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awari30
作者|刘娜
来源|闲时花开(ID: xsha369)
看到一组漫画,真实到震撼人心。
它来自新西兰漫画家Toby Morris,这个漫画叫On a Plate ——《盘子上》。
漫画描述了两个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怎样一步步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
这个小漫画风靡全球,收获了超过100万个好评。
漫画的版权归Toby Morris,文字说明来自我的解读。
我相信,看完它,你也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这是出生在同一个时代,不同家庭的两个孩子。
年幼时,他们一样天真可爱,一样聪明伶俐。
理查的房间,总是保持温暖干燥,干净整洁。他家书柜上满满的都是书,冰箱里也堆满丰盛的食物。
理查可以随手翻阅喜欢的漫画和绘本,他由此看见更大更有趣的世界。
他不知道饥饿是什么,他以为看见的就是整个世界。
宝拉没有单独的房间,她家里总是人满为患,吵吵闹闹。
她自幼就孤零零地坐在地板上,看着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的大人。
在潮湿、嘈杂的居住环境里,她常常饿肚子,还总是生病。
这让她的父母更加焦虑。
理查的父母,都来自殷实之家,都是名牌大学毕业,有着体面的工作,他们很重视教育。
为了理查的学习,他们忙完工作后,会抽出大量的时间陪伴他,看他画画,给他读书,和他分享认知。
当然,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也经常给予理查鼓励和赞扬,理查正变得越来越自信。
宝拉的父母都来自贫民窟,他们早早就辍学了,所以现在只能做苦力。
他们也很想陪陪宝拉,不让她重复自己的命运,但面对高额的房租和飞涨的物价,他们不得不起早贪黑地出去挣钱,有时一人要兼任两份工作。
如果,他们工作不卖力,一不小心,还会面临被炒鱿鱼的风险。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要不停地加班,留宝拉一个人在家。
万家灯火的晚上,饥饿又恐惧的宝拉,只能调高电视机的音量,给自己壮胆。
两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
理查进入了一所好学校,师资雄厚,学校宽敞,设施先进。能来这所学校的,都是中产以上的家庭。
所以,理查的同学们,很多都是小小年纪就非常厉害,他们自幼就跟随父母和家庭老师,学到了很多书本内外的知识,不少人堪称天才和神童。
当然,理查的老师们,大都毕业于名校,拿着丰厚的薪酬,也特别热爱工作,对学生极少怠慢。
宝拉的学校,却是另外一番情景。
宝拉进入的是一所贫民子弟学校。由于贫富差距的加大,很多学校都有户籍门槛的限制,这所低门槛的学校,成了穷人家孩子的聚集地。
宝拉的学校破败不堪,班级里有很多人,课堂上有人打架有人乱跑。
老师多是临时工,拿的工资非常低,付出和收获根本不成正比。一些疲于奔命的老师,因对现状不满,纷纷跳槽离职。
宝拉在一年之内,就换了3个班主任。
理查的父母,时刻 关注 着他的情绪和学习,并时常和他谈心:
「孩子,你有什么问题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吗?你尽管说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有段时间,理查因为贪玩,成绩下降到78分,父母认真和他谈了一晚:
「亲爱的,如果这样下去,你学习的漏洞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需要一名家庭教师。」
他们花高薪给理查请了一位出名的家庭老师,理查的成绩很快追了上来。
宝拉的父母,也很期待宝拉成为优秀的孩子。
但他们深知,自己能力有限,也没有时间陪宝拉,在宝拉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他们只能束手无策,帮不上一点忙。
自认理亏的他们,很少在宝拉学习上说什么。
有一次,宝拉考了75分,很愧疚地回到家中,爸妈却安慰她:「75分,还不错哦。」
宝拉很想对爸妈说,她这段时间学习很吃力,明显感觉跟不上,恐怕需要一个老师辅导一下。
但看到爸妈憔悴的面容和破旧的衣服,宝拉选择了沉默。
理查在全国著名的中学,虽然他不是最优的学霸,但在父母的支持和老师的帮助下,他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理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父母轻松为他支付了学费。
从没有为钱发过愁的理查,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专业和研究上。
宝拉的父亲,由于长年累月的重体力劳动,身体严重透支。在宝拉考大学前,父亲一下病倒,瘫痪在床,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
宝拉在普通中学,成绩也不错,考上大学完全没问题。但为了早点毕业出来挣钱,她想来想去,哭肿眼睛,还是决定读技校。
宝拉一边在技校读书,一边在餐厅 打工 。父亲生病欠下了很多债,父母早已无力给她支付学费。她必须养活自己,还要贴补家人。
宝拉没有抱怨。只是疲惫的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
经过四年的大学,理查顺利毕业,准备进入职场。
理查的爸爸和多家跨国公司有业务往来,认识不少上市公司的高管。理查毕业前夕,爸爸就通过关系把他送到了业界顶尖公司去实习。
理查毕业后,凭借爸爸的人脉,当然还有理查自己的努力,成了这家公司的正式员工,薪资丰厚,就像爸爸当年一样优秀。
宝拉技校还没有毕业,她爸爸的病情就更加严重,还患上了两种癌症。
宝拉为了照顾爸爸,也为了挣更多钱,不得不中断学业。病床上的爸爸知道后,把宝拉叫到身边,用虚弱的声音说:
「孩子,是我拖累了你。你应该以学业为重,不要管我……」
宝拉泣不成声地说:
「学业以后可以再修,但爸爸只有一个,我不会丢下你不管的。」
宝拉从此告别校园。
在生计和病患面前,瘦小的她,显得软弱无力。
毕业三年后,理查谈了女朋友。他想买套房子。父母为他付了首付后,他去银行贷款。
银行看了他的财务报表和贷款申请后,很快就批准了:「先生,非常高兴你选择我们银行,我们相信您有偿还能力。」
在买来的新房里,理查迎娶了心爱的姑娘,人生更顺遂,也更有力量。
宝拉遇见了心爱的男生,那小子也很贫穷,但什么也阻挡不了爱情。他们决定结婚。
他们结婚后,准备租一套小房子,但交房租的钱不够,需要去银行贷款。
银行工作人员看完宝拉和丈夫的财务状况后,说了一个词:
NO.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理查觉得,他很棒,很优秀,值得被人好好对待,他的成就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所以,理查逢人就说:
宝拉不懒也不蠢,她从来没人依靠,但依然活得很穷很难。
在吃了很多苦,看了很多人脸色,听了很多嘲讽,遇到了很多闭门羹后,宝拉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犹豫,越来越卑躬屈膝,越来越轻贱自己。
她甚至不断这样自我暗示:
在公司,无根无基的她,甚至为了讨好别人,在受到欺负和侮辱时,也不敢站起来反击,只能任人踩在地上。
宝拉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她很想变得自信一点,勇敢一点,但她尝试了好久,还是做不好。
在爸爸老友的提携下,经过5年努力的理查,成了业界的大牛。他走到哪里,都有很多追随者恭维,都得到热烈的赞美和掌声。
在一次理查是主角的庆功宴上,宝拉端着盘子为在场所有嘉宾服务。
很多人围着理查追问:
「尊敬的理查先生,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镁光灯下,众人之央,只见西装革履的理查,拿起一块食物,侃侃而谈:
「少抱怨,多做事。我能有今天,从来没有任何人的施舍,也从来没有人端着盘子往我面前送过东西,全凭我自己的努力。」
而那一刻,他正从宝拉端来的盘子里拿起一块食物。
只是,对此早已习以为常的他,对这个事实,选择视而不见。
看完这组漫画,写完这篇文字,我最深的感受:
1. 人永远分阶层。
不掩盖真相,不粉饰现实,也不刻意对立贫富,而是要看见贫富差距,要知道阶层存在,要承认并接受这一点。
对穷人,这是理性的客观;对富人,这是清醒的慈悲。
2. 一个人最大的善意,是警惕自己的优越感。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写道:
「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切记,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富裕的家庭,优秀的父母,优渥的条件,只属于「幸运的少数人」。
所以,不要坐在父母给你买的保时捷里,用戴着钻戒的手,指着那个骑着自行车摔得浑身是泥的女孩,放肆大笑。
因为,你没有资格羞辱看轻她,而她也正靠自己的脚力在奔跑。
3. 很多穷人,不是不努力,而是有太多限制。
不是一个群体,就不要谈什么感同身受,更不要乱贴标签。
如果你生而富裕,就不要嘲笑那个生在贫民窟、早早自立的孩子「狭隘、胆小、愚昧」。
换作你,未必就比他更棒更好。
如果你足够优秀,你要感谢的,是你的父母,还有努力的自己,但也需要铭记,这世上多的是不幸的人。
如果可以,请尊重努力的穷人。
4. 贫穷不值得感谢,更不必讴歌,但需要努力摆脱。
如果可以,没人喜欢贫穷和苦难,人人都想富裕和安然。
但如果我们不幸生活在贫穷之家,那就接受命运,使劲儿努力,可劲儿奔跑,切忌愤恨不平,满身戾气,染上恶习,把自己拖进更坏更烂的深渊。
阶层很难跨越,贫穷很难摆脱,但我们不认命永向前,一代就比一代强。
因为,我们开创的天地,是后人站立的原点。
我们跨越的阶层,是后人摆脱的苦难。 我们挺起的精神,是后人最贵的房产。
是的。
阶层不代表贵贱。
贵贱的标准,是认真活着,还是颓废死去。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认真活着的人。
karenhoney
清华教授感染离世:这七个被忽视的真相,你一定要知道!明伦书院2022-12-25 06:00关注来源:闲时花开(xsha369)文|刘娜12月20日,著名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吴冠英,感染后离世,享年67岁。这让我想起:关于当下疫情,非常重要却被忽视的这7句大实话——01重症和死亡人群,不局限于老人,体现在各个年龄段。虽然,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和过去既往流行的其他变异株相比,致病率有所减弱,但依然存在着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而且 重症和死亡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刚开始放开时,我们很多人都错以为,只有幼童、老年人和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感染后才面临重症和死亡风险。如今看,事实并非如此。仅媒体曝光的37岁辽宁足球教练、32岁的四川博士老师,我们就不难看出:重症和死亡风险,在壮年中也不罕见。昨天,著名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吴冠英,因感染去世,年仅67岁。吴冠英是2008年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吉祥物“福牛乐乐”的设计者,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之一。伴随奥密克戎席卷中国大地,感染越来越多的人,也带来越来越多的悲剧,我们对它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它的毒性的确在变弱,但一点儿都不能小觑。任何年龄段,在感染后都有导致病死的凶险。02最难的关口,不是感染高峰,而是重症高峰。新冠这个病的特点,不是来就是重症, 而是在感染5-7天后才出现重症。所以, 重症的高峰,会比感染高峰晚。另外,感染新冠后引发的基础疾病的加重,也有个时间过程。综合分析,未来一到两周内,我们会迎来重症高峰。—— 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我身边很多朋友和家人感染后,头三天只是发烧,甚至比感冒症状还轻。有的人就在心存侥幸中,误以为自己是幸运的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没想到,被打脸很快到来。发烧之后,也就是王广发主任说的,5-7天时,很多人就开始出现 “鼻子封水泥、喉咙吞刀片、内脏咳出胸”的难受症状。患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也是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出现生命危险。昨天广西那个10岁女孩,也是在发烧第5天突患高热惊厥离世。王广发主任的大实话,告诉我们:病毒的狡猾在于,先轻后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感染高峰一两周后,才是重症高峰。而重症高峰,才是我们最难的时候:关乎医疗挤兑,关乎生死离别。03超强变异分支,已在我国出现,今后还会增强。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国际上,在一些欧美国家,它们已经显示出超强的传播优势。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也没有明显增加。近3个月来,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其中包括和XBB。目前,和XBB尚未形成优势传播。但随后会逐渐增强。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和XBB是奥密克戎的两个新变异分支,已经在欧美国家展现了龙卷风一样的超强传播能力。目前,我国9个省份已经检测出它们的踪迹。专家们说, 以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奥密克戎在传播过程中,大概率还会发生新的变异。钟南山院士为什么提醒我们, 不要怀着侥幸心理“应阳尽阳”“主动感染”,就是因为大规模的感染会导致更凶险变异分支的出现。纪录片《非典十年祭》的片尾,有这么一句话:“人类虽然走到了物种的最顶端,但病毒更早是地球的主人,比人类的存在更古老。我们不知道它因何而来,也不知道它为何而去。”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真的很渺小。04病毒在变异,疫苗保护力变弱,我们面临重复感染的风险。现在奥密克戎有多种亚型毒株,在感染一种亚型之后,还有可能感染另外一种亚型。最终其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样,具有季节性感染以及区域性感染的特征。人体在感染多种病毒亚型后,在免疫记忆压力下,最终迫使病毒的毒力不断下降。目前,国内人群接种的第一批次疫苗,来自原始毒株。病毒在经过多次变异之后,疫苗的保护效果越来越弱,很难阻止新冠病毒的再次感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自掏腰包给我们打的疫苗,很好地保护了我们。直到现在,疫苗依然在发挥着防护屏障的重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事实:病毒在不断变异,根据原始毒株研发的疫苗,对现在新变异病毒的防护作用,的确在减弱。这么说,绝非是低估疫苗的作用,而是提醒我们:不要以为放开了,感染过一次,就万事大吉。一定要做好防护,避免重复感染。05重复感染,危害性很大,一定要警惕。阳了后转阴,又检测出“阳性”,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转阴后,又检测出阳性,是发生在“阳康”后一个月内,这叫“复阳”。“复阳”,是身体间歇性排毒导致的时阴时阳。这个不要害怕,说明你身体免疫力在恢复,在清除最后的病毒。既往的原始毒株,有5%到15%的“复阳”率。如果转阴后,又检测出阳性,是发生在“阳康”后一个月后,也就是超过一个月的时间,那大概率是重复感染。对于脆弱人群,重复感染的危害性还是很大的。《自然科学》论文显示:与仅感染一次新冠的患者相比,重复感染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一倍多,患肺部疾病和心脏病的可能性高出三倍多。—— 综合北大第一医院王贵强、北大佑安医院李侗、新浪新闻等这段论述,给我们最大的提示是:我们要做好和新冠肺炎长期斗争的准备。感染一次,并不相当于得到了护身符。挺过这一波,也不相当于战胜了病毒。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可能都要和它共处。即便如此,能避免重复感染,还是要尽量避免。因为,重复感染,会给身体造成致命伤害。06每个人,都要有思想准备,直面疫情起伏。目前,我们处于第一轮疫情快速增长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人数增加、快速上升的态势会趋缓。但是, 一段时间后,随着大规模社会活动,包括春运或各种社交活动的广泛开展,可能还会有一轮新的疫情。这种疫情波浪形的出现,最终可能形成一定的群体免疫屏障,发病率就会明显下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昨天看到这样一句话:“我长这么大,干什么事儿都没有耐心,但新冠肺炎耗尽了我所有的急躁,让我学会等待。”大疫三年,我们一次次跌落绝望,又一次次心怀希冀,发出祈祷:“但愿这是最后一场疫情。”但现实,一次次事与愿违。王贵强主任的话,再次提醒我们:挺过当下这波大感染后,我们走出家门,开始社交,还会有新一波的感染。挺过这一波又一波的感染,我们才能在螺旋上升的历史进程中,获得群体免疫,开始正常生活。07对于未知的事情,要心怀敬畏,而不是武断。新冠病毒发生变异是必然的,这不是以人类意愿所决定的。人类不是新冠病毒的唯一宿主,很多动物也是。新冠病毒在动物身上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我们并不清楚。千万不要觉得新冠一定会越来越弱。它的变异方向在人类社会也许是这样的,也许不是这样的。如果动物身上出现一些对人类易感性更强的毒株,传播速度也更快,同时致病力也更强了,我们真的要提高警惕。总之,我们对新冠病毒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完全轻视它,也不要视为洪水猛兽。从科学上真正了解它,认识它,再制定我们的策略,切忌拍脑袋,切忌凭空猜想。—— 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之前,我们看到很多专家的观点是:新冠病毒是越来越弱了,弱到不会再掀起大的风浪,就像流感病毒一样,和我们共存。但王广发主任的这个存疑拷问,让我们再次陷入了思考中:一切或许都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目前所有的精力和研究,只是局限于病毒在人类的传播,远远没有涉猎到动物界。就像可怕的禽流感一样。从禽类传染到人类时,造成的死亡率是非常可怖的。对于我们并没有研究,或者并不清楚的事情,存疑、敬畏、戒武断、戒侥幸,才避免被反噬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