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小咪
8、蜗牛: 当对方不尊重你时,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比如强势的甲方和弱势的乙方沟通,我见到很多乙方只能唯唯诺诺,没有相互尊重。
一凡: 当对方不尊重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呢?你可以直接表达出来啊
比方说我是医生,有时候病人或者其家属说的话不那么中听,我会怎么办?以前我就会很不高兴,要么反唇相激,要么忍着,现在我就有三种选择:
注意:在工作关系中,我们的需要有多种,尊重当然是一个,目标、价值、自我实现这些可能也是,如果过度在意尊重这个需要,也可能是你被情绪带偏了。倾听自己的时候,要列出所有的需要,之后选择自己最看重的需要。
9、余庆环: 我先生是一个很反思自己的人,和他沟通的过程虽然磕磕绊绊,但总体是不断向前进化的。我想请教的是,当他愤怒的时候,我总是倾向于更加愤怒,就是认为他不可以冲我发火。遇到对方很大怒气的时候,怎么及时调整,使用非暴力沟通方法来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一般那些时刻我都没有思维的
一凡: A、功夫在诗外,功夫在平时。平时如果就一直使用非暴力沟通,那愤怒的时候习惯也会发挥作用。
B、“不应该冲你发火”,这是一种应该思维,不过这个改掉并不容易,越是亲密的关系,感受需要就容易彼此纠缠,很容易出现“你太重要了,你就应该想我所想,你就应该满足我的需要,你一点点的情绪都是对我的伤害……”或许你可以了解一下课题分离。
C、你和先生可以先约定一些预案。比如,制作应对愤怒四步法的卡片,一旦有一方有愤怒,另一方就可以拿出卡片给对方预警,可以约定两个人谁先拿出卡片谁就可以得到一个礼物。
10、安若: 怎么能更好的找到彼此的需要?
一凡: A、感受是需要的信号,我们要先找到自己的感受,感受的根源是需要,我们就可以顺着感受去找到背后的需要。
B、使用需要词汇表,一个一个的看过去,细细体会自己的感受,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当下的需要。这里提醒大家,感受和需要词汇表最好打印出来,真心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小伙伴都是这么干的哦。
11,丫丫: 面对一个不愿意沟通,凡事都说让时间过去事情就过去了的人,不知道如何运用NVC!
一凡: 有一个事实请你要清楚:
第一,先建立连接,确保明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避免猜测误解。说出他的感受和需要,问他是不是这样;另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问他是否清楚,问他听了有什么感受。
第二,实在不愿意沟通,那就多使用非语言的行动,参考《感受爱》。我们要知道,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并非是他的个性和经历决定的,而是当下的关系和情境决定的,“他不愿意沟通”,或许在与其他人的关系和某些场合中,他就很愿意主动聊天呢。因此,要制造他愿意沟通的关系和情境。再次强调,这是关键。
第三,如果还不行,那最好能让他接受心理咨询,当然前提是他对自己的状态有认知,有焦虑,希望改变,否则他被要求或强迫看了心理咨询也是没有用的。
12、丽辉: 非暴力沟通中听到说不,如何应对?怎样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一凡: 这是我们第二周中某一天课程,专门介绍怎样表达和听到不,建议你参考一下。
原则很简单,当我们听到不的时候,我们听到的不是拒绝,我们听到的是对方不后面的是。对方语言中对这个说了不,这说明他有其他更看重的需要,那么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去倾听去询问他到底更看重的是什么需要。
怎样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呢?这正是同一周中“倾听”的内容。你去倾听对方,其实就是猜测(早期会用头脑,熟练后运用同理心),这个猜测就要询问对方是否正确,多询问确认几次不就了解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么?
13.苹果老师: 非暴力沟通如何理解三观不合?话不投机半句多,三观不合如何用非暴力沟通来沟通?
一凡: 价值观就是我们最看重的需要,三观不合,可以说是我们看重的需要不同,但这一点你需要跟对方明确,因为只是看重的需要不同,这些需要依然是我们所共同拥有的,这就是连接和合作的基础。所以,要反复跟对方确认他的需要。
另外,话不投机,这说明大家都在用评论、观点沟通,评论、想法、观点、猜测……这些就是刀枪剑戟,怎么能没有冲突呢?这时候请你和对方先分清楚,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评论,什么是感受,什么是想法,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感受可共情,想法都放下。
14. Kallen: 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沟通工具,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语言吧,想知道咨询师和咨询对象初始沟通阶段,是不是运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更有效些? 或者反过来提,学会运用非暴力沟通后,如果运用于心理咨询行业中的话,还欠缺哪些心理沟通要素呢?
一凡: 昨晚的语音练习中苹果老师也提到了你的问题,当时我用语音做了回答,现在用文字简要再说一遍。
第一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非暴力沟通是有效的沟通语言。
我们先来确定非暴力沟通的位置,非暴力沟通的根本是心理学三大流派之一的人本主义,而人本主义现在已经被其他流派也借鉴运用,基本上现在长程的心理咨询,不管什么流派都在运用人本的原则。非暴力沟通作为一个方法工具,他适用于所有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使用,咨询师最大的任务就是倾听,而非暴力沟通就可以让我们有效倾听,不仅是咨询师,其他所有需要沟通的领域都可以应用非暴力。
第二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这样的,非暴力沟通本身就是一种咨询技术/流派,马歇尔博士就是单纯运用非暴力沟通帮助很多人做了心理治疗,也就是说,非暴力沟通不需要其他技术就可以用来做心理咨询。至于其他心理学流派,那会有一些其他的技术,比如认知行为疗法CBT,与非暴力沟通有一些差异,有很多认知矫正技术,当然,关注感受,注意倾听这些都是不变的。
15.黄凰: 非暴力沟通在与家人沟通上,总觉得怪怪的,除非发信息,直接说出来就觉得自己是在示弱,孩子也能抓住你这一点,总觉得你脾气太好啦,总想挑战你的极限!感觉情绪流动不起来,这点该如何解决?
一凡: 跟强迫命令的沟通相比,非暴力沟通的确是有些“示弱”,这种示弱有什么不好吗?从“挑战极限”这话我听出你依然想强势,想控制,有应该思维,这样的话就不是我们非暴力沟通了。
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既能分清楚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我的事,同时还能促进彼此的合作,我们既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这没错,但并不妨碍我们伸出手来邀请你走进我、理解我、帮助我,如果你愿意。
我感受到你的苦恼,除了上面说的精神纯粹,我也提一些具体建议吧。
其实,你觉察到的示弱也好,挑战情绪也好,这正在说明你没有和孩子建立连接啊,如果与孩子心与心相连,你不会觉得一个妈妈表达爱是在示弱,孩子也会变得很容易相处。
MrStoneLiu
我们都想要被人听见,想要被人理解。当我们全身心投入一段关系中,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担忧、快乐、麻烦,我们需要对方全心全意的关注。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对方在听我们说话的时候不会玩着手机或看着电视。他们的注意力没有被其他事分散掉。他们不会打断我们,不会评价我们,不会催促我们,他们只是安静的、耐心的倾听我们所说的。 但是我们更多人并不善于倾听。因为,正如事实所证明,倾听确实不易。倾听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或性格,而是需要花心思的方法。 正如精神科博士Michael P. Nichols在《消失的倾听艺术:学会倾听可以增进关系》一书中所写的,诚挚的、关切的倾听“需要以无私的态度,努力克制自己。要做到认真倾听,我们必须忘掉自己,将自己代入对方的需要,关注他们所关注的。” 当我们仔细倾听,并不只是获取信息,还“见证对方的经历”。Nichols是威廉玛丽学院的精神科教授、临床医学家,他说,我们由衷的对他们感兴趣,暂时放下自己的事,停下来不去想自己想要说的话。 “至少在短期内,倾听是单向的关系。” 《消失的倾听艺术》一书有许多重要的(也是令人惊讶的)关于倾听的见解、真实的故事、案例剖析和可行的练习。这很重要,因为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表现出同理心、支持意愿,但是所做行为却并非如此。 以下是书中所写的三个小方法。 别把同情和同理混为一谈 有时候我们表达关心的程度太过夸大,比如“哦,真糟糕!!!”。我们以为这只是同情。但是正如Nichols写道:“表现出不幸和倾听不是一回事。”过分夸张的回应会显得假惺惺、居高临下。 Nichols这样介绍同情和同理的区别:“同情的范围更窄,作用也更有限。同情意味着同样的感受,而不求理解。同理则不同,正如许多人所想的,同理是与之同忧、同赞、同乐,一起滔滔不绝,互相抚慰,或互相鼓励。同理意味着理解。” 适时宽慰 当爱人害怕、悲伤或低落,我们自然想要去宽慰他/她。没人喜欢眼睁睁看着朋友或家人处于痛苦中。但是对于能量外泄的人们,宽慰会让他们感到被人看轻。 Nichols写道:“更多失败的倾听,就是告诉人们不要这样想。” 当你倾听人们的苦恼和痛苦,表达出你很重视他们即可。 当然,有时候人们确实需要宽慰。Nichols说,例如你对刚理的发型不满意,你的朋友说“没事,挺好的。”,再比如你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对此感到很沮丧,此时有人列出你所有的出彩的事儿,你会感觉好得多。 我们很难分辨出人们什么时候需要倾听,什么时候需要宽慰。Nichols说:“自我怀疑、担忧、或纠结于某个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此类的内容说的越多,他越有可能需要宽慰。倾诉中表达的感受越强烈,他需要被倾听、被理解的可能性越大。” 假如你不确定呢?“如有疑虑,倾听即可。” 别急着假设 我们会假设对方下一步要说什么,然后直接跳到论断上。我们会打断别人,帮他们说。我们会说“哦,我知道!”或者是“我也是!”或者是“我讨厌这种事。”诸如此类。 我们这样做是处于好意,想表达善意,但是对方却会觉得我们并没有在听。 再说一遍,好的倾听,其核心是同理。同理需要两件事:首先需要敞开心扉,像“电影观众一样,将自己沉入电影中,和角色共进退。”——Nichols写道。第二点是“从感知转换到思考。他/她在说什么,什么意思,他/她的感受是什么?” 不要只是想当然以为自己能理解对方的感受——即使你曾有相似的情况,也要去问。举个例子,旅行令你精疲力竭,但你的伴侣却未必感到疲累。也有可能你的伴侣也觉得很疲累,但是出于其他的原因。 Mochols写道,同理的开放,“根本上来说,就是发现他人的内心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下次再倾听朋友或家人的时候,带着接受的态度,不要试图改变他们的想法,试着去理解,看看他们的生活究竟怎么了。 倾听的要点 1.克服自我中心:不要总是谈论自己 2.克服自以为是: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 3.尊重对方:不要打断对话,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千万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而打断人。 4.不要激动: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不要因为与对方不同的见解而产生激烈的争执。要仔细地听对方说些什么,不要把精力放在思考怎样反驳对方所说的某一个具体的小的观点上。 5.尽量不要边听边琢磨他下面将会说什么。 6.问自己是不是有偏见或成见,它们很容易影响你去听别人说。 7.不要使你的思维跳跃得比说话者还快,不要试图理解对方还没有说出来的意思。 8.注重一些细节:不要了解自己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不要做小动作,不要走神,不必介意别人讲话的特点。 学会倾听 1.要体察对方的感觉。一个人感觉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导他的行为,愈不注意人感觉的真实面,就愈不会彼此沟通。体察感觉,意思就是指将对方的话背后的情感复述出来,表示接受并了解他的感觉,有时会产生相当好的效果。 2.要注意反馈。倾听别人的谈话要注意信息反馈,及时查证自己是否了解对方。你不妨这样:“不知我是否了解你的话,你的意思是……。”一旦确定了你对他的了解,就要进入积极实际的帮助和建议。 3.要抓住主要意思,不要被个别枝节所吸引。善于倾听的人总是注意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事实背后的主要意思,避免造成误解。 4.要关怀,了解,接受对方,鼓励他或帮助他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倾听的秘密 1.身体前倾,表示对谈话感兴趣。 2.要“所答即所问”,这表示你在与人交流。 3.在倾听的过程中,适时加上自己的见解,以使给予和吸收两个方面平衡。 4.以头部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回应说话者。 倾听的方法 1.你必须充分认识到有提高这方面方法的必要,并且很想改进它。假如没有这种强烈的愿望,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 2.当你很难弄懂对方的表达意图的时候,要问:“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3.要对“红牌”词语加以警惕。这些词语可能会引发过激反应,或造成偏见,比如“女性解放”、“男性沙文主义者”等词。 4.假如你发现你走神了,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你无法接上对方的谈话,那么就注意一下关键词和使用最多的词。当说话的人谈吐不清、词不达意、不切题时,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 5.要尽量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地方交谈,假如周围有太多容易令你分心的事,就会影响你集中精力,从而使得你很难续接上你的思维链条。 倾听的禁忌 1.对谈话内容漠不关心; 2.只听内容,忽略感觉; 3.无故打断对方的谈话。 倾听的心得 1. 要让诉说者放松,两个人都坐下来,并且在同一高度上,面对面,距离比一般的社交距离稍近些较好。 2. 假如诉说者一开始情绪激动,必然导致无法把事情说清楚,此种情况常见于女性诉说者。此时作为同性,拥抱和拍抚都是很好的稳定对方情绪的方法。 3. 倾听中,目光专注柔和地看着对方,适时给出回应,比如点头和“嗯”,表示你正在专心倾听。 4. 没有听懂或弄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出并沟通,以免造成误解。但不要喧宾夺主,更不要把话题扯开。 5. 在对方说完前不要急于发表观点,也不要提前在心中作出预判,尽量避免把对方的事情染上自己的主观色彩,耐心听完。 6. 对方说完后,有要求的话,让他喝一点热茶或热牛奶、巧克力什么的,他需要感受到被人关心,热的东西也容易让人重新振奋起来。 7. 无论对方说的事情在你看来多可笑幼稚,他向你诉说都是表示对你的信任,这是一种对你人格的赞美,所以,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带着高姿态评点他的事。即使你不赞同他的想法,都要给予他他想要的理解和安慰,在困境中支撑对方是作为朋友的义务。 8. 你不需要完全感染对方的情绪,或者想个办法帮他出气。假如对方的诉说内容只是一种莫名的情绪,那么做到第7步时一切已经完成了。但假如这是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你可以帮他把事情从头到尾理一遍,哪些地方是他自己做的不对,哪些地方主要是别人的问题,解决方法123等等。 9. 你可以从他的观点看问题,但提出的建议一定要出于自己的想法,对方想听到的是“你的意见”。假如担心自己的想法太过主观,尝试从多个角度切入问题,如此可以尽可能地确保客观、公正。 10. 当然也有可能,对方在诉说的过程中,自己渐渐有了主意。假如你觉得你的想法会更好,那么作为一个提议告诉他,帮他参谋而不是作决定。决定一定是当事人自己作出的。即使他最终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也要给予他鼓励和祝福。 心理咨询参与性技术 概念 倾听是心理咨询师参与性技术之一,心理咨询师参与技术包括倾听、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性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倾听的作用: 1、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门槛; 2、倾听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 3、倾听能使求助者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中诉说自己的烦恼; 4、倾听本身就具有助人的效果。 咨询师怎样听? 1、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 2、设适当的表示解释; 3、不带偏见和框框,不做价值评判。 咨询师应该听什么? 1、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东西; 2、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或隐含的意思; 3、听出求助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 具体地说咨询师要对求助者讲的任何内容不表现出惊讶、厌恶、奇怪、激动或气愤等神态,而是予以无要求的尊重和接纳。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来对求助者的倾诉做出反应,比如,“噢”、“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目光注视、微笑等。不但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或隐含的意思,甚至是求助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应。还要注意求助者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言语出现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从而对言语做出更完整的判断。 在倾听过程中咨询师的应有表现: 1、咨询师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 2、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 3、对求助的言语作出完整的判断; 4、作出适当的反应。 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1、急于下结论;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4、做不适当的道德或正确性的评断;5、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方法(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倾听时鼓励性的回应有: 点头和言语(是的、噢、确实、说下去,嗯…)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