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咖喱咖啡
1.奖惩制度。如果完成了你制定的一些小目标和大目标之后,可以实行一定的奖励,如果没有完成,可以实行一些小的惩罚。2.要让孩子了解为什么学习,学习是为了什么?对他有什么好处?让孩子深刻了解学习的本质。
火星电台666
心理学C证是初级证书,找工作用的,如果日后找工作要用到,就很重要。
心理咨询师是帮助一个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最普遍、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或有心理问题的人。健康的人会面临很多问题,如家庭、职业选择、学习和社会适应。他们期望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追求良好的生活质量。
考试介绍:
在我国,劳动部于2001年4月正式推出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试行)》,并将正式纳入《中国职业标准》。2002年7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分别在5月和11月举行。
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本标准的颁布对促进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技能鉴定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5年,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修订了试行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完成《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课程》)系列教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专家制定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版)。
按照对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鉴定的统一要求,已经从事或准备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人员,应当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师,方可从事相应的心理咨询活动。自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于2002年9月在我国试点以来,参与心理咨询师培训的人越来越多。
淘气别闹
关于怎样让小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建议如下:
儿童的教育是一种信仰,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时间,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约翰 · 霍特
一、学习是孩子的本能
学习是孩子的本能,人在孩子阶段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学习机制,在这个学习机制之内,孩子需要在时间的发酵之下一步一步地构建自己的学习图景,其实就像科学家做科学研究一样,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地找到正确答案,而是需要不断纠错、改正、修改、拓展之后,循序渐进地接近真理。
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不同的场景下,哪怕是游戏,他们也是在自己周边的世界空间里探索新知,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一切。
二、孩子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童年”这个词儿不是一直都有的,也就意味着用成人的方式理解孩子也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解构这个整体的世界,并将世界解构成独立的部分,就像孩子最早的时候用嘴巴去感知单个的不同的事物,就是想逐步将世界解构,然后慢慢理解和区别“你我他”……
那么孩子在慢慢理解世界和认识自己,以及在积累自己的学习资本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呢?
1️⃣社会性障碍:
孩子需要对世界整体先进行拆解解构,再将信息组装成理解后的整体模块;因为孩子小很多动作不够灵巧,会特别容易犯错儿,比如打碎了杯子,弄坏了文具,搞脏了衣服、整坏了家里的某个物件儿……这些往往被家长当作不小心或者故意或者毛躁,但事实上是孩子小动作本身还不够灵巧造成的,并非孩子各种“故意”。
2️⃣家长的不正当的干预:
干预1:强迫
很多家长会在游戏中教育,但是孩子表达说想好好玩游戏而已,节奏不想被打乱,而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比如在我家孩子们玩“叠叠乐”游戏中,我想让他们一边玩一边思考一下建筑结构以及力学规律,并且“强迫”他们暂停想一想,结果就被“制止”且“集体轰炸”了(哈哈),制止之后也好,剩下的就是单纯地一起玩一起嗨,反而他们自己边玩边讨论这里边的平衡关系、力的作用等。
干预2:纠正
孩子如果有错题,家长就会立即帮助孩子纠正,其实歪的不离谱就没关系,不是所有错误都是现场立即“扶直”了,要给到孩子学习和进步的时间过程。
干预3:安排计划
有的家长往往上午几点几分学什么下午几点几分学什么,都帮孩子安排好了,但是计划最好是一起制定,而非家长单独制定,家长单独制定,孩子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既然有人安排,自己还干嘛费劲安排呢。但是如果一起计划,家长起到帮助引导与梳理就非常好了,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制定计划的能力,也可以增加锻炼孩子任务拆解以及主动思考的机会。
三、引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来源
当将独立的事物个体与自己相关,孩子才会逐渐产生学习的动力,那么对孩子来说什么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呢?作者提到三个学习动力:好奇心、表达自己、证明自己,咱们分别来看一看。
四、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1️⃣调整身份:
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这样把父母的身份角色从家长、教练、老师转换成朋友、助手、伙伴与盟友,不管发生什么,家长都和孩子站在一起,也就是把关系从“家长上孩子下”调整成“你左我右”,家长是来帮助孩子打怪升级的,不仅仅是监视、监督和鞭策的。
2️⃣修正目标:
想一想,我们之前的陪伴与关心重点,是作业还是学习?要知道,我们管理的不应该仅仅是孩子当下的作业,还要管理孩子的长期学习,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孩子掌握当下的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孩子的素养技能。所以将视线放高一个边界,眼下的错题与小毛病就都不是事儿,让焦虑与烦躁少一些再少一些。
3️⃣讲究方法:
要想长远管理孩子的学习,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需要一些长期有效的方法,这里分享几点小tips。
1)从结构上了解孩子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会
从结构上了解孩子学习状态,就要跟孩子一起模块儿化分析学习。
比如,一个口才专业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在自己影响下表达能力很强,作文写得也不错,但就是语文成绩不高,开始以为她培养的表达是现实情境的表达,语文试卷里的阅读理解是非现实的短文场景,估计孩子会失分在这里,但当她一套一套研究孩子的卷子之后,才发现是孩子词汇量丢掉了很多分数,于是她就想办法补充孩子的词汇量。
2)阅读相关传记生平,增加对话的质量与时长,帮助知识拓展
家长自己阅读孩子教材里边的相关作者的生平,以及名人传记,通过故事分享的形式,融进到与孩子平日的聊天过程中,增加沟通质量,也帮助孩子进行知识拓展。
3)遇到单个难题,请孩子认真读题,答案往往藏在题目中
遇到难题,不要及时帮孩子解题,而是首先要引导孩子自己解决。
总之,孩子阶段是天生的学习阶段,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吸收和学习,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遭遇一些社会性的障碍以及会受到来自成人的各种干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不抑制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办法创造一些让孩子表达和证明自己的机会,以及调整陪伴者的身份角色,跟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修正管理作业到管理学习,同时积累一定的引导陪伴孩子的小方法,那么就会逐渐启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陪伴。
其实,父母和所有成年人天生都具备帮助孩子学习的能力,只是咱们跟孩子学东西一样,也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锻炼和习得。所以慢慢来,陪伴孩子学习也需要时间练习。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