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辉辉
上周我们在后台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
这位家长,你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太有代表性了!
据我所知,大部分的寄宿学校里面的学习生活安排都是非常的紧凑, 不会给孩子太多的自由思考和做决定的空间。
好处就是它强制孩子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弊端就是孩子的学习动力已经习惯是来源于外在的压力~纪律和规则,而不是自己内在的动力和兴趣。
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不断成熟的不单止是他的身体发育,还有他的心智也开始有一些狂乱且充满想象力的想法。有关友谊、性、竞争力、攻击性……
如果亲子关系足够好的话,这些议题可以被带到家庭中和父母亲去 探索 。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是有些疏离甚至是不够好的话,那孩子只能把这些迷惑的部分藏在心里。
而这些不能以言语的方式表达的迷惑,有的时候会让孩子感觉像是走进了的迷宫,大量耗费他的心神。
当然,高中的学习一定是比初中难很多啊。孩子在学习当中所要承受的挫败感和压力也会加倍。
此时,如果他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能跟父母亲谈一谈这方面的挫败感,或许他就感觉没有那么的孤单和无力。
如果这些挫败感和无力感日积月累一直没有得到恰当处理的话,有可能会让一个人感觉到窒息,为了逃避这种被淹没的窒息感,孩子有可能就会逃到 游戏 世界里面。
因为在 游戏 中,得到成就感的几率要比学习来得容易。(这在成人世界也是一样的)
所以,现代人之所以沉迷手机 游戏 ,除了好玩,更是缓解内心焦虑的一种方式。当然,它也成为了未来的麻烦制造者。
总结以上的内容,家长当务之急可以做的事情是反思,反思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
1)评估一下你们的亲子关系,是否好到可以让孩子足够坦诚的跟你讲讲他内心的想法和困难。如果不可以的话,就需要反思: 什么样的障碍影响着亲子关系的亲密,以及如何去解决它?
2)你们全家人都需要去思考和讨论: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有的家长会简单的说:为了他以后可以自立啊,他的生活有好的品质。
现实生活里,如果家长给出的物质支持还不错,甚至是有“过”的话,在这样的情境下,通常会让孩子失去拼搏的动力。
有的家长会自恋的觉得自己蛮成功的,希望把自己认为好的品质都复制到孩子身上。他就不会看到孩子的个性, 他只希望孩子模仿自己,如鹦鹉学舌般的粘着式的学习。
这种孩子处于完全依赖所依附者的思考和观点来生存。
家长总要求孩子的行为要适应 社会 的需要,但她的代价是牺牲了孩子内在的发展。
他难以拥有有意义的友谊,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以死背和鹦鹉学舌般左耳进、右耳出的学习方法,走完其教育的过程。
这种方式使孩子没有信心能拥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知识,导致他确实学到了知识也无法与自己内在的人格产生关联。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 这类孩子会越学越迷茫。
因为 他不知道怎样学以致用,慢慢的他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还有一种类型的家长,通常会很焦虑地企图把孩子培养成为自己所不是的人。
例如:郎郎、哈佛女孩……被这么对待的孩子,内心是非常郁闷痛苦的。
他感觉自己是长期被忽略、被否定的。感觉到自己在父母的心里也是透明的,无价值的。
当孩子看到自己与父母理想中的自己有非常大的距离的时候,会增加孩子的自卑感和挫败感。
哪怕孩子在外在的学业上,能够努力达到父母要求的目标,但是这种外在的成功也无法填补内在痛苦及情绪的空虚感。
有没有家长意识到:我们关心孩子的学习,大多时候只想到 社会 价值观的评价系统和有关竟争优先级,也就是衡量一个人外在成功的标志,而忽略了关于个人内在的特定议题。
孩子从早年开始,我们是否着重强化他的性格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于内在成长的这个部分,其实是没办法换算成数字来衡量的。
在学校里各个科目的学习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自己的孩子擅长哪一科,哪一科学不好。
我们习惯了着眼于一些可以看得到可以量化的内容。
而忽略了关注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 家长似乎不太在意孩子是怎样看待学习的。
当孩子可以进入到重点学校,并且成绩还不错的时候,家长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安心的事情,似乎他已经可以进入到优秀人群的最大公约数里面。
当孩子的学习成绩有起伏的时候,这会让家长的安全感被扰动了。
因为家长想着为了孩子好,除了在可看得见的分数上面去紧抓不放,已经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做的。
在孩子成绩不如意的时候,家长的焦虑如果可以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腾出内在的空间去思考,反思到底这个过程(包括整个家庭)发生了什么,那真的是一件绝好的事情,因为这个事情不再是孩子一个人的失败事件。
它可以转变成是 一家人团结一致的连接节点。
如果你不太了解孩子的个性,不知道如何增进亲子关系的亲密度,不太懂得怎样支持孩子内在心智成长,这并不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
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事情,总比之前的不知不觉有进步。
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有提升的可能嘛。愿意给点耐心给自己,让自己也敞开心扉慢慢学习,去了解孩子的内在个性和学习如何支持他的心智成长,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动力,这是事半功倍的工作。
这样做的家长也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支持,总比只会焦虑之下斥责孩子,让孩子因为你不能理解他支持他,而导致更多的恨意的家长来得要高明。
活性炭1986
如何帮助沉迷游戏的孩子?
1、以身作则,父母要先做出改变。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控制自己不要玩手机,可以陪孩子看电视,聊天,出去散心。孩子沉迷游戏很多是因为心里空虚,日积月累得不到沟通。父母不能有效的交流而引起的,孩子缺了心里的陪伴,只能寄托游戏之上。
2、严格控制孩子的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让孩子在学习累的时候玩一些小型游戏,放松一下,这样有利于缓解学习疲劳。但一定要和孩子约定好时间,适当就好。
3、转移孩子注意力。在孩子平时的课余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其上一些课外辅导班,如舞蹈、乐器、体育活动等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特长,又可以从源头上引导孩子放弃电子游戏。
4、和老师交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双方都发挥作用。“尽量多鼓励,引导,有时间多陪陪孩子!”面对沉迷游戏的孩子,作为父母首先不能强制孩子,而应该是正面教育和疏导,平时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关心程度,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告诉孩子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培养孩子辨认是非的能力;孩子自己要有良好的毅力,要对游戏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沉迷其中,否则将对身体和精神都造成影响!
5、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看一下孩子在哪方面有缺失,然后在这个方面满足孩子。家长要多引导和提供除游戏以外一些好玩的事情,多陪伴孩子。
6、和孩子应多沟通,关于手机,关于游戏,关于学习,都能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上。这样不仅继续学习,而且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7、寻求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当自己教育方式没有效果的时候,及时向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求助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教育少走弯路,让孩子早日回到学习的正轨。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