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3

hanrui2008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子君心理咨询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的歌声里AA

已采纳

前段时间,甘肃省庆阳市一名高三女生因为班主任猥亵而跳楼的新闻曾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对涉事女生表达同情与遗憾、对班主任指责讨伐,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那个女孩子几乎在出事的第一时间就向学校的心理老师寻求了帮助。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庆阳六中的心理老师王老师并没有履行身为心理咨询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反而把女孩子往痛苦的深渊里又推了一把。通过涉事女孩的自述信,我们大概可以还原一下当时的经过:王老师在女生前来寻求帮助后,没有使用咨询技术对女生进行帮助,反而是告知年级主任,然后年级主任找到班主任要求其向女生道歉。王老师做法违背了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违背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那么,什么是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呢?保密原则是咨询师(治疗师)对来访者(求助者)个人隐私权的尊重。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应当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遵守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需要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当然,在咨询过程中,也有保密例外的时候,主要是在以下几种情况:①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②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③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④心理咨询中出现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⑤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⑥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保密原则是所有心理咨询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它尊重了求助者的自主性,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这个事件中,女生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时显然还没有触及保密例外的条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庆阳六中的心理老师的做法已经违背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也许有人会说,学校的心理老师有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两个身份,在这个事件当中,王老师的做法或许是以老师这个身份为出发点所以找了年级主任。但是,在咨询师和老师两个身份之间,还是应当以咨询师的职业标准为重。首先是咨询师,学生找心理老师是做咨询的。角色混乱会出问题,所以担任太多角色不适合给学生做咨询。在专业术语中,这叫做避免双重关系的原则,也就是说,咨访双方应仅限于咨访关系,而无其它任何关系。比如说心理咨询师不可以给自己的朋友或孩子进行心理咨询,学校的班主任不可以给班上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避免双重关系可以减少来访者的顾虑并且降低纠纷发生的几率,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共同保护。除了保密原则和避免双重关系原则,心理咨询师的原则还有:·时间限定的原则:一般一次咨询50min左右,一周一到两次·“来者不拒,去者不拒”原则:“来者不拒”意味着来访者只要来了就要接待,“去者不拒”意味着咨询师只给主动求助的人提供咨询·感情限定原则:即关系限定,来自非咨询关系的要求是不可以答应的。这里要切忌产生恋爱关系。·重大决定延期原则:待咨询结束后来访者再做重大决定,如离婚、退学·伦理道德原则:要让来访者了解他的权利和义务,未经来访者同意不得录音,资料保存,收费标准提前明确。在庆阳的这次事件当中,女生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是特别值得肯定的,但是让人失望的是心理老师却没有履行她的工作职责,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事情走向。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因此对心理咨询产生特别多的偏见,可靠、正规的心理咨询一定可以为你排解烦恼与解答困惑。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时,一定要注意看心理咨询师的是否有从业资格(如中国心理学学会注册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咨询师)。如果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咨询师有违背咨询原则的地方,请停止咨询关系,如果情况特别严重,可依据《精神卫生法》进行举报。参考资料:钱铭怡. (2016).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重排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郭念锋,等. (2017).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子君心理咨询师

331 评论(15)

zzyunicorn

缺陷 不是回避自强生活的借口李倩三岁时得了一场病,眼底坏死,导致双目失明。本是天真活泼的年龄,黑夜却降临到头上。她有一个坚强的母亲,锻炼她洗碗、叠被、缝被、扫地。看着她艰难地干着家务活儿,母亲经常抱着她哭着说:“倩啊,不是妈不心疼你,而是得锻炼你,得让你有自理能力,这样你长大了,走到哪儿妈都放心……”9岁时,父母把她送进四平盲校,她才真正懂得了母亲的话。刚到盲校,她发现同学们几乎都不会叠被、洗衣服,打水、打饭也做不好,而她从小练就的本领派上了用场。她俨然成了同学中的“小保姆”,帮大家打饭、打水、洗衣服、叠被子。后来“小保姆”又在学习上帮助大家变成了“小雷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李倩的性格越来越开朗,同时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并以优异成绩考进本校的针灸推拿专业。针灸推拿在一般人看来高深莫测,她却在自己身上练习、和同学一对一地练习,觉得这是件很过瘾的事儿。从盲校毕业后,李倩成了按摩师,自食其力地生活,一切看似平淡安稳。但李倩知道,命运要由自己掌握。蜜月 在找店铺创业中度过在按摩店工作一年后,李倩鼓起勇气,辞去工作,自己创业。家人和同学们很支持她,凑了近3万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回忆起刚创业时的情景,李倩说:“2003年9月,刚和老公结婚,别人结婚都要度蜜月,而我们的蜜月是在找店面的过程中度过的。当时没钱在市里租房子,就借住在郊区的同学家,天天出去找房子,每天早上5、6点钟就坐公交车到市里找店面,晚上最后一班车才回去。”找了9天,还没有眉目。第10天,终于有了转机。“小姑子陪我一起走到绿园区普阳街,看见一个大店面出租,我们一眼就相中了,每个月1500块钱的房租还能承受得了,当时就拍板了。”经过简单装修,买了5张按摩床、10套床单,“老梁中医盲人按摩院”开张了。凭着小两口的手艺,回头客越来越多,眼见着床位紧张,2005年,旁边的饭店出兑,她毫不犹豫地兑了下来,把饭店和按摩院打通,又安置了10张按摩床,15张床位的按摩院初见规模。2013年,李倩又创办了吉林省第一家盲人按摩医疗机构。飞跃 盲人按摩师“拿下”副高级生意渐渐稳定,李倩想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她在盲文图书馆办了借阅证,白天按摩,晚上看书钻研推拿按摩专业技术知识。听说哪里有专业老师手法厉害,就想方设法登门拜师;哪里有儿科按摩、妇科按摩、经络调理、针灸的培训班,也必去学习。经过学习和实践,她撰写的文章《中药袋配合手法按摩治疗慢性鼻炎》发表在中医期刊上,获得读者好评。她更坚定了信念,逐渐在妇科按摩、儿科诊疗、急性伤处理、慢性鼻炎治疗等方面都有了独特的诊疗手段,她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一名保健按摩师。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她获得了盲人按摩主治医师职称,2010年通过了按摩技师评定,2019年,学完了北京联合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的专本连读课程,同年通过了盲人医疗按摩副主任医师的评定。副高级盲人按摩师,在长春乃至整个吉林省也不多见。学习、提高,没有止境。李倩发现,不少患者不仅承受着身体痛苦,也承受着心理痛苦。她开始像钻研按摩业务一样,钻研心理学,并在2014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从此,她开始帮助盲人朋友解决心理问题。感恩 成为更多人的“眼睛”创业第一年年底,李倩的银行卡里只有300元,都不敢回家过年。到现在,她拥有一家盲人中医按摩院和一家盲人医疗按摩机构。这一路,李倩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小时候,舅妈信任她,敢让她抱孩子,给她不少自信;在盲校学习时,她害怕火,学习拔罐时不敢操作,老师想尽办法鼓励她;刚开店时,缺按摩师,同学的亲戚来帮她,一帮就是好几年;办医疗机构时,是一个普通顾客帮她办的;店里有三名按摩师,不管店里有什么困难,一直追随了她10年……这一切李倩虽然她看不见,却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现在,她成为了更多人的“眼睛”。在盲校时,她的一位学妹因故失学。开店后,她辗转找到这位学妹,得知学妹没有工作,立刻让她来按摩院,手把手教她,最后学妹自己回老家开店了。十七年来,有很多按摩师在她的指导和鼓励下独立创业。李倩的梦想是让所有盲人伙伴都有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她悄悄寻找那些渴望自立却没有条件的兄弟姐妹,免费教他们技术、安排他们就业。2014年,她的按摩院被评为吉林省省级残疾人模范单位和长春市残联实训基地,接待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及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调研指导。“能通过我的双手,给残障朋友们传递勇气、信心,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李倩笑着说:“在我这半生的漫长黑夜里,深深感受到了长春的人情味,一路走来,感谢帮助过我的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有他们的爱心帮助,我才会走到今天。”梦想 心有所想定能成功你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将汇聚成一条小河,滋润你的人生。李倩的“小河”正在缓缓流淌。现在的李倩,有着“吉林按摩妙手”的美名,创办的按摩院安置了60多名盲人朋友就业,扶持盲人朋友创办按摩院十余家……她说,自己有三大梦想:一是开一间心理咨询室;二是开一间会所式医疗按摩院;三是开一家盲人养老院,让盲人朋友能抱团养老,老有所乐。李倩最喜欢马云的一句话: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只要永不放弃,不管你长啥样,都一定能成功。文章最后,衷心祝愿她这三大梦想都会实现。

97 评论(15)

凌人happy

1、《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2、《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3、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成为一代伟人

186 评论(11)

JoJo爱次肉

不一样,现在开放了!

281 评论(9)

kele870401

身高米的自强女子诚征岗位一个身体条件特殊的人在面对世俗的眼光时,多少都会有点不自在。但家住立山的王立(化名)女士,身高虽然只有1.2米,却勇敢地站在众人面前,想通过见报这种方式为自己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支撑起自己的三口之家。12日,这位自强、自信的女子带着自己所写的文稿来到本报对记者说:“我要靠自己的双手打造未来。”站在记者面前的王立,身着一身极富唐装风格的蓝套裙。她虽然身材较常人矮很多,但眉宇间透出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却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面对记者的提问,热情的王立非常爽直并不隐讳,简短清晰的谈吐让人看不出她仅受过初中教育。今年41岁的王立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如今父母都已年过7旬,5个姐妹中,她排行老二。父母和姐妹们的身体状况都很正常,因此王立有时也会对自己为何有这样特殊的身材感到困惑。虽然身体条件特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王立奋发向上的劲头。王立的爱人身体状况不太好,腿有残疾,加上爱人单位效益差,孩子又在读中学,生活的担子全压在这个只有1.2米身高的女子身上。即便如此,她还是凭着心灵手巧,把整个家打点得井井有条,可三年前,王立所在单位又放了假。正上初中的儿子身体条件正常,为了维持生计,更为了孩子的将来,王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她卖过烟,摆过地摊,还卖过千山晚报。王立的姐妹们看到她这么辛苦,就时常接济她,可王立总觉得过意不去。“她们过得也不容易,再说人怎么能指(依靠的意思)着别人活呢?”王立认为,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生活才是最精彩的生活。由于身材的特殊性,王立靠双手打造生活时,时常会接触到各色目光。王立告诉记者,她卖报纸时,常有一些好心人看到她后,会专门过来买她的报纸,零钱也不让她找,这些好心人温和的态度,让劳累了一天的王立心里一下子豁亮起来。当然,也有人拿身材的事讥讽她,虽然王立会默默承受,但在心底,她却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活出个样子给你们看看。采访中,王立将自己所写的6篇文稿拿给记者看,她告诉记者这些文章都来自她对日常生活的感悟。从小就爱好文学的她,在上学时,作文曾被当作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诵。说到此处,王立原本就坚定乐观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自信。由于种种原因,王立已无法再从事以前的工作,一家三口每月仅靠几百元的低保金过活。因此,她萌生了通过晚报求职的想法。王立说,她对工资没有特别要求,像接电话、收报纸这样的零碎活,她都会做得很周到,而且她还擅长针织活儿。她一直对自己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她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真正的幸福,带给家人和朋友一个惊喜。《知荣辱 树新风》逆境自强的杨英咏云南电视台报道:一个14岁的少年应该拥有怎样的生活呢?他应该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可以安心学习,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然而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杨英咏却没有这样的机会:母亲重病,父亲离家,学费没有着落,在他稚嫩的肩膀上,过早的承受了家庭的重担。杨英咏今年14岁,是昆明市明德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同学们都回家了,然而,他要去的地方却是医院。杨英咏的妈妈涂焕英不仅双目失明,而且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衰竭两种疾病。妈妈失去了劳动能力,而爸爸又不辞而别,从2005年起,杨英咏就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昆明市明德中学年级主任黄建萍说:我们家访的时候,一进去看见他妈妈在拖地,他马上过去把书包丢在他妈妈的床上,接过拖把拖地,他说妈妈你坐着,他就把妈妈搀到床上坐下来。小学毕业后,杨英咏接到了明德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家里没钱,学费就成了问题,加上户口不在本地,每年还要多交800元的借读费。昆明市明德中学班主任蒋雁林: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注册完了,我们班就只剩杨英咏一个同学没有注册,等我走出教室门的时候就看到他和他妈妈站在楼道那个地方。杨英咏说:妈妈就说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但是我认为一个人还是要靠学习才能走出去。杨英咏和妈妈租住在西坝新村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两张床,薄薄的被褥,一张书桌,加上简单的炊具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更让老师吃惊的,是母子二人的晚饭。昆明市明德中学班主任蒋雁林:一看他煮的饭,一打开以后,都是稀饭,只有水,米也没有几颗。家里的房租水电费每月一百元,除了邻居偶尔的救济,其他就全靠杨英咏靠劳动去挣。从小学5年级开始,他利用周末到街上擦皮鞋,拣饮料瓶卖,每天能挣2到3块钱。昆明市明德中学班主任蒋雁林:他说他可以终于跟其他同学一样把学费自己交出来了,他是靠他自己的能力交出来这个学费的。生活的苦楚过早的压在了这个少年身上,然而,在学校,他总是充满朝气,学会在困境里成长。学习上,他一直保持班级前5名、年级前12名的成绩,他还擅长写作、书法、打篮球,他拥有的奖状在全班同学中是最多的。杨英咏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着明德中学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为了省下他乘公交车的费用,一位老师把自己的自行车送给了他;在初二(三)班,一个特殊的收集箱里装满了空饮料瓶和废纸,换来的钱就用来帮助杨英咏。今年的新年,班里举办联欢会,杨英咏唱了一首《火柴天堂》,他说,这首歌最能表达他的心情。杨英咏在学校表现得很乐观,他有远大的理想,向往美好的未来,他说妈妈是他的精神支柱,生活的苦楚压在这个小小少年的肩上,他丝毫没有退却,勇敢的承担着这一切。

14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