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93

冰心草堂123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网易云请心理咨询师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告别了以前

已采纳

网易云应该请一些心理专家免费在线给这些人来疏导心情,让他们尽快地恢复。

网易云请心理咨询师

346 评论(14)

忘忧毛球

我觉得可以倡导一些正能量,要变得积极向上一些,这才是最棒和最有效的。

111 评论(10)

小小锅盖子

邀请心理专家、万名心理专业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升级《云村公约》治理虚假编造内容,规范乐评礼仪,为真正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帮助,一起传递音乐美好力量。

265 评论(11)

盐见黄瓜

音乐很多时候本来就是跟情感相连的,所以当看到别人因为这首歌而有所感触,自己恰巧又有相似经历的话,就很容易产生共鸣。这应该是网易云评论最初的来源。当然除了一部分是情感的触发,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粉丝的示爱,很多备受欢迎的歌手和组合的歌曲下面,就可以看见很多粉丝的评论和安利。这也是网易云为什么会评论比音乐出名的另一个原因。

其实单纯的情感分享和追星安利并没有什么不妥,再没有爆发评论热潮之前,网易云是因为其每日推荐十分贴合用户爱好而出名,每一首歌下面都会“每日推荐过来的”这样的一句话,这样的评论一开始只是在感叹网易云的大数据分析厉害。但是慢慢的评论开始变了味道。情感分享变成了编故事大会,甚至很多人拿抑郁症编故事,博得陌生网友的关注和关心,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抖机灵语言,只是为了在评论越来越火爆的网易云赚取一部分人的眼球。

本来应该是音乐认同评价变成了编故事大会,本来是追星安利评价也开始变成了粉丝撕逼大会。特别是在一些组合的歌曲下面,所谓毒唯也在扰乱评论区。我们用听歌软件,只是想在我听到好听的音乐的时候,我打开评论区可以看看有谁跟我一样能欣赏这首歌,看看他们的评价;而不是打开评论,却发现里面就没几句是关于歌的,全是编段子,复制粘贴故事的。有时候陌生人的评论会带来安慰,但是在越来越像社交软件的网易云,评价也开始变了味道。评论胜过音乐,那么将网易云再成为音乐软件就没有必要了,我再用它听音乐就显得没了用处似的。

也因为越来越多拿抑郁症编故事的评论的出现,网易云被网友称为“网抑云”,对此网易云表明将会邀请心理学家入驻网易云,其实这些举措会不会有用我们并不知晓,只是网易云应该牢记做这个APP的初心。

231 评论(9)

红月光薇儿

网易云回应会加大对社区内部评论的审查力度,减少负能量的传播。

248 评论(13)

爱美食小雅

“网抑云”是网易云音乐的梗。

刚开始,网易云凭借评论的社交功能吸引了大批用户,精美的页面设计一度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在喜欢的音乐的陪伴中,用户可以表达对听歌的感受,并可以讨论自己喜欢的歌手和专辑,寻找同好,倾诉并得到安慰。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在评论区域里出现了:

事实上,“网抑云”的梗很久以前就被内部用户嘲讽了,但他们都是戏弄,不算太狠,规模还不大,还不至于分裂成两派或感觉让人不舒服。

后来,不知道它是如何就在网络上传播得愈演愈烈了。各种“玩梗”,“跟队形”,“分享刚编的故事”等等其实算不上恶意,却确实是无意义信息的内容,让习惯在网易云评论中倾诉的人受到了嘲弄。悲伤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状态,但却遭到了他人的恶意戏弄和嘲笑,以至于一些真正把网易云音乐评讨论区当成树洞的用户不再敞开心扉与陌生人互动。

此次网易云微博对于“网抑云”事件的正面回应,反映了网易公司对这件事件的重视和整改意图。针对“网抑云”现象,网易云音乐正式启动了“云村评论治愈计划 ”,推出了三大措施,并邀请心理学家和数万名心理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 ”。来自乐评的一万名有才华的人组成了云村乐评集团,发起了乐评征集大赛,共同打造一个温馨、友好、真实、有趣的音乐社区。

如此一来,“网抑云”恐怕是真的要变成“网愈云”了。

357 评论(15)

玲珑金月

是的,针对“网抑云”现象,网易云音乐正式推出“云村评论治愈计划”,推出三大举措,邀请心理专家、万名心理专业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万名乐评达人组成云村乐评团发起乐评征集大赛,一起构建一个温暖友爱、真实有趣的音乐社区。

113 评论(10)

april841002

确实是的,网易云的运营方还特意请来一些心理专家来为这些网友们诊治。

15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