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dolong64
现在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都选择了所谓的情感隔离,其实情感隔离这个术语,是近代的著名心理学家鲍文提出的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它包括了所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不仅仅是情侣之间,它往往是人们在遇到问题后自我建立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比如离开伤心的地方,不在和家人或者爱人联系等等,虽然在很多时候确实能够帮你隔离掉很多的不开心,但是要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的大,同时你也会失去很多重要的东西。
这些选择情感隔离的人,他们往往不会再有任何喜欢的东西、对身边任何的事情都不会在意,失去了爱情亲情。那种感觉就像无菌隔离罩一样,所有的事情都能看到但是却永远的摸不到,感受不到。
情感隔表面上看,简单的讲也就是将一切情感隔离出去。不需要快乐,不需要感动,不再有害怕,更没有内疚等等总之,一切情感在他心中都不复存在,完完全全的与这个世界之间用一层透明的薄膜隔离开来,隔膜会过滤所有的情感。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难过不开心的时候如果没有人愿意给个肩膀或者温暖,那就宁愿把这些不开心统统忘记。然后去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避风港,在这里空间时间都只有自己。其实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才是我们真正要选择的方向,其实真正的想要打开心结,不应该是去隔离,而是敞开胸怀去接受现实。
对于有情感隔离的那些朋友我要说一句,你们选择这种心理隔离,只能给自己一时的心里安慰,但是你失去的真的太多了。因为你的这种想法和做法,准确的说这是一种心理疾病,长时间的这样做你将会陷入到无尽的黑暗深渊中无法自拔,希望每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大胆的去面对,理性的去解决他。
sofa上的猫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人格特征。这就如同选拔运动员和电影演员一样, 重要的不是看他是否受到过专业训练, 而是看他具有何种内部资源和潜力, 看他是否具有创造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项助人的事业, 其价值取决于它对人赋予多少人性, 人性的具体内容是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主题, 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对人性的态度和对人性的理解程度。因此心理治疗师应首先是一个善良、坚强的人, 具有爱心的人。爱心是产生人格魅力的根本动力, 而人格魅力又恰恰是影响病人所最需要的内在源泉。心理治疗师应该具备创造性, 具备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形象和逻辑的一种巧妙结合的思维。而这种创造力正是来源于治疗师灵魂深处的特质。创造力的要素不同于模仿, 在治疗过程中是治疗师与病人在其互动关系中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的真实。治疗师还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应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 敢于并善于严格地解剖自己, 这是治疗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俗话说: “正人先正己”, 一个不善于作自我分析的人又如何去给病人进行精神分析呢?治疗师无疑应是一个学者, 但更应该是一个语言大师。治疗的重要手段是语言, 一个不善于运用语言符号的人, 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治疗师。例如在催眠治疗中, 治疗师要在丰富的想象中铸造出符合规定情景的语言, 又用语言来描绘传达这种想象。这包含着即兴创造的力量。治疗师在治疗中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指导语, 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症状随机灵活运用。当然, 一个理想的心理治疗师, 严格地说应具有临床心理和医学临床的专业培训, 同时又具有广泛的人文学科的知识。而最重要的还是具有艺术创造的能力%把一切有关知识和经验融会贯通为一体并能运用自如的能力。因为从本质上说, 心理治疗与咨询是一门伟大的综合性艺术。治疗师与病人接触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种崭新的创造, 治疗师应该是创造这种瞬间的名符其实的艺术家。 我个人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乃至心理治疗学家的一个先决条件, 要看这个人是否具有某种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混合而成的人格气质。事实上, 我们能够在我们的周围发现, 有一些人, 他们没有任何心理学的知识, 更没有什么专业方面的训练, 但是他们具有着吸引人的魅力、乐于倾听、能设身处地的替他人考虑, 替他人着想, 能提出中肯而妥贴的建议与意见。故他们有着众多的倾诉者, 愿意向他们倾诉自己情感生活中的苦恼, 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纠纷等等难言之隐。这些人可以被称为“天生的心理咨询师”, 是成为专业的从业者的好坯子。在经过精心雕琢与反复锻造后,有可能成为这一行业中的姣姣者。成为一名咨询师与治疗家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需要一定的学历或者说大学本科的学历。除此之外还要有对一般文化知识的掌握。根据我自己的心理分析临床实践, 来接受分析与治疗的人, 其所诉说的问题的内容基本可归纳到童年期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和性、爱情与婚姻这样二个主题中。这两个问题也是各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两大基本成因。更一般地说这两大问题实际上又是个人的生理与心理成长和文化内在化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而导致的错位与不匹配的表达。为了充分理解他们的叙说、问题及症状, 尤其是隐藏在叙说、问题与症状背后, 并且支配着它们的被压抑的愿望与动机, 治疗师需要经过适当的哲学训练以便具有良好的分析推理能力, 能够从纷繁的现象中迅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真正症结。同时咨询师与治疗家还需要具备一般的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方面的知识, 以及语言学与修辞学的知识。缺乏这些知识将影响咨询或治疗师对来访者问题的正确判断, 并会影响咨询或治疗的进程及结果。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与治疗师的最后一项, 也许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条件, 当然是接受该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并接受系统的咨询、治疗或分析的训练。 所谓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方面包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本身的理论与技术; 另一方面还应包括精神病学的理论与诊断技术。
VivianYan~
隔离期间孩子厌学了,怎么办?
文,王彦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隔离期间妈妈不能回家,孩子不按时上网课,结果老玩手机,爸爸平时不知道怎么管,孩子厌学了,怎么办?
隔离点微信群的一位妈妈向我咨询这个问题,我耐心了解她的情况,对孩子的问题有了一个清晰把握,帮助妈妈理清了问题症结,给出了调整建议。妈妈表示接受,对孩子的厌学问题心里有了底数,准备结束隔离后对孩子加强管理和引导。
这是一个初二的男生,平时妈妈监护学习,成绩在中等。由于疫情开始上网课,接触电脑、网络和手机比较多,结果迷上了 游戏 。正巧妈妈接受隔离,无法有效管理孩子,而爸爸平时也不会管理,导致孩子钻了空子,成绩一落千丈。现在更不上课了。
经了解得知,爸爸平时对教育孩子就持“宽松态度”,主张不要给孩子留太多作业,要由着孩子兴趣爱好,想玩就玩。为此,夫妻二人没少吵架。妈妈是主张严格的,所以从小学到现在,严格管理孩子,费了不少力气。可是一隔离,孩子没了“紧箍咒”,加上网络 游戏 的吸引,耽误学习了。
其实,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不能太由着孩子的性子,孩子的学习一定要加强引导。小孩子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如果由着性子玩,把时间都耽误了,甚至耽误整个人生的发展。因此,家长严格一点,促进小学、中学时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可以发展,但以不耽误学业为准则。
所以,首先要求夫妻二人意见统一,建议妻子现在就抽时间和丈夫沟通意见,耐心交流。把心理老师的看法和建议传递给丈夫,两人意见一致、达成默契,教育孩子就形成了合力。
这个妈妈以前的管理还是有效的,但在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方面没有夯实基础,所以接下来要跟孩子深入说明几点要求:一是学习是孩子的天职,就像解放军的天职是保卫祖国,警察的天职是抓坏人,工人的天职是做工、农民的天职是种地,爸爸妈妈的天职是挣钱养家、养孩子,孩子的天职是长身体长知识。如果孩子不学习,爸妈不挣钱,大家都喝西北风去吧。所以,学习是孩子时期必须完成的任务,是为将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打基础。
还要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这方面要给孩子补上落下的功课,可以找一对一老师。因为一旦落下功课,再学习就会有困难,对课程生份了,产生学习障碍。只有扫清障碍,才能更好学习。
同时,和孩子商议好好学习的奖惩办法。好好学习就及时奖励,包括奖励一定时长的 游戏 时间;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严格约束和惩罚,包括减少 游戏 时间,甚至不让玩 游戏 。惩罚只是手段,如果做得好就不用惩罚了,只有奖励。
这个妈妈说,如果孩子不听怎么办?
这也是不少家长常遇到的情况,你的规划再好,孩子不听也令人无奈。
其实,大部分孩子在父母帮助下都会回归学习,怎么都不听的顽固派是极少数。孩子不听,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可能遇到了困难,这方面咱可以了解困难、协商对策,积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另一种情况如果就是孩子任性,那真需要家长拿出点决心来解决的。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孟子家周围环境不好,孟母就多次迁居,为孟子营造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还听说过孟母断织的故事吧,孟子的妈妈看到孟子学习倦怠,用剪刀剪断了刚织好的布,孟子一看母亲生气了,马上去好好学习了,终成一代大儒。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安乐环境中,加上父母的娇生惯养,很容易任性和懒惰。如果没有一点规矩和约束,就容易恣意妄为。等年龄稍大一些,自我意志强了,家长就不好管束了。因此,家长要认清问题的实质,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拿出点力度引导孩子到学习的正规上。
当然,拿出力度不等于简单粗暴,尤其要不暴力打骂孩子,防止孩子出现极端行为。现在网络传媒报道一些孩子和父母的严重冲突,导致极端事件和家庭悲剧。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万万注意方式方法。
作者简介:
王彦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创立生本能心理学及简快咨询疏导技术,著有教学讲义《用教育孩子的三驾马车理论,都能教出好孩子》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