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0

往事随风@遗忘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合同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ibeibei130611

已采纳

我觉得应该签署这样的同意书,因为这样才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才可以保证学生安全。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合同

243 评论(8)

超爱吃的丫头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人们心理健康的守护者,是人类自我心理调适的专业人员,也是自己和他人的人生道路上的心理咨询师,是协助人们摆脱困扰,提供心理援助的专门机构。简单心理咨询师入驻条件? 1、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或三级以上证书; 2、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3、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01 评论(15)

糖果屋de芒果

还是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的。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值得关注。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各种原因拒绝治疗,继续上学,给校园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陷入被动。签署知情同意书使学校和教师能够在充分行使学生监护人知情同意权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责任。通过策略的运用,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家校沟通来处理问题,化解危机,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尽快康复。

知情同意原本是指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来访者有权知道心理咨询师对他们做了什么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来访者有权反对或同意这些操作。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实施是基于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达成的干预目标,需要双方的参与和相互配合。因此,只有充分尊重来访者的知情权并征得他们的同意,心理咨询师才能在双方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中小学还需要尊重来访学生的知情同意权。

保密例外是知情同意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法定监护人往往是父母。根据《精神卫生法》,当中小学生的精神健康状况可能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健康时,中小学校应当以学生的安全或健康为首要考虑,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充分告知未成年学生的心理状况、建议咨询的方式、拒绝治疗的后果,协助监护人做好安全监护和家校合作育人方案,使有心理危机的学生重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中逐步恢复心理平衡,调整生活和学习安排,或转介到更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

一些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中小学生不愿意将真实情况告知监护人,或拒绝接受专业心理学家的医疗建议。部分监护人在与班主任或心理老师通过电话、微信反复沟通劝说后,仍因不了解或经济原因拒绝与子女合作治疗,此时需使用书面知情同意书。家长和学生在充分行使知情同意权时,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中重度神经症和精神疾病等心理问题需要医疗、药物治疗,甚至住院治疗,但拒绝治疗;有强烈的自杀、自残思想、严重的自残行为或者强烈的自残思想;经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医生评估后不适合重返学校但仍希望重返学校的学生。

197 评论(14)

JACK赵俊

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信任的“治疗联盟关系”。

这种「咨访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属性的关系?在咨询师的角度看,「咨访关系」是什么样的?从来访者的角度看,又该如何去理解利用这段「咨访关系」?在咨询结束后,「咨访关系」还存在吗?

文|简单心理·学员咨询师徐冠群

各种培训、文献提到心理咨询起作用的因素,无一例外,都会认为 最重要的因素是「咨访关系」 。(初学者最关心的理论流派、技术运用的影响很小。)

咨访关系很重要,仿佛是默认常识。但直到有一次课上,老师问:「你们理解的咨访关系是什么?」我这才意识到,听过不少回,但我们很少问自己,这个如此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我试着整理过去学到的、我所认同的来回答一下。同时我也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一种在设置之下的、「有条件」的关系

正因为有「设置」 ,两个陌生人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如此密切的关系。

咨询会收费、要求稳定私密的场所、约定时间、约定保密原则、约定频次,请假、迟到、缺席…都遵循相应的设置(虽然不同流派、机构、个人的具体设置会有所不同);咨访关系里还有诸多能做的、不做的……总之,是它不是随意的关系。

由 种种设置造成的不自由,恰恰是为了保持咨访关系的安全与稳定。

例如 收费 (心理咨询是服务,本就应该收费),如果不收费,意味着来访者可以想来就来,反正没给钱;而咨询师可以高兴做就做,不高兴或不喜欢来访者就不做,反正没收钱——而咨询起效,需要双方都耐受一些不舒服;因为改变,本身就不那么舒服。

某种程度上, 收费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也让不舒服到付诸行动之间,有了缓冲。

再比如 保密和保密例外 ,使得咨询关系安全、可信任;但如果不把保密例外讲清楚,保密则可能变得既沉重、又脆弱。

设置说的是两种身份、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说的是两个具体而独特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即 人与人的关系 。

这是心理咨询「艺术性」的部分 。咨询师不仅用理论去工作, 也把自己这个人投入到关系当中去 。很多流派都很强调咨询师个人的特质、真诚一致、如其所是;讲投射性认同,也是得允许自己被投射、认同了,然后觉察到这是投射认同,进而对此工作。

咨询师不仅用言语工作,咨询师身而为人的特质,也会在潜意识中对来访产生影响,或被认同、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就如同来访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个重要他人。

咨询过程中, 两个人对当下的感受、对他们之间关系的感受都很重要。

有一度我觉得,咨访关系非常像《风之旅人》这个游戏: 两个人在茫茫旅途中某个点上相遇,然后同行一段路,一起看过美景、闯过关卡、战过恶龙、穿过风雪…最终在半途或是在终点处道别、分开或走失,但那段相遇会久久留在心里。

每次玩这个游戏,碰到的人都不一样,相遇、同行、分别的过程都完全不同,但总带给我很多感动。

(插图及题图:《风之旅人》)

人际关系,也意味着包含人际交往间的 规则与潜规则 、包含 文化因素。 例如,西方文化里,来访者更容易把咨询师体验为一个独立平等的人,东方文化里,更容易把专业人士体验为【权威】。

我们学习的理论基本来自西方, 那么当咨询师试图把来访拉到跟自己平等的位置时,不同来访者的反应是不同的。

当我们自我要求不滥用权力(这是基本伦理)时,能否承认这种权力不对等就是客观存在,而来访者内心里,就是要视你为权威?

第一次见咨询师,我带着困扰去,很希望她能给我帮助,我预设了求助者-解答者的关系。但咨询师对我说, 「我们一起来工作」,是「合作」的关系。

老实说,我听到「一起工作」,很不理解,只觉得「他们咨询师的用词还挺奇怪哈」。但这个说法种在我心里了,直到现在都记得。

随着后来学习,我也在丰富着我对「工作关系」的理解,我越来越认同,心理咨询看上去是求助-助人的关系、消费者-服务提供者的关系,但真正达到深层的理解与改变,必须得双方一起完成。

众多说法当中,我目前最认可、也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种描述:

咨访关系,是两个人一起合作的关系,这段关系是为了和来访者一起去探索他的世界、他的内心,这项工作,则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努力,其中咨询师是专业知识方面的专家,但来访者是关于他自己的专家。

——这是咨访关系的 「双重专家理论」 ,我很喜欢它,因为它既不否认咨询师的价值,也不把咨询师抬得过高;既不否认来访者的困境,同时也把来访者视为有力量的人;既有连接,又指向希望。它意味着,来访者不是一个「有问题、待修理」的弱者,他首先是一个作为主体的「人」。

咨访关系的建立, 是为了让来访者能够独立应对生活、离开咨询。

咨访关系的建立, 是为了让来访者能够独立应对生活、离开咨询。

咨访双方在极其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建立起如此亲密、又如此深入的关系,有时甚至超出了生活中会有的深入;咨询师可能成为来访者生命中重要他人。

但与生活中的其他关系不同, 咨访关系建立的基础与目标,都是来访者能够获得应对生活的能力;而咨询目标的达到,就意味着咨询关系需要走向结束。

很多时候,会有遗憾、不舍、愤恨、悲伤,仍然需要结束。

也有人说,就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养大孩子不是为了一直留在身边,而是为了让他长出翅膀。

嗯。我觉得这里头有相似,也有不同,您不妨也品品。

咨访关系的结束,意味着两个人每周定期的会面结束了,但 它不代表彻底的终结。

一方面,心理咨询始终保留着开放性,未来如果有需要,来访者依然可以回到咨访关系中。

另一方面,虽然不再定期交谈,但这段经历带给来访者的影响, 会持续保留在来访者生活中 。那些思考、感受、行为的方式,也以隐形记忆的形式保留下来。

来访者内心也可能生长出一个“咨询师”,碰到压力、困境,这个内在的咨询师,可以和他一起应对。(不同流派或咨询师/或来访者对这个“内在的咨询师”命名不同。)

以及,那段相遇,不只是留来在访者心里,也留在咨询师的生命中。

在与同窗和老师们一起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咨访关系」的理解,大家给出了很多精彩的回答,例如提到:拼图、潜水、森林、契约关系、有限与无限、空间……这是咨询师们的思考。

也许每个来访者也有自己关于咨访关系的理解,不知道会用什么样的隐喻......

如果你:

因为工作、生活中的事件而倍感压力,想要获得心理陪伴和情绪疏导;

对于自己的性格、情绪、人际模式等充满好奇,想要更多个人探索和成长;

工作中面临职业压力,想要更好进行压力管理,根据自身情况获得职业发展上的探索;

对于人际交往、亲密关系等问题存有困惑,希望更多了解自己的模式,更好进行关系处理。

如果你有这些困扰,可以在文末“阅读原文”预约适合你的咨询师。学员咨询师们将倾听你的烦恼,梳理你的困惑,陪伴你度过困境。

简单心理学员咨询师,是在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课程中,完成了300+小时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学习,和相应的实践与督导的高阶学员。学员咨询师在咨询实习中,在专业督导师的一对一督导支持下,为广大来访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体验。

每位学员咨询师仅限2位来访者;咨询费不超过150元。

8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