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3

飞花叶叶雪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我当心理咨询师的那些怪诞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今天属于1

已采纳

很高兴认识,也许你是10岁或14岁、18岁,也许你已不再年轻,那这封信就写给如今的少年,以及曾经少年的你。 我似乎有太多话要对你讲。 首先,请允许我道歉。 假若我使用了“问题少年”这个词来称呼你,说实话我有些惭愧,你可能并不了解我,我的真实态度认为世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或“疾病”(再澄清一下,我特指是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毕竟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我的观点是:所有“问题”都是“心灵呐喊”,它的意义在于让你理解内心深处那个挣扎的自己,所谓“问题”只不过把内心外显出来,好让你听见他的呼救。 这些呼救你也许很熟了,比如:“我TM受够了”、“我很抱歉”、“我很绝望”、“我想被人看到”、“我渴望理解”、“我鸭梨山大到崩溃”、“我的生命没了颜色”、“我要反抗、独立、复仇”、“我很羞愧”、“我该何去何从”…… 是的,希望这几个短句被你看到,若可以,你完全有权利把它们大声读出来,就像有时你歇斯底里的怒吼!我保证,吼出来的那一瞬你会很爽,就算事后内疚也没啥,我支持你! 回到对你的这个称谓上,我要继续解释,否则我怕你觉得我和“他们”是一伙儿的。 因为“他们”会觉得你就是有问题的:“你不懂事了”、“你与其他孩子不一样了”、“你怪怪的了”、“你居然不上学了”、“你竟如此叛逆了”……不想说太多,相信你会脑补。 一句话总结就是:“你辜负了他们的期待”,所以他们会觉得你是个“问题孩子”。 我使用这称谓,也是为了让他们看到,我要让他们看到你的挣扎,并对你宽容一些。 而我才不信呢,我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少年”,甚至我认为“问题”恰恰是对你的保护,就算是“精神分裂”也是保护。 你还别不信,我问你,如果一个人被世界抛弃了,被伤害到绝望,他又不想死,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对了,一定是“完全遁入幻觉”,并确信那个幻觉就是现实,是另一个可以活下去的世界,他再也不愿活在“我们这个世界”,这就是“分裂”。 你也可以叫他“疯子”,他正用“疯了”的方式进行分裂,目的在于逃开与这个世界的链接,逃开危险。 至此,他才不去理会给他吃什么药或是否理解他呢!你看,这难道不是心灵最终的保护吗? 当然,你会说这个例子有点极端,唉,希望分裂的同胞们能听到我对他们的理解,就像理解我自己一模一样。 别急,我现在也来理解理解你,我来告诉你,他们认为的“问题”对你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比如“厌学”、“辍学”。 鬼才相信你真的不想上学呢,少年的你还没参透“人离开关系其实也能活得很好”这个道理,你现在正是在关系中纠缠的年纪。 “集体生活”对你来说很重要,你会在那里找到同类,诸如爱情和友情,你会和大家一样,你不再孤单,至少没被当做另类来看。 更何况学业还承载了家人的期盼与梦想的开端,所以我深信,你是想要上学的,无论你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无论事实上学习有多么枯燥,但为了多数人的“价值观与共识性”,你定然不会轻言放弃。 对不起我有点啰嗦,我想说的是:“你已经没有力气上学了”。 学业压力有多大不需要我废话,每个与你一样的少年都要为此消耗大量心血,那请允许我举个例子吧: 如果你有100滴血,学习至少至少耗费你60滴,而你现在只有40滴,请问,你怎么去学校?还要至少用10滴血让老师同学看起来你和他们是一样的! 那么,你另外60滴血去哪里了呢?答案揭晓:是“内耗”! 内耗让你失去了至少60滴血,这些内耗就是你一个人的战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失血严重的2股、3股、多股力量的争斗。它们互相矛盾、牵制、撕扯,就像把你的心往不同方向拉扯。 这些内耗可能是:“自己或家长期望太高导致的断弦”、“丧失最好的友情爱情导致的抑郁”、“被霸凌被孤立被排挤导致的无助”、“被家庭关系各种摧毁导致的崩溃”以及“成长带来的烦恼”…… 总之,它们的矛头都会指向“你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无法原谅自己”、“无法容忍羞耻与愧疚”。 尽管看起来还没那么糟,但其实你只剩40滴血了,还要逼着自己拿出10滴血维系人设,哪里还有能量投入学业战斗?也许只有不去学校,才能保护好你剩下的血量! 放过自己吧! 再比如“自残、自伤”: 一个人得有多大勇气才敢对自己如此“残忍”? 答案是“被逼无奈的勇气”。 《水浒传》的好汉也想过太平日子呀,但是不行呀,他们不让太平呀,于是林冲李逵们磨刀霍霍上梁山,去杀掉那些剥削他们的人。 而你,我亲爱的少年,怒火中烧却还要压抑,巨大的攻击无处释放,除了转向自身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 于是你开始了自我伤害,最初你也怕、也疼,后来就慢慢习惯了,因为你在其中得到了快感,看到血流出来的样子你甚至觉得从未有过的平静。 我晓得,每道伤痕都是你心灵浑浊的泪水,释放了屈辱与愤怒,让你感到了真真切切的存在。 你当然也是抑郁的,不抑郁的人哪有勇气割伤自己?有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会说你去打球呀,去把愤怒宣泄在操场,我倒是想问问如果他双腿瘫痪了,能来个三分跳投吗! 当然,你使用的方式和频次各不相同,也许你会偶尔扇自己一耳光,崩溃时拿脑袋撞撞墙,也许你会用指甲把胳膊掐得发紫,也许你会撕扯头发,诸如此类,这都是在伤害自己,都属于自残行为。 也许只能那样才能缓解你心中剧痛吧,这些痛苦包含:不能原谅的自我惩罚、无法反抗的绝望、强烈的不配为人感、对他人的极端痛恨、无法弥补的罪疚、弥漫的空虚和无意义…… 是的,这些自我惩罚同时也是“自我保护”,毕竟扇自己耳光好过“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永远记住:你越是理解这些“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越允许犯错,哪怕是你认为无法弥补的大错(事实一再证明,用不了几年这些大错绝没有你想的严重),那么,自我伤害行为就会减少或消失。 开始我说的厌学以及接下来我说的其他,道理也都一样。 咱们继续啊,再比如,“过度背负父母期许”。 唉,这真是没办法,就算父母也在不断学习成长,但不知为何,他们就喜欢“让你去满足”。 如果你不满足他们,他们就要你“去死”或者他们自己就去“去死”。 咳咳,这个“去死”也是比喻,我会觉得是个恰当的比喻,你觉得呢?因为我听到了你的呼喊“别再逼我了,再逼我我就去死了”,而这个死更多的是报复,是“死给他们看”,呜呼,何其悲哉! 反过来也一样,“你让我太失望了,我还不如去死呢!”这是有些父母的心声,就算他们不说你也能感受到,他们低估了你的敏感。 比如成绩倒退或有了“问题”,就会发现他们的崩溃,那种感受太强了,好像是你害死了他,那你说你到底有没有罪?又找谁去说理? 更重要的,你认同了这样的家庭关系,你真的以为幸福与悲伤都建立在对方是否满足的基础上,这简直太可怕了! 因为你正在从小到大的、悄然无声的背负父母的投射,你已完全混淆这到底是谁的需要?究竟是你的需要?还是满足他们是你的需要? 真的,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见证了太多太多,有时我花了好几年才让这个可怜的孩子(或成年人)理解,原来他除了用“满足父母需求”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之外,已失去了他自身人格。 快点,把别人的情绪还给他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要修,无论他是你的父母还是你的孩子,否则仅仅是无休止的愧疚也会让你生不如死。 要记住,无论多痛苦,你都有选择,你可以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满足他,也可以选择不满足他。人这一辈子若连“做自己”这件事都做不到,无论你考的学校多么名贵,心灵深处都是无尽荒凉。 再比如,一些“强迫行为或念头”。 这样的行为有很多,我甚至以为每个人都存在,哪怕像我这样的心理工作者。 比如我写作、做咨询的时候,一定要摆上几个固定摆件,否则就无法安心;比如我会反复检查是否锁门;比如我一定要把事情后果想几套方案——这都是我的强迫仪式行为。那么,你呢? 也许这是一些小秘密,但我见过的也不少,比如反复洗手、洗澡、转笔;比如停不下来的啃咬手指;比如频繁自慰性幻想;比如停不下来的对答案、去厕所、玩手机、吃冷饮、暴饮暴食、抽烟喝酒...... 除了这样的行为之外,还有更加折磨人的“念头”,各种糟糕的、邪恶的、荒唐的念头,明明知道不可能、无所谓,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要去做——这些都属于强迫行为与强迫思维。 现在,我来告诉你,强迫的好处在于“抵消”,好像你这么做了就避开了更大的危险、惩罚或恐惧。 你看,我这么一说你就会放松点。 因为你是多么讨厌自己这些怪诞的行为呀,而他人的不理解会让你对自己更苛刻。 现在你知道了,这些行为都是对你的保护,都是有好处的。 除非严重成瘾影响到了日常,否则都需要自我允许。 真正伤害你的不是强迫行为,而是你对待强迫的态度,比如自慰、性幻想很正常,而你因此觉得自己是下贱的、肮脏的才是真正的伤害。 就算是你已经成瘾,强迫放下也不可行,只能在心灵深处共情与支持,才会在这些行为上有所收敛。 你好,时间关系我再说一个吧,比如“生病”。 你是真的肚子疼、大汗淋漓、呕吐不止,你是真的腰酸背疼腿抽筋,你是真的发烧感冒流鼻血——这一切都是真的,但他的含义却是“代替内心来谈判”。 当内心的冲突矛盾难以调和或意识不到时,才会使用身体代言。 比如你是真没力气上学了,但又不得不去,因为你过不了父母老师这一关,也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所以只能去上学。 最终,压力和冲突让你胃疼的满地打滚,你就不得不被家长接回家了——你看,你的身体多么诚实呀,不像大脑只会自欺欺人。 再比如,还有很多:像叛逆、退行、混社会、校园霸凌、早恋、小团体、分离焦虑、依赖与独立……我有点累了,不一一列举了,等有机会再与你交流。 当然我知道你一直在等解决之道,但我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一个家庭一个样,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我并不十分了解你。 但你不觉得以上所有“问题”被理解了,就是最大的解决之道嘛? 不过,我还是会告诉你2个方向: 第一,允许自己。 允许、允许、允许,说三遍吧!我要你在生活中必须无数次这样告诫自己:“我允许自己这个样子”。 真是说来话长,真正的自我允许很难做到,但也唯有此才是摆脱苦难的基础,允许自己的方式有很多,你可以从我之前文章中查找。 第二,千万别自己扛。 我知道,你之所以和父母闹来闹去,就是希望他们能与你一起扛,却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他们也有自己过不去的卡点。 然而,这年代最大的幸运就是“有了心理层面的专业人士”,我指的就是像我这样的心理咨询师。 嗯,尽管你接受新事物能力超强,还真未必知晓“心理咨询师”究竟是干嘛滴,没事儿,隔行如隔山嘛,故此,请容我再唠叨几句,我会尽量只说重点,别耽误你休息。 1、有心理困惑绝不代表“精神不正常”。 真希望这是句废话,可我不确定你是否真这么想,也许身体生病就要去医院做检查,打针吃药,已成了固定思维:“心理问题就是病”。 而这会激发你的“羞耻感”: 一旦被扣上了“患者”、“病人”的帽子,好像你就与众不同了,你就是弱势群体了,你就有可能被嘲笑、被讽刺了,你就认为自己“不正常了”——这是错误的! 更准确的说,世上不存在没有心理困惑的人,只要他还是个人,我本人也如此,所以我每周都要去见我的心理咨询师,我以此为荣。 因为只有脱离了基本物质需求追求精神满足的人,才会花钱找心理咨询师一起探索。 当然,当前是有点麻烦,只不过这些麻烦对整个人生而言,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去医院看心理科,一般会给你开药,因为那是医生的职责呀,否则医院拿什么养活自己。 而普通的心理咨询师和医院的精神科大夫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只是一个愿意去理解你的人,而已。理解这一点,你就没那么害怕了。 2、你要自愿。 我见过很多被父母逼迫来的,那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相信你的眼光和直觉,千万别勉强,你是为了自己,不是为堵住父母的嘴。 “自愿”是改变的底线,我的建议是“试一试”,你觉得行就继续,不行就停止或换一个,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 也许你未满十八岁,那么父母是有义务给你提供资金支持的。 当然,自愿还包括独立性,比如你要用自己的手机、自己一个人的房间等等,你有权为自己保密,正规的咨询师当然会与你签署保密协议。 3,尽量别找熟人。 特别是你在生活中就认识的,或你妈的朋友你爸的同学之类,日常越熟悉越不合适。 没办法,这是心理咨询独一无二的属性,其他行业都喜欢找熟人,一个是图便宜,一个是多照顾,但心理咨询: 关系必须纯粹、边界必须清晰、情感拒绝打折。 你与你的心理咨询师越陌生越好,生活没有任何交集,咨询完也没任何途径联系,对敏感的你而言,这才足够安全,只有安全才可以建立信任,才愿袒露心声,而不是虚假的伪装。 所以,不在一个城市最好,别担心,网络心理咨询同样有效,但必须视频。 其实,我想说的还很多,比如效果、咨询次数、时长、频次、费用、父母访谈等等,但就到这里吧,有问题可以去问你的咨询师,他会告诉你的。 好了,这封信就先写到这儿吧,人生漫漫,这本是你最美的年华,愿你能活出本该有的花季!

我当心理咨询师的那些怪诞

139 评论(14)

Phyllis。

电影名 称:我是谁 (1998) (Ngo si sui) 导 演:成龙 陈木胜 编 剧:成龙 陈淑贤 李·雷诺兹 动作指导:成龙 主 演:成龙 艾力逊 法拉美穗 山本未来 卢史密萨 米歇尔·菲利 颜 色:彩色 类 型:科幻 冒险 动作 犯罪 剧情 武打 故 事: 为了获得科学家在南非发现 的一种具有极大杀伤力的奇异矿石,特别突击队员杰克(成龙)陷入了“我是谁” 的险境。多年前,科学家在南非发现了一种矿石,这种矿石一经震动便会产生极其强大的杀伤力。 为独自占有“魔石”,特别突击队队员杰克及11名队友被中央情报局派往南非,利用先进高级武器强行掳走了3名科学家及所有的“魔石”据为已有进行私下交易,命手下摩根故意制造空难事件,致使所有突击队员遇难,可杰克却侥幸生存。 当非洲土著居民在森林中发现他时,他已奄奄一息,并且完全失去了记忆。在土著人的照料下,杰克日渐康复,但他对自己的身份和身处此地的原因却毫无所知。为此,他经常发问“我是谁”,于是土著人就习惯地称呼他为“我是谁”。为搞清自己的身份,杰克毅然离开热情的村民,决心解开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但他刚一现身,便陷入一连串被人追杀的境地之中。 影片瑕疵:影片最后,杰克(成龙)在抓住了中情局的叛徒后将光碟扔进河里时,对中情局的女特工说:“我爸爸告诉我:‘要爱护大自然’。”然而此时他已经失忆。编辑本段歌曲我是谁(成龙版) 词:邓景生曲:周华健 浩瀚大地谁人没有过去 这天边海角有过谁和谁? 问问烈日谁成就我过去? 那红尘一刹照过谁和谁? 从来闲多情浪漫别问我 爱过错过伤心哭过痴心伤过 无暇燃情火梦内别是我 放过恕过一天且过开心多 谢谢命运从来没有作对 艰辛的耕种要靠云和雷 情人良朋同成就我过去 我一一紧记有过谁和谁! 从来无如果别问为什么 跌过痛过翻身衡过天关闯破! 长怀无名火落败便是错 志气勇气一身朝气 且高歌! 我是谁 作曲:周华健 作词:陈没 周华健 昏天暗地这里到底是那里要住哪里走要往那里去 滚滚风沙混沌中我是谁 还要怎么追还要怎么退昨天我是谁?今天谁是我? 耕过耘过得过且过来过去过 谁是我是谁我是谁是我是过非过现在的我不是我专 辑:我是谁(谷僳版) 歌 手:谷僳 语 言:国语专辑1CD 公 司:鸿钛时代文化 日 期: 谷僳 2005 首张个人专辑 ⊙前言 谷僳 1981 年生于兰州 曾经梦想想做鼓手 后来却做了吉他手,之后 组摇滚乐队 上学 演出 教学 编曲、制作 录音、缩混 …… 然而, 最重要的是创作 为自己 为热情 为生命 为一切 不停地创作 …… 忽然转身你就走了 心脏跳动得有些干涩 其实不算什么 ——谷僳《我是谁》 《我是谁》收录的是谷僳长达八年的音乐生活中的创作精华。丰富的经历奠定了他对各种音乐形式的独到的理解力和把握能力,也奠定了这张《我是谁》的音乐水准与高度。 前期制作完成后,鸿钛时代公司举行了小型的专辑欣赏会,在这个有多名京城资深音乐人士参加的欣赏会上,专家们给予了这张专辑以高度的评价。专家认为,谷僳的《我是谁》是一张目前少见的、有思想深度的、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的跨界音乐专辑。这张专辑充分地体现了数字时代的人们对生活、对环境、对自身定位进行的反思和领悟,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人们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所产生的激动和焦虑。反映了在互联网时代中,人们在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中不断地相互切换,最终必然产生的那种“我是谁”的困惑。而在一个以移动通讯为主的世界里,手机虽然从通信意义上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但又使人们产生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上更加疏远的陌生感。专家们认为,这张专辑的风格虽然很难用一些目前既定的概念进行定义,但是却非常动听,是一张能深切地打动当代听众内心世界的优秀唱片。 ⊙那风筝,让世界认识他 谷僳 最近在音乐圈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知名乐评人王小峰把一首叫做《那风筝》的歌曲传给他很多朋友听,并且声明这是许巍的新作,但是风格有了新的改变。于是众多乐评人,歌手、音乐行业业内人士、音乐爱好者、许巍铁杆儿 Fans 都信以为真纷纷发表各种评论,有提出置疑觉得不如许巍前作的但更多的人给予了积极肯定,所有人里,只有一位前唱片公司企划人断定这首歌不是许巍唱的,而他曾经和许巍共事多年。 确实,这首《那风筝》根本不是许巍唱的,也不是许巍的作品。它真正的词曲编曲演唱者叫谷僳,刚刚在鸿钛唱片旗下推出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我是谁》。 ⊙大西北缔造音乐全才 他是谷僳 这位被误认为“许巍升级版”的谷僳,来自兰州,《我是谁》是他过去大学时代作品的结晶。今年 24 岁的谷僳笑说自己虽然很欣赏许巍,但和许巍并不相识,也并不觉得自己的《那风筝》和许巍有多少相似之处,可能惟一相近的就是歌曲气质中的茫然,而这种迷茫在许巍早年作品中经常可见,也是许巍的铁杆歌迷最为怀念许巍早期作品的一个重要理由。 其实,谷僳与许巍的经历还是不无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来自于祖国西部大城市的充满理想主义的青年人,都是高校的学生出身,也都曾经是摇滚乐队的乐手,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个狂热地热爱音乐的、不安分的灵魂。 生于八十年代初的谷僳,由于受到哥哥的影响,从初中时期就开始疯狂迷恋上了摇滚乐,开始跟随哥哥学习爵士鼓和吉他的演奏技巧,并组建了摇滚乐队,上大学学习美术后,乐队的伙伴们各自单飞,谷僳开始在电脑上 DIY 自己的音乐,并为独立 DV 电影创作音乐。1999 年,他与伙伴们成立了一支名叫“临界树”的乐队,以演唱摇滚乐和布鲁斯音乐为主,这支乐队当时在兰州影响很大。这期间,谷僳曾经第一次来到北京,向京城的流行音乐前辈们讨教创作的技巧和演奏技艺,受益匪浅。 短短几年年,谷僳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从一个热爱音乐的大学生成为了一位专业录音师、一位优秀创作歌手、进而成为一位集词曲、编曲、演唱、演奏、录音制作为一身的全能型音乐人。 2003 年,带者自己的 50 多首作品,谷僳第二次进京。这次他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而是发展,他确实也以自己的实力,很快得到了机会。 ⊙郭传林退隐十年再出山 打造谷僳 当谷僳第二次来到北京,他的作品小样很快被资深音乐人郭传林所看中,并火速将谷僳签约到他旗下的鸿钛唱片。 圈内人都知道,被尊称为“四哥”郭传林曾经一手打造了九十年代初期黑豹的音乐高峰,他也曾经是轮回乐队、郑钧等许多著名艺人的经理人,只不过,由于对内地歌坛的失望,一向在音乐方面十分挑剔的郭传林已经多年没有在流行音乐/摇滚乐范畴有所动作。 谷僳和这张《我是谁》是近十年来,郭传林的第一次。 郭传林说此次重新出山原因很简单,就是谷僳的音乐真正的打动了他。他表示,谷僳的音乐是一种以英式摇滚乐的风格为基础,巧妙地利用和结合流行音乐的各种元素的音乐形式。 只不过,谷僳并不认为自己的音乐是摇滚乐,他说:“一个做音乐的人,对音乐的审视要全面和客观,我认为在创作中,采取哪一种形式不重要”。因此他在专辑的创作和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各种新的元素和形式,并且从编曲、配器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从专辑《我是谁》来看,英式摇滚、布鲁斯、乡村音乐、雷鬼乐 (Reggae) 以及多种流行音乐的形式都有所体现,而谷僳认为其中偏摇滚的元素可能多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选择了某种立场。他认为在创作中多一点摇滚的元素,只是一种把自己的音乐与一些太过滥俗的流行曲区别开来的办法。 可以说,这张《我是谁》体现了谷僳决不流俗的创作才华,他不但独立完成了作词、作曲、编曲,还以自己过去录音师的经验,大量参与了录音、混音等后期制作。更为难得的是,《我是谁》的封面设计也由他一手完成。 乐评人崔恕认为:虽然音乐和生活中,谷僳都和这个时代冰冷的数码音乐打交道,但他的音乐成品却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动人的情感,谷僳很象是一个游走在现实与虚拟环境中的游吟诗人,他在用歌声呼唤人们找回自己真实的感情和真实的心灵。 而谷僳在谈到创作的时候,只是说:“做音乐人要木讷一点,可以使自己在潮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音乐要巧妙一点,作品才会有灵气”。 ⊙窦唯和郑钧全面剖析力荐谷僳 就此次谷僳变成“许巍升级版”的音乐事件,窦唯和郑钧这两位著名创作歌手也非常难得的表达了自己对谷僳的欣赏。 采访过窦唯的记者都对他那种温文尔雅态度下的沉默寡言感到头疼,这位中国摇滚乐辉煌年代的代表人从不对音乐圈里人和事发表任何看法。破天荒的,这次在回答记者关于谷僳的问题时,窦唯却滔滔不绝。 “我听过谷僳的作品。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后生可畏。从某些方面来看,他和许巍有些相象,但是能听得出来他还是有很多自己的味道。谷僳非常有潜质,他的作品在词和曲的结合方面让人感觉非常舒服,那是一种很自然而然的表达。我觉得作为一个音乐人,他做音乐的角度是最重要的。我们很难说一个音乐好或者不好,但是有一个关键的标准在于它真实不真实。谷僳的作品里有很多质朴和纯粹的东西,这是非常难得的” 在采访中,窦唯表示他希望中国的摇滚界能出现更多一些象谷僳这样踏踏实实专心做音乐的新人,而少一些专门利用某个音乐风潮兴风作浪的“弄潮 而作为同样从大西北走出来的摇滚音乐前辈,同时也是许巍的同乡,郑钧在赞赏谷僳作品的同时,坚决认为谷僳的音乐与许巍实际上并不相象。他说:“其实谷僳不象许巍,他还是有更多自己的风格,很多元化,说谷僳是许巍升级版对谷僳也许不是坏事,但对谷僳并不公平”。 但谷僳对此并不介意,他说音乐是一件漫长的事,他目前只关心怎样让自己的音乐能够有更好的提升,他希望有机会能向许巍当面请教。 01 我是谁 词:谷僳 曲:谷僳 编:谷僳 02 疯狂 词:谷僳 曲:谷僳 编:谷僳 03 那风筝 词:谷僳 曲:谷僳 编:谷僳 04 投降 词:谷僳 曲:谷僳 编:谷僳 05 Silence With You 词:谷僳 曲:谷僳 编:谷僳 06 沉没 词:谷僳 曲:谷僳 编:谷僳 07 数字梦幻 词:谷僳 曲:谷僳 编:谷僳 08 风起 词:谷僳 曲:谷僳 编:谷僳 09 恣意摇摆 词:谷僳 曲:谷僳 编:谷僳 10 再见,我 词:谷僳 曲:谷僳 编:谷僳专 辑:我是谁 (韩红版) 歌 手:韩红 语 言:国语 日 期: [01]重整河山待后生 [02]我是谁 [03]大哥 [04]天亮了 [05]一去不回 [06]突然想流泪 [07]算了吧 [08]翻身农奴把歌唱 [09]青藏高原 [10]希望(VS满文军) [11]I Will Always Love You我是谁(《白眉大侠》片尾曲之一) 词作者:李鲁轲 出品年代:1995年 地域:中国内地 歌词: 我是谁 我是执刀的人 黑白道上走丹心 仗义断是非 我是谁 我是杀人的人 两肋插刀行侠义 为人去杀人 刀卷了刃 血腥了身 难断恩怨 难明是非 你为了谁 我为了谁 谁又是为了谁 你糊里糊涂冤作刀下鬼 我不明不白枉为执刀人 谁能告诉我 我是谁 我是谁 是谁编辑本段书籍 作者:朱建军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责任编辑:赵建华 封面设计:多玲平面设计工作室 责任技术编辑:张建军 地址:北京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邮编100073) 字数:237千字 印张:11 开本:850×1168(毫米)1/32 定价:22元 第一部分: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 第一章 意象与象征性 第二章:宇宙是永恒的活火—心理能量学 第三章:心有挂碍 第四章:意象可以调心 第二部分:意象对话技术 第五:用意象对话技术做心理咨询 第六章:认识意象 第七章:意象对话实战 第八章:意象对话治疗心理障碍 第九章:意象对话的特点与创新 第十章:意象对话心得 第十一章:生活中的意象对话 第十二章:故事中的意象对话 心理咨询师专用李小龙诗歌《我是谁》 李小龙的一首诗作《我是谁》,重新映入人们的视线,让人们更真实地了解到一代武林宗师的精神世界。 李小龙不仅在电影上功夫了得,他还在哲学、文学、美术上都有一定的“功力”。在更多熟悉李小龙的人心中,他还是一位艺术家和哲学沉思者。 《我是谁》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 信心十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346 评论(13)

等开到荼蘼

提起千万不要做心理师,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心理师害了多少人?另外,还有人想问有谁是从事心理师这个职业的,有没有后悔,建不建议学?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为什么不能当心理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心理师害了多少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也有很多专业靠谱的心理师,只是你被一个人伤害过就痛恨全世界,不要以偏概全

学的多,做的好的少,为什么呢?不要看什么人家学就学,不要看有人赚钱就眼红,一个人享受的一定和他付出的和承受的是成正,人贵有自知之明。贵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心理师。

您好!请您详细描述出原因!

当心理师需要报考心理师!心理学天赋极高的人。

目前心理师报考条件是以下:

对于考心理师费用相对比较不,因为心理师会受到报考地区的、报考类别的影响(心理师可以分为心理师和二级),导致收费标准也是存在差异的,一般这种不会超过元左右,如果需要补课的也就到月几十到几百块钱不能的价格.文科生学心理学只有死路一条。

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是否对口,如果你之前学过心理相关知识,直接通过机构交报考费用即可,如果不是可能通过机构进行报名学习,这样可能想多比较高,大约三四千左右不等。哪些人不适合学心理学。

报考心理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师培训的;2、、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师培训的;3、、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6,9,12月心理师考试内容理论部分:

1、普通心理学为什么不建议学心理学。

2、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异常心理学

5、健康心理学心理医生多半都有心理疾病。

6、心理测量学

7、心理学技能操作部分

年心理师报考条件有变详细报考条件请点击了解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心理师

人格特征。这就如同选拔运动员和演员一样,重要的不是看他是否受到过专业训练,而是看他具有何种内部和潜力,看他是否具有创造力。

心理与心理是一项助人的事业,其价值取决于它对人赋予多少人性,人性的具体内容是心理与的主题,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对人性的态度和对人性的理解程度。

因此心理师应首先是一个善良、坚强的人,具有爱心的人。爱心是产生人格魅力的根本动力,而人格魅力又恰恰是影响病人所最需要的内在源泉。

心理师应该具备创造性,具备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形象和逻辑的一种巧妙结合的思维。而这种创造力正是来源于师灵深处的特质。创造力的要素不同于模仿,在过程中是师与病人在其互动关系中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的真实。心理师大多离婚。

师还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应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敢于并善于严格地解剖自己,这是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俗话说:“正人先正己”,一个不善于作自我分析的人又如何去给病人进行精神分析呢?

师无疑应是一个学者,但更应该是一个语言。的重要手段是语言,一个不善于运用语言号的人,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师。例如在眠中,师要在丰富的想象中铸造出合规定情景的语言,又用语言来描绘传达这种想象。这包即兴创造的力量。心理医生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师在中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指导语,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症状随机灵活运用。

当然,一个理想的心理师,严格地说应具有临床心理和医学临床的专业培训,同时又具有广泛的人文学科的知识。而最重要的还是具有艺术创造的能力%把一切有关知识和经验融会贯通为一体并能运用自如的能力。因为从本质上说,心理与是一门伟大的综合性艺术。

师与病人接触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种崭新的创造,师应该是创造这种瞬间的名其实的艺术家。

我个人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师乃至心理学家的一个先决条件,要看这个人是否具有某种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混合而成的人格气质。心理师不能太漂亮。

事实上,我们能够在我们的周围发现,有一些人,他们没有任何心理学的知识,更没有什么专业方面的训练,但是他们具有着吸引人的魅力、乐于倾听、能设身处地的替他人考虑,替他人着想,能提出中肯而妥贴的建议与意见。

故他们有着众多的倾诉者,愿意向他们倾诉自己情感生活中的苦恼,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纠纷等等难言之隐。

这些人可以被称为“天生的心理师”,是成为专业的从业者的好坯子。应用心理学就是个坑。

在经过精心雕琢与反复锻造后,有可能成为这一行业中的姣姣者。

成为一名师与家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需要一定的学历或者说大学本科的学历。心理老师工资和普通老师差异。

除此之外还要有对一般文化知识的掌握。sx2..cn

根据我自己的心理分析临床实践,来接受分析与的人,其所诉说的问题的内容基本可归纳到童年期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和性、爱情与婚姻这样二个主题中。

这两个问题也是各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两大基本成因。更一般地说这两大问题实际上又是个人的生理与心理成长和文化内在化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而导致的错位与不匹配的表达。和心理医生恋爱很可怕。

为了充分理解他们的叙说、问题及症状,尤其是隐在叙说、问题与症状背后,并且支配着它们的被压抑的愿望与动机,师需要经过适当的哲学训练以便具有良好的分析推理能力,能够从纷繁的现象中迅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真正症结。

同时师与家还需要具备一般的人类学、民俗学、学、历史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语言学与修辞学的知识。

缺乏这些知识将影响或师对来访者问题的正确判断,并会影响或的进程及结果。

成为一个合格的师与师的项,也许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条件,当然是接受该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并接受系统的、或分析的训练。

所谓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方面包括心理与心理本身的理论与技术;另一方面还应包括精神病学的理论与诊断技术。

以上就是与心理师害了多少人?相关内容,是关于心理师害了多少人?的分享。看完千万不要做心理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129 评论(11)

huahuaabcabc

前不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科病房出现感人的一幕:杭州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何剑兴受该市总工会的委托,把5000元救助金送到曾于3年前因病被摘除右肾、近确诊左肾长有巨瘤准备做手术治疗的江西宜川籍农民工潘菊兰手里时,眼里噙满泪花的她顿时泣不成声地连声道谢:“当我生活和疾病医疗陷入严重困境,在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你们为我雪中送炭,真好比送来了一场及时雨啊!”原来这是杭州市总工会紧急启动“急难险”救助基金、帮助外来女工潘菊兰解其燃眉之急、传递爱心接力棒的一个感人场面。10年前,为了抚育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潘菊兰只身来到杭州。3年前,潘菊兰因病切除了右肾,为了还清债务,她一边吃药,一边打工。尽管知道自己的身体并不允许这样做,但她不顾医嘱,吃药断断续续,甚至停过一段时间……两个月前,在杭州西湖区一家服装厂务工的潘菊兰突然感到腹部疼痛难忍。经检查发现,肾上长出巨大肿瘤,急需手术。在面对高昂的手术费,她不想拖累两个孩子,思前想后,决定放弃治疗。但孩子们不答应。在萧山一家工厂做电焊工的大儿子潘斌听到妈妈患病的消息,哭成了泪人。在医院里,潘斌见到了憔悴的妈妈,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取出2500元钱塞到妈妈的怀里。母子俩抱在一起泣不成声。潘菊兰心里明白,这些钱,是17岁儿子的全部积蓄。“孩子越是懂事,我越是不愿拖累他们。”潘菊兰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她暗下决心,回家陪着14岁、正读初一的小儿子度过最后一段幸福时光。然后,静静地等待死神的降临。潘菊兰的不幸遭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她的侄子、在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工作的潘老师将此情况告诉了学校,引起广大师生的同情。学院领导带头捐款,数千名师生慷慨解囊,短短两天时间,就筹集了1万多元“救命钱”。潘菊兰务工所在地西湖区袁浦镇政府闻讯后,给潘菊兰送去4000元补助金,该区总工会也启动“急难险”资金,给予了2000元补助。杭州市及西湖区慈善总会获悉情况后,在第一时间赶到潘菊兰的务工地看望她,并给她送去慰问金。5月3日下午,在潘菊兰住院的第二天,杭州市慈善总会又到医院看望潘菊兰,再次送上慰问金。几天前,护士交给潘菊兰一只装有500元的信封,说是一名不肯留下姓名的人送来的……这样的事,这几天总能碰到。杭州人的热情友善让潘菊兰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参考资料:浙江人民日报

14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