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娱乐小伙伴
是什么问题呢?不明白你的问题无法帮助你。中科院心理所的郭念锋教授提出了判定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标准(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的区分) 1.心理活动的强度。在遭遇精神打击时,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反应强烈,并容易遗留下后患;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强烈,不会致病。2.心理活动耐受力。生活工作中长期遇到的慢性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处在痛苦之中,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严重躯体疾病;而对耐受力强的人来说,他们虽然也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痛苦,但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甚至还会在逆境中做出更大成绩。 3.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则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4.意识水平。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则要警惕心理健康问题了。5.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因为一些无关因素而引起情绪波动和思维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不易受暗示的人则相反。 6.康复能力。即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常态水平的能力。因为在生活工作中,谁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极大波动,行为暂时改变,甚至某些躯体症状都是可能出现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各自的认识能力、经验不同,从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快,而且不留什么严重痕迹,而康复水平低的人则需要很长时间。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他们的情绪表现也不同。7.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辞令畅通,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这就是说,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可以判断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8.自信心。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有些人可能估计过高,有些人可能估计过低。过高的自我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因掉以轻心而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过低的自我评价,常会畏首畏尾,因害怕失败而焦虑不安。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评定其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9.社会交往。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也能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当一个人毫无理由地与亲友和社会中其他成员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与任何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一见如故”,也可能是一种躁狂状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心情抑郁,人处在抑郁状态下,社会交往受阻较为常见。 10.环境适应能力。一个人为了生存和自我发展,就必须适应环境。而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变动很大,这就需要采取主动或被动的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就是适应。有的人面对急剧变化的生活环境时,感到无能为力,只是忍耐、韬晦,而不做出改变;而有的人当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时,很快地采取各种办法去适应,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能否积极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碗碗小公主
心理分析师和心理咨询师一样吗
心理分析师和心理咨询师一样吗,心理分析学又称精神分析学,是以精神病的治疗为背景,除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产生重要影响外,研究人的深层心理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那么心理分析师和心理咨询师一样吗?
一、性质不同
两者学的不一样,是学医学出身的,学医学还分学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他们专门设置病房治疗重性的精神病人,而学精神病学的医生中还有一部分又学习了心理学,于是这一部分人被称做心理医生;而心理咨询师是学心理学的,从事该行业的人属于社会服务类人员。
二、对象不同
心理医生主要治疗轻度的精神病人和非精神病人但有心理障碍的人。后者主要是解决健康人群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咨询师不是都有处方权
心理医生有处方权,可以给病人用药,而心理咨询师不可用药。
四、职业原则不同
心理咨询师做的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助人方式。大多数情况下要触及人的内心隐私,因而保密是心理咨询师都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工作原则。对咨询者不愿讲的隐私,可以不多过问,只教给他们一些肌肉放松、冥思入静的方法来满足他们的要求。
五、工作单位不同
心理医生一般会在医院,神经病院等机构任职,而心理咨询师一般会在工作室,咨询机构任职或兼职。
六、级别认证体系不同
心理医生一般都会由任职的医院评定专业职称,分初级(医士,医师专/住院医师),中级(主治医师),副高级(副主任医师),正高级(主任医师)。心理咨询师一般都会由任职的机构进行评定等级,一般为初级咨询师,中级咨询师,高级咨询师,资深咨询师,首席咨询师。
先说一下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一些区别。
1、心理医生,这类人都是医生,具有处方权,也就是可以开药,通常都在医院或诊所工作,面对的用户群,通常都是比较严重的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目的是让患者拥有正常人的行为。
2、心理咨询师,这类人通常并不是医生,只是有职业咨询资质,通常在一些心理机构工作,面对的用户群,通常都是有比较轻的心理障碍的来访者,以对话交流的`方式,陪伴来访者一起成长,目的是让来访者尽可能的稳定情绪、恢复正常人的状态。
3、心理督导,这类人通常是心理咨询师出身,拥有多年丰富的咨询经验、情绪一直比较稳定的心理咨询师,通常年龄也比较大,面对的用户群只要是心理咨询师,通过自己的能力,缓解或消除别人带给咨询师的负能量,目的是让心理咨询师恢复正常的从业能力。
4、心理测量师,这类人有医生,也有不是医生的,通常会使用表格等工具,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测量,通过得出来的数据,为后续工作提供参数,相当于心理工作的一个环节。
5、心理诊断师,这类人有医生,也有不是医生的,通常会根据测量的结果,给来访者提供调整或治疗方式的建议,比如做心理咨询、服药、住院等,也属于心理工作的一个环节。
6、心理分析师,这类人有医生,也有不是医生的,通常会针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一些客观分析,然后给来访者提供调整方式的建议,属于心理咨询的一个环节。
7、心理导师,这类人不一定从事心理行业,但是对于心理的理解和应用,往往有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能够给一部分人提供非常有效的心理指导,属于可遇不可求的导师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其实不会区分那么细,比如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工作内容通常会包括测量、诊断、分析的部分,并不是只做单一的工作。
再说一下情感咨询师的相关概念。
1、情感分析师,这类人实际的身份,基本就是销售和客服,主要的任务是把潜在用户转化成付费用户,同时协调用户与咨询师之间的问题。
2、情感导师,这类人是擅长处理情感问题的咨询师,主要的任务是让用户得到更好的情感关系,或者修复两人的情感关系,比如脱单、挽回、关系提升等。
3、情感咨询师,这类人一部分是扮演的是情感分析师的角色,另一部分扮演的是情感导师的角色。
心理咨询和情感咨询的区别,简单地说,心理咨询通常是尝试解决个人心理障碍,而情感咨询通常是尝试解决两个人关系的问题,关注点不相同。
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如果每个人都能先解决好自己的心理障碍,那么情感咨询相对会容易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因为情感咨询很多时候只能通过一些技巧缓解两人的关系,有效期比较短,而只有真正解决两人的心理障碍,好的情感关系才会持续长久。
所以一些比较负责的、能力很强的情感导师,通常一直在扮演心理咨询师和情感导师两个角色,目前来看,这样的情感导师不是很多见,如果你有幸遇到了,说明你的运气真的不错。
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不是一样的,在具体的工作层面,这两个职业确实有一些不同,具体的区别有这些:
一、工作场所不同。心理医生,顾名思义当然是在医院进行工作;而心理咨询师则大多都在心理咨询机构工作,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现在也已经有医院开始聘请心理咨询师了;
二、衣着形象不同。既然是心理医生,又是在医院工作,当然工作时间就得穿着医生的白大褂;而心理咨询师,则可以穿着自己日常的得体衣服即可;
三、教育背景和处方权不同。心理医生都是医学院毕业,在从事心理治疗工作之前,是作为医生在医院工作的。正是这样的教育背景,使得心理医生在从事心理治疗工作后,是可以有处方权的,也就是说,在有必要时有权为病人进行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师则可能是任何一种教育背景,可能是心理学专业,但也可能是其他专业毕业。
心理咨询师只能通过专业的心理技术为来访者提供帮助,无权做药物治疗。根据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心理咨询师也无权对来访者进行症状诊断;
四、持证不同。心理医生的资格证都是由卫生部颁发的心理治疗师资格证,而心理咨询师是由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但从2017年11月之后,劳动部将不再颁发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今后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可能会改由行业协会来颁发(由于是最新变化,目前走向尚不明朗);
小燕子an
哈,与考试相关的问题太多啦,一本书厚15厘米,都答不全你的问题啊!请将问题具体化!先猜着答吧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报名:要符合报名条件,可以由机构代报考,也可以自己报考。北京市今年五月的报名工作于本月十五日开始。教材:二级有三本,三级有两本,共享一本习题集最近一次考试时间:2013年5月18日成绩公布一般三个月后,成绩合格证书领取就要等通知的,北京比较快,一般情况下九、十月份就可以拿到了。考试内容:三级笔试分理论与技能二级笔试也分理论与技能,二级有面试:要求两篇论文,一般一篇为个人成长报告,一篇为案例。你想问什么呢?欢迎追问哈! 回答你对问题的补充: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的问题根据郭念锋教授提出的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的依据.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病性的幻觉是无对象的知觉,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若一个人听到了别人在议论他,说他的坏话,并坚信有人在害他、攻击他、诽谤他,所以这个人感到非常愤怒,痛不欲生。在我们看来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基础,这种人所想所反应的情感不被人理解。故评价这个人心理不正常。他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不统一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行协调一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整体性表现,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一致表现在内心体验与环境的一致,如该笑的场合就笑,该哭的场合就哭,儿子结婚办喜事喜气洋洋,已故亲人办丧事痛哭流涕。这就是情感与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病态相反,该哭的不哭,该笑的不笑,这就是反常、病态。常见精神分裂症。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相对稳定性。若一个人没有明显的外界因素而出现性格的反常,如平素开朗外向,突然沉默寡言,孤僻不接触人,我们认为是破坏了他性格的稳定性,是反常。如抑郁症。 综上所述,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以自知力为判断和鉴别的指标。完整的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判断是否有精神障碍及严重程度、疗效的指征。它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自知力是现实检验的一把尺子。自知力涵盖于三原则其中。 需要区分的是: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 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我们可以把心理诊断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诊断结果按严重程度做如此划分: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还是那句话,欢迎追问,如果再次补充问题的话,希望您能保留这次修改的部分,再添加新的问题补充。不然让大家看了,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在我们知道的前提下,也希望能提供更多的帮助给在同样问题中有疑问的朋友们!顺祝今年五月考试的朋友顺利通过考试!加油!
楼兰芥末姑娘
心理咨询师和其他人一样也会做噩梦,也会做其他内容的梦。 关于梦,不同的心理学派解释不太相同,收到广泛接受的是精神学派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梦是人的潜意识。我个人比较倾向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对梦的阐述。 简单介绍个体心理学对梦的解读:1.梦是一种强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一个人生活方式与其眼下遇到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尝试,梦由象征和隐喻构成。2.什么时候人会做梦?在不能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时候;在现实压力延及人们的睡眠的时候;提醒人们所面临困难的时候;提示人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时。3.什么人不做梦?那些不喜欢被感觉所迷惑,更乐于以科学方法来行事的人,不做梦。 从心理学角度讲,梦对人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很多心理治疗及治疗方法会涉及到梦-潜意识,比如催眠治疗。从这个角度让讲,噩梦往往代表了人在现实中的“压力或生活方式的问题”,专业人士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噩梦,对结构心理焦虑等问题有帮助。中国老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也有心理学依据的。梦的原因非常简单,入睡后大脑皮层未完全抑制,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脑海中出现各种奇幻情景,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做梦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形式。正如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冯特所指出的:“对做梦现象所作的不偏不倚的观察必定使我们相信,尽管(梦的解析)这些理论说得很漂亮,但它们仍然与真实的情况背道而弛”。梦的最普遍的原因是消化不良、心脏悸动(心悸或心慌)、呼吸困难,以及诸如此类的症状引起的(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浙江教育出版社)。如,找厕所的梦是尿急这种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寒夜薄被时冷的客观事物的刺激会使人整夜反复做各种感到冷的梦,鬼压床或者睡眠瘫痪是睡眠时发生非常可怕的头晕、非常可怕的心悸、喊不出动不了的神经功能障碍、睁开眼睛后看不见东西的视觉障碍的脑缺血症状这种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任何人睡眠时枕头过高导致颈部受屈血流不畅都必定会整夜反复发生非常可怕的脑缺血症状,因此,任何人睡眠时枕头过高都必定会整夜反复发生鬼压床或者睡眠瘫痪这种噩梦等等。心理咨询师也是人,是人就有可能做噩梦。噩梦是超我(道德警察)和本我、自我之间的鏖战,只要内心有冲突,情绪有压抑,过往有创伤,这些就会在做梦时体现出来。这是你和你自己的交锋与对话,所以,记录自己的梦境,有利于精神分析和自我分析,很多事的答案和预警早就在梦里出现了,只不过,梦的语言不是直接的,为了骗过超我的审核,它们会变化得非常诡异展现给你看,而且梦是有保护功能的,当非常血腥恐怖的场景出现,你往往会惊醒,就是这个原因。心理咨询师和一般人唯一不同的就在于,他们会用心理学的方法去思考自己的梦,从而破解自己内心的迷惑。 会的,排除有关心理咨询以外的噩梦的话 一些咨询者过于悲惨的经历,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咨询师的心理状态 再比如咨询者问题过于刁钻难以解决,咨询的人太少等等都会给咨询师带来工作压力。 欠佳心理状态与较大的工作压力便会导致噩梦了 心理师做噩梦是自己患病了。 医生也会生病 应该会做噩梦,因为咨询的朋友什么类型的都有,如果不排除一些情绪,做恶梦那就难免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