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922apple
因为心理学可以用在任何的领域,比如你是教师、医生、律师或其他职业,因为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对你的工作、人际交往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很好的帮助。 如果你想专学心理学,想当这方面的专家帮助别人给别人咨询,我认为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以外个人方面还需具备一些特质和品质。 从你的问题来看,你已对心理学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很好,继续保持下去,你会发现心理学真的值得了解和学习。 一般来讲,学习心理学的人(我是指以后将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要有以下特质和品质: 1.心理健康 这种健康是指非常平衡的随和的心理,争强好胜、善嫉妒、不能保守他人秘密隐私的人不适合做这项工作。 2.一定的敏感性 一定要善于观察别人,从来访者的一举一动找出线索,善于观察别人的情绪变化,一定的敏感是必须的。 3.个性随和,处事不急 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耐心,无论来访者讲出了什么话,都不要不耐烦或者觉得惊讶,要平常心对待。 还有啦,就是要努力领悟一些专业知识,心理学方面是包括好多分类的,包括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就连催眠术都属于心理学领域的,你可以选择你比较喜欢的来进行学习。 祝你学习愉快:)
艺海秦声
因为生活越来越讲究快节奏,效率才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一旦出现需要耐心,花费时间的事情,我们就会变得不耐烦,觉得影响到自己了,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心情非常的不高兴。
我现在上班,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要是中间出现什么浪费我时间的小插曲,我就会特别的不高兴,回家之后,我就想自己歇会,我妹妹要是问我一些有的没的,我就会很不耐烦。原因就在于属于自己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超级多,时间却总是那么稀少。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只能越来越快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有除了睡眠之外的时间去静静的呆一会。
造成这样现象的有两种因素,第一是我们自己的个人因素。我们在社会上打拼的越久,我们自己的事情就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上要求的越来越多,对于一件使用大量时间的事情,也是受不了的。习惯了快餐的我们,怎么会轻易的让自己去享受一顿长达几小时的晚餐。还不如把多出来的时间去联系客户。我们的观念变了,但是我们也越来越不会享受生活。
第二,社会因素。为了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我们的工作效率随着企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高,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是我们每天忙里忙外的目标。我们越来越快,但是我们的脚步也不再为身边的景色而停留,到底是错过了什么,我想也是数不过来的。快节奏的工作并没有让我们学会享受生活。所以很难有耐心的留存。
jimmy吉米吉米
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当然这并不是所有人。只是普遍现象。因为现在科技,互联网,各行各业都在飞速的发展。而发展下来的结果就是我们,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
因着这样的原因,现在的人们,都习惯了速成。而现在科学的发展也确实帮我们达到了这样的要求。比如我小的时候家里种地。不管多少的地,都要一个坑一个坑的中。收地也是一个一个的收。现在二十年过去了。再回到家里的时候。似乎用人工的地方太少了。都在用机器。不但比人快,而且还省力。
所以你现在再让人一个坑一个坑的去种地,人们肯定是没有那个耐心的。因为找到了更简洁的方式。所以很多人都习惯了做事走捷径。因此人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
这也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而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互联网的崛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似乎好像一切的东西,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解决了。谁还愿意去大街上跑来跑去呢。
似乎对现代人来说,时间才是最宝贵的东西。因为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希望做完马上就有结果。我们不愿意去等待,因为觉得等待好像是在浪费时间。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却也改变了我们自己。一路走过来,回头的时候才发现。我们似乎是丢了好多宝贵的东西。希望那些让我们生活更简洁的东西,不要让我们丢失了对生活的耐心。
君君如冰
因为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放到你一个人身上。时间太宝贵了,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的生活和工作,如果你自己不够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所以现在的大部分人们都在为自己而活,根本不可能把时间放在你的身上,更别说耐心了。
而且一个人有没有耐心和家庭的教育也很重要。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自己的孩子宠的很厉害,这就造就了孩子自私的性格。
在学校里还好,一旦是走进社会,步入工作的时候。如果你想请教前辈一些问题那就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指望他们能耐心的教你了。这就是这个社会残酷的一面。所以我们只有让自己变得优秀,才不会去低头请教别人。我没有让自己变成被请教的人。
以上是关于工作方面的耐心,下面就来说一下对家庭的耐心。就举个自己的例子吧,每次我弟弟问我题的时候,我给他讲一遍还可以,如果他还不明白,我就会很没有耐心了。总会说他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还不会。所以导致于,每次他问我题,我们两个都会吵的不可开交。以至于最后他都不敢再跟我请教问题了。
其实我觉得那些很重要,而且这个社会缺乏耐心,如果每个人都一点耐心,社会就会变得不一样。而且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如果没有耐心,什么事情都会做的不好的。
没事就做吃货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和思想解放,心理医生的需求会慢慢增长。心理医生是个前景很好的职业。但是就目前中国的情况,大多数的心理医生都是咨询师的身份,在医院里拿的是一般的工资。很多心理咨询师甚至要兼职来保证较好的收入。也只有个别的较顶层的心理医生才能有高的收入,但是和国外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你目前还是高中生,在选择就业的时候要衡量自己对各学科的兴趣。优秀的心理医生不但是好的社会学家,也是很好的临床医生。请问lz的对生物,数学,化学等学科兴趣是否浓厚?因为心理医生的起步不但要学习高数,医科等学科,还要有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另外,心理医生对自我的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你一心想要作一名好的心理医生,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相信一定能够成功的!
重庆渝祥居
这问题挺奇妙的。按说一个人同时做两份工,没有什么不可以。类似地,假如你看到你的老师下班后做装卸工会有什么感觉?看到你的医生下班后做装修工又会是什么感觉?我猜想你可能会觉得:一段真诚、美好,专业的心理咨询关系似乎极大的变了味道。好像自己花了钱的心理咨询,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似乎跟你看到的这个工作一样,普通、平常甚至可能还有些低贱。那么,我们可能会有疑问:我的心理问题是怎么好的?我到底有没有心理问题?
或许当你看到你的咨询师在装卸时,你所产生的愤怒、后悔的情绪,使你更接近你自己的内心。因为也许你会发现:你的心理困扰如此的平常,被如此平常的人和方法解决,并没有什么神奇的。这让你更需要直面生活中的其他苦恼,并且为这些苦恼负起自己的责任。话说精神分析师就不会让来访者看到和介入自己的私人生活,因为这样会干扰咨询中的动力,干扰移情和反移情的工作。
你第二次焦虑症状明显减轻,第六次就强迫症明显减轻,焦虑抑郁情绪舒缓,社交恐惧舒缓。咨询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在咨询中,神经症。如此康复快速,让我想到矫正性情感反应,即因咨询师的参与及回应,暂时性的提升了访客的良好感觉。这个时期其实还是处于移情阶段。从题主的描述,很像是“理想化移情”,即对咨询师产生他是好的,我跟他在一起,我也是好的他是很了不起的,我能跟他一起,我也是特别的”等类似体验。
咨询师会有一种感觉“自己需要和访客想象中的样子一致,否则很可能发生理想化挫败。咨询师做了一些常人犯的错误,比如迟到、有某种缺点、不足的地方,都可能引发理想化失败。神经症人格的反应是可以接受和讨论的,自恋型人格则会生发暴怒、失望剧烈的情感情绪反应。这是因为其“自体客体”体验产生了破灭。认识到咨询师是一个凡人,是需要经过理想化、理想化褪色、整合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访客内化了有缺点、有优点、鲜活的“人”的客体,从而也开始允许自己不存在于幻想里,不对他人有过高的期待、过完美的要求,会从根本上变得快乐、轻松。也能表达自己和允许自己的不足。
出现这个情况,建议和你的咨询师去交流。他会给你一个准确的信息,万一你认错了人,这只是一个和他有点像的人呢?我觉得这种情况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即使真的是咨询师本人,你所有的感觉也可以跟他谈。这是咨询深入的时候,这些对你更有价值的情绪体验,也是深度疗愈的开始。咨询师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我认识很多咨询师都是有兼职/其他兴趣特长的。咨询师不能脱离社会体系,一味在咨询室中不利于咨询师的整体反身,时间久了会受到视野、人格发展的局限,反而是有一份参与社会的体验会更有利于咨询品质。我想,可能做个人类学者、哲学教授更符合大众的期待。但咨询师其实最重要的是需要健身和运动,因为长期的久坐和精神、心力的消耗很影响身心健康。
那既然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咨询师的私人生活总是让来访者失望和愤怒,只是或大或小而已。你想想看,咨询师也会挖鼻屎,买菜时也会为几块钱斤斤计较。咨询师的小孩也会厌学,咨询师也会离婚。类似的,我们看到自己的老师课后做苦力,看到我们的医生去做装修工,也未必会产生正性的情感,也许也会厌恶、鄙夷。对这些情感的处理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够珍视咨询室内发生的情感,认可自己的努力。也放下咨询室以外咨询师的身份。也许我们会更认可平庸、普通,甚至卑微人性当中的勇敢和光亮。
当然,如果你可以继续跟你的咨询师工作的话,就像其他知友回答的,你的愤怒、后悔对你的深度成长更有帮助。我认识一些兼职的咨询师,其中有个姐姐是卖铝合金门窗的。听起来是不是和“装卸工”差不多,和心理咨询没啥关系,让人不由自主的怀疑其专业性我在想,题主的咨询师是不是和那个姐姐的情况差不多。和有回答里提到的生活困难没什么关系,心理咨询只是兴趣爱好。那个姐姐和很多兼职咨询师一样,各大培训班都有很多这样的家长为了理解和治疗家里的叛逆孩子或者自己的心理问题而走上了这条路。
一开始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就继续往下走。考了证书,取得了资质,开了工作室。但是早就做熟了的主业并没有丢。想一想之前的各种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广告,一点门槛都不要,让多少人心动?现在知乎的提问里面还有很多人问想我不是说题主的咨询师不专业,也不是说认识的姐姐不专业,而是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的现状确实挺魔幻的。当心理咨询师要报什么班?哪个培训证书更权威结合起来想,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我还想起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讨论,就是《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科医生可以做心理治疗,而心理咨询师连诊断的权利都没有。
很多人都不服气啊,很多精神科医生根本没有接受过心理治疗的培训,凭什么就能直接做心理治疗?很多的非医学出身的大咖都在反对这件事。应该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个规定吧。这个就是中国的现状,那些大咖,很多人经验丰富,当然有做诊断的能力。但是,半道出身的兼职咨询师太多了,经常在听案例汇报的时候发现那个来访者有比较严重的精神病。而不少“用爱发电的咨询师”竟然亳无察觉。精神科医生的好处就是通常不会漏掉这些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