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设计师
2021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条件要想考心理学证书,对于考心理咨询师费用相对比较不唯一,因为心理咨询师会受到报考地区的、报考类别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可以分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导致收费标准也是存在差异的,一般这种不会超过1000元左右,如果需要补课的也就到月几十到几百块钱不能的价格.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是否对口,如果你之前学过心理相关知识,直接通过机构交报考费用即可,如果不是可能通过平台机构进行报名学习,这样可能想多比较高,大约三四千左右不等。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2、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3、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6,9,12月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理论部分:1、普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异常心理学5、健康心理学6、心理测量学7、咨询心理学技能操作部分
sophiabian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1. 职业概况 职业名称心理咨询师。 职业定义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职业能力特征非常重要重要一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心理平衡能力√计算能力√交往控制能力√ 基本文化程度中专毕业(含同等学历)。 培训要求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心理咨询员不少于720标准学时,心理咨询师不少于520标准学时,高级心理咨询师不少于320标准学时。 培训教师具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副高以上职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者,或取得高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者,经心理咨询师执教培训后,可担任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师;具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正高职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者,可担任高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师。 培训场地及设备教学条件完善的标准教室,心理咨询示教设备。 鉴定要求 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申报条件--心理咨询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经心理咨询员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2)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5年并能出具可靠证明者。--心理咨询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心理咨询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毕(结)业证书者;(2)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大专毕业;或其它专业本科毕业,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3)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中级职称,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高级心理咨询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具有本科学历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在国家核心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两篇以上者;(2)获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硕士学位,见习本职业工作半年以上,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在国家核心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以上者;(3)获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博士学位,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毕(结)业证书者;(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副高职称以上,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 鉴定方式本职业各级别的鉴定都包括理论知识综合考试和实际能力考核两项内容。(1)理论知识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题目从题库中随机提取,按标准答案评分。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2)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实际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面试评定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心理评估,案例分析,咨询方案制定和交谈技巧。评分标准按百分制,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高级心理咨询师的实际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综合评审方式进行,考生应提前三个月上报个人业绩资料(著作、论文、专利和研究成果证书)和单位出具的推荐意见。(3)单项成绩合格者,成绩保留2年。(4)已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正高职称,正在从事心理咨询临床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可不参加理论知识综合考试,由单位推荐并直接向专家组提交个人业绩资料申报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由专家组进行综合评审。 考评人员和考生比例(1)理论考试:20名考生配1名考评人员。(2)实际能力考核:1名考生配3名考评人员。 鉴定时间理论考试120分钟,实际能力考核60分钟。 鉴定场所设备标准教室。2. 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 职业守则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职业道德(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3)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4)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6)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时的限度;②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的信息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③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④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基础知识 普通心理学(1) 普通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普通心理学简史;(2)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语言),心理活动的意识性特征——注意,情绪和情感,意志,能力,人格。 社会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简史;(2)社会化与自我、社会认知与归因,社会动机,态度,人际关系,社会影响,助人利他与侵犯,人际吸引、婚姻与家庭。 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发展心理学简史;(2)基本理论;(3)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4)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1)心理健康的标准;(2)心理异常的评定标准;(3)常见心理障碍;(4)心理卫生问题。 心理测验学(1)心理测验学简史,心理测验的概念与分类,心理测验的应用价值;(2)智力测验;(3)人格测验;(4)心理评定量表。 咨询心理学(1)咨询心理学的工作对象、任务与方法;(2)咨询心理学的工作范围;(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4)心理咨询的分类。 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法律知识(1)劳动法基本知识;(2)民法通则中与心理咨询和治疗相关的法律条文(如隐私权、人身权等等);(3)现行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条文;(4)治安条列中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条文;(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条文。3.工作要求本标准对各级别的工作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内容。 心理咨询员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一、心理诊断(一)初诊接待能按心理咨询原则完成对求助者的初次接待工作1. 咨询员的仪态和礼貌语言知识2. 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知识3. 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和工作方式知识4. 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能进行摄入性谈话(1)心理学的谈话法知识(2)摄入性谈话的技巧能正确使用心理测验(1) 主意心理测验的性质和使用范围(2) 心理测验的针对性原则能进行初诊资料的整理(1) 咨询材料的整理格式(2) 初诊中应收集的资料内容(二)初步诊断能依据初诊资料,做出精神病和非精神病的判断(1) 变态心理学知识(2) 发展心理学关于不同年龄段心理特征的知识(3) 普通心理学关于注意品质和情绪的一般知识(4) 精神病与非精神病判断原则能依据所获资料和心理评估结果判断(1) 判断心理测验结果的知识(2) 心理健康水平的判断指标能向上级咨询师提出诊断报告(1) 心理——行为障碍不同程度的划分标准(2) 心理——行为障碍系统分类诊断二、心理咨询(一)咨询方案的制定能把握心理咨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各类症状相关性的知识能进行咨询失误的处理处理咨询失误的知识(二)咨询工作的实施(个体咨询)能运用谈话法,做心理疏导治疗性谈话法知识.能进行咨询效果的初步评定咨询效果评估标准的知识能协助上级咨询师整理咨询案例心理咨询文档工作的知识心理咨询的实施(团体咨询或小组咨询)
阿达殿下
案例----摆荡中前进的男人 1、 顺产、母乳到时7-8月,妈妈上班,白天保姆带,换过2次保姆,父母忽略,2-3岁一个睡,很怕黑,觉得有鬼,咬着袖口睡觉,经常醒来发现家里黑黑的,没人,常害怕。3岁在县城,4岁开始轮流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抚养,小学换过4所学校。妈妈是公职人员,能干,爸爸做生意,初二才和父母接触得多点,外婆严历,每周打来访,因琐事指责来访,来访觉得很恐怖,在神像面前祈求爸爸早点来接他。奶奶纵容,溺爱,爷爷脾气暴躁。妈妈忙,很少帮他,爸爸喝酒,脾气差,小时候觉得爸爸是慈父,青春期冲突大,现在和父亲常发生矛盾,妈妈激发他708分情绪,父亲激发200%矛盾。 2、 小时候讨人喜欢,能说会道,父母总是失信让他失望,记忆中爸爸会陪他聊天,陪他玩。 3、 初一开始手淫,一天有几次,初二转回和父母住,但妈妈喜欢在外面玩,父母经常吵架,父亲喝酒一周2-3天都喝多了,会入侵他的边界,如不敲门就进来,翻他的东西。初2开始玩游戏,花钱多,初三第一次去夜店购买性服务。高中结交老外,上酒吧,喜欢音乐。高一交了第一个女朋友,比他大4岁,发现对方和男生暧昧分手,感觉整个世界崩塌,一年多才走出来。高二组建乐队,开始吸大麻,和很多女生有性关系,还很自信,高三交了一个女友,比他大3、4岁,关系粘。大一下期发现女友劈腿,对方比较有势利,担心自己会被报复,感觉自己被监视了,要被迫害,一个月后出现幻听。诊断“成瘾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吃药觉得痛苦,尝试用水果刀剖腹自杀。因用药长胖,变丑,内心自卑。陆续用药到17年断药。 4、 每份工作只做7-8月,觉得工作没意思。18年夏天旅游认识前女友,前女友也有抑郁问题,是平台兼职咨询师,1个月后确定恋爱关系,并同居,同住的还有女友的弟弟。这段时间他很幸福,对未来充满信心。前女友人缘好内陆吃醋发病,感觉有鬼在体内和他说话,能知道他的想法,要害他,喉咙感觉要被割开,很痛,割开的喉咙有一个小舌头在说话,说他或身边人得了癌症,只要呼吸鬼就会说话,憋气,感觉心脏要爆开,心脏会很痛,很恐怖,感觉到心在滴血。觉得世界末日要来了。19年6月分手,现在还是朋友,偶尔联系。觉得分手和妈妈有关,就和妈妈大吵,被妈妈送到医院,诊断如前。 5、 觉得自己破碎,坐立不安,只有吸大麻,性,才会缓解焦虑,最频繁时3天购买一次性服务,欠几万信用卡,曾经吸大麻被抓后就没吸了。 6、 父亲酒精滥用成瘾,太爷爷年轻时抽鸦片。婆婆,姨是双相。 根据信息猜测,考虑诊断:强迫症,边缘型人格障碍,成人ADHD待除外。 问诊稍微有点流水账,注意鉴别以上疾病。 仅从字面看完全符合:精神分裂症 考虑边缘共病双相二型 轴一考虑有双相,冲动控制问题(强迫性行为障碍),物质使用及所致障碍。轴二考虑边缘 性行为有可能是BPD造成的,要访谈 嗯,BPD和双相都可以继发反复性行为,不过这个患者成瘾相关问题较突出,如果上升为主要临床相,也可以诊断。从症状上不太好区分是边缘导致的性行为问题,还是本身有冲动控制问题,不过从家族史看成瘾问题或冲动控制问题也挺突出的 太动荡的童年 频繁的换学校 不稳定的监护 边缘精神动力 父系冲动成瘾 母系强势强迫 案例呈现症状 基底节综合症 轴一为强迫症 轴二边缘人格 从案例中获得的信息有共病,有边缘,强迫,有精神症状,可否首先考虑要用药,消除精神症状,然后再解决边缘中出现的4个不稳定,另需要做家庭的心理的心理辅导,有遗传因素,要让家里面认识这个疾病,接受它,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动力学模式更倾向BPD,性行为和吸毒行为都可能继发于BPD,只是他选择的行为方式具有父系的遗传或者习得。一元论的话考虑BPD,吸毒症状典型可以考虑共病,但要排除双相。 基本信息: 姓名:某某 性别:男 年龄:30岁 婚姻:未婚 职业:无业人员 籍贯:本地人 入院时间:2020年5月19日 主诉: 自言自语,疑被害4+年,复发1+月。 现病史:4+年前患者无明原因出现自言自语,内容杂乱不清,坚信周围有人整他、害他,无缘无故时而哭闹,时而大笑,表现为喜怒无常,曾在成都市某精神病医院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以利培酮片1mg bid、 盐酸苯海索片2mg bid、氯硝西泮片2mg qn 、丙戊酸镁缓释片1片bid并结合MECT治疗,住院治疗半年后好转出院。院外能正常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但无法独立进行工作;1+年前,患者因未坚持服药,病情复发,表现易激惹,未满足其无理要求就发脾气,行为冲动,毁物等,家人将患者送到当地某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1年,诊断及用药不详,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后到成都做保安工作,工作期间未坚持服用药物。1+月余前患者病情复发,表现为在家自言自语,将自己的被子无故往窗外扔,把手机多次摔砸在地,家人劝说不听,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外活动,能自行回家,夜间睡眠差,时有通宵不眠。因家人无法管理,并为进一步治疗,于2020年5月19日由派出所协助家人及送至我院门诊以“精神分裂症”收入我科。 患病以来饮食一般,睡眠较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近一月来患者无发热、昏迷、抽搐;无持续性心情闷闷不乐及消极厌世或精力充沛、言行增大;有出走及冲动毁物行为。 既往史:阑尾炎手术史; 病前性格:固执、暴躁、敏感、多疑。 个人史:生育于本地,足月顺产,三兄妹,排行老三,适龄上学,大专毕业,成绩一般。从小脾气暴躁,在校读书时经常打架斗殴,吸烟、不服从学校管理;9岁时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父亲脾气暴躁,家庭经济优越;5年前有吸冰毒史,4年前戒毒所戒毒;吸烟每天约4-5包。 家族史:家族中无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及癫痫病例,无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无精神发育迟滞者,无自杀者,无近亲婚配,否认遗传及传染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肝肾功、血常规、心肌酶谱、传染性标志物、头颅CT无特殊。 精神检查:患者意识清楚,定向力准确,接触被动,交流切题,未引出幻觉、妄想,阵性情绪不稳,要求多,未满足其要求时易愤怒,行为冲动,威胁医务人员,砸东西,毁坏办公用品,事后无内疚感,针对家人表现尤为明显。智力正常,无自知力。 初步诊断:精神分裂症。 用药情况:给予利培酮口崩片2㎎bid、喹硫平片100㎎bid、丙戊酸钠片、阿普唑仑片㎎qn治疗,行MECT 6次。 目前情况:性格固执,未满足其要求时易激惹、毁物。 讨论目的:1、进一步明确诊断;2、指导治疗方案;3、是否考虑为人格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4、为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 网上案例个人诊断低功能边缘性人格障碍,共病精神活性物质〈大麻)所致精神病障碍,应警惕双相障碍,怎么有强迫症?冲动控制问题应归入边缘表现 低功能边缘个人理解,1强烈的冲动及自杀等,2精神病症状,3无治疗动机,4明显的遗传特征,治疗以生物治疗为主,在上述症状控制后作DBT,一般预后较差1.精神分裂症。2.人格障碍(偏执,反社会)。美国标准滥用毒品超过一个月还有精神症状与毒品无关,ICD是半年,中国专家共识是3个月。 首先感谢王海燕老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督导 查房病例。就像杨主任说的既是一个有趣的案例,同时对我们精神科医生来讲也是疑难病例或难治性病例,既可以表现为诊断上的困难或争议,也表现为治疗效果的不佳,都会让我们产生心理上的挫败感。通过督导查房,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困扰。一、个案摡念化。1.从纵向来看,精神分裂症的主诊断应该没有太大的争议。以被害妄想,易激惹,行为异常,冲动毁物为主要临床相。既往住院治疗似乎达到了“显进”疗效,但前两次住院时间分别为半年,一年,个人推断治疗效果也只能达到进步,出院后社会功能有一些恢复,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如当保安等等。对长期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差,导致病情反复迁延。2.本次住院主要以激越为主,情绪不稳,对环境产生攻击性。3.患者的病史提供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表现。那是否共病人格障碍的诊断,如果说精神分裂症能解释患者百分九十症状,则不建议诊断共病。而该患者人格障碍的症状突出,甚至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未满足其无理要求时情绪不怨,有反复的攻击冲动行为。这可以理解为目前患者激越的表现实质上就是病人潜在的人格病理表现,精神分裂症只能部分解释当前的症状,所以第二诊断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系共病。4.是否考虑毒品所致精神障碍,前面宋辉主任已阐述的很清楚,一般不再吸毒半年以上,仍存在精神症状的不考虑毒品问题。 二、治疗上,生物性:既往使用利培酮有效,建议足量足疗程,剂量可逐渐滴定到6~8㎎/日.可以合并情绪稳定剂,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无效换用氯氮平,按难治性精分处理。物理治疗,MECT可以由6次增加到10次左右。心理治疗,要明确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加强精神分裂症的健康教育;重点是针对人格障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可选DBT。 三、预后评估,该患者估计预后差,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的人格结构/特点会严重影响到精神科治疗的效果,特别是严重的人格问题/障碍,凣乎可以说是决定了后续的治疗效果的好坏。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并请杨主任督导! 大专毕业,日常生活能自理,无法独立工作,很奇怪。单纯精神分裂症很少干不了工作。神经系统发育有问题。冲动控制问题也很突出。 @杨昆 (绵阳三医院) 这个病人比较有意思,首次住院的临床表现诊断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功能失调,但第二次及本次住院都是在未服药的情况下发病,但是病理模式主要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行为不稳定,好像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结合患者成长史及心理动力学表现,这个患者生物因素重,从小父母离异,安全依恋关系差,父亲脾气暴躁,成长环境容易造成患者自我的不稳定,不排除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患者爱冲动也有遗传父亲脾气暴躁的生物因素,患者吸毒也可能是行为不稳定的表现,但需进一步评估患者人际关系,安全依恋关系,需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相鉴别,诊断的话考虑1.精神分裂症2.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上1.生物方面,喹硫平加量,情绪稳定剂加量,加上MECT治疗。2.心理方面,予以DBT治疗3.社会方面,需要与家属建立治疗联盟,让患者获得家属的支持。这些从字面上确实可以理解为精神病性症状。然而整个心脏痛的描述大致符合急性焦虑发作特征。 有一部分患者的强迫症会有类似精神病性症状表现。尤其关于癌症的表述,都透露出极高的焦虑素质。这些都是需要跟强迫症澄清的。 这种解读听起来过于夸张,事实上临床上严重的强迫症伴有这些东西并不少见。除了边缘,强迫症也很容易出现性相关的特征,包括手淫,或者性欲倒错的其他表现。 病史没有鉴别是猜测,杨昆老师认为没有强迫,我存疑。 患者自小有冲动控制问题,整个病程都有情绪不稳定主线(生物因素),加上家庭环境因素(病理模式),目前考虑1.边缘性人格障碍可能性较大。2.物质滥用。其四年前出现的精神病性症状与吸食毒品关联性多大,需要了解。其精神病性症状持续时间多长,需要明确,边缘性人格障碍也可以有一过性的幻觉、妄想症状,还需要了解十八岁以前人际关系模式。推测可能与吸食大麻有关,这个病人有强迫焦虑素质可能,下强迫症诊断勉强了些查房督导案例:杨昆老师现场查房督导结果:患者吸毒之前是一个漏网的BPD,病理模式也符合,吸毒行为是他行为不稳定的表现。第一次住院时出现的短暂的、单一的精神病性症状,考虑毒品所致,后面出现的分离转换症状考虑系戒毒所呆一年可能有创伤性事件发生所致。就因为无效环境未得到改善,加之吸毒戒毒的影响,所以现在BPD症状表现更突出丰富。整个病史,精神病性症状少、短,并与毒品有时间上的因果关系,加之患者的病理模式,可以排除与多巴胺有关的精神疾病。 患者小时有打架等行为,无偷窃、撒谎等,构不成品行障碍,长大后除了情绪和行为不稳定,也没有反社会的行为,所以排除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督导案例在主管医生汇报病历后,我邀请了几位专家就现有病历信息作概念化,意见基本一致,考虑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依据不足,是反社会人格障碍还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尚需澄清。临床访谈后,诊断男性版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精神病症状与吸苯丙胺有关,患者没有明显品行问题,有爱心,没有心计,冲动聚焦于家人等特点,故不支持反社会人格障碍,此外患者及父亲有强迫素质,冲动明显,心智化水平较低,心理治疗给予冲动行为干预(痛苦耐受技术),患者基本能接受,患者生物因素突出,给予舍曲林、喹硫平及丙戊酸盐 查房督导案例:杨昆老师现场查房督导结果:患者吸毒之前是一个漏网的BPD,病理模式也符合,吸毒行为是他行为不稳定的表现。第一次住院时出现的短暂的、单一的精神病性症状,考虑毒品所致,后面出现的分离转换症状考虑系戒毒所呆一年可能有创伤性事件发生所致。就因为无效环境未得到改善,加之吸毒戒毒的影响,所以现在BPD症状表现更突出丰富。 整个病史,精神病性症状少、短,并与毒品有时间上的因果关系,加之患者的病理模式,可以排除与多巴胺有关的精神疾病。 患者小时有打架等行为,无偷窃、撒谎等,构不成品行障碍,长大后除了情绪和行为不稳定,也没有反社会的行为,所以排除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这个来访者的认知错误模式包括选择性概括及过度概括,认知模式相互重叠,认知从三个层次了解,意识层面、自动思维(前意识)、图式(潜意识),这个案例事件分手,自动思维是不要相信他会找到一个爱他的人,核心信念是我不可爱,核心信念即图式是他信息加工的模板和规则。感觉还需要继续引导询问呢,我不可爱倒像是中间信念,说不定是追求完美的图氏。 介绍一下这些视频里的的专家 朱迪博士:心理学与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博士学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联合博士项目。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认证专家(ABPP),担任ABPP考试委员会主席。美国法医鉴定人委员会(CFMHE)认证专家(CFMHE),美国儿科神经心理学学会委员会主席,咨询神经心理学家,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神经心理学培训师和顾问。曾两次获得美国国家精神卫生服务研究所奖(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Award)。艾美奖获奖日间电视脱口秀节目The Doctors的联合主持人,也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面对真相》(Face The Truth)的联合主持人... CBT完整版观后感,这个视频主要讲述了1.识别自动思维我不可爱2.引导分析出核心信念我一文不值,两个信念有时候可以互换通用,更普遍的模式及规则也就是患者的图式为我一文不值,涉及了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3.检验假设,让患者回到生活及工作中去检验假设,引导发现错误认知及核心信念。4.议程设置或目标设定,包括七天为一个时间限制。5.重建认知。整个过程很标准及结构化。 个人心得体会: 1.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的识别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过程感觉有点绕,耗时间。 2.如果遇到普通百姓讲不清楚自己想法的很容易就绕晕了[捂脸],认知行为治疗更适合高知人群及心智化水平高的人 3.感觉过多关注认知层面的问题,较忽略对生物因素的评估。 4.个人感觉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短程整合式心理治疗更适合于临床,不管你什么高知还是低知人群,你想了什么,反正生物因素评估你就是这么个性格素质,大众更容易接纳这些观点,也就更容易接纳自己素质的部分,然后告诉患者你是什么,为什么这么样,然后怎么办,怎么办也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结构化治疗,简洁明了。[憨笑]万一遇见个强迫的患者,跟他讨论什么自动思维,核心信念那就是所谓的要“整神”[捂脸]。 个人体会,请主任及老师们点评 这个视频主要讲的是核心信念,用箭头向下的方法访谈。核心信念是一组核心的自我概念,源自于早期的生活经验,不仅仅是对自己,也包括对他人/世界的一些信念。首先我们试着将个案的核心信念和自动化思维分别归类,以对中间信念的询问来确定核心信念,帮助个案了解其核心信念。核心信念有无能、无价值、不可爱.......类型。还有一种核心信念的分类:防御型、不被爱型、自暴自弃型、无助型、权力型、自我牺牲型。我们要教导个案核心信念可以被检视,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常常偏离事实。这个信念与早期生活有关,是为了适应小时候的生活而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透过更实际的方式来看待我们自己。当然我们还可以运用苏格拉底方式来重新构建我们的核心信念。 CBT的概念化对抑郁症的治疗与抑郁症概念化的CBT有什么不同及意义? 视频最后一句话很好:我们都有一些“core信念”但没有被注意到,却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cbt 我们可以发现深埋于心的这些信念,并给它带来光明和觉察 ,而正是这种觉察将改变一切。 首先,核心信念一般都是关于自我的一些认知,我很棒,我不行,我很可爱,我不讨人喜欢等等,而且这些都是不自知,深埋于意识之下的,所以你即不知道,也无法主动去设定,而是通过日常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如果您以经文来塑造,我相信也会有很美好的业报。 还有一点,核心信念这是一个理论假设存在的东西,并不是真的存在,而是借用这个概念去探索自我,顺便提及一下,无论CBT,还是精分,理论假设出来的一些概念都只是工具,而不是真的存在。像“神经精神分析”的研究者就是没有搞懂这个问题,居然要通过先进研究设备在神经影像层面给精分中虚构的概念找证据,太蠢了。 博士通过DBT辨证行为疗法来回应“来访者”一个非常“扯淡”的问题,类似于“空心病”[偷笑],借此展示了DBT中的几个重要概念与技能:正念、五感抚慰、智慧心、情绪心、理智心、全然接纳等等,非常精彩。 蒋勋曾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至少把红楼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到的却是慈悲,中医看到了养生秘方。 美剧《纸牌屋》,我完全看成了项目管理和危机公关案例讲解 。刘心武看到了阴谋诡计多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诠释就都一样么?所以要允许和尊重每个人的诠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诠释书中的内容的权利,只有读者才有。 书中“人性恶”的观点,被读者吸收后化作自身认知,从此他认为“人性恶”。认为“人性恶”,不仅开始防备别人,伤害他人之后也不会有内疚感。这篇文章也提到了这本书,我自己没看过~早些年,很喜欢东野圭吾的书,但后来发现对我也有副作用,就不再看了~我想,这类书放大了人性的恶和脆弱,如果认知上没有刻意纠偏,这些输入的认知会潜移默化,发芽生根~ 太宰治、东野圭吾、芥川龙之介的书,我自己读过一部分,有很多抑郁症的孩子也反馈他们读过,但是我认为读书不能让孩子生病,也许是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在这些作家的书中找到认同。我有一段时间也读了很多村上春树,现在想来他描绘的世界和我当时的情绪状态很契合。帮助孩子,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帮助,他们喜欢读这些书,也许是理解他们、帮助他们的一个渠道吧。 我觉得这是一个度的问题,比如说失恋的人喜欢听苦情歌,因为在音乐中找到共鸣,是一种被理解被表达的抚慰。但如果一首伤心情歌的基调低沉到对人性绝望,引导自残,恐怕起的是强化消极心境的作用~我觉得对一个心理健康状况正常的成人,影响不至于这么大但我也不主动去看这些,普通人不搞研究不搞创作,知道人性阴暗面存在了就好,过于关注似乎没什么好处,我还是倾向关注人性积极面~ 这是一场关于自我觉知的旅程无论你是谁 来自哪里 在老师的带领下 让生命成长,与自己和解 我们诚挚地邀请你的加入 开启一个崭新的滋养身心旅程的入口 修一份生命不虚的安然 我赞同。很多青少年的抑郁甚至自伤源自家庭问题,学业压力,得不到认可的环境,而读书则是一种摆脱现实压力的“逃避”行为。这种逃避行为并不是心理问题的因。给孩子更多理解和认可,更多沟通的渠道,是比较合理的,而不是禁书。 我部分认同两位的观点,病不是来自书,而植根于现实生活。我认为看书不是致病的直接原因,同时也认为,过于消极的书,很可能起诱因作用~ 消极的书确实可能产生不良影响,但说会导致心理问题,根本无从论证。首先如何定义消极?其实更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反而是对社会现实过于积极的描述,青少年没有辨别能力信以为真,结果遇到血淋淋的现实压力,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重要的是接纳现实,首先是接纳真实。ACT与DBT等有效的心理干预技术都特别注重接纳。现在很多心理科普真是一言难尽。 我觉得,警惕孩子输入过多消极的书,并不意味着要引导孩子往另一个极端走,这和接纳现实也并不相悖。相反,我觉得警醒是基于客观现实。因为有些书揭露的是极端的人性丑恶,如果大量输入这一类,孩子认可了并基于此建构世界观,也是偏颇的。到了青少年期,父母禁书固然不合适了,但适当关注孩子的阅读和引导,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 哪里有那么多极端的书,现在出版审核非常严格。不要局限在读书上,多陪孩子,多创造积极的体验,教授孩子一些审判性思维,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等等,这些相当于打疫苗,而不是把孩子隔离在真空里。 正要去带一批赛艇队的孩子专注力训练 ,他们也喜欢积极的体验 ,而不是坐着被灌输。只有体验才是自己的,提供全面的信息 引导思考 最后尊重其选择。 感觉现在有些所谓正能量的宣传和书籍,成为变相鸡汤,实属一种积极的消极。八九十年代,各种野书摊,各种盗版和禁书,各种乱七八糟的诲淫诲盗,我什么都翻翻,很快确定了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垃圾,没受什么负面影响,除了一些情色描写以外。 也许情色描写也不是负面影响呢?硬要说负面的话,后来我发现他们那些描写比起《废都》来都是小儿科了。并且让孩子从小就建立这个观念,让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养的? 一个野书摊上什么层次的书都有,各种状态的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利益可能还分短期利益跟长期利益呢。。。究竟符合哪一个利益才算正面?所以孩子们的引领者非常非常重要!(爬楼结束!错过了很多讨论经典问题!现在娃娃们们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家长们自以为是地引导出来的。该放手不放手,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孩子们可以野蛮生长发育。大自然的花经历风吹雨打生命力顽强,家长们非要让他们禁锢在自己的自以为是…… “流动美 一面想身体健康,却做伤害身体的事,你用事实告诉我们:熬夜看球比身体健康重要。 我理解八戒,其实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 这里一点点伤害,没事,问题是还有那一点点,那一点点……各个点多了就不太好了,当人体的自我修复小于伤害时,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熬夜看球让她身心愉悦舒适,那就不会生病的。那种伤害小于修复能力的!” 号3:00意大利英格兰会师决赛。
小雨012345
考心理学证书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专毕业,其它专业专科毕业,连续从事心理工作满1年。
2、心理学、教育学、医学本科毕业。
3、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5年并能具可靠证明。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初级职称,连续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人1年以上。
扩展资料:
1、应用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
2、研究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学
优优来来
您好!您可以超职教育了解下。目前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是以下:对于考心理咨询师费用相对比较不唯一,因为心理咨询师会受到报考地区的、报考类别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可以分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导致收费标准也是存在差异的,一般这种不会超过1000元左右,如果需要补课的也就到月几十到几百块钱不能的价格.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是否对口,如果你之前学过心理相关知识,直接通过机构交报考费用即可,如果不是可能通过平台机构进行报名学习,这样可能想多比较高,大约三四千左右不等。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2、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3、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6,9,12月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理论部分:1、普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异常心理学5、健康心理学6、心理测量学7、咨询心理学技能操作部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