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0

约丶书丶亚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哈利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六月之程

已采纳

霍金简介: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

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并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

1965年,23岁时他取得了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扩展资料

科学方面贡献

霍金的研究领域是引力与黑洞。他的主要贡献有两个:奇点定律(1970)与霍金辐射(1974)。

奇点定理:Roger Penrose(彭罗斯,似乎更牛) 一起开创性地运用拓扑学的方法,证明广义相对论方程导致奇点解,间接地证明了大爆炸奇点的存在。

霍金辐射:受Bekenstein熵的启发下,运用弯曲时空背景下的量子场论方法,证明黑洞像热力学黑体一样对外辐射。这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第一个典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霍金的主要工作都作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黑洞研究大发展时期,他的早期工作对引力与黑洞领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斯蒂芬·威廉·霍金

心理咨询师哈利

210 评论(14)

童心惠敏

成就一切的自我意识!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 一 自我意识—寻找自身的成就定位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即“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具体来讲,自我意识包括个人对如下问题的回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个性?有什么样的优缺点?我有什么价值?有无巨大的潜能?我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自我意识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自我观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已根据自己与环境中他人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历等四个主要方面不自觉地形成的。根据这些,人们心里便形成了“自我意识”。 就我们自身而言,一旦某种与自身有关的思想或信念进人这幅“自我肖像’,它就会变成“真实的”。在此之后,我们很少去怀疑其可靠性,只会根据它去活动,就像它的确是真实的一样。心理学家马尔慈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识,就有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运作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那“荧光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负性的信息,然后感受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自我意识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见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听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鼓舞讯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成功。 对自我意识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其正或负倾向是我们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败的方向盘、指南针。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以下特点: l、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识一致。 每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就会按那种人的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他做了一切有意识的努力,即使他有意志力,也很难扭转这种行为。 自我意识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人的全部个性、行为,甚至环境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人从心理上逃避成功,害怕成功,面对机会或挑战,他就可能畏畏缩缩,这样,即使不是一个失败者,也是一个平庸之辈。因为,在其自我意识里已经有了失败的自我意识。其实,只要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管是企业家,商人或是学生、教师,其工作绩效都会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2、自我意识可以改变。 一个人难于改变某种习惯、个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这样一个原因:几乎所有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谓自我的行为模式上而不是意识结构上。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或指导感到意义不大,是因为他们想要改变的是特定的外在环境或者特定的习惯和性格缺陷,而从来没有想到改变造成这些状况的自我认识。 普莱斯科特雷奇是自我意识心理学的先驱之一,他在这个问题上做了最早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验。雷奇认为个性是“一套思想体系”,思想与思想之间必须一致。同这个体系不一致的思想受到排斥和不被相信,因而也不能引导人的行为;相反,与这个体系一致的思想则被采纳。这套思想的中心就是个人的“自我理想’,即自我意识,或者他的自我观念。雷奇是一位教师,他用几千个学生来验证了“自我意识”的理论。 雷奇的理论认为:如果某学生学习某科有困难,可能是因为(从学生的眼光看)他不适于学习这门学科。然而雷奇相信,如果改变学生这种观点体现的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也就会相应改变。如果在几千名学生因改变了自我意识进而改变了成绩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也会改变。这种理论得到了验证。一个学生在100个单词中拼错了55个,而且很多课程都不及格,以致丧失了一年的学分,但第二年各科成绩平均91分,成了全校拼写最优秀的学生。另一个男孩因成绩太差而被迫退学,进人哥伦比亚大学后却成了全优生。一个姑娘拉丁文考试4次不及格,同学校的辅导员谈了3次话后,就以84分的成绩通过了。一位男生被一个考核机构断定为“英语能力欠缺”者,却在第二年荣获学校文学奖的提名。这些学生的问题不在于他们智力迟钝或基本能力的缺乏,而在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恰当。他们“确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不是说“我考试失败了”,而是认为“我是个失败者”;不是说“我这门不及格”,而是说“我是个不及格的学生”。 要想有所成就,并全面地完善自己的意识就必须有一个适当而又现实的自我意识伴随着自已;就必须能接受自己,并有健全的自尊心。必须信任自己。必须不断地强化和肯定自我价值,必须随心所欲地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而不是把自我隐藏或遮掩起来,必须有与现实相适应的自我,以便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此外,可通过长期自我观察或借助心理咨询师的指导,逐步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并且积极现实地对待这些长处和弱点。 当这个自我意识在对自我扬长避短的基础上日臻完善而稳固的时候,你会有“良好”的感觉。并且会感到自信,会自由地作为“我自己”而存在,自发地表现自己并会适当地发挥作用。如果它成为逃避、否定的对象,个体就会把它隐藏起来、不让它有所表现,创造性的表现也就因此受到阻碍,内心便会产生强烈的压抑机制而无法与人相处。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所真正需要的正是更丰富的人生、幸福、成功、平静以及我们心目中的崇高目标,在本质上都可以从丰富的生活或积极的创造过程中体验到。当我们体验到幸福、自信、成功的'饱满的感情时,我们就是在享受丰富的生活。当我们落魄到压制自己的能力、浪费自己的天赋本能,使自己蒙受忧虑、恐惧、自我谴责和自我厌恶的程度时,就是在扼杀我们用以利用的生命力,就是在背弃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道路。 “在你心灵的眼睛前面长期而稳定地放置一幅自我肖像,你就会越来越与它相近。”哈利爱默生依斯迪克博士说:“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已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伟大的人生以你想象中的图画——你希望带来什么成就,作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开端。” 二 如何获取和驾驭自我意识 积极的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积极暗示中形成的,那么如何才能获取自我意识,又如何驾驭自我意识呢?积极的自我意识的获得必须以正确评价和分析自己为前提。一个人如果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在学习或工作中就会产生自信心,这将使他不会踌躇或是等待。他事先就会知道他的努力将会带来什么结果。因此,他的学习或工作效率将比其他人高,成就也胜过其他人;其他人则必须摸索前进,因为他们无法了解自我。 下列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真正的自我,从而发现闪光点。 1、你是否经常抱怨,心情不好,如果有的话,原因是什么? 2、你是否会特别吹毛求疵,小题大作? 3、你是否经常在工作中犯错误,其原因是什么? 4、你说话是否尖刻无礼? 5、是否故意避免和任何人结识?如果是的话,为什么? 6、是否经常为消化不良而苦恼?为什么? 7、是否觉得生活忙碌无用? 8、喜欢自己的职业吗? 9、你是否经常自怨自文自怜,为什么? 10、你是否嫉妒那些超越你的人? 11、你大部分时间都在想些什么?相信失败还是成功? 12、你的年纪越大,你的信心是逐渐增加还是逐渐丧失? 13、你是否能从所犯错误中获得宝贵的教训? 14、你是否允许某些亲戚或朋友为你担心?如果是的话,为什么? 15、是否有时高兴万分,有时候却一落千丈? 16、谁对你是最具启发性的影响?原因何在? 17、你是否容忍本来你能够避免的消极或沮丧性的影响? 18、你是否对你个人的外表毫不在乎?如果是,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 19、你是否学会了如何“排除你的烦恼”,使自己忙得没有时间去理会这些烦恼? 20、如果你让其他人代你思考,是否会认为自己是“无用的懦夫”? 21、有多少原来可以避免的烦恼困扰着你?为什么你会容忍他们? 22、你是否借着酒、药物或香烟来镇静你的紧张情绪?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不改用意志的力量来平静你的紧张情绪? 23、是否有任何人经常对你责骂或抱怨?如果有的话?是什么原因?24、你是由拥有一项明确的目标? 25、你的目标是什么?又打算如何来实现? 26、你是否有任何方法能够保护你自己不受其他人的消极影响? 27、你是否懂得利用自我暗示,使你的情绪变得积极? 28、你最珍视的是什么?是你的世袭财产,还是你控制自己思想的特权? 29、你是否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违背自已的判断? 30、今天是否为你的知识或意识状态的宝库增添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31、你是否敢面对令你不愉快的环境,还是回避这种现实? 32、你是否分析你所犯的错误与遭到的失败,从中获得教训?或你认为这不是你的责任? 33、能够举出你是严重的3个弱点吗?你采取什么行动去克服这些弱点? 34、你是否会鼓励其他人带着他们的烦恼来求取你的同情? 35、你是否从你日常的经验中挑选出你的个人成就和有帮助的教训,并总结他们的影响? 36、你的存在是否会对其他人产生消极的影响? 37、别人的什么习惯最令你感到苦恼? 38、你是否允许自己受其他人的影响? 39、是否已学会如何进入一种使你能够保护自已的请神意识状态,而不受所有沮丧情绪的影响? 40、你的职业是否能使你产生信心与希望? 41、是否觉得自已拥有足够的精神力量,使你的意识不受到所有恐惧的威胁? 42、你的信仰是否能帮助你维持你的积极意识? 43、你是否觉得你有责任分担别人的忧愁?如果是的话,为什么? 44、如果你相信?“物以类聚”这句话,你是否能分析一下你们结交的朋友,而对自己增加更深的了解? 45、你是否看得出来你和你最亲近的人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你是否经历过任何不愉快的经验? 46、你有这种情况吗?你自认为你最要好的朋友,实际上是你最可怕的敌人,因为他对你的意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47、你根据什么判断谁对你最有帮助?谁对你最有破坏性? 48、你所亲近的人在精神上是优于你还是不及你? 49、在每天24小时中,你有多少时间是在从事工作?睡觉?游戏与娱乐?获取有用的知识?浪费光阴? 50、在你所认识的人中,什么人最鼓励你?最提醒你小心?最打击你? 51、你最烦恼的是什么?你为什么愿意忍受这些烦恼? 52、别人主动地向你提供建议时,你是否不加思索地加以接受,而不分析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53、你最希望获得的是什么?你是否打算得到它?你是否愿意把其他所有欲望都安排在它之下?你每天花多少时间为实现这个欲望而努力? 54、你是否经常改变主意?若是,为什么? 55、做任问事,是否有始有终? 56、你是否容易对别人的事业或职业、头衔、学位或财富留下深刻的印象? 57、你是否容易受到其他人对你的想法或说法的影响? 58、你是否会因为别人的社会或经济地位而迎合他们? 59、你认为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这个人在哪一方面比较优秀? 60、你花了多少时间来研究及回答上述问题? 如果你已经真诚地回答了上述全部问题,你已经比绝大多数人更为了解,从而应用积极自我昭示的方法来发扬优点抛弃缺点,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

236 评论(14)

davidzeng168

1、勇气和坚持

21岁那年霍金被告知罹患了罕见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医生当时认为,他只能活两三年。随着病情发展,他的身体严重变形;之后丧失了语言能力,仅3根手指可以活动,再慢慢甚至连眼球追踪技术都无法准确锁定他的目光,只能靠脸部一块肌肉活动。

在被疾病困扰的近五十年里,他用自己的勇气与坚持做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辐射”学说,该学说是霍金对天体物理学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也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霍金曾在网站上写道:“它(疾病)并没有阻止我有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家庭,也没有阻止我在工作中取得成功……这说明人们不需要失去希望。”

生活中也有很多身患疾病的朋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任淑一表示,心态的低迷有时候比疾病更可怕,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心情开阔的生活环境,聊些积极向上的话题,对生活充满信心。

2、兴趣广泛

除了巨大成就,霍金还是一位兴趣非常广泛的科学家,丝毫没有因为疾病影响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写科普著作。1988年出版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被译成40余种文字,畅销全球;2001年完成的《果壳中的宇宙》,获得了2002年世界最知名科普图书奖之一的安万特科学图书奖,此外还有《大设计》《我的简史》等多部图书。

他多次在电影、电视剧中客串。在卡通片《辛普森一家》里,他以动画形象,坐着会飞的轮椅和直升机向男主角大谈黑洞、奇点、宇宙维度,并亲自配音;在电视剧《星际旅行》中,他和剧中的“牛顿”、“爱因斯坦”一起打桥牌;在喜剧《生活大爆炸》中,他指出天才“谢耳朵”论文里的证明错误。他还触电音乐,1994年与2014年,霍金用电子发声器两次与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合作。

任淑一指出,通过发展兴趣爱好,不但可以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还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具有情绪发泄、平衡心理,自我调节的作用,会大大提升人们的心理状态,让人可以重新积极的面对生活。

3、乐观与幽默

霍金的乐观和幽默感也让人津津乐道,他自己也承认“我是个乐观主义者”,也正是凭借这种乐观的心态对抗病魔逾50年。

早在1988年,美国杂志《人物》就将霍金称为世界上最有趣的25个人之一。在《时代》杂志的“10个问题问霍金”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人类有一天会理解物理学的全部吗?”霍金幽默风趣地回答,“我希望没有那一天,不然我就要失业了。”

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霍金曾预测计算英格兰队在巴西世界杯上的获胜几率“他们认为,作为理论物理学家,我的预测能力比章鱼保罗强一点点”。正是生活中无时无刻的幽默感,霍金才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他还以最新技术将自己的影像投射到千里之外的彼邦与粉丝互动;开通微博账号;在高考前夕,霍金还发微博祝中国考生金榜题名。去年,霍金还与中国演员王俊凯在微博互动。

4、充满好奇

除了卓越的科研成就外,他更像是一位预言家:对于人类的未来,霍金曾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大胆预言,假如人类的历程再走100万年,“人类的足迹必将进入那些从未涉足过的宇宙空间”。对于人们所关心的外星人,在2015年伦敦皇家科学学会寻找外星生命迹象的启动仪式上,他说“在茫茫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其他形式的生命。”

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两点是保持好奇心和坚持到底。他曾说:“要尝试找出眼前事物的意义,探究是什么让宇宙存在。要有好奇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也总会有你能做并能成功的事情。绝不放弃非常重要。”

人的一生都应该保持好奇心。任淑一解释,在学生时代保持好奇心不但可以提升创造力,更可以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既有益于学业,也有益于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成年人如果没有好奇心,毋庸置疑的是工作发展会遇到瓶颈,如果我们想要突破自己就必须有好奇心。霍金的成就和贡献就在于他那一颗年轻的好奇心。

扩展资料:

霍金的启示

霍金的代表性首先在于他身上所汇集的当代科学名家的特点。

几年前,人类学家海伦·马莱特在长期对霍金及助手随访之后写的《Hawking Incorporated》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觉得如果翻译成《霍金集结号》较为贴切。因为作者开篇即强调此书并非霍金传记,也不仅仅是关注霍金这个个体,而是探讨“知识主体”如何形成。

通过大量的一手访谈和影像资料,马莱特称霍金取得科学成就和诸多当代著名自然科学家取得成就的路径和逻辑是相似的:即他成功地高效地使人员、信息和科学技术长期集结在自己身边,正是霍金和他周围凝聚的人和物协同工作才创造出了那些成就。

比如霍金善于培养和结交来自不同科学分支的学生及同事,所以能博采众长。身体状况虽然使霍金的科研思维和他身体力行的研究能力分离,但恰恰是这个局限,让吸纳和凝聚自身之外的人力和物力的“集结力”对当代科学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当然,霍金对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方面很具代表性。几年前,资深科技记者迈克·勒盟尼克曾经以一件小事来回应社会对如何评价霍金的争论。

勒盟尼克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采访霍金的过程中,霍金的助手无意中提到每次霍金到各地讲学都会抽出时间访问当地残疾儿童中心,并会耐心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这些访问从来不对媒体公开。勒盟尼克总结说,仅这个小习惯就足以说明,霍金即便不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堪称一位非凡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霍金,是一种生命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霍金的启示

124 评论(10)

卷卷卷和毛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

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并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

1965年,23岁时他取得了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1973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天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

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或霍金辐射(包括de Sitter空间中的霍金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

它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和热力学统一在一起,其为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1973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了量子引力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是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

例如,空间-时间在普朗克尺度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粉末的状态。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学。

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提出了能解决宇宙第一推动问题的无边界条件。

2004年7月,他承认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是错误的。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扩展资料: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学系物理学家,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

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979年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后为荣誉卢卡斯数学教授(牛顿曾任此职,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授职位)。

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宇宙之王”。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故事:

霍金跟母亲关系很好,其母住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霍金经常去探望她。霍金还跟自己的女儿合著了几本宇宙探险的科普书,他女儿已成为著名作家。

简的出现对霍金来说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跟霍金一起面对病魔,令霍金摆脱绝望,并让他重新获得对生活和工作的信心。

1965年,简(Jane)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霍金。简恩服侍、照顾霍金25年之久,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看护他,推着轮椅带他到各地旅行,还要照顾几个孩子、操持其它家务。

25年的时间,她看着他从默默无闻的研究生变成“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1990年,霍金与妻子简离婚。对于两人最终分手的原因,媒体曾有不同的猜测。

而按照英国人迈克尔·怀特和约翰·葛瑞本合著的《霍金传》的说法,他们离婚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跟霍金的科学研究有关。

因为他的研究,霍金从早期的不可知论者变成了一名极端的无神论者,他以自己的无边界理论完全排除了上帝的概念。然而,简却是一名虔诚的教徒,上帝是她的精神支柱之一。

正是有这样的信仰才让简在这20多年间肩负起了照顾霍金的重担。但也有一种说法是霍金跟自己的一个女护士伊莱恩走得越来越近,从而冷落了简,这名女护士后来成了霍金的第二任妻子。

1995年迎娶私人看护伊莱恩(Elaine Mason)。2004年初,英国有媒体指霍金遭到第二任妻子虐打,消息轰动全球。2004年1月,霍金透过剑桥大学两度发表声明。

指责有关消息失实,并表示“我全心坚决驳斥说我遭到虐待的说法。媒体的报道纯属虚构,有人散播这样不实的消息,令我感到失望。”简(Jane)写有《霍金:前妻回忆录》(上)(下)。

然而,外界传出霍金身上出现多处神秘伤痕,手腕骨折,脸部和嘴唇有很深的切口,同年3月,英国警方正式向霍金问询,了解有关情况,并查问部分霍金前护士索取资料。

但由于霍金并未合作,英国警方最终未能起诉任何人。2006年10月19日,64岁的斯蒂芬·霍金正在与第二任妻子伊莱恩办理离婚手续,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11年,至今未娶。

2014年11月,霍金与Pink Floyd再度合作的单曲《Talkin'Hawkin》问世,令世人充满期待。由于罹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霍金全身肌肉萎缩。

只能借助贴在脸上的传感器感应脸颊肌肉运动打字,再用电脑声音合成器发声。这次是霍金与Pink Floyd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在该乐队1994年发行的一张专辑中。

霍金曾为单曲《继续交谈》诵读歌曲引言。 2015年3月,霍金计划申请姓名专利,成立基金会,推动运动神经元疾病等的研究,并防止不肖人士滥用他的名字谋利。

霍金是继畅销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JK·罗琳、前足球明星贝克汉姆(DavidBeckham)后,第三个为自己的名字申请专利权的名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蒂芬·威廉·霍金

11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