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0

9月8客馆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怨妇心理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无敌花花Nancy

已采纳

你想的太多了其实父母永远是爱你的人 你不能太偏执的去想他们换个角度想想 自己其实并不是那么孤单的有的时候 人宁愿阿Q一点 活的开心点

怨妇心理心理咨询师

194 评论(13)

东宫洗马

心地善良可内心还痛苦的真正原因(转贴)心地善良可内心还痛苦的真正原因 在我刚皈依佛门不久,内心经常有不少莫名的痛苦,由于对心灵的规律还理解不深刻,因此常常对因果报应存在种种疑虑。 我曾经向我的一位德行极其高尚的师父请教:“因果报应到底成立不成立?如果成立,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经常会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很好?”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因果报应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真理,是千真万确的,不会有丝毫差错的!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人能快乐地活着,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 我不服气地说:“我怎么会是一个恶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师父说:“内心无恶则无苦,你既然内心有痛苦,说明你的内心就有恶存在。请你将你的痛苦略说一二,我来告诉你,你内心存在哪些恶!” 我说:“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时感到自己的工资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够宽敞,经常有‘生存危机感’,因此心里常常感到不痛快,并希望尽快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居然也能腰缠万贯,我感到不服气;像我这样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每月就这么一点收入,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时不听我的劝告,我感到不舒服……”就这样,我向师父述说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 师父点点头,不停地微笑,而且笑脸更加慈祥,并和颜悦色地对说:“你目前的收入足够可以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们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会流落街头,只是面积小了一点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要为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为你内心对金钱和住房有贪求心,所以就有苦。这种贪求心就是恶心,如果你已经将内心的这种贪求恶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会因为这些而痛苦。” “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文化的人发财了,你感到不服气,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种恶心;你认为自己有了文化,就应该有高的收入,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恶心;认为有文化就应当有高收入,这是愚痴心,因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前世布施才是今世有钱的原因。愚痴心也是一种恶心!” “你的家人不听你的劝告,你感到不舒服,这是没有包容心。虽然是你的家人,他们却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什么非要强求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和你自己一致呢?不包容就会心量狭隘,心量狭隘也是一种恶心!” 师父继续微笑着说:“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痴心也好,心量狭隘也好,这些都是恶心。因为你的内心存在着这些恶,所有你就有和这些恶相对应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将内心的这些恶彻底去除,那么你的那些痛苦也会烟消云散。” “要用快乐和满足的心态看待你的收入和住房!你应当想想你根本不会饿死和冻死,而那些富人虽然也有钱,其实也只是没有饿死和冻死。你应当看到,人是否快乐,不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乐观、安详和勤勉的生活态度代替原来的贪求心,你的心就会渐渐快乐起来。” “社会上没有文化的人发了财,你应当为他们高兴才对,要希望他们能够具有更多的财富、拥有更多的安乐才对。别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样开心;别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样难过。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善人!而你现在的心是别人的财富和安乐超过自己就不高兴,这是嫉妒心,嫉妒心是一种很恶的心,要坚决去除!要用随喜心代替嫉妒心!” “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就自以为了不起,这是傲慢心。常言说‘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会对自己的不足熟视无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内心的种种恶,从而改过迁善。所以,傲慢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进步之门。此外,傲慢者常常会有失落感,渐渐会有自卑感。一个人只有从自己内心深处培养起虚怀若谷的胸怀,心甘情愿地永远将自己放在谦卑的位置,内心才会感到充实和安乐。” “前世布施才是今世富裕的真正原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凡夫不识因果,将‘种瓜’认为是‘得豆’的因,将‘种豆’认作是‘得瓜’的因,这是愚昧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勤学佛法的智慧,真正懂得万事万物的因因果果,才能内心明亮,知道如何取舍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唯其如此,才能从光明走向光明,从安乐走向安乐。”“虚空能够包容一切,所以广大无边、虚融自在;大地能够承载一切,所以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随随便便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要生起强求心,要随缘自在!永远用善良的心帮助别人,却不要贪图或强求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心胸能够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这个人怎么会有痛苦呢?” 师父说完这些话,继续用慈悲而柔和的眼光看着我。我久久无言,两行热泪从我的眼中流出。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善良的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恶人!因为我内心有种种恶,所以我才有种种苦。如果我的内心无恶,我怎么会有苦呢?感谢师父感谢佛,要不是师父的教导和佛陀的恩德,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内心的恶!愿我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不离殊胜妙法,迅速断除内心的恶

136 评论(12)

danyanpimmwo

做为心理咨询师,我经常建议我的来访者去读一读《简爱》,向简爱学习如何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女人如花,这一生短暂又珍贵,千万不要把自己活成“怨妇”,活在受害者心态里。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我们一直向外抱怨,永远结不出什么好果,是自身散发出的抱怨能量一直在循环。三十而立,在这个重要年龄节点上,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反求诸己,内外兼修。去做事,去赚钱、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与外,而不是因某个男人"我养你"的甜言蜜语,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女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靠婚姻靠某个男人。一定要走出去,在社会上寻找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价值,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的人生上,才能活的精彩。当然一开始出去工作也许会受冷落,没有一技之长又缺乏工作经验,但没有关系,只要踏实肯干,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能够穿破黎明前的黑暗,沐浴在胜利的曙光中。无论如何,女人都要紧握住属于自己的筹码,而不是将其全部投注于某个男人身上。等到青春过去,我们就会发现那一腔孤勇,其实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因为生活是非常现实而残酷的,过日子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己赚不到面包,何谈爱情,先让自己学会生存,经济独立才有资格谈感情。爱情易逝,青春短暂,人性是喜新厌旧的。女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要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空中落地,学会靠自己。世界多么辽阔,我们不要将自己局限于家庭那一亩三分责任地,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活出人生的丰富多彩,只要勇敢的走出去。我们的归宿就是自己的健康与才华,还有过硬的人品。女人这一生,最不应该辜负的人就是自己,最需要学会的事情,就是爱自己。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专属舞台发光发亮,活成独一无二的自己。所以请千万不要自轻自贱,因为某个男人的伤害而将自己活成怨妇。而是要向那些格局大的姐姐们学习,去经营好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或爱好,这样我们才会一直走在上坡的路上,终有一天登临山顶,一览众山小。

330 评论(13)

阳光365家具

关键字:怨妇型人格; 夫妻矛盾; 抱怨指责; 夫妻需求不满根据多年来的心理咨询经验,深入地分析研究了家庭关系中存在的多种矛盾冲突问题,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亲子矛盾等。发现了一种人格障碍,命名为“怨妇型人格”。并首次在心理学领域定义和定性了“怨妇型人格”概念。什么是“怨妇型人格”?“怨妇型人格”多发生在已婚女性群体中,其表现特征是“频繁抱怨这指责那,咄咄逼人,平息了一件事,还会挑出另一件事再进行一番抱怨指责,且这些事大多是鸡毛蒜皮小事,夫妻每天过的是六月天那般的日子,脸说变就变。”“怨妇型人格”是一种没有具体需求的频繁抱怨指责性人格。各位可依据这个总结的特征来鉴别“怨妇型人格”。下面,让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怨妇型人格”。请女士们谅解,在这里我作为心理研究工作者是持中立立场来谈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问题。我知道"从结婚那天起,一起幸福和谐地走到人生的尽头才是夫妻共同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总之,人生还在路上,婚姻却先到了尽头,并不是夫妻想要的!" 那么在我们的共同探讨中,希望女士也审视一下自己,如果存在这种问题,请尽力用意志控制和调适好自己,让老公看到你的改变。男士看到该文,如果妻子是这种情况,那么请与妻子一起读这篇文章,想维护婚姻,就继续谅解和包容妻子,共同克服困难。愿能帮到各位,重塑和谐的家庭。1、“怨妇型人格”的鉴别区分。“怨妇型人格”特征下的夫妻矛盾冲突与普遍性的正常夫妻矛盾冲突的鉴别区分:普遍性的正常夫妻矛盾冲突,通常由于需求不满,如自尊需求、性需求、经济需求、情感需求(关怀体贴陪伴)、交流需求、兴趣需求等,及一些现实的矛盾冲突(如出轨、婆媳矛盾等)导致。这些夫妻矛盾并不是人格问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容的就是人格,不是长期习惯塑造或不发生大的生活事件,人格是不会轻易发生改变的。),只是一个普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引发的矛盾冲突问题,都能较容易地得到解决。解决方案:1、离婚;2、通过自行沟通协商(谈判),达到一种平衡状态;3、借助心理疏导,改变认知,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而很多丈夫控诉“他们的妻子频繁抱怨这指责那,咄咄逼人,平息了一件事,还会挑出另一件事再进行一番抱怨指责,且这些事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夫妻每天过的是六月天那般的日子,脸说变就变。”他们被妻子折磨地身心疲惫,非常压抑,已无力继续包容下去。说明他们遭遇了“怨妇型人格”特征下的矛盾冲突。这种非正常的夫妻矛盾冲突,妻子的人格特征即“怨妇型人格”,不是常见的一般的“唠叨”,解决难度比较大。提到“怨妇”这个词,也有人会反问,你们妻子抱怨指责肯定是你们哪方面做错了,确实做的不好才有把柄被妻子抓,妻子才抱怨指责。但我要告诉大家,问题的焦点在于“频繁抱怨指责”和“挑事抱怨指责”,且数数大多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就是说这已经超出了正常的生活状态。正常生活状态下,夫妻闹个矛盾是很正常的。面对这种无法摆脱的矛盾冲突,我们不得不去追根溯源,问一个“问题到底出在哪儿?”2、怨妇型人格形成原因分析。第一、精神类遗传病史。通过调查和医院检查诊断方式了解妻子是否受到家族精神类遗传病史影响。第二、通过医院检查诊断妻子是否有器质性病因。第三、排除以上,再寻找妻子成长的那个家庭环境因素。婚姻里遭遇这种问题,多数能从妻子成长经历方面找到问题根源。、妻子从小父母关系不和。母亲也是天天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不动就抱怨指责父亲,父亲看起来就从来没做对过事似的,而父亲又很少能还嘴或能理论过母亲(所谓的窝窝囊囊的男人、鼻涕男人、嘴笨的男人…,当然也可能是大度的男人)。这样的情景被还是孩童的妻子看在眼里,听到的全是母亲的声音(一面之词),看起来父亲输了,久而久之形成了母亲有理,母亲是对的,父亲缺理,父亲就是错的,这么一个认知观念。如果父亲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或父亲还有酗酒、家暴等行为,那么当母亲对父亲进行咄咄逼人的抱怨指责时,难免父亲会对母亲大大出手。若这样的情景再被还是孩童的妻子看在眼里,那么更坚定了父亲欺负母亲,母亲是弱者,母亲是对的父亲是错的这么个认知观念。妻子还担当起了时刻保护母亲,与父亲战斗的角色或受虐角色。(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成长,将来还会有其他心理问题显现在妻子身上。我将在其他文章中讲述。)母亲被家暴后或自感绝望后,常会在孩子面前委屈哭诉,称孩子是母亲的命,为了孩子才活下来。那么还是孩童的妻子就与母亲一直保持着相依为命的依赖关系,并得到强化。通常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与父亲的交往沟通很少。若从小这样单方面接收来自母亲的情感讯息,那么孩子的情感好比被母亲绑架了。父母关系的情景持续到了妻子结婚前。尽管妻子成年已有了自己健全的思维和高知识水平。但,认知观念已在妻子“孩童时期”即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并固化。以至,无论是否母亲是错的,仍坚信母亲是对的,内心无法接受“母亲是错的,母亲撒谎了”这种观念。妻子潜意识里效仿复制了母亲的人格。但母亲的人格未必是“怨妇型人格”,而对妻子长期综合影响后,妻子产生的必定是“怨妇型人格”。、妻子成长在单亲家庭。女孩跟着父亲的,通常会产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缺少母爱,父亲又不懂或疏于对女孩的管理,女孩要么变的独立坚强,要么独立颓废;另一种则是父亲给予了足够的关心爱护,女孩与父亲达成了情感上的相依为命,将来潜意识里会找像父亲那样的男人为对象。但,跟父亲生活长大的女孩形成不了“怨妇型人格”。女孩跟着母亲生活的,同上(1、妻子从小父母关系不和。)。另外,还会对女孩的性取向产生影响,我将会在其他文章中论述。、三大心理缺失。在妻子成长的那个家庭里,妻子怎么可能获得安全感、重要性认可、自尊心呢?在人的特定成长阶段缺失这三大本该得到满足的必要东西。形成了后来在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心理反应原理机制。结婚后,这一切的缺失也潜移默化地寄托在了丈夫身上。如果,得不到满足,潜意识里那个有痛苦经历认知的人格就浮现了上来。3、婚姻里“怨妇型人格”特征的具体表现。、是与非的双重标准。母亲、婆婆、妻子、丈夫、两个父母家庭即使母亲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妻子也无法接受“母亲是错的,母亲撒了谎”这个结论,妻子可以做到不顾事实,坚定地信任母亲,极力为母亲辩解,维护母亲。而一旦婆婆偶尔错了,妻子会在心里揪住不放,即使是妻子误会了婆婆,妻子也不会认为是误会,仍坚定地认为“婆婆是错的,婆婆撒谎了”。如果就某件事同时涉及到了母亲和婆婆间的话语是与非,那么妻子会信任母亲,而指责婆婆是“一贯撒谎”的人。一旦观点之争涉及到双方及两个父母家庭利害关系时,妻子内心常会存在一种潜意识观念“妻子家的人错了也对,对了更对;老公家的人,错了是错,对了也错。”读者们,一定也注意到了文中没提到父亲、公公。因为怨妇型人格基本与这两个男人无关。、放大缺点,优点全无。即使老公家人优点再多,为妻子父母家付出再多,一旦被妻子看到了缺点或某次没有满足妻子需求,优点也会被无视掉,进一步放大缺点,横加抱怨指责。、婚后没有切断过去的生活模式①妻子会找各种借口频繁回娘家妻子日常总是找各种理由拖着老公一起回娘家,如果居住的离娘家近,那更是跟回自己家一样了。父母肯定心里是不乐意女儿女婿频繁回去给他老两口儿添麻烦的。可女儿就是要厚着脸皮回去,母亲嘴上还得迎合女儿。父亲反对态度明显,可父亲没有话语权,一开口反而遭老婆和女儿的一致数落。②妻子习惯干涉父母家的事务妻子会找各种借口频繁回娘家,且仍会不断地过分干预娘家的事。妻子会干预父母关系,母亲一诉苦,妻子会站在母亲这边指责父亲。还会干涉兄弟姐妹的事,为兄弟姐妹主持处理事务,无意识中剥夺了他人的独立自主能力。③妻子婚后也在延续婚前的生活模式,没有与过去做好分离切断。自然不会建立新的生活模式,没能融入到丈夫父母家庭。如果丈夫父母家庭是生活幸福和谐的,有时反而会刺痛了妻子,萌生嫉妒之心。妻子嫉妒的那个人最可能是婆婆,为什么婆婆比母亲幸福,有公公爱、儿子疼?这是她潜意识里无法接受的。这也可能是婆媳关系里的一大矛盾冲突根源。、制造冲突。妻子会把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制造成冲突,抱怨指责个不停,咄咄逼人。例如,卫生间地上有水,妻子本可以顺手拖一下,她不,她执着地要求老公来拖,抱怨老公从来不知道拖卫生间地上的水,万一她滑倒咋办;地上有块卫生纸,且是她扔的,她踩过去也视而不见,执着地要求老公来捡;她指使老公正在做一件事,却又要求老公做另一件事,她无视老公不能分身;...你就是怎样怎样想的。等等。有些事,完全可以点到为止,妻子却抱怨指责个不停。妻子就为这样一些琐碎小事制造不愉快。、习惯评论他人。妻子和其母亲习惯评论他人,听起来就自己是好人,别人都是坏人似的,完全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无道歉概念。在妻子的脑海里,从来就没有“道歉”这个概念。妻子对了是对的,错了也是对的,会把错强掰成对,从来不会认错。其实,妻子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人,竭力地为自己争理,永远让自己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谴责对方。所以,在解决婆媳关系矛盾冲突问题上,妻子的母亲不会起到正面作用。、无具体需求,无解决方案。如果老公问妻子“天天过这样无休止争吵的日子,难道你喜欢吗?如果你不喜欢,你说个解决方案好不好?我有问题我可以改!”妻子则不回答,也提不出解决方案。前面说了普遍性的正常的夫妻矛盾冲突是因需求不满。提不出解决方案,对应恰是“无需求”。其实肯定是有需求的,只是实质的需求在潜意识里,妻子并不知,意识里等于“无需求”。无需求,“怨妇型人格”情形下的夫妻矛盾解决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4、“怨妇型人格”的解决方法。“怨妇型人格”者,可寻求擅长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精神分析咨询解决。

33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