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jiefox
——印记平凡(42) 路人:大师,人没了眼睛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大师:为什么没意义? 路人:看不见这缤纷的世界了。 大师:缤纷的世界? 路人:当然这世界也有瑕疵。可没了眼睛连瑕疵也看不到了。 大师:那眼睛是什么? 路人:就是看世界的。 大师:可眼睛看到的世界是真的世界? 路人:难道不是? 大师:不是! 路人:不是? 大师:肉眼可见的都是虚幻的,它使人沉迷! 路人:为什么? 大师:诱惑! 路人:可没了眼睛世界是一片漆黑呀?那还有意义吗? 大师:你还有心。 路人:心? 大师:用心去看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 路人:不是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吗? 大师:物的世界会使眼睛蒙蔽。 路人:为什么? 大师:向外求物,迷失真心;向外求道,不明大道。用心,心是灯;觉悟,觉是心。心觉一切山河大地,心觉一切十方三世。山川草木,不离大地;日月星辰,不离虚空;一切万法,不离自心。心中自有道,悟道便是本真…… 新闻报道: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2016年5月12日讯(记者 许婷)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残联举行的“最美浙江人•最美残疾人”评选今天在杭州公布,“视障工程师”赵成......等11人当选 。 赵成,男,视力残疾, 30岁的赵成6年前,在研究生毕业实习时,因实验室爆炸事故,造成视力一级残疾。出院后,他笑对人生的不幸,参加残联组织的各种康复和技能培训,学会了用盲杖定位行走,掌握了使用读屏软件操作电脑。 作为阿里巴巴的特约视障工程师,赵成义务参与了手机淘宝的无障碍优化测试工作,通过演示和交流voice over使用心得,让全国顶尖的IT工程师更深地意识到了信息无障碍对盲人的重要性。同时,他还为维护视障群体切身权益,如银行、网购高铁票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工作建言献策,提出改进建议。 不久前,赵成义务担任了蝠声网络广播的节目主持工作。这是一个全部由视障残疾人建立的公益网络电台。那些常人看似很简单的录音、剪辑、混音等技能,他要付出几倍于常人的努力和耐心,有时反反复复要录上十几遍。通过网络广播,他与全国各地的盲人朋友分享心路历程,在节目中向社会传递爱和正能量,帮助和带动身边的盲人朋友走出自我封闭,融入社会。有一位东北的听友,接连经历了失恋、母亲病故等不幸,甚至产生了消极厌世的情绪。在节目后,赵成特意联系到他,以亲身经历,耐心地开导他,最终帮他放下了精神上的沉重包袱。 如今,赵成不仅通过网络广播积极地向全国的盲人朋友宣传G20峰会,还在计划学习心理学知识,希望成为一名盲人心理咨询师,更好地为盲人朋友以及有需要的健全朋友服务。 拿到奖的他,站在台上说:“想更好地促进信息无障碍的工作,让更多盲人朋友获得信息,摆脱困境和压力。” 以上是新闻媒体对赵成的报道,其实对模范人物的报道如果没有亲自感受,在当今这个世界是很难引起共鸣的。但赵成不一样,我关注他却是因为他的父亲,他父亲赵辉茂是我的大学同学,那是一个同学们印象中的直爽、开朗又乐于助人的人,可从儿子出事那天起,他经历了什么?作为天各一方的同学们是不清楚的。毕业三十年聚会,同学们曾力邀他参加,他的托辞竟然是他要当爷爷了,他不能来聚会,为此我百思不解,儿子生孩子有儿子照顾,退一步还有他妻子照顾,难道他也参与?他就没有自己的生活?后来在班群中同学钟道发道出了真相,我们才知道他经受了我们都不曾经历的磨难,我用了磨难二字,对每个人来说这真是天大灾难,在后来我与赵辉茂的交流中我们有过这样的对话: “看了报道,这真是天大的灾难!” “是!灾难发生后,我隐瞒了所有人,包括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岳母,赵成从出生就是她带大的,赵成是她的骄傲!我那时害怕见到亲人朋友们,一遍遍地叙述这揪心的故事,我难受,亲朋好友也难受。理由很简单,痛楚由我一人承担!” “看视屏赵成还是挺好的,他就是眼睛受伤?” “不是!赵成除了视力一级残疾,头颅骨炸了一个洞,颅骨碎了一块取出,至今少了一块,面部毁容伤残6级。上半身大面积烧伤2度,眼伤、烧伤、爆炸伤......” “治疗的过程是艰辛的吧?” “他大大小小10多次手术,他连吭都不吭一声,确实很坚强。好在脑子未坏,去年参加北京全国盲人知识竞赛,还得了全国第二名。为了治伤,我们连续3年3次去美国,在加州UCLA里根眼科中心手术。举目无亲,闲时儿子带我去了好莱坞,比弗利山庄,中国领事馆等,他英语很棒,眼睛靠我,嘴巴靠他,相依为命。2013年最长一次是3个月,在美国和华人一起过春节……” 他叙述到这里,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他用了“相依为命”这个词语......其实这篇文我想以他为主线的,但我实在怕引起他的伤痛,所以我不忍心再继续这样的话题。我们又谈起了当年在大学的日子...... 我虽然不忍心与赵辉茂继续这样的话题,但我认为我有义务与学生们探讨这样的话题,这不是英雄主义教育,只是通过赵成的经历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磨难。为此,我组织了研究生及本科同学们的探讨,并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观感: 坤霖,一个天生具有悲悯气质且很有才华的中文系学生,我让他看赵成报道,再比较他的境遇,他填了一首古诗: 鹊踏枝/展眼平康皆锦绣/浪子 旧岁左丘空自瘦。 几载悲辛, 往事难回首。 却看如今风满袖, 少年壮志还如旧。 意气消磨嘲子厚。 当自图强, 岂欲居人后。 展眼平康皆锦绣, 明朝更画宏图有。 研究生丁雪,一个性格开朗但又心思细腻的河南姑娘。她写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伟大还是渺小,无论为人还是为己,都会因自己的行为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有些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行为有多么惊天撼地,而是其行为体现了生活中的真。之前,参加过几次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现场,每一次都会被候选人的精彩演讲感动,为他们不屈生活磨难的精神所动容。幸福的生活大抵相同,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幸。但是他们却没有被生活中的不幸所打败,而是活出更耀眼的精彩。这一类自强者,身上大抵有着相同的精神:不服输,不屈服生活,懂得感恩。看到“最美浙江人·最美残疾人”――赵成的事迹介绍,他意外残疾、顽强逆袭的经历让我感动。我不能想象一个前途光明的研究生投身科研,因意外事故而双目失明,再勇敢地振作起来,超越残疾,热心公益,这究竟得用多大的毅力。我一直认为自己在求学路上是有毅力的,出身中部偏远山村,教育资源缺乏,高考接连失利,复习了一年又一年,整整复习了三年。所有认识我的人都说我疯了,可是当时的我就偏执地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生在人口大省,哪怕再努力也就考了个二流大学。可是,我骨子里是不服输的,大学毕业考取广州的研究生。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的父母来说,能允许一个女儿这样一直上学是不容易的。毕竟家里四个孩子每学期的学费、每月的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一直都是家人心中的骄傲,只要我能好,不吃不喝都可以,只要我上学,砸锅卖铁都愿意。可是,我的内心是焦虑的。来到广州,从小到大的优越感,显得那样地可笑。面对强大的竞争,我的未来又何去何从。我怕辜负父母,上了二十多年的学,却依旧无法让父母生活的体面。但是,相对于赵成与生活磨难博弈来说,我的成长经历似乎又没有想象中那样的难。有时我在思考,如果我遇到相同的境遇,能不能像他一样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我想自己经历的再难,大概也没有他理解的深刻。面对磨难,我们不应该夸大自己所遭遇到的困难,怨天尤人,惶惶不可终日。我们可以做的是直面现实,拿出自己的力量,勇敢的走下去。 研究生晶晶,一个有着可爱笑容的女孩子,用了非常哲理的话对赵成做了评价:有一种感动是接受;有一种勇敢是坚持;有一种选择是别无选择!了解过赵成的事迹后,给我最大的触动是他那颗乐观向上的心。生活中突然的得到远没有突然的失去给人的触动大,而生活就是如此的残忍,让你习惯光明之后又无情的拿走光明,在你已经看到眼前胜利之后又无情的把你打回谷底。赵成自我认知的转换过程就是他同生活同命运斗争并妥协的过程。我相信赵成现在的成就并不是他当初选择时就能预想到的,他要的并不是身后的光环与荣誉,而更多的是他能贡献的最大价值。他已经不单单是从个人价值的角度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是站在社会价值的立场来走完自己以后的道路。上帝关上了他的光明之门,给了他坚强之窗,他坚强的面对现实,面对梦想,面对未来。 研究生敏红,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她的感想:没有了光明,却用心点燃了世界,梦仿佛就在前一秒,当他还沉浸在美好回忆的那一秒,没来得及分享,现实就给了他当头一棒。实验室意外爆炸,他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幸运的活过来了。因为心中有光明,所以他用光明照耀他人;因为心中满怀爱心,所以他用行动诠释爱心;因为心中开满梦之花,所以他把梦之花撒向生活大地;因为心中装满美好期待,所以他把念想付诸行动,用顽强浇筑生命之花。在最美的年华,丧失最宝贵的光明,他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的伟大,在“黑夜里”照耀前行的步伐。他是最美残疾人,也是人间最美励志哥! 研究生鲜艳,一个总是在思考的学生:外界之事物,如健康与疾病,财富与贫穷,快乐与苦痛,全是些无关轻重之事,全是些供人发挥美德的场合。他关心的是如何做与公共利益相符合的事,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入世的,修养在于他的内心,与环境没有多大的关系。坚韧克己地承受着自己的命运,坚持各种智慧公正谦虚勇敢的美德。做事不存心所为,不受别人有为或有所不为的影响,对于一切发生的事和命运给他编造事,一概以愉快的心情等待结果并接受它,他不对任何人抱怨、发怒,毫无勉强的接受他的命运,依然纯洁地、宁静地朝着自己生命的鹄前进。感觉属于肉体的,欲念属于灵魂,真理属于智慧。铲除“我是受了伤害”的观念,受伤害的感觉立刻就消灭了,铲除那感觉,伤害立刻也就消灭了。 丽娜,我的弟子,一个娇俏玲珑的姑娘,也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子。我对她写的东西毫不客气提出批评,我说: “你用的语言不平和,这样的语言并不是深层的东西,只是流于表面!我只希望你用平和的发自内心的语言表达出来。” 但她仍然坚持她的表达,并委屈的辩解,这就是她真实的表达,她写到: 人最难以承受的是巨大的落差感。赵成,一个前程似锦的研究生,因一次实验意外失去双目,面对从云端跌入谷底,面对从此再也看不清这美丽世界的巨大打击,我们可以想象到他内心的悲痛。然而,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抬起了他高昂的头颅,大步向前迈进。人最难能可贵的是自己身陷囹圄却依旧心系他人、心系社会。双目失明的赵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推动盲人信息无障碍环境的改善,为全国各地盲人朋友架起心桥,播撒阳光。 灾难可以摧毁他的身体,却摧不毁他那坚强的意志和为社会做贡献帮助他人的良善之心。 付靖青,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老师,看了赵成师兄的事例,深受感动,我选取了两个我认为最精彩的角度切入。 我前段时间因为毕业论文的事情特别受打击,老师知晓我要出国,一直在为绩点努力,结果毕业论文审阅遇到了一个极其严厉的老师手中,修改多稿最终才得到了一个一般的分数。在整个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极其绝望,崩溃了许多次,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毕业论文结束后到现在,我都极度排斥出国读研,因为在我内心里,对做学术、学习都要绝望了,再加上申请时间很快就到了,很多材料还没准备好,整个人都是抑郁的状态。在家的几天闲时看了赵成师兄的材料,震惊于他的坚强,跟他相比,我这点事情根本不算什么,十分惭愧,当初竟然还有那么傻的念头。无论发生什么,人生总是有希望的啊。 记得休·赫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永远不会残疾,科技才是残疾的。在他17岁那年,因为高山攀岩失去了双腿,但是他没有气馁,通过研制仿生义肢让自己重新从事一生的热爱——攀岩。而赵成也是这样一个没有被突然残疾带来的痛苦杀死的人,残疾于他是残忍的利刃,也是涅槃的火焰,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无法将他摧毁。 赵成是坚强的、睿智的。当灾难降临,普通人都在自怨自艾,赵成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失明痛苦,并对此一笑置之。他运用他的知识、他的涵养,以他独特的“视角”开启了人生的另外一页,在残疾人的群体中活得同样精彩。在普通人的眼中,赵成是可怜的,可是他却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他人平等对待的眼光。 赵成是博爱的。赵成爱家人。失明后的他并没有丧心生活的信心,一直在积极治疗。连续三年,父亲都携他去美国治疗,举目无亲,处境艰难。即使种种不便,闲暇时,赵成还是带父亲去了好莱坞、比弗利山庄等地散心。那时,父亲是他的眼,他是父亲的嘴。赵成爱他人。他一直在为维护视障群体切身权益呼唤呐喊,担任网络电台主持人,鼓励患眼疾病友,而他所做的一切,全部出于内心、全部是义务的。这是对人类的博爱,有着英雄主义意味的人类之爱。失明,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犹如陷入绝境无法逃出,而对于赵成,却像蚕蛹犹如生死门的孵化过程,像海鸥面对万丈悬崖,他选择了破蛹而出,选择了学会飞翔。痛苦并不能杀死他,而所有不能杀死他的,都让他变得更加强大。 材料物理专业的张宇靖:赵成的故事很励志,身残志坚在他们身上得到了诠释。但是对于大多数残障人士来说,高精尖技术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很远,而且常人也很难在生活上帮助到他们,因为做不到感同身受。赵成是因为一次意外导致残疾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为意外,他离开了健全人的世界,进入并体会到了残疾人的苦楚。对于他和他的家庭这是不公的,可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的世界又多了一位奉献者。 研究生含芳,一个内秀的学生: 生命,是个神奇的词。人从诞生之际就具备感知、认识世界的感官,外在的五官眼、耳、口、鼻……这些,让我们去感受、发现世界的好与坏、痛与苦;同时,内在的构成又让我们能够思考、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依靠外在感官认识的世界往往越来越复杂,错综复杂的现象让我们面对生活不知所措;唯有心智清晰,生活才越活越明白。虽在诞生之际有着条件性差异的不平等,可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一步步去创造平等,人最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在喜忧参半、在未知的世界里能保持积极的探索态度,我一直十分认同“生活是创造出来的。”这句话。赵成在年轻的生命里遭遇了未知的打击,于他而言,失明使他在一定的程度上失去了看见世界的能力,但眼前的漆黑并没使他对未知的生活产生绝望,他仍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用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心明,人生便是处处好风景。 后记:对赵成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外人只是看到表面。其实生活中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旧用心热爱生活!我同学赵辉茂是,她的妻子是!他儿子儿媳也是! 在这篇文给赵辉茂看了后他给我留言:老同学谢谢你!上午在办公室看了你的文,很感动!你用朴实的文笔把平凡的生活、艰辛的经历变成了美文,对赵成和我全是溢美之词,过奖了!6年来对我来说这是必须面对的生活,我要倾其所有到世界上最好的医院为他疗伤,尽力了就无遗憾。对赵成来说他要自强,要寻找快乐,通过公益活动让他人快乐来享受生活。前几天他到上海参加华为公司的一次无障碍软件讨论,公司还为他支付了报酬。体现他的价值。这几年我为他努力工作,创造条件让他后面的生活无忧虑,让他安心做他想做的事……

luclmars明尼苏达
频繁跳槽如何稳住自己的心
频繁跳槽如何稳住自己的心,跳槽在职场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在职场中,跳槽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下面分享频繁跳槽如何稳住自己的心,一起来看下吧。
如今自由选择工作的机会多了,换几份工作是很正常的事。但也有不少人因为跳槽过于频繁,不得不面临职业得不到很好发展的难题。我们就借一位姑娘的故事,看看她在七年中跳了九次槽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第一次面试的时候,晶晶的感觉好极了。短短三十分钟里,晶晶大方的外表,自然的谈吐,给面试的部门领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晶晶就觉得,自己一定能得到这份工作。果不其然,晶晶顺利地开始了她的第一份工作,而领导也特别照顾第一次工作的晶晶,推荐了好几本业务方面的书,让晶晶学习。初出茅庐的晶晶,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下决心把领导推荐的书都看完,好好干出一番成绩。
但晶晶的决心,并没有带给她意想中的成功。几个月过去了,那些书还只是草草翻了几页,而领导交待的工作,也完成得不那么理想。一开始,领导还可以容忍晶晶作为新人的表现,但时间长了,就开始流露出对晶晶的不满。感觉到领导对自己的不满,晶晶非常忐忑,工作更放不开手了。凡事一定考虑很久才能动手,而期间夹杂着的担心、忧虑,更拖延了工作时间。往往准备开始动手时,时间却不够了,只能匆匆完成了事。
不出半年,晶晶再也受不了强烈的自卑感和胆战心惊,决定辞职。晶晶安慰自己说,也许我并不适合这家公司。而在新一次的面试时,晶晶又体会到了第一次面试的自信和来自别人的赏识,这让晶晶很开心,心想,上一份工作的不完美、不成功,终于有机会弥补了。
逃避眼下失败埋下更大隐患
可换工作,也没有给晶晶带来想象的顺利,反而和上次一样,没过多久就觉得压力太大,想辞职走人。就这样,七年时间里,晶晶竟换了九份工作,最长的一次也只坚持了十个月。每次辞职,晶晶都会给自己个合理的解释,公司的管理理念和我想的不同、想换个更适合自己的行业、和领导的相处不是很愉快……但在面试时,这样的经历也越来越说不过去,刚开始工作换得频繁一点,可以当作是调整,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那么份份工作都如此,又该怎么解释呢?
晶晶的底气越来越不足了。每次面对新的工作,她都告诉自己要从头开始,多多学习,但最后却还是陷入和过去一样的“怪圈”中——表现不尽人意,凡事小心翼翼,反而弄巧成拙。
转移瞄准失败的注意力
晶晶忐忑地找到心理医生,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心理医生告诉晶晶,压力是由于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造成的,而看法直接导致了行为的变化,同时心理医生也注意到,晶晶对自己缺点的看法和对别人批评的看法,似乎特别极端。心理医生问晶晶,“每次换工作,你都找一些外在的原因,你对自己有没有疑问呢?”“我对自己的疑问,是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工作,总想做得好一点,可是总做不到。”晶晶说。“你觉得自己做不到,是因为能力不够,还是别的原因?”
这把晶晶问倒了。在工作中,她一直关心的是,自己还有很多不会的东西、达不到领导对自己的期待、虽然想努力可又很拖沓。这一切,都让晶晶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可当她说出这一点时,心理医生又告诉她,“没有什么原因是绝对的,绝对是因为自己,或者绝对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这样的原因都很极端。”
晶晶对自己极度不自信,显然和她的跳槽经历有关,不过,要解决眼下的问题,心理医生建议晶晶首先学会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学会区分别人的情绪,“如果真的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可以改进,如果不是,就不要归结于自己的错误。”
咨询结束后,晶晶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开始记录工作中的“情绪日记”。当晶晶感觉到上司情绪不对时,她仔细地记录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方的表现是什么?而自己的感受又是什么?再针对今天的事情,想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起初的几个星期,一遇到挫折就想逃跑的老毛病还是影响着晶晶,不过,在坚持写了两个月记录以后,晶晶发现自己有了一些变化。晶晶在记录里写道,“今天领导对我的'反应,没有想象中那么满意,当时我很不安。不过确实有的部分是我做得不够好,但他也没有表现得很极端,我想,我可以改进。”晶晶的注意力,渐渐从担心自己表现不够好,转移到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上。而这个改变,也令她意识到,七年中跳的九次槽,大多数都是为了逃避自己的失败感,而尝试去面对失败感,就能帮助自己结束这个恶性循环。
怎么看待频繁的跳槽?
太频繁=不稳定
汪涛,27岁。我身边的人跳槽,更多的是为了更高的工资,有的做了没多长时间,就换了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其中的逻辑似乎是:能赚到更多的钱,就不枉此“跳”。高薪是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有时我甚至觉得,当你找到一个自己真正愿意为之付出的事业,跳槽的冲动也差不多到头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太频繁的跳槽都是内心不稳定的表现。
为了目标,值!
李林伟,26岁,工作刚满一年,我就换了工作,那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本身变数就比较大。其实,在我想跳槽之前,心情还是挺矛盾的。一方面觉得才一年,时间的确挺短的,要不要再坚持一下?但是另一方面,我又遇到了一份很吸引我的工作。最后还是选择去了,到现在为止都做得挺开心。也许以后我还会跳槽,因为机会会不断出现,只要符合我的目标,我都会考虑。
考官面试频繁跳槽者的顾虑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如果某人的简历显示,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换过许多工作,这可能说明他缺乏耐心或者工作不够专注,并担心这些频繁跳槽者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1、从业情况存在不稳定性,如果我录用他,他是否也会在一年甚至半年内跳槽,浪费公司的招聘成本?
2、面试者可能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他对自己的定位不清;
3、其他不确定因素,比如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或者个人性格自由散漫,这些问题在我的公司也不能得到解决。
频繁跳槽面试如何说原因
建议:“表决心”很重要
其实面试官真正想知道的是“你是否还会继续频繁跳槽”,在回答时要将它正面化,不论是态度还是答案,适当而坚定的表决心,如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位求职者,因为他的简历中有太多“跳槽”经历,我起初对他并不感兴趣。但在面试时,这位求职者却表现得很专业,也很执着,他希望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通常,这样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工作经历看起来有多糟,但是,他们只是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以证明自己有成熟的职业观,并且能够在一个职位上持之以恒。
另外跳槽原因,面试者可诚实地承认过去的经历,即使你在简历上跳过一些公司,背景调查也会让你无所循行,不妨大方的承认自己开始在确定职业目标上有些困难,但现在已经十分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表明自己经过几次跳槽已经给自己定位了,今后不会发生频繁跳槽了);或者说明之所以离开之前的职位,仅仅是由于自己发现离开是为了加重责任,拓宽经验的方法(充分展现眼前的这个公司就是自己真正的归宿)。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