等使心理变好,那是肯定错误的。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中确有一些真正的可取之处。那就是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比如佛教的禅宗,提倡顿悟。其实这个开悟就是对心理规律的技巧方法的掌握,但它不当当是个知识,它是一种体验,它要你自已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会知道了。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悟当成是什么成佛成仙的事,没有那么神的。我们只把它当成是对自已心理的一种领悟。这是个什么方法呢?其实它是太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个好方法,它才会从我们眼前溜走。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使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更不正确。所以才有禅宗里的棒喝,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徒弟领悟,就是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知道。这个方法就是“接纳”。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就这么简单。要注意是一切,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就会好。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觉自已的感受,就好象看另外一个人一样。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当然,你没去想怎样接纳,你也可以是在接纳。这个方法对于正常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一样有用的。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分界限是不大的,甚至就在一念之间。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做为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有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他每天总在睡前要看一下门关了没有,即使他已经知道门关好了,他还是要去重关一下,如不去,他就不舒服,而且几乎每次门都是已经关好的。他意识到这是个病,为此很烦。如果运用接纳的方法就是,你就接纳有这种想法,有这种行为,接纳自已为此而产生的烦恼。那你就会变好。其实我们有古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不那样想就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把有那种想法和没那种想法都看着是正常的,那我们胸怀就更宽广。就比如庄子的家人死了,他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敲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 ,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人死了就是难过的事吗,人死了,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那个总关门的人,就是为有这样的想法而烦,所以他就努力压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就是这样,你越压制,他越对抗。这样相互对抗,冲突就会越来越大。这是愚蠢的做法。如果他去接纳这种想法,接纳这种行为,那么渐渐的反而就会变好。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变好。就象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着的,你从不会知道是哪一刻睡着的。当然这个蜕变的时长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只需一会儿,有些人则要几天或者几十天。当接纳时,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我和我们的心理成为一体了,就象“无我”那样。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我为什么烦恼呢,佛跟他解释后,他立即顿悟了,佛大概的意思就说,是你自已在烦,是你自已一直在纠缠你的心,本来你是不烦的,你为什么要去纠缠它呢,也就是说你接纳你的烦恼,你就不会烦了。所以也有个典故,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惠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勤拂拭正是自已没有必要的纠缠。所以佛教常常以小故事来启发人们。那个关门的人其实更多的是为有那种想法而烦,当他接纳后,他可以常去关门,甚至还可以喜欢上关门,但他也可以不去关门,如果不关门有不舒服就接受不舒服。这样渐渐地,关不关门对他就无所谓了。心理也没什么障碍不障碍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我们话语有时难以表达清楚,但只要去体验就容易明白的,而且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实际体验。另外我们也要相信接纳就会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虽然很主观,但心理就是这样的,你不信的话,你连体验它正不正确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客观的心理科学。禅宗的悟也是客观的心理科学。再比如有些人会失眠。对于失眠,药物治疗是没什么用的。完全是心理原因。当失眠时,你就这样想,我就让它失眠,一直醒着到天亮我也真的接受,有烦恼有担心我也接受,当然你闭上眼睛,摆好了睡觉的姿势。你要相信接纳就会好的。而的确实际上就是会好的,慢慢地,不知不觉你肯定会进入梦中。这个过程也是很微妙的。总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解决的方法也差不多。有心理障碍也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没有迷哪来的悟,没有悟也就没有迷。其实我们还可以由这种体验领悟到很多道理。还有象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的工作是工作,如果我们不工作时,就是在玩吗?不工作时,我们的身体在运行,嘴巴在呼吸,在一定意义上不可以说是工作吗。所以你即使一事无成,和做成大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样的,这就是你的思想要有包容性。有时候世俗的思想是片面的。还有老庄思想的柔弱能胜强硬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当我们接纳了自已时,我们还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感受,有时候即使你一个人静坐时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你也会知道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波又一波,而且不受我们想法控制。很多时侯你的思考变的根本不重要了,你只需去体验,你没去想接纳,但你是在接纳,而且接纳的更好。我们的思考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丢开了可笑的思想,我们会变的更自由,更精彩。我们的心是很大的,我们体验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有太多的问题我们不明白。好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不要去钻牛角尖,你想也想不明白,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的脑子的思考力实在是很渺小。我们的世界也是很矛盾的,真理和错误都是相对的,真理在一定意义下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下又可能是对的。有时我们的言语很难表达出好多事情,言语表达也有许多不完整性,所以争辩也是没有多少意义,你争赢了也不一定是对的,争输了也不一定是错的。只要我们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的意思也就足够了如果你觉得好,则多帮别人回答这类问题。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