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玲天涯
是什么问题呢?不明白你的问题无法帮助你。中科院心理所的郭念锋教授提出了判定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标准(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的区分) 1.心理活动的强度。在遭遇精神打击时,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反应强烈,并容易遗留下后患;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强烈,不会致病。2.心理活动耐受力。生活工作中长期遇到的慢性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处在痛苦之中,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严重躯体疾病;而对耐受力强的人来说,他们虽然也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痛苦,但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甚至还会在逆境中做出更大成绩。 3.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则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4.意识水平。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则要警惕心理健康问题了。5.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因为一些无关因素而引起情绪波动和思维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不易受暗示的人则相反。 6.康复能力。即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常态水平的能力。因为在生活工作中,谁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极大波动,行为暂时改变,甚至某些躯体症状都是可能出现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各自的认识能力、经验不同,从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快,而且不留什么严重痕迹,而康复水平低的人则需要很长时间。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他们的情绪表现也不同。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辞令畅通,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这就是说,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可以判断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8.自信心。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有些人可能估计过高,有些人可能估计过低。过高的自我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因掉以轻心而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过低的自我评价,常会畏首畏尾,因害怕失败而焦虑不安。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评定其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9.社会交往。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也能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当一个人毫无理由地与亲友和社会中其他成员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与任何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一见如故”,也可能是一种躁狂状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心情抑郁,人处在抑郁状态下,社会交往受阻较为常见。 10.环境适应能力。一个人为了生存和自我发展,就必须适应环境。而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变动很大,这就需要采取主动或被动的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就是适应。有的人面对急剧变化的生活环境时,感到无能为力,只是忍耐、韬晦,而不做出改变;而有的人当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时,很快地采取各种办法去适应,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能否积极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hylandstar
当我们心情低落,情绪郁闷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抑郁了,或者是我们会听到别人说她抑郁了,那我们需要先了解下,抑郁情绪并不等于就是抑郁症。 一、有抑郁情绪或情绪低落与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郁闷的情绪、严重的失落感……作为人的基本感情之一,我们无论谁在生活中都碰上过吧。抑郁症会产生失落感,我们在平时偶尔也会出现情绪低落,但是这两者还是很不一样。 患上抑郁症必须进行治疗,而我们在平时偶尔出现的情绪低落,不进行治疗也会恢复正常。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区别。(附图上可以参照比对) 但是,当我们暂时性出现情绪低落时,就要判断究竟是患上了抑郁症呢,还是偶尔出现的情绪低落。这个时候就要让精神科的专业医生,判断是否异常。两者的不同点在下面会展示。 也就是说,一旦我们担心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症的时候,也可以据此进行简单的判别。 1、首先,判断一下抑郁症症状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严重的失落感,有时会出现妄想,并且这样的状态持续2周以上。;而一般的情绪低落,通常表现为,“程度较弱,郁闷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上,抑郁症表现为“漠视工作和家人,造成日常生活的障碍,出现交际恐惧等”;而一般的情绪低落表现为,“不管怎么样都会好好的过日子,在人际交往上也表现为大大咧咧的样子”。 2、持续的悲哀会导致抑郁状态。人的情绪不可以陷入持续的悲哀状态。日常生活中快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喜怒哀乐是人类最常见的 情感 。无论是谁都曾经愤怒过、悲哀过。但是,一旦这样的负面情绪持续存在,就会导致抑郁症。一般人在处于情绪低落状态时,如果出现了高兴的事情,情绪会很快扭转过来。例如与朋友相见、喝酒、购物、外出旅行……也就是说,通过小小的改变就能变得快乐起来。这不是心理疾病。而不想做任何事情,无法和人相见、沟通,就是抑郁症。 二、抑郁了,怎么办? 1、首先寻找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 如果感觉抑郁明显,并且一些测试结果显示不乐观,那么第一选择应该是寻找精神科门诊帮助。 只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才可以对病情做诊断。这一点即便是心理咨询师也无法替代,根据精神卫生法规定,心理咨询师是不能对来访者进行诊断的。 在做出合理的诊断之后,后续治疗到底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与咨询,都是可以探讨的,当然最好是两者结合。 2、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是对抑郁症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例如,对于持续型抑郁症患者来说,只使用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的患者,有约50%的人其抑郁症状得到缓解;同时服用药物并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有85%的人其抑郁症状得到缓解。 3、无论我们怎么与抑郁作斗争,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寻求帮助。如果受苦的人是你,请你告诉自己:这不是你的错,你只是生病了,你需要专业的帮助。 4、如果抑郁的人是你的家人朋友,请陪同他/她去治疗,并且继续跟进和表达你的关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他/她得到适当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你需要替他们预约并陪同他们去看医生。另一个重要的事情是给予 情感 支持。 抑郁症是可以改变的,无数案例证明抑郁症是可以康复的:做运动;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保持 健康 的饮食;写日记;用新的眼光看待你的抑郁症;和朋友联系;加入社群;挑战你的思维;打电话给心理咨询师预约咨询。 不排除这个可能。 我是心理咨询师天蓝姐,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抑郁症的特征是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语言动作减少, 语言动作减少,一般是自身能量极低的状态,语言少、声音低,经常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爱好和生活乐趣丧失,精力减退、疲倦,很容易累,走路时行动缓慢······他们不是不想动,而是没有力气,动不了。普通人的抑郁状态,还有办法调整。比如多晒太阳,运动,和朋友聊天······抑郁症的人,想起床穿上鞋子,把灯打开,这一点动作,都很难。 有的抑郁症的学员说,最严重的时候,呼吸都不想做。 明明知道只要做一系列动作,用身体抚触,EFT疗法,都可以帮到自己,但是做不了。 现在有了手机,又可以借手机逃避一下痛苦的自罪自责模式,手机是降低能量的,沉溺于手机,会让抑郁症患者雪上加霜。 抑郁症患者能放下手机,寻求帮助,这就有办法帮他。就怕他自己都不愿意出来,那就很难采取措施了。 愿天下再无抑郁症。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标准,当一个人的症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被视为抑郁症: I. 下列症状出现至少5种,并持续两周以上(其中前两项必须至少具备一项): 几乎每天和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主观感受或他人观察均可,儿童和青少年可能更多表现为易怒); 对身边几乎所有的活动,兴趣或愉悦感明显减少(主观感受或他人观察均可); 食欲的大幅减退或增加,或没有缘由的体重大幅减轻或增加(一个月内变化超过5%,儿童可表现为体重过轻); 持续的失眠或嗜睡; 可被观察到的,连日的精神亢奋或呆滞; 持续感到疲惫或精力不足; 持续的过分无价值感、以及不适当的内疚感,甚至达到妄想的程度; 持续的思考能力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主观感受或他人观察均可); 频繁出现轻生/自残念头,可以是自杀/自残的企图、画面的闪现,或思考具体的实施计划; II. 以上症状导致了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交、工作等重要能力障碍; III. 以上症状不是由于某种特定的生理反应,或躯体疾病所导致。兴趣丧失只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之一,但绝对不是说只要对什么事情都失去兴趣就一定是抑郁症。因为抑郁症还有很多其它症状,在医学诊断标准里面,抑郁症是必须同时满足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和病程标准的。 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日常的工作中与抑郁症患者打交道最多,那么作为一名专科医生我会如何判断有兴趣丧失的人是不是抑郁症呢?兴趣丧失只是一个单一的抑郁症状表现,但还不是抑郁症最核心的症状,抑郁症最核心的症状一定是持久的 情感 低落。我们可以把对事物失去兴趣看做是 情感 低落的一种表现,但当然还不仅仅如此。抑郁症的患者一般还会出现睡眠减少,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社交退缩,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自罪自责等等一系列的表现。这其中,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影响最大的是思维迟缓。 所以如果我遇到一名兴趣丧失的女患者,我会问她最近睡眠怎么样?有没有莫名的悲伤?沮丧?有和朋友正常的交往吗?有食欲下降吗?有体重减轻吗?有记忆力下降吗?有脑子变笨了吗?有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吗?有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错吗?上面这些表现有持续了至少半个月吗? 如果上面的问题得到数个肯定的答案,那么很可能这名患者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了。 先简单判断一下自己抑郁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存在上述的几个表现,但日常学习或工作基本上不受到明显的影响,那么你的抑郁程度很可能只是轻度抑郁。这个时候是适用于非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自我调整或接受心理治疗的,但最好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你的学习和工作已经明显受低落的 情感 所累,完成日常学习工作都觉得辛苦,那你的抑郁应该已经达到了中度抑郁症的程度,真的不适合在进行所谓的自我调整,或什么自我疗愈,必须要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才能恢复正常的 情感 水平。从你的提问里看到了担心,你在担心她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是疾病的范畴,往往没有明确的事情诱发,会有超过2周以上的时间,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沉浸在情绪低落状态,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以前爱吃的、爱玩的通通都没有兴趣,并且伴有睡眠和饮食的障碍,有的人会感到自责、绝望,甚至会自伤、自残、自杀。 而单纯的抑郁情绪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一般有明确的事件诱发,当我们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比如亲人的离世、考试失利、投资失利、失恋、失业、 健康 状况不佳等等,都会引起心情郁闷、伤心、难过、忧虑等情绪低落的状态;虽然有些忧伤、难过,但是碰到喜欢的事情,比如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玩的 游戏 、喜欢看的电影、喜欢的书籍等等,还是有兴趣去参与的,也就是没有丧失愉悦感,而且一旦不顺心的事情过去了,抑郁状态自然会逐渐好转。 所以针对你朋友的这种状态,从有无诱因、持续时间、有没有对喜欢的事物丧失兴趣、有没有饮食和睡眠的问题这几个方面综合来判断。 如果是抑郁情绪,就做好陪伴,鼓励她把自己的不舒服的感受表达出来,而你去做一个无条件的倾听者,去全身心的接纳、理解、允许、陪伴;陪伴她做自己以前喜欢的、有兴趣的事情;陪伴她到户外运动、放松,这个状态慢慢的就会好转。 单纯凭“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失去兴趣”这一症状不能就此判断她患了抑郁症。 比如临床上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其“ 情感 淡漠”,也可以表现为“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因而不出门,不见人。 除了上述症状之外,抑郁症还有以下表现: ※思维反应迟钝 病人感到头脑发木,自我感觉“脑子不转了”、“满脑子里和浆糊一样”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胡思乱想,心烦意乱 而且凡事不往好处想,专门想那些悲观和消极的方面;同时伴有心烦意乱,什么也干不下去等焦虑症状; ※浑身乏力,生活懒散 病人不论干什么都是强挺着去干,甚至在干之前都有发愁、发怵等畏难情绪,总感到力不从心; ※睡眠障碍 与神经衰弱和焦虑症常常出现的入睡困难不同,抑郁症大多早醒,且早晨上午的状态特别不好,到下午晚上也好一些; ※食欲性欲下降 表现为没有胃口,无饥饿感,吃什么都是“强吃”,体会不到食物的美味和快感,大多数病人性欲减退或根本没有性欲; ※悲观厌世 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以出现生活没有意义,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每天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所以会产生自杀的想法甚至自杀行为。 所以单纯凭她“没有兴趣”这一症状无法证明她是“抑郁”情绪,还需要结合以上症状综合考虑。 但至少说明一点,她目前的情绪已经出了问题,建议去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找医生面诊! 当有这种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基本没忧郁或者浅抑郁。假如你去喜欢或暗恋一个人而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出现的失落情绪。所以兴趣的本身就是正常化集中的表现。古语一心不二用其实两种解释:一种是分散精力,第二是集中不起精力。假如第二种的话,请了解第一种。 对一切失去兴趣,是抑郁的核心症状,考虑为抑郁。 跟一群抬头都看不见天花板的人讲话能不抑郁吗,自己傻得一批,还总担心别人是不是精神不好,有时傻的可爱,有时傻的充满攻击性 第一步倾诉 如果年龄比较小,建议先和家长说,交流现在的状况、想法。 如果年龄比较大,不想让父母担心,建议找兄弟姐妹,好朋友倾诉。 第二步判断当前症状 连续两周情绪低落、不想做任何事、甚至吃饭都觉得麻烦,基本需要就医了,由医生来做诊断,不要觉得丢脸,当是感冒一样,国外的学生要定期做心理检查的哦 第三部自我调节 遇到困难要学会寻求帮助,不要都自己扛。 锻炼、保持饮食 健康 、看一些催泪电影。
爱妃朕累了
详解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的区别 作者:瞿洋一、概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心理学应用领域,尽管它们有着一些重合的工作范围。心理咨询师,顾名思义,做的是心理咨询。理想地讲,心理咨询师应具有咨询心理学专业背景。而心理治疗师主要面对的是心理障碍的治疗,具备临床心理学背景是比较理想的。我将从两者的工作范围来区分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并且在最后部分简单谈一谈我国当前的认证状况。 二、心理咨询师 严格地讲,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范围是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婚恋、家庭纠纷、夫妻关系、升学就业、职场人际、个人发展以及教育等等问题。心理咨询师是不需要具备临床心理学以及神经医学专业背景的。但是心理咨询师需要学习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心理咨询中包含了一些心理治疗方法,但它主要应该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心理咨询师与临床心理医生相重合的一个工作领域应该是一般情绪问题,比如压力感、烦闷、焦虑等等不良情绪。 然而,一旦某种异常情绪达到“症”的程度,即达到临床诊断标准,它也将超越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围。例如,一个人持续抑郁两周以上了并且从症状上已达到临床心理对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那么咨询师不应再介入此案例。应交由临床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处理。(我个人非常赞同郭念峰教授所编著的《心理咨询师》系列教材中提到的观点:心理咨询师可以处理“可疑似神经症”,但神经症已超越心理咨询师工作范畴。尽管不少心理讲师和心理科医生反对这个观点,但真正有临床心理学背景就该明白是为什么了)。 三、心理治疗师 心理治疗(英文psychotherapy)主要指的是对心理障碍的治疗。系统的心理治疗比一般心理咨询的次数要多。针对一些复杂问题,有时治疗周期可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然而,心理治疗往往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经常与临床心理学交织在一起,成为临床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要治疗一种心理障碍,首先要彻底地了解它。这就涉及到精神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上述两者工作领域中重合的部分,上升到“症”的程度将被纳入临床心理学的工作范畴,将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当然,面对一些轻微情绪问题心理咨询与治疗是高度融合的。概括地说,心理治疗师面对的是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像不同种类的焦虑症、心境障碍、饮食障碍、性变态、发展障碍等等,这些都属于精神病理学领域;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两者工作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别。 必须要强调的是心理治疗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时候需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有时甚至配以物理疗法来治疗一种心理障碍。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少有单纯的心理治疗师,而往往取而代之的是临床心理专家。大致地说,这个群体的人融合了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的角色,具备坚实的精神病理学、临床神经病学、心理治疗、甚至药理学等背景,能够全方位地考察并治疗心理障碍。 四、现状 目前,在我国心理服务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甚至还没有被很好地分开。当前,劳动部所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三级与二级”(截止当前,一级考核尚未开设)资格证书恐怕是唯一官方认可的心理服务执业资格。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然而,单从咨询师学习及考核内容来看,更多涉及的是临床心理学的一些皮毛而非咨询心理学范畴。 而心理治疗也似乎还没有从临床医学中脱离开来。作为真正意义的心理医生是一定要有医学背景的,但仅限于神经医学与精神病学,而非广义的医学背景。从多个发达国家对临床心理医生的培养皆是如此。其他科室的医生是无法替代心理医生的,这就好比心理医生也无法看其他的病。 面对中国心理服务事业的发展,或许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官方的扶持。将心理咨询师撒向社会,任其在市场大潮中自生自灭绝非上策。这里有着太多超越专业技术的因素。咨询师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于市场拓展,而广大的求助者也在五彩斑斓的“广告”中迷失了自我。 其实,西方在这方面的一些管理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的。比如,交由具有心理学最高水准的机构——国家心理学会统一认证管理。免去了大众的苦苦搜索与判别。不得不钦佩美国与英国心理学会确实做了很多实事儿。其中一项就是发展了强大的认证搜索引擎,任何大众可以通过心理学会网站在10秒内发现当地所有认证的临床/咨询心理专家。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专家认证要求(没有一个临床/咨询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含实践);7,8年的心理学专业造诣是休想注册的)。为大众寻求心理援助提供了最大的专业保障。
海的晨宝贝
目前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是以下:对于考心理咨询师费用相对比较不唯一,因为心理咨询师会受到报考地区的、报考类别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可以分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导致收费标准也是存在差异的,一般这种不会超过1000元左右,如果需要补课的也就到月几十到几百块钱不能的价格.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是否对口,如果你之前学过心理相关知识,直接通过机构交报考费用即可,如果不是可能通过平台机构进行报名学习,这样可能想多比较高,大约三四千左右不等。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2、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3、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6,9,12月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理论部分:1、普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异常心理学5、健康心理学6、心理测量学7、咨询心理学技能操作部分:1、心理诊断技能2、心理咨询技能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